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hy-What-Factor”的制造业服务化研究综述
2021-08-11邢会陈园园姜影杨子嘉
邢会 陈园园 姜影 杨子嘉
摘要:制造业服务化日益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焦点和研究热点,但为什么要实现制造业服务化,何谓制造业服务化,影响因素有哪些等都有待于深入挖掘和分析。基于此,本文在“Why-WhatFactor”研究逻辑下,对制造业服务化动因、内涵界定以及影响因素等进行详细梳理与述评,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现有研究的不足,以期把握我国制造业服务化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推动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制造业服务化;热点;述评;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424;F719文献标识码: ADOI:10.3969/j.issn.1003-8256.2021.02.00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伐放缓,如何实现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制造业被寄予厚望。我国制造业企业在疫情冲击与国家支持下,加速了在数字化、智能化与服务化等方面的转型升级[1]。其中,制造业服务化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对提升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意义。
现有研究过多关注于制造业服务化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影响因素分析,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在对该领域综合影响力较强及被引频次较高的国内外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基于“Why-WhatFactor”的研究邏辑,回答了为什么进行制造业服务化?如何界定制造业服务化?制造业服务化影响因素有哪些?制造业服务化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逻辑框架见图1。
1制造业服务化动因
贸易自由化趋势加强,导致竞争加剧与合作机会增多。一方面产品进口关税下降,国外竞争者增加,国内部分制造企业被挤出市场,企业亟须通过服务化提升竞争地位,由出售商品转向出售服务,实现“竞争逃避”[2]。另一方面服务进口关税下降,通过“学习效应”提高制造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使制造业部门生产力和销售额得到提升,如捷克共和国服务自由化改革的成功[3]。
国际分工日益深化,专业化分工不断加强。中国作为制造大国,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产品加工组装环节,产业链低端化严重,高端服务渗透不足。制造业服务化通过提高产品附加价值有效改善我国国际分工地位,是塑造行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4]。与此同时,逆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一些国家为遏制中国经济发展,使我国制造业发展外部需求受阻。在此境况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发展格局形成,服务化转型成为创造新需求的重要渠道。
传统发展模式动力不足,供求结构亟待调整。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发展动力不足[5]。与以产品为中心的发展模式不同,制造业服务化更注重将服务要素嵌入产品生产[6]。一方面源于科学技术进步导致的服务成本下降,另一方面也是消费者需求不断升级的结果。服务化通过增强客户依赖度,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加产品需求,从而保持竞争优势,延长企业生命周期[7]。
2制造业服务化内涵及分类
2.1制造业服务化内涵
Vandermerwe & Rada[4]首次将制造业服务化定义为制造企业从提供产品向“产品+服务”的转变。周大鹏[7]在此基础上将制造业服务化理解为企业投入产出过程中服务要素的持续增加。与此类似,Miroudot& Cadestin[8]将制造业服务化定义为服务作为投入产出要素和企业内部职能所表现出的制造业部门对服务依赖度逐渐增加的趋势。2016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明确指出,制造业企业通过增加服务比重,实现加工组装向“制造+服务”转型。这不仅是国家战略层面的指示,同时也是对以上两种定义方式的完整归纳。
“制造业服务化”一词本身也存在不同的命名方式。Lester[9]、蔺雷和吴贵生[10]将“制造业服务化”称为“服务增强”,即制造企业发展过程中服务元素越来越多的融入到企业业务中的现象与趋势。Osegowitsch & Madhork[11]则以“面向服务功能的战略重心迁移”来表示制造业服务化,该定义强调企业战略重心从产品逐渐转移到服务。无论哪种方式,其本质都是制造业服务化两种含义的体现。
深入理解制造业服务化还需要厘清制造业服务化同生产性服务的联系与区别,前提在于对二者概念的准确把握和区分。生产性服务是供企业生产所使用,提高企业生产率的服务行业[12],因此也称为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直接服务于企业而非消费者。其本质在于服务从制造企业所分化出来形成独立行业,供制造业企业产品生产中所使用。
从概念范围看,生产性服务和制造业服务化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狭义上的服务投入,后者则是广义上的服务投入,即生产性服务是制造业服务化的一个组成要素,制造业服务化不仅包含生产性服务,还包含非生产性服务。
从内涵来看,生产性服务是一个静态概念,“生产性”体现在供企业生产产品所用,主要强调服务的功能性;而制造业服务化则反映的是一个动态趋势,“服务化”突出了服务要素占比不断增加的过程。因此,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生产性服务投入的持续增加推动了制造业服务化发展进程。
2.2制造业服务化分类
2.2.1基于服务要素投入产出视角
根据投入产出视角可以将制造业服务化划分为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和制造业产出服务化。
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是指制造业中间投入逐渐由实物要素投入转为服务要素投入。刘斌和王乃嘉[13]以制造企业的服务业务类型作为划分依据,将制造业投入服务化细分为运输投入服务化、金融投入服务化、电信投入服务化和分销投入服务化四类。李方静[14]、邹国伟等[15]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专业技术投入服务化。耿伟等[16]则从服务投入来源分为国内投入服务化和国外投入服务化,其中,国内投入服务化表示要素投入来源于本国,国外投入服务化则指要素投入来源于外国。从服务化衡量标准看,有通过服务投入增值率对制造业投入服务化进行测度,也有用制造业投入中的服务要素投入占比来划分,具体分为直接消耗系数法和完全消耗系数法[17-18]。其中,直接消耗系数法是指某制造业生产部门每单位产出所需服务部门的服务直接消耗数量。由于该方法没有考虑到间接投入,因此存在一定缺陷,完全消耗系数法则弥补了这一缺陷。
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相对应,对产出服务化的衡量可以通过制造部门向服务部门提供的中间产品与制造部门总产出之比来表示[19],但该衡量方式在已有研究中比较少用。制造业产出服务化的研究中更多是根据制造业企业主营业务中是否含有服务类业务来判断是否实施了产出服务化,通过主营业务中服务类业务收入占比来体现产出服务化程度[20]。制造业产出服务化特点在于企业通过对核心产品的依托,将主营业务重心逐渐从产品向服务转移。再通过对客户的锁定和市场的划分,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提供特定服务,从而构建一种产品和服务相融合的发展模式,进而实现企业价值链的提升和延伸。
2.2.2基于制造企业战略导向视角
根据企业战略导向可分为产品导向和客户导向。产品导向的服务化强调以产品为中心,即企业以提高产品功能和产品多样化程度为目的,围绕产品提供一系列服务,如产品安装、维护、升级等。
与产品导向的服务化不同,客户导向的服务化强调以客户为中心,服务围绕客户需求、客户评价以及客户活动优化展开[21]。产品导向的服务化是客户适应产品的过程,是针对产品生产到销售再到后期维护和升级的产品功能的完整实现而实施的服务化。客户导向的服务化是产品适应客户需求的结果,是制造企业以客户感受为核心的服务化实施。
3制造业服务化效应分析
3.1制造业服务化整体效应分析
从宏观和中观层面来看,制造业服务化可以通过影响要素结构进而对服务业的劳动生产力、劳动收入份额以及服务业就业产生影响。Mastrogiacomo等[22]对美国制造业实证分析发现,服务化转型改善了劳动生产率。罗军[23]将服务业分为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以及公共服务业,研究发现,制造业服务化对制造业整体就业的带动作用主要通过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水平体现出来,但并未对生产性服务业展开进一步划分。唐志芳等[24]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角度,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细分,发现服务化对电信、金融以及分销服务的影响显著为正,但对运输服务影响不显著,且高技能劳动者收入受服务化的正向影响相对于低技能劳动者更大。Martin Falk & Fei Peng[25]基于欧盟15个国家的实证分析发现,由生产性服务份额增加推动的制造业服务化提高了服务行业所占份额,带动了服务业就业。
微观层面研究主要立足于对企业研发积极性、企业创新、企业绩效的影响。张伯超等[5]发现制造业服务化和企业研发积极性之间呈现“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即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研发积极性的推动作用存在一个“适度区间”,超过一定范围该影响就会由正转为负。因此,企业在开展服务化的前提下也要关注服务化实施的“度”。石学刚等[26]从企业研发驱动力考虑,认为消费需求的改变使企业在产品供给中提供服务的驱动力增强,故服务化对企业研发创新积极性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与此类似,Fernandes & Paunov[27]通过对智利制造企业的研究发现,外商投资推动的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创新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均起到正向作用。Mathieu[28]、Cook等[29]则从企业开展服务化的成本角度出发,认为制造业服务化可能会产生一系列成本,如:竞争成本、政治成本以及调整成本,这些成本可能会阻碍企业创新。相比于企业研发积极性和企业创新的研究,已有的关于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绩效的研究较多,得出的结论也各不相同,具体如表1所示。
3.2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效应分析
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是实现价值链升级、推动产业生产率、提高企业附加值的重要途径。刘斌等[21]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宏观视角出发,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研究了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和服务贸易壁垒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结果显示,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提高了全球价值链分工水平,但服务贸易壁垒的存在使全球价值链分工进程放缓,这也是对当前逆全球化趋势的反映。王岚[39]从中观层面出发,研究了国内外投入服务化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二者之间呈现“U型”关系。
同宏观/中观层面的研究相比,更多研究着眼于诸如企业出口、企业创新、企业生产率以及企业绩效等微观层面。其中,企业出口研究中,刘斌和王乃嘉[13]将企业出口分为扩展边际(产品种类、市场范围)和集约边际(价格、数量、出口额),从“质”和“量”上详细探究了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企业出口表现的影响。关于企业出口表现,许和连等[6]则关注到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这一指标不仅反映了企业获利能力,同时决定了出口企业能否在国际市场上参与持久竞争。企业获利能力也可以通过企业出口产品价格来反映,准确来讲,通过企业出口加成率体现[16]。企业出口加成率可以理解为企业出口产品价格对边际成本的偏离[40]。加成率越高,则说明产品价格对边际成本的偏离度越大,企业获利能力越强。
服务要素的投入对企业创新能力也会产生影响,其中企业创新可以细分为创新投入(研发密度、研发经费、研发人员数)和创新产出(新产品种类和数量、专利申请发明数)[41]。从影响结果考虑,有研究发现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均起到了显著促进作用[14],但也有研究认为服务要素的投入抑制了企业创新[42]。从影响机制考虑,刘斌和王乃嘉[13]认为,制造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服务要素的投入会对企业产生创新激励效应,从而促进企业新产品的开发,Lodefalk[43]將所产生的创新激励主要归因于企业创新性服务要素投入。刘维刚和倪红福[42]对企业创新机制和分工机制分析发现,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不仅没有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反而抑制了企业技术创新。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国制造业服务投入主要来源于国内服务的提供,显示出低端化和低质量特征,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
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不仅可以影响企业出口和企业创新,同时还会对企业生产率和企业绩效发挥作用。很多研究发现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企业生产率[44-48]和企业绩效起到正向促进作用[49],但探究其中非线性影响的研究尚有不足,其中,周念利等[50]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服务要素投入对制造企业生产率影响呈“倒U型”,Neely[35]的研究则体现了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企业绩效影响的“U型”效应。
3.3制造业产出服务化效应分析
对比发现,制造业产出服务化效应研究数量明显低于服务化和投入服务化。其中,较早研究发现企業可以通过产出服务化战略提高产品差异化优势,提升企业绩效[51]。之后的研究中,陈丽娴和沈鸿[20]基于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现象,采用PSM-DID分析方法发现产出服务化可通过影响就业、工资以及交易成本对劳动收入份额发挥正向促进作用。随后,陈丽娴和魏作磊[52]采取同样的分析方法,从企业出口的角度出发,发现制造业产出服务化对企业出口决策和出口规模的影响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趋势。
4制造业服务化影响因素分析
从内部组织因素来看,制造业服务化主要受企业成本和收益影响。首先,从成本角度考虑,企业在进行服务化转型过程中会面临投入要素结构变化和成本调整,主要包括资本和劳动要素调整[20],并由此引发额外研发成本、人员招聘成本以及管理成本。企业所处发展阶段以及企业对这些成本的负担能力均对企业开展服务化决策产生影响。其次,从收益情况来看,制造企业由传统产品生产模式向“产品+服务”模式的转变是企业基于客户需求的不断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谋求更大利润的结果[53]。服务化成本和收益共同决定制造企业服务化成效,当成本大于收益时,此时企业会陷入“服务化悖论”[54]。这种服务化困境进一步通过反馈机制影响企业服务化战略实施。
从外部环境因素来看,随着信息化持续发展和全球价值链分工程度日益深化,国家之间的贸易沟通不断加强。与此同时,企业发展环境的急剧变化也为企业生存带来新的挑战。一些国家通过建立贸易壁垒保护本国制造企业,其中一个贸易保护手段就是“反倾销”,乔小勇和凌鑫[55]研究发现以反倾销为代表的贸易壁垒不仅没有抑制我国制造业产出服务化水平,反而在倒逼机制的作用下对我国制造业产出服务化起到了促进作用。Holger Breinlich等[2]则通过对英国制造企业的实证分析发现,贸易自由化会使本国制造企业面临市场份额缩减的困境,但同时也会激励企业通过服务化寻找新的适应渠道。Vandermerwe & Rada[4]则从市场需求角度考虑,将制造业服务化归结为客户需求不断变化的结果。客户需求的不断升级要求企业对需求变化快速做出反应并进行产品创新,成为制造企业实施服务化的重要驱动力[56]。
除此之外,产业政策对企业发展方向也起到重要引导和调节作用。在绿色发展的推动下,企业越来越多的转向出售服务,刘继国和赵一婷[51]的研究结果显示,政府环境管制力度越大,企业实施产出服务化的动力越大。聂飞[57]则从产业政策的去工业化效应出发,通过对供给要素配置和需求市场竞争分析发现,产业政策一方面可以带动要素协同集聚,促进企业创新,从而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另一方面,产业政策的实施也可能导致要素有偏集聚,加剧市场挤出,从而导致制造业空心化。
5总结与展望
5.1现有研究不足
从制造业服务化的分类情况来看,虽然当前很多研究对制造业服务化类型界定比较清晰,但依然有研究将其具体分类直接等同于制造业服务化这个整体概念,研究过程中出现了概念和研究的“脱轨”。
从研究层面来看,微观研究较多,宏观、中观研究不足。企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主体,对企业的研究有利于对产业发展内部问题的把握。但产业作为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要素,只有把握好产业整体发展,才不会拘泥于小问题的桎梏,因此对产业层面服务化的研究也不可忽视。
从变量之间的作用方向来看,研究制造业服务化效应的文献较多,但对服务化影响因素的研究,尤其是从政策层面展开的研究不足。制造业和服务业是制造业服务化过程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发展离不开政策引导,因此在对制造业服务化展开研究时,对政策层面的研究至关重要。
从研究细分主题来看,对制造业产出服务化的研究明显不足,这种不足背后反映出两个问题:一是由于“羊群效应”,导致对制造业投入服务化的关注过多,忽视了产出服务化;二是很多研究中实际上没有对制造业服务化和制造业产出服务化作出明确区分。
5.2未来研究展望
第一,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可着眼于我国现实产业发展情况,立足于制造业和服务业整体的结构特点,把握产业转型方向,发现产业发展问题,提出产业解决方案,以此推动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
第二,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实施的一系列产业政策为出发点,加强产业政策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研究,通过分析我国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为企业发展和政府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理论指导和现实借鉴。
参考文献:
[1]王永贵,高佳.新冠疫情冲击、经济韧性与中国高质量发展[J].经济管理, 2020, 42(5): 5-17.
[2]BREINLICH H , SODERBERYA , WRIGHT G C . From selling goods to selling services: firm responses to trade liberalization[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2014.
[3]ARNOLD J, JAVORCIK B S , MATTOO A . Does services liberalization benefit manufacturing firms ? Evidence from the Czech Republic[J].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Series, 2007.
[4]VANDERMERWE S, RADA J . Servitization of business: adding value by adding services[J].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1988, 6(4):314-324.
[5]张伯超,靳来群.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研发创新积极性的影响——基于制造业服务化率"适度区间"的视角[J].中国经济问题, 2020(1): 74-91.
[6]许和连,成丽红,孙天阳.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的提升效应——基于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的经验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2017(10): 62-80.
[7]周大鹏.制造业服务化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J].世界经济研究, 2013(9): 17-22, 48.
[8]MIROUDOT S , CADESTIN C . Services in global value chains. from inputs to value-creating activities[J]. Oecd Trade Policy Papers, 2017.
[9]LESTER, DISTANT MIRRORS R K. Japan, America and the"NewEconomy"[R].InternationalForumonEconomic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2002.
[10]蔺雷,吴贵生.制造业的服务增强研究:起源、现状与发展[J].科研管理, 2006, 27(1): 91-99.
[11] OSEGOWITSCH T , MADHOK A . Vertical integration is dead, or is it?[J]. Business Horizons, 2003, 46(2):0-34.
[12]李金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结构、布局与前景[J].东南学术, 2020(5): 93-103.
[13]刘斌,王乃嘉.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与企业出口的二元边际——基于中国微观企业数据的经验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2016(9): 59-74.
[14]李方静.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与企业创新[J].科研管理, 2020, 41(7): 61-69.
[15]邹国伟,纪祥裕,胡晓丹,等.服务贸易开放能否带来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提升? [J].产业经济研究, 2018(6): 62-74.
[16]耿伟,王亥园.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与中国出口企业加成率[J].国际贸易问题, 2019(4): 92-108.
[17]成丽红,孙天阳.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企业价格加成率的影响: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J].改革, 2020(3): 111-125.
[18]戴翔.中国制造业出口内涵服务价值演进及因素决定[J].经济研究, 2016, 51(9): 44-57, 174.
[19]刁莉,朱琦.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对中国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J].中国软科学, 2018(8): 49-57.
[20]陈丽娴,沈鸿.制造业产出服务化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理论基础与微观证据[J].经济评论, 2019(3): 40-56.
[21]刘斌,赵晓斐.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服务贸易壁垒与全球价值链分工[J].经济研究, 2020, 55(7): 159-174.
[22] MASTROGIACOMO L, BARRAVECCHIA F, FRANCESCHINI F. Enabling factors of manufacturing servitization: Empirical analysis and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ic positioning[J].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B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nufacture, 2020.DOI: 10.1177/0954405420911781.
[23]罗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如何创造服务业就业[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0, 42(9): 58-69.
[24]唐志芳,顧乃华.制造业服务化、全球价值链分工与劳动收入占比——基于WIOD数据的经验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 2018(1): 15-27.
[25] FALK M, PENG F. The increasing service intensity of European manufacturing [J]. Th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 2013, 33(15/ 16): 1686-1706.
[26]石学刚,齐二石,姜宏.制造业服务化对提升制造型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4(4): 295-299.
[27] FERNANDES A M, PAUNOV C.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services and manufacturing productivity: Evidence for Chile[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8, 97(7830).
[28] MATHIEU V. Service strategies with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benefits, costs and partnership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2001, 12(5): 451-475.
[29] COOK M B, BHAMRA T A, LEMON M. The transfer and application of Product Service Systems: from academia to UK manufacturing firms [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6, 14(17): 1455-1465.
[30] BRAX S. A manufacturer becoming service provider: challenges and a paradox [J]. Managing Service Quality, 2005, 15(2): 142-155.
[31]陈洁雄.制造业服务化与经营绩效的实证检验——基于中美上市公司的比较[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0, 222(4): 33-41.
[32] WATANABE C, HUR J Y.Firm strategy in shifting to service-oriented manufacturing: The case of Japans electrical machinery industry [J]. Journal of Services Research, 2004, 4(1): 06-22.
[33]姜铸,李宁.服务创新、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J].科研管理, 2015, 36(5): 29-37.
[34] OLIVA R, ROBERT K. Managing the transition from products to services[J].InternationalJournalofServiceIndustry Management, 2003, 14(2): 160-172.
[35] NEELY A.Exploringthefinancialconsequencesofthe servitization of manufacturing[J].Operations Management Research, 2008, 1(2): 103-118.
[36]徐振鑫,莫長炜,陈其林.制造业服务化:我国制造业升级的一个现实性选择[J].经济学家, 2016(9): 59-67.
[37]江积海,沈艳.制造服务化中价值主张创新会影响企业绩效吗?——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 2016, 34(7): 1103-1110.
[38] ANTIOCOM,MOENAERTRK,ADAML,etal. Organizational antecedents to and consequences of service businessorientationsinmanufacturingcompanies[J].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008, 36(3): 337-358.
[39]王岚.投入服务化是否提高了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J].国际贸易问题, 2020(2): 29-43.
[40]任曙明,张静.补贴、寻租成本与加成率——基于中国装备制造企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 2013(10): 118-129.
[41]刘啟仁,黄建忠.产品创新如何影响企业加成率[J].世界经济, 2016, 39(11): 28-53.
[42]刘维刚,倪红福.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与企业技术进步:效应及作用机制[J].财贸经济, 2018, 39(8): 126-140.
[43] LODEFALK M. The role of services for manufacturing firm exports[J]. 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2014,150(1): 59-82.
[44] GROSSMANGM,ROSSI-HANSBERGE.External economie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redux [R]. NBER Working Paper, 2008.
[45] FISHBEIN B K,MCGARRY L S,et al. Leasing: a step towar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M]. New York:INFORM, 2000.
[46] WHITE A L, STOUGHTON M, FENG L. Servicizing: the quiet transition to extended product responsibility [M]. Boston: Tellus Institute, 1999.
[47]吕越,李小萌,吕云龙.全球价值链中的制造业服务化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J].南开经济研究, 2017(3): 88-110.
[48]江静,刘志彪,于明超.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效率提升:基于地区和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 2007, 30(8): 52-62.
[49] COHEN W M, NELSON R R, WALSH J P. Protecting their intellectual assets: appropriability conditions and why U. S. manufacturing firms patent (or not) [R]. NBER Working Paper, 2000.
[50]周念利,郝治军,吕云龙.制造业中间投入服务化水平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微观数据的经验研究[J].亚太经济, 2017(1): 138-146,176.
[51]刘继国,赵一婷.制造业企业产出服务化战略的影响因素及其绩效:理论框架与实证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 2008, 30(6): 42-46.
[52]陈丽娴,魏作磊.制造业企业产出服务化有利于出口吗——基于Heckman模型的PSM-DID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 2020, 36(5): 16-34.
[53]陳茜.我国制造业服务化的动力机制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 2019.
[54]肖挺.制造企业服务化商业模式与产品创新投入的协同效应检验——"服务化悖论"的一种解释[J].管理评论, 2019, 31(7):274-285.
[55]乔小勇,凌鑫.贸易壁垒与中国制造业产出服务化——基于国外对华反倾销经验数据[J].中国科技论坛, 2020(11): 83-92.
[56] QI Y N, MAO Z G, ZHANG M, et al.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and servitization: The role of mass customization and product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20: 228. DOI:10.1016/j.ijpe.2020.107747.
[57]聂飞.制造业服务化抑或空心化——产业政策的去工业化效应研究[J].经济学家, 2020(5): 46-57.
Literature Review of Servitization of Manufactur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hy-What-Factor"
XING Hui,CHEN Yuanyuan,JIANG Ying,YANG Zijia(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401, China)
Abstract: Servitization of manufacturing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and research in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ircles. However, several issues still need to be further explored and analyzed: Why implement servitization i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hat is the servitization of manufacturing? What a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ervitization? Based on the research logic of "Why-What-Factor", this article combs and reviews the motives, connotation definition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anufacturing servitization in detail, and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research deficiencies, in order to grasp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and direction of the servitization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Keywords: servitization of manufacturing;focus;review;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