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物理备考中的整合教学实践研究

2021-08-11许杉灵

关键词:整合教学实践研究

许杉灵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高中物理教学的方式需要改革,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物理综合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高考物理备考的相关知识内容作为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授课过程中得到物理教师的重点关注。教师要结合着整合教学的方式,通过营造浓厚的物理学习气氛;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知识点内容;布置完备的习题练习;创新复习备考模式等关键方面,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考物理;整合教学;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8-117

高三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一年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关系到高考的最终成绩。当学生升入到高三后,大部分时间基本上都是复习时间了,对前面学习的内容进行总复习,为最终的高考积极备考,打好基础,在这一年里可以说是很多学生的逆转时期,之前没有认真听讲的学生把握好这一段备考时间,认真听从教师的安排,跟着复习大纲走,成绩也会得到突飞猛进的增长,我们可以经常发现以前学习成绩在班上处于中下游阶段的学生,在高三这一阶段成绩提升得很快,在很多模拟考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排名,这就是因为他们把握好了这段备考时间,认真地进行了总复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也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一、营造浓厚的物理学习气氛

对高中物理来说,物理一直是学生在高中时期认为比较难的一门学科,既需要学生认识理解一些很复杂的理论,也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可以说物理是一门操作和理论都要求较高的学科,这时往往很多学生都会对学习物理产生抵触情绪,很多选择文科的学生部分也是为了逃避学习物理,所以想要学好物理,在高考中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物理备考的成效是关键因素,可以说前面两年没有打好物理基础的学生一定要把握这最后的备考阶段,而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也更应该利用好这一时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物理水平,这样才能从容面对最终的高考。教师平时也应该注意有关高考物理备考中的整合教学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以及教学效率,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营造浓厚的物理学习气氛,物理是需要学生钻研的学科,经常面对一些难题时课堂会陷入沉闷的状态,备考阶段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一些物理小故事适时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高中物理备考的效率。

例如,当教师讲到高中物理必修二(人教版)中关于人造地球卫星环绕运动的环绕速度、向心加速度时,这章内容是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教师在备考阶段讲述这类似的内容时,就要考虑到学生对研究对象的了解程度,所以教师首先可以播放一些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纪录片,再讲述一些关于人造卫星的小故事,让学生对学习对象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可以活跃比较沉闷的课堂气氛,然后再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首先人造卫星是要在太空中某个轨道稳定运行的,它一定是受力平衡的,也就是做匀速圆周运动,再来受力分析:F=GmM/r2=mv2/r从而得出v2=GM/r,所以半径r越大速度v越小;向心加速度=v2/r=GM故不变,又因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所以切向加速度等于0,加速度就等于向心加速度=GM。当教师通过一些和课文内容相关的物理故事以及纪录片,就能营造出浓厚的物理学习氛围,对之后的学生物理备考学习也会起到良好的帮助作用。

二、进行有效的課堂提问

课堂提问一直是高中备考阶段中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比较直观地反映出学生对具体知识点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师也能从课堂提问中观察出学生普遍哪块儿内容有所欠缺,在哪块儿内容上掌握较好,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普遍存在问题的版块知识点,教师在备考阶段就应该着重带领学生去巩固、钻研,而面对学生已经很熟悉的知识点就可以简单地提一下,留出更多的时间去复习那些重难点内容,在高三备考阶段往往教师和学生都是争分夺秒,这种省出来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对教师来讲就能多讲几道习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点。同时进行课堂提问,可以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方便学生向教师询问物理方面的知识,增强自身的物理水平,对高考物理备考中的整合教学实践也是很有裨益的。

例如,当教师讲到必修一“摩擦力”的相关内容时,就要着重讲述摩擦力的性质和判定方向,这一内容也是高中物理的难点,基本上是年年高考必考的内容,摩擦力方向的判断,对学生而言,似乎是一个永远的难题,教师就可以上课时提出问题,如何高效地判断摩擦力的方向,当然教师要留有充足的时间供学生去思考,物理知识的掌握需要学生对知识点能够参透,不能简单地一笔带过,同时教师在提出问题时,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所以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结合摩擦力的性质和日常生活小事判断摩擦力方向,就会让学生更高效地解答疑惑,同时学生在解答问题中思考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物理学习往往会存在很多需要深入研究的内容,学生的思考能力会成为他们学习这方面的有力武器,所以教师平时应该多进行高效的课堂提问,对整个物理备考阶段都是有帮助作用的。

三、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知识点

物理方面的知识是很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我们生活中无处不是物理现象,平时人们在抬一桶水会觉得很吃力,但是提一桶水的时候感觉轻松了不少,这就运用了受力点不同的物理知识,学生将高中物理备考有效地进行下去,不仅会对之后的高考产生很大的帮助,也会对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有更好的解读。而在教师给学生讲授物理知识点时,往往离不开具体案例的分析,具体案例可以把书本上的知识或问题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这方面的内容,不会再觉得物理知识晦涩难懂,缺乏实际性。同时高考中一些物理题也是紧扣日常生活,教师要结合具体案例分析问题,也能帮助学生在最终备考中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果,所以教师平时讲授知识点时也应该注意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

例如,当教师在讲授“摩擦力”的相关内容时,面对如何判定摩擦力方向这一重难点内容,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中在地铁口或者检票口的行李传输带进行分析,来往的人们将行李放在传送带上,行李刚放上传送带时,以传送带为参考系,行李向左运动,所以行李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以后,行李可能一直受此摩擦力作用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直至离开传送带;也可能先受此摩擦力作用而向右匀加速,当行李与传送带同速后,不再受到摩擦力作用。当教师能够结合这样和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案例时,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因为学生可以亲身实地进行实践,与自己并不能遥远,对整个高考物理备考中的整合教学实践也会起到良好的帮助。

四、布置完备的习题练习

对理科类学科来讲,习题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它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已学习的知识点,使学生掌握做题的规律性,为之后的高考提供保障。虽然数学、物理等学科确实需要大量的题目去练习,但是也不是盲目的做那些不是考纲上面的题目,教师要布置好有效的、有针对性的题目让学生完成,这才是对学生物理水平的提高有帮助的方法。同时教师在布置习题练习时,要能够穿插历年来的真题,历年来的高考真题往往是专家们推敲很久才决定的,学生做这类似的真题时,会提前感受高考题目的难度和规律,完整有效地解答出这些真题,也会使他们对相关的知识点掌握更牢靠,对整个高中物理备考都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当教师在备考阶段讲到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中的“静电场”时,会讲到电场强度的公式和适用条件,即E=F/q适用于一切电场;E=kQ/r2只适用于真空中的点电荷;E=U/d只适用于匀强电场中,E=U/d这一公式往往会被运用很多,也是物理高考中大题或者选择题会经常涉及到的内容,教师就可以布置不同形式的电场题目让学生去做,从中找到规律,什么类型应该用E=F/q,而什么类型用E=U/d比较好,学生可以在大量有效的题目中获得收获,同时近三年来的高考真题教师也可以找来让学生练习,高考真题相比模拟题无疑会让学生感触更多,能钻研透一道真题,学生的收获也会更多,所以教师平时在布置课后习题时,也应该进行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

五、创新复习备考模式

复习备考模式是高中学生比较重要的一环,可以说直接影响到学生参加高考时的状态,良好的复习备考模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点,提升解题技巧,而现在很多传统的备考模式因为周期过长,很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倦,所以教师要在不影响基本复习大纲的基础上,创新备考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备考复习,打赢这场艰苦长久的作战。同时复习备考的创新也能为学生枯燥的复习生活带来一丝不一样的色彩,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复习阶段最担心的状况就是学生坚持不下去,对学习产生放弃的心态,教师就可以创新备考模式,结合多媒体这些先进的技术,微课、案例分析等比较新型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复习备考效率。

例如,教师在讲授平抛运动特点时,就可以利用微课的模式,在视频上展示平抛时的特征和效果,在多媒体上也很鲜明直观地可以看出平抛的角度分析,这对学生学习这一知识点都是很有益处的,当然講授平抛运动时也离不开教师在黑板上的细致描述,因为在试卷上做题还是需要学生快速的绘制平抛运动的能力,分解方向和距离等,教师在黑板上就能展示画平抛运动的技巧,而运用微课的模式是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平抛运动,也能在很短时间内对知识点有点概念,在新型的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上涨,对整个复习备考都是有利的。

综上所述,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应迎来新的变革。这种变化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广大高中学生的热切期待。为推动高中备课阶段的顺利进行,教师应不断革故鼎新、砥砺前行,采用整合教学实践的方式,提高自身的高中物理教学水准,最终提高学生的高考物理成绩。

参考文献:

[1]张红明.高考物理备考中的整合教学实践研究——以势能专题复习为例[J].物理通报,2020(10):35-38.

[3]李俊鹏,郭姣,刘杰.注重问题解决能力落实学科核心素养——2019年北京高考物理压轴题的评析与教学启示[J].物理教师,2019,40(8):73-75.

(作者单位: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山东 淄博 256400)

猜你喜欢

整合教学实践研究
一年级“短语、句式”的整合教学的探索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效整合
关于税法课程整合教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