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翻转课堂”课型应用策略
2021-08-11罗婕
罗婕
翻转课堂是一种把课前预习知识、课中学习知识、课后内化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翻转为课前学习知识、课上内化知识、课后反思提升的新型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师是主导者,翻转课堂的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服务者,教师通过课前微视频以及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让学生更有效率、更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小组交流和竞争合作,以互助、互促的形式完成课堂展示,有助于学生养成合作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交流中逐渐提高探究学习能力。课后学生自主评价、教师评价,师生可以从多方面发现自己的优点,了解自己的不足。课前、课中和课后环环相扣,学生在更加合理的时空中学习语文,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外延,增加了语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基于以上翻转课堂的优点,本文从课型角度探讨在高中阶段语文课程中应用翻转课堂的方向。
一、新授课
新授课是教授新内容的课,是最基本的课型,也是占相当大比重的课型。而阅读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因此我们重点关注阅读教学。
(一)适用文体
1.文学类文本
教材中的小说、散文、剧本都是借助故事和形象来反映生活的,这些文章在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环境、感情上各有显著特点,适合先通过教学微视频从某一要素切入让学生自学,在课堂中再探讨其他探究性问题。如教学《祝福》时,可以通过微视频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其人及《彷徨》的相关情况和时代背景,了解小说的叙述顺序和《祝福》的倒叙结构,课中深入探究祥林嫂及鲁镇其他人物的人物形象,水到渠成地理解小说主题。此外,高中阶段的整本书阅读也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以《红楼梦》为例,教师运用教学微视频带领学生梳理小说情节,从主题、情节、任务、环境、语言特色等角度布置学习任务,带领学生走入文本。
2.信息性阅读文本
教材中的论述类、传记类、新闻类、书评类文章都属于实用类文本。论述类是表达思想观点、阐明事由事理、评判时政实事的文章,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其教学重点是确定论点、分析论据,把握论证方法和文章结构。新闻类有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访谈等类别,其教学重点是抓新闻事实、理清层次结构、挖中心主旨。传记类则以叙述、描写为主,兼用议论、抒情甚至说明,其教学重点是人物形象、描写方法。这几种问题知识点都很明确,有一定的方法可循,适合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3.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学习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文言文的知识性内容,如文化常识、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可以采用教学微视频让学生自学内化。
(二)案例分析
以文言文翻转课堂为例,教师布置学生课前观看教学微视频,视频内容可以是作家作品介绍,重点实词虚词的解释,重点句式、词类活用现象、文化常识的讲解,作品的朗诵,阅读鉴赏的方法,学生根据文本和自主学习任务单完成课前任务。课中,教师抽查文言知识等课前自学情况,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文本鉴赏和深层交流,探讨相关问题。课后教师布置拓展练习,进行学习反思,总结内化。
二、复习课
复习课是围绕知识点展开的,既注意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也注意对方法步骤的总结。可以将知识点做成微视频,学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进行学习,遇到疑惑的地方可以查阅微视频解决,观看过程中可以暂停、倒退、重复,多次观看也会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一)适用知识
1.语言基础知识
主要包括字音字形、词语、语病、语言连贯得体、图文转换、语言简明得体、修辞等几个部分。
2.文学文化知识
主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外国重要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山川地理、姓名称谓、宗法礼俗、天文历法、文化科举、官职官署等文化常识。
3.文言文知识
主要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断句、文言翻译技巧等内容。
4.阅读知识
主要包括筛选文中重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分析作者观点,评价作品思想内容。
(二)案例分析
复习课的模式既可用于高一高二的階段性复习,又可用于高三阶段总复习,可以从知识整合、答题规范和技巧、典型试题探究、规律总结、错题整理等角度切入。学生看后进行反思总结,课中教师结合例题进行分析强调,解答学生疑惑,学生完成课下检测。
三、讲评课
讲评课是以讲评学生作业、试卷为主的课型。相较于新授课和复习课,讲评课更注重学生的反馈和评价。
(一)适用范围
1.练习、试卷的讲评
2.作文讲评
(二)案例分析
以作文讲评课为例,教师确定教学目标,录制此次作文情况的微视频,可以展示与此次作文相关的资料,讲解审题立意的方法,指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优秀范文,总结行文思路,并结合具体作文讲解作文升格的办法,学生看完微视频后反思自己的问题,搜集写作素材,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和习作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习作反馈情况和习作的重难点进行作文课教学设计。课堂中教师结合学生课前反馈的疑问进行解答,或者学生在对于写作的思索基础上,在课堂上展开小组内互助合作探究,继而学生修改作文或重写,完成后小组内评、组间互评,教师适当指导指导学生自改,生生互评等,修改完作文的同学交由小组长验收评改效果,最后进行作品展示交流,完成写作知识的内化。课后学生要本次作文训练进行知识梳理,反思本次写作的方法、思路、策略,摸索适合学生自己的创作风格。
(三)教学设计
1.课题:驳“语文学习与用论”
2.教学目标
①学会审题:读懂题眼、题境、题脉
②学会写驳论文
3.教学过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