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研组进行有效知识共享的策略

2021-08-11赵建华

下一代 2021年4期
关键词:知识共享知识管理教研组

摘  要:教研组工作的成效关系到一个学校办学质量、教学水平、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科组教研活动离不开知识共享。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一个环节,也是一种知识应用的授权方式,更是一项组织发展的活动形式。有效知识共享可以提高教研组活动效率,促进教师快速提高专业水平。本文通过对有效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分析,从四个方面对教研组进行有效知识共享展开初步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教研组;知识共享;知识管理

教研组作为一个学校的教研组织,其日常活动都是在对知识进行处理,对教研组的管理仅仅建立在对教师的管理基础上显然是不够的。而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把人才当作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不仅要对知识和人进行管理,还要将人的创新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相结合,增强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1。在知识管理理论中知识共享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体因素、组织文化、制度因素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知识共享提出了学校教研组建设的新思路,为促进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积极性、提高教研组教研活动效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介绍教研组进行有效知识共享的策略:

一、丰富知识共享形式

教研形式是否丰富有趣决定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与共享的效果。研究者发现,教师最感兴趣的共享形式是自身参与度高,且能去其他教师和知识传播者互动交流的形式,(1)现场教学基本功比赛,如:说课、模拟上课等。比赛规模大,竞争力强,教师参与态度认真,且赛后会有一定的奖励,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帮助。(2)校本教研,组内教师互相听评课,从课堂教学现场,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语言风格、组织课堂能力、课堂上的表情和动作等。通过评课,细品深挖,将每个教师身上的这些隐性知识显性化。(3)写“教学札记”,内容可以是一个知识点的突破,一个教育小故事、一次教学反思、一个教学金点子。定期将这些札

二、选择合适的知识传播者

在选择知识传播者时需要具备以下几点素质:(1)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能对其他教师做出指导和帮助;(2)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知识传播者是一个知识共享的主体,传播者的人际交往能力关系着一个团队的凝聚力;(3)有较强的活动组织能力,在教研组中经常会组织一些教师竞赛、业务学习以及与学科相关的学生活动,传播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充分调动各教师的积极性,实现民主化管理。(4)具备战略思考能力,在传播知识过程中需要有全局性素质和预见性素质,有组织协调能力以及较强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三、加强组织支持

(一)设备和技术支持

互联网、云共享时代的到来为知识共享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1)学校加强基础信息化建设,例如为教师配备电脑,开通互联网。(2)建设教研组内部云共享存储平台作为教研组的知识库,用以搜集与学科教研相关的知识。供教师学习和下载。教师个人可以将自己的显性知识分类上传到共享平台上,也可以下载其他教师的资源。并聘请专人进行平台的维护和管理,安排专人为教师解决网络技术问题,(3)聘请专家定期到学校为教师传授互联网共享新技术,例如:开通教师博客,建立教研组内部QQ群、微信群,开通教研组公众号、使用数据库查询资料等,鼓励教师使用网络技术进行知识共享,引导教师将知识共享做到实用、有效。(4)申请专项资金,为知识共享活动提供资金保障。

(二)制度支持

设置相应的激励制度,激励是促进人们完成任务的最直接动力,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措施。知识管理专家玛汉.坦姆仆研究得出,激励的三要素包括“个人成长、业务成就、金钱财富”2按照这三要素的激励方式进行不同组合可以分成如下几类:

A部分个人成长、业務成就、金钱财富三个要素都得到满足。B部分:满足了个人成长和业务成就,精神上得到了满足,缺少物质上的激励。C部分重点是为了满足个人需求,而不在于组织的需求。D部分是单位为了满足组织的需求利用物质条件激励员工,而并不在乎员工的个人成长。

A是激励措施最理想的状态。在实际工作中,针对不同的教师个体,学校不能仅限于同一个激励方式,要学习课堂上的“因材施教”。例如:学校中常年无私奉献、努力上进的教师群体B措施更适合;C方式的激励措施更适合本身具有大量隐性知识,且持有“知识垄断”心智的教师;而对于学校从外面引进的在行业中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具有优秀的专业素养的教师,选择D。

在教研组的实际建设中,乐于知识共享的教师要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年终奖励等方面多倾斜,还可以对知识共享有重大成效的教师设立专门的“突出贡献奖”。而对哪些不愿意进行知识共享的教师可以进行负面激励。

四、提高知识共享成果转化效率

以提升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提高知识共享成果转化效率知识共享的过程成功与否,其标准在于知识接受者是否将传播者的知识有效吸收并转化为个人的知识。在以往大部分知识共享过程中知识传播者通过讲座、演示、文字等共享方式,完成知识共享中自己的这一环节后,便很少再去关注知识接受者的吸收过程和吸收效果。知识接受者在完成共享过程后,没有人对知识后期的组织和应用加以,加之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的知识共享是迫于上级部门的任务安排而非自我需求的情况下产生,知识共享成果的转化率并不高。

要提高知识共享成果转化率,最重要的一点是知识接受者确实感受到接收知识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1.知识传播者要根据接收者的需求去组织挑选知识进行共享;

2.组织共享活动时尽量做到形式丰富有趣,例如:头脑风暴式、动手实践式、成员互评式、技术研发式、成果集锦式等等;

3.引导接收者应用知识。在知识共享完成后,有些接收者已经吸收和掌握了知识,但不知道怎么去加以应用,会认为这类知识无用或误以为自己没有吸收。这时知识传播者对接收者加以引导会使得知识共享事半功倍。例如,课堂教学演示,在上课前接收者提前写好同一节课的教案,在传播者演示完之后,接收者对这节课加以评价,并与自己的教学设计加以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发掘自己的隐性知识。自己再去上同一节课,并针对两次课写一篇详细的反思。

4.集结知识接收者的成果,用可视化的方式呈现。例如,传播者在共享了如何与家长沟通这一话题后,要求接收者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把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写成一篇叙事小文章。由传播者收集后集结成一本书进行出版。对于接收者来说,写文章的过程就是知识共享成果的转化过程,看到自己的文章出版在书上,既满足了教师的心理成就感又为教师评职称、评优秀创造了条件,成果转化率自然而然就高了。

学校是知识的传播的主要渠道,教师是教研组知识共享的主体,既是知识传播者又是知识接收者。从教师的视角来了解教研组如何进行有效知识共享,旨在探索出更有效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组活动效果。

参考文献:

[1 ]阿肖克.贾夏帕拉(Ashok  Jashapara )著;安小米等译知识管理:一种集成方法(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4

[2] 韩大勇.知识型员工激励策略【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3]顾基发,张玲玲.知识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王永和.教研组建设简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赵建华(1985.01),女,36岁,湖北襄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知识共享知识管理教研组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西部独立学院教师知识共享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ISM和AH的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
信息自由与版权法的变革
提升企业知识管理能力 增强企业的强劲发展态势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研究
“经管之家”用户知识共享及社会资本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
对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