APP下载

强化数据资源服务平台的学理研究

2021-08-11金蓓

出版广角 2021年13期
关键词:术语服务平台话语

【关  键  词】数据资源服务平台;学理研究;中国特色话语对外翻译标准化术语库

【作者单位】金蓓,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2019年华中农业大学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2019099)。

【中图分类号】G23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3.027

在全球化信息技术发展浪潮的推动下,全世界数据增长速度前所未有。国际数据公司IDC于2018年发布的白皮书预测“2025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达175ZB,近半数据存储于公有云”[1] 。当前,数据资源服务平臺是新一轮科技和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行业领域和部门都需要建立在数据资源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在数字化战略指导下,一方面,数据资源服务平台成为科学研究、价值创造、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另一方面,切实强化数据资源服务平台成为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思路。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走出去”战略不断加强,我国翻译实践逐渐迈出了一条新路。作为文化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中国特色话语翻译对中国形象的国际化塑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解决国际术语库通用标准原则与方法适用的局限性,满足中国标准化术语管理的需要,中国外文局和中国翻译研究院于2017年12月发布了中国特色话语对外翻译标准化术语库。该术语库旨在服务国家话语体系建设和加强中国文化国际交流,为中国特色术语的对外翻译提供知识服务,带领中国特色话语的对外传播迈向一个新时代。本文就中国特色话语对外翻译标准化术语库数据加工的理论、逻辑、实践进行思考,为数据资源服务平台的构建提供学理参考和实践示例,为数据资源服务平台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一、中国特色话语对外翻译标准化术语库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大潮中,文化多样性的诉求愈演愈烈,传统跨文化传播实践中的单向度思维得以打破,这为术语库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生长土壤。不同民族之间的文明互鉴与文化互渗,成为世界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助推剂。在全球化浪潮下,中国特色话语译介成为中国文化信息传播的重要一环。中国特色话语对外翻译标准化术语库由此孕育而生。

国际权威机构Statista 的统计显示,2019年以来,全球大数据技术、产业、应用等方面的发展呈现新的趋势[2]。作为国家级术语翻译资源库,中国特色话语对外翻译标准化术语库以丰富的语料内容为载体,以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中的术语为实践对象,致力于为中国特色术语外译提供知识服务,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其中,数据资源服务平台的标准化建设是建设核心,关系着知识服务的质量。为了让数据资源服务平台加工数据更加高效、规范,数据资源服务平台的具体工作实践必须围绕着标准文件开展。值得注意的是,术语库的数据加工和知识服务在推动中国特色话语跨域应用传播、解决翻译中实际存在问题的同时,也传承了中华文化基因,兼具实践价值和文化价值。

中国特色术语具有文化特殊性及其自身形成、演化的历史复杂性,这使得术语库的数据加工实践注重有效的知识管理、规范的知识表达与有序的知识组织,从而实现知识与价值的再创造。可以说,要充分发挥资源服务平台知识再生产的效能,数据的加工、管理与审核至关重要。术语库基于资源内容建设的一般原则与中国特色术语的本质特征,着眼于知识服务的实际需求,对数据开展适应性处理,从而构建数据资源服务平台内容建设标准范式。

鉴于此,本文从数据资源服务平台的知识服务本质出发,深入探讨术语库的实践过程,以期为中国特色话语的对外传播提供助力。

二、中国特色话语对外翻译标准化术语库的学理基础

1.实践本质诉求:中国特色话语的跨文化传播

话语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范畴,知识场域通过话语体系实现有效转化。20世纪欧洲哲学家福柯指出“话语即权力”,“不具有确定的话语实践的知识是不存在的,而每一个话语实践都可以由它所形成的知识来确定”[3] 。

话语实践的本质是在知识实践场域中实现话语对外传播。中国特色话语作为特定知识的话语,是中国发展的时代文化遗产,是具有中国特色和文化价值的话语体系。中国特色话语是具有稳定生命力的中国话语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文化交锋下演化而成的。动态构建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价值符号、话语的历史性基因以及与时俱进的时代特性共同促成话语权力的生产,其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话语来源的重要向度。

中国特色话语蕴藏了中国文化的思想与智慧,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特色话语对外传播的过程实质就是跨文化知识交互与融通的实践过程。中国特色话语对外翻译标准化术语库的构建是面向中国特色话语对外传播的知识服务过程。具有中国语言特色与文化特色的术语库可推动跨文化知识实践,为有需要的受众提供知识服务,从而扩大中国特色话语传播的广度及深度,最大限度提升“中国知识”话语的影响力,为全球化语境下建立不同文化共同体的互通互信提供可实现语言解码的数据资源服务平台,推动带有中国基因的文化知识在全世界范围内交流与传播。

2.实践过程:系统性及实践性统领下的知识服务链

中国特色话语对外翻译标准化术语库的内容建设及服务实践过程离不开理论研究,因此,深入了解中国特色术语翻译活动的内在机理,探究数据资源服务平台构建的实践逻辑,考察数据资源服务平台知识的特殊性及理论向度尤为重要。

数据资源服务平台的运行实践离不开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传播、数据应用四个践行维度。各个践行维度相互交织,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关注术语库的结构分析,塑造专业化、集成化的数据知识网络;数据传播和数据应用强调服务的适切性和动态性,四者互为表里,在中国特色话语对外翻译标准化术语库系统性和实践性建设的要求下形成彼此渗透的知识服务活动链。

第一,数据采集是数据实践的基础。为了契合中国特色话语对外翻译标准化术语库知识服务系统性要求,数据资源服务平台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对中国特色术语及其译名信息开展全面采集。数据采集覆盖各个领域、各个历史时期凝聚中国特色的术语表述,既关注我国的特色术语,又聚焦国外“他者”的知识译介,从而为数据资源服务平台的用户提供相应的翻译对应,呈现数据的均衡性、广泛性、动态性,使之与中国特色术语的特性相适应。

第二,数据分析是数据实践的关键一环。平台的数据分析有赖于术语的知识特征。数据分析以知识内在特征为抓手,追根溯源探究数据的源流,条分缕析知识发展体系,并深掘术语分析的内核,融合各个科学研究领域的术语,构筑术语数据网络,实现知识的有序化。基于数据的有序化规整,可实现术语知识印迹的追溯,探知术语的历时流变与共时差异,关注中西学术知识系统的对应情况,通过多元化数据处理化繁为简地构筑术语知识分析范式,实现专業化术语知识体系资源建设。

第三,数据实践离不开数据传播。在跨语言、跨文化、跨知识场域背景下,中国特色话语对外翻译标准化术语库的知识传播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语言转换。作为资源信息共享平台,术语库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得益于平等对话语境下的知识实践运用,从而在不同的跨语境场域中重塑多元形象,实现跨文化知识记录的重要价值。

第四,数据应用是数据实践过程的最后一环,也是数据资源服务平台服务的最终目标,是数据更新迭代的根本原因,是检测数据资源服务平台实践适切性的最终关卡。在数据实际应用中通过服务评价可及时对数据资源服务平台进行优化和更新,开展动态知识服务。

总的来说,通过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传播和数据应用这一标准化整体构建与传播的实践链条,能对话语传播实践进行规范和制约。一方面,数据资源服务平台要基于中国特色话语对外翻译标准化术语库数据加工标准总结经验,剖析其数据加工的理论、逻辑和实践,建立科学规范;另一方面,数据资源服务平台要有效发挥自身功用,进而实现数据资源服务平台构建的意义与价值。

三、中国特色话语对外翻译标准化术语库的实践价值

1.顺应知识服务趋势,满足多样化需求

数据资源服务平台的建设致力于统合知识资源,为用户提供他们所需的知识服务。其顺应了当前知识服务的浪潮,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集成各类知识资源,确保知识服务的顺利开展。

中国特色话语对外翻译标准化术语库服务于中国特色话语对外传播的实践需要,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注重析取知识资源的内在价值,打造知识含量较高的数据资源服务平台,提供综合集成的知识资源与知识密集的增值服务。该术语库的数据知识服务强调基于专业化、高品质内容的数据知识的传递深度,通过深入分析术语翻译的特征,及时补充新知识,阐发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变迁。与此同时,该术语库形成有序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标准,为用户提供他们所需的知识,从而保证数据知识管理的动态性。

应当注意的是,用户需求导向是中国特色话语对外翻译标准化术语库提供知识服务的关键所在。术语库数据资源的集成在践行专业化要求的同时,非常注重用户需求,可以说,用户需求是术语库内容建设的重要考量因素。当下,从用户多元需求出发的“适应性”知识服务贯穿数据资源服务平台建设的不同阶段,基于这一功能定位,术语库建设以知识服务为宗旨,着力协助用户夯实术语翻译的知识基础,设计面向用户的数据类目,以期提高用户的话语实践能力。因此,数据资源服务平台应从用户需求及自身知识传播意义角度出发整合资源,以用户需求为中心,驱动数据资源的服务升级和优化迭代,构建与时代相契合的平台。

2.熔古铸今,凸显中国特色的实践向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科技并不能成为一个完全独立存在的行业,而是赋能产业经济,成为产业经济创新发展的助推器或者催化剂。”[4]术语库是基于这一理论认识形成的,其旨在满足人们的翻译实践这一需求。语言记忆与知识记忆的收集与再现是中国特色话语对外翻译标准化术语库功能实现的基本任务。在术语翻译过程中,异质文化存在或多或少的语言本体差异,术语翻译实践存在异质性隔膜以及复杂多样的表征。中国的术语翻译实践以异质性鲜明的汉语语文体系为依托,切实深入由本国术语翻译实践所形成的独特记忆资源,并让其在丰富的跨语境场域中展现中国特色的话语印迹,从而释放语义张力。为了解决国际术语库通用标准原则与方法的适用局限性,满足中国标准化术语管理的需要,中国特色话语对外翻译标准化术语库于2017年12月正式发布。该术语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实践,是具有国别化特征的新型术语库。中国特色话语对外翻译标准化术语库的建立有效提高了中国对外传播的文化软实力,实现了中国知识的世界表达与阐释,体现了中国话语在全世界话语传播的统一,推动中国知识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跨文化、跨语境传播。

话语传播,术语先行。携带中华文化基因的术语库是中西文化在不同历史阶段交锋下话语更新所衍生的知识资源。而每一次话语知识体系的创新植根于传统所沉淀的典范知识,兼具话语的历史性和实践性。全球化语境下,文化的多样性并存需要不同文化共同体交互解码,从而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意识形态层面的误解。总体来看,术语库的建立能确保中国知识和文化传播的权威性、规范性及统一性,推动跨语境背景下知识的再生产以及中国知识和文化的世界表达、话语建构,体现中国特色术语的“地方性”并提升其价值。

互联网使人们的知识获取方式和科研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重塑了科学研究,这要求相关平台提供精准和快速的数字网络信息服务。对数据资源服务平台构建意义、方式的探讨是数据资源服务平台建设的第一步。数据资源服务平台建立的前提是要明确自身定位,这就要求事先对数据资源服务平台构建的目的和学理进行深入探讨。中国特色话语对外翻译标准化术语库旨在实现中国本土标准化工作创新,通过科学合理的术语库建设规范中国特色术语对外翻译,引导中国特色术语对外翻译在世界话语中的良性发展。该术语库的数据加工实践是对现有知识实践活动的规约,其记录术语的历时流变与共时差异,凸显各学科领域术语的微观复杂性与系统关联性;结合中国特色术语的多维特点,术语库展现了概念系统的知识关联与话语体系的内在逻辑,以差异的表征方式阐述术语概念,并依据调研中体现的用户需求有针对性地选编术语数据类目,构建了中国特色术语知识网络。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特色话语对外翻译标准化术语库标准化工作的实践逻辑与理论创新思考,为数据资源服务平台确立建设原则与方法以及处理具体问题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大数据白皮书(2019年)》:全球数据量在今年有望达到41ZB[EB/OL]. (2019-12-10)[2021-06-08]. http://

vr.sina. com. cn/news/hot/2019-12-10/doc-iihnzahi6553724. shtml.

[2]IDC:2025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达175ZB 近半数据存储于公有云[EB/OL]. (2019-03-13)[2021-06-08]. https://www. sohu. com/a/301037350_640189.

[3]米歇尔·福柯. 知识考古学[M]. 谢强,马月,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4]孙晓翠. 资源、技术和服务:数据库出版的科技创新应用路径研究[J]. 出版广角,2019(23):13-15.

猜你喜欢

术语服务平台话语
密码服务平台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