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中文教材中语用知识编排研究

2021-08-11马苏阳

出版广角 2021年13期
关键词:第二语言言语口语

【关  键  词】国际中文教材;语用知识;类型;方式;课堂教学

【作者单位】马苏阳,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新疆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来华中亚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现状调查与研究”(XJEDU010715C0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新疆与中亚地区文化交流传播的现状与展望”(18BGJ060)。

【中图分类号】G237.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3.024

语用知识,主要指学习者对外语语言社会功能用法的了解[1],即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得体恰当地使用话语,以及如何按照目的语的语用规则使用语言。拥有丰富的语用知识是学习者语用能力提高的必要因素,并且与其他领域的语言知识紧密相连,不能割裂[2]。如何向学习者有效传达语用知识,提高语用能力和意识程度,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语用知识的来源渠道较多,教材是重要渠道之一。教材中的语用知识是显性输入,对提高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3],尤其是当学习者处于非目的语的生活环境下,教材就是目的语输入的最基本来源,甚至是唯一来源。可见,语用知识在教材中是不可或缺的项目。

一、文献回顾

在英语教材领域,相关人员对其语用知识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是探讨国内外英语教材中语用知识类型、分布和编写方式,以及材料来源、语用知识量等问题[4-5]。研究指出,教材应该重视语用知识的编排,成为提高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可靠保证。

汉语教材中的语用知识研究有待相关人员深入探索。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材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教师在“三教”(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方面关注的重点之一,但相关论文主要从词汇、语法、文化等方面进行讨论,专门讨论教材中语用知识使用情况的文献屈指可数,目前仅涉及言语行为、会话含意、文化这几个方面。张英基于日本汉语教材,探讨语用与文化的密切关系,指出日本汉语教材应该重视语用和文化的互相关联[6]。王丕承对汉语口语教材中陌生人之间会话开头和修正结构的各种表现进行了分析,指出教材对话编写上存在的缺陷[7-8]。杨恬对四套汉语口语教材中含意知识的呈现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教材较少讲解含意的表达方法[9]。李同和武丹丹等对部分教材里的言语行为编排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其分布存在不合理的现象,提出教材编写人员要注意言语行为知识的系统性[10-11]。

通过文献回顾,笔者发现,虽然汉语教材中的语用知识已经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但其研究点依然主要集中在言语行为、语用文化礼貌差异上,对语用知识是否在教材中呈现、以何种方式呈现及分布编排方式鲜有讨论。鉴于此,本文基于语用学理论,使用定量和质性的方式,考察三套汉语教材中的语用知识呈现情况(本文所研究的语用知识指教材中明确提及的语用知识)。

二、研究方法

1.研究问题

本文考察三套教材的语用知识呈现情况,具体围绕以下问题展开:①本文所涉及的汉语教材中,语用知识类型及呈现频率?②本文所涉及的汉语教材中,语用知识的呈现方式有哪些?③教师如何整合和补充课本中的语用知识?

2.教材选择

本研究选择教材的标准:①面向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国内外使用范围较广、具有良好的口碑和权威性的教材;②教材为口语教程;③教材主要面向中级水平的学习者(这里所说的中级水平,是指教材说明确定该教材属于中级水平教材,或根据教材中说明的词汇量,认定供词汇量在2500个左右基础上学习的教材,本文认为是中级水平教材);④出版时间相近,课程数量相似,具有可比性。具体信息见表1。为了使行文简洁,下文将《发展汉语中级口语》简称为《发展》,《中级汉语口语》简称为《汉语》,《体验汉语口语教程》简称为《体验》。

3.数据收集和分析

(1)语用知识的类型

Bardovi-Harlig认为,如何结束对话是一种语用知识[12]。Vellenga认为,语用知识包括一般语用信息、元语言风格和言语行为。孟妹认为,研究人员可以从言语行为、语域、礼貌、文化、语篇这5个元素考察英语教材中的语用知识[4]。李怀奎认为,第二语言语用知识是习惯表达的话语知识;表达同一个或类似意思的不同话语知识;实施第二语言言语行为所需要的话语知识;和第二语言话语表达使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知识[13]。REN和HAN认为,教材里的语用知识还应当包括语言内部的语用变异知识。李民、余中秋认为,教材中的语用知识包括语境、指示语、言语行为、礼貌、会话含意、合作原则、会话分析和文化八项议题[5]。

(2)语用知识呈现的方式

杨恬认为,教材中含意语用知识的呈现主要集中于知识输入和知识输出的环节,即在课文、注释和练习中呈现[9]。周丽认为,教材中语用知识从单元主题、功能项目、写作部分、课文注释和单词词块部分都可呈现[14]。李民、余中秋认为,教材中的语用知识主要通过元语用知识、例釋、练习三个维度呈现[5]。

三、研究结果

1.三部教材中涉及的语用知识类型和频率

本文通过调查发现,三套教材中的语用知识涉及言语行为、语境、礼貌、文化、会话含意、合作原则,会话分析和指示语的内容未涉及。结果见表2。

参考Vellenga、Ren和Han 的做法,语用知识呈现频率可以根据语用知识出现的页数占教材总页数的百分比来计算,即频率=页数/总页(本文统计的范围只选择用于活动、语法点解释的文本进行分析,与文化规范不相关的文章的例子、练习和阅读段落可以被忽略)。这样的统计结果不能视为精确,但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所研究的问题[5]。结果见表3。

从数据可以看出,《汉语》的语用知识呈现频率高于《发展》和《体验》,《发展》和《体验》阐释较少,且比率差距不大。言语行为是语用学核心之一,也是很多教材功能分类的标准。

根据调查发现,三套教材较多关注的是语境和言语行为。因此对教材中言语行为的类型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三套教材中,言语行为呈现方式不同。《发展》以功能项目的形式,《汉语》以口语言语行为的形式,《体验》以话题为线索,将言语行为分散在各个话题的练习之中。《发展》对言语行为的规范并没有解说,只是呈现例句,给出语境让学习者做练习,其不是严格按照言语行为理论进行分类,只是让学习者对表达该言语行为的部分词汇、构式、语句进行反复练习,其正式还是非正式、礼貌还是不礼貌,某种语言形式该在哪种社会关系中使用,人物间的地位及其他影响会话的因素都没有涉及,语用知识方面的内容完全需要读者或者教师进行额外的补充。《汉语》不但明确言语行为种类,而且对言语行为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从语言形式到语用策略都有涉及。

三套教材中,言语行为的数量和频次不同。根据Vellenga和REN及HAN的方法,粗略统计三套教材总共涉及35种言语行为,涵盖面较为全面。《发展》覆盖的言语行为种类最多,共有25种;《体验》中的言语行为涉及较少,需要教师的提炼;《汉语》中的言语行为有16种。整体上,汉语教材多以语言功能分类为主,未按照言语行为分类的标准让学习者进行语言知识的学习。

2.教材中语用知识的呈现方式

语用知识的呈现方式主要有元语用知识呈现、例释和练习。《发展》主要用例释或“例释+练习”的方式呈现;《汉语》主要用元语用知识或“元语用知识+例释”的方式呈现;《体验》主要用元语用知识或者练习呈现。结果见表4。

四、讨论

1.语用知识呈现类型与语用能力培养重点

教材中呈现的语用知识类型和频率能反映该阶段学习者语用能力培养的侧重点。本文研究的教材中涉及的主要语用知识有语境、言语行为、文化,这说明在编写者的经验和意识中,这些知识是影响学习者语言使用的关键。但本文研究的教材对会话分析、会话含意、合作原则、指示词鲜有介绍,可能有以下原因:一是教材编写者认为这些知识点的重要性次之;二是这些知识或许贯穿在初级或高级的书册中,论证这个可能性需要研究者对这两个阶段的教材进行进一步考察。

2.语用知识呈现方式与第二语言语用能力培养

语用知识的呈现方式对学习者第二语言的习得有一定的影响[15]。从呈现方式看,教材均采用元语用知识、例释和练习的方式呈现语用知识。《汉语》的组合方式丰富,且有明确的元语用知识说明,这样有利于教师操作也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而《发展》偏重采用例释、练习的组合方式,需要教师和学生推演归纳语用知识,这样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出了較高要求。

教材是师生使用最多的学习材料,尤其是教材中的显性语用知识教学,对提高学习者的语用能力非常有效。因此,汉语教材编写应更多考虑引入充分的语用知识,为课堂显性教学提供可能。本文基于语用学基础,对三套中级汉语口语教材中的语用知识呈现类型、频率和方式的调查。本文仅研究了中级口语教材,今后可以研究初中高整套教材,也可探索国内外汉语教材语用知识的编写情况,为汉语第二语言教学和国际中文教材编撰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新仁. 汉语语用学教程[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7.

[2]戴沅芳,张绍杰. 外语学习者语用能力建构[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179-183.

[3]肖雁,李民. 中国大学生英语课堂语用知识输入与语用能力发展关系研究[J]. 山东外语教学,2016(4):49-55.

[4]孟妹. 教材的语用评估:个案研究[D]. 辽宁:东北财经大学,2006.

[5]李民,余中秋. 中外英语教材中的语用知识对比研究[J]. 现代外语,2020(6):806-817.

[6]张英. 语用与文化:兼析日本汉语教材语用与文化[J].汉语学习,2000(3):50-56.

[7]王丕承. 汉语口语教材中陌生人之间会话开头分析[J]. 社会科学家,2009(3): 150-153.

[8]王丕承. 修正结构在汉语口语教材中的各种表现[J]. 社会科学家,2009(12):144-146+161.

[9]杨恬. 汉语口语教材中含意知识的呈现[J]. 海外华文教,2014(4):440-448.

[10]李同.  《新实用汉语课本》言语行为分布分析[D]. 广州:暨南大学,2011.

[11]武丹丹. 对外汉语教材中语用文化探析:以《发展汉语·中级综合》为例[D]. 海南:海南师范大学,2019.

[12]姜占好,陶源. 国内外教材中的语用知识研究述评[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23-26.

[13]李怀奎. 第二语言语用能力研究:理论与实践[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14]周丽.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语用知识呈现及教学案例研究[D]. 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20.

[15]江新. 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探索[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第二语言言语口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需求研究述评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
《第二语言句子加工》述评
口语对对碰
关于冬天
BUM-A-RIDE GUIDE 自助游必备搭车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