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期心理培育与人格塑造

2021-08-11林永兴林宸轩

下一代 2021年4期
关键词:人格塑造青春期

林永兴 林宸轩

摘  要:青少年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在青春期对其实施心理培育和人格塑造,可以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往往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在此阶段加强正面引导,可以使其塑造完善的人格,消除成长中的负面影响。本文将对青春期心理培育与人格塑造的意义进行分析,探索青春期心理培育与人格塑造的策略。

关键词:青春期;心理培育;人格塑造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尤其是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持续上升,必须通过教育引导的方式,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青春期的孩子在心理上较为敏感,无论是好的事物还是坏的事物,都会对其产生强烈的影响,只有通过心理培育的方式,才能避免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注重对良好人格的塑造,使其能够辨别是非,在生活和学习中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帮助青少年顺利渡过青春期,为今后成长打下基础。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应该从青春期的心理与人格特征出发实施教育,以确保各项措施的适用性与可行性。

一、青春期心理培育与人格塑造的意义

青春期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一个必经的阶段,在青春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加上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尚未发展成熟,因此容易引起很多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对将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心理培育和人格塑造符合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旨在提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使其成长为一个高素质的人。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不仅会对自身产生重大影响,而且也会威胁社会稳定发展,尤其是犯罪率呈现出低龄化的特点,这也给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1】。因此,应该关注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使其形成高尚的人格,能够保持乐观、阳光的态度。

二、青春期心理培育与人格塑造的策略

(一)分析心理变化

对青少年心理变化的分析,是实施心理培育和人格塑造的基础与前提,尤其是他们正处于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每一个人的心理状态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要采取针对性的教育对策。主动加强与青少年的交流沟通,了解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的想法,做好心理状况的摸底调查,在分析普遍性问题和个性化问题的同时,注重对青少年的心理疏导,提高教育工作实效性。青少年正处于叛逆期,心理和人格会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应该对症下药,找到引起心理变化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格【2】。可以通过网络匿名的方式对青少年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更容易获得他们的真实想法,确保教育工作的动态性与时效性。

(二)注重以人为本

在教育工作中应该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青少年的成长需求,明确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从而确保心理培育和人格塑造计划的有效实施。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不再采用打骂教育来开展工作,以真正维护他们的自尊心。除了应该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外,更重要的是了解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给予青少年更加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个性发展【3】。心理培育和人格塑造应该与教学工作融合在一起,在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逐步提升道德素养,针对学生在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心理培育和人格塑造方案。

(三)开展情感教育

应该认识到每一个孩子都有善良的天性,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激发青少年的情感共鸣,在心理培育和人格塑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该主动拉近与学生的关系,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们相处,了解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赢得学生的信任。教师应该敞开心扉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想法,在双向交流和互动当中实施情感塑造。情感教育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使青少年认识到生活中的真善美,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危害【4】。很多青少年存在严重的自卑、自闭和孤僻心理,教师应该对该类学生予以重点关注,帮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当青少年在成长中遇到问题时,应该多为他们提供正确指导,通过不断鼓励和表扬来激发其内心真挚的情感。

(四)实施家校共育

家庭和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两个主要环境,因此应该构建完善的家校共育模式,增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协同性,这对于心理培育和人格塑造工作的实施也十分有利。教师应该与家长取得密切联系,从家庭和学校两个角度对孩子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估,真正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防止在教育工作中存在较大的盲目性问题。为此,可以构建完善的网络互动平台,通过微信和QQ等实现实时互动,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建议,同时关注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在家庭教育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注重对家长良好教育观念的引导,认识到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在心理和行为上的特殊性,防止教育方式不当导致适得其反。教师和家长应该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通过正面形象的塑造对青少年加以熏陶和感染。

三、结语

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当前教育工作的根本目的,应该以良好心理健康的培育和人格的塑造为重点,帮助青少年在青春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实践工作当中,要通过分析心理变化、注重以人为本、加强科学引导、开展情感教育和实施家校共育等方式,构建完善的教育环境,解决青少年成长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贺晓霞.自闭症学生青春期问题行为的功能分析与輔导[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08):40-43.

[2]连丽香.父母离异如何让青春期的孩子免受伤害[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07):70-72.

[3]廖呈兮.青少年心理问题成因及解决对策[J].教师,2021(06):3-4.

[4]陈梅.中小学生青春期叛逆心理的成因及正确引导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11):17-18.

猜你喜欢

人格塑造青春期
儒家君子人格的当代意义
不忘初心 幸福前行
青春发育期提前的影响
生命的勇敢与脆弱:对《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和《折翼天使》的比较研究
公安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与思想政治研究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经达英—35及妈富隆治疗的效果观察
青少年如何合理度过青春期
微信也会走过“青春期”吗
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格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