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居家阅读与阅读教学有效契合的路径与措施

2021-08-11王会琴

关键词:阅读教学

王会琴

摘要:本文笔者主要探究和论述了居家阅读与在校阅读教学的有效契合的六个方面(路径与措施),为我们开启了思维方式,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方法,引领学生更有效地自主阅读和引导教师更灵活地进行阅读教学,同时为学生阅读分享和展示提供了方式方法。

关键词:居家阅读;阅读教学;有效契合;阅读分享;“交流对话”

中图分类号:H319.3;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8-044

儿童文学作家殷健灵、谢倩霓直接明确:后疫情时代,文学阅读为社会定心——以阅读为渡舟,还原家庭教育的“育”功能。在这个特殊时期,居家阅读发挥着它独特的功用。

阅读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疫情防控期间,利用好“宅家”时间多读书、读好书。

后疫情时代,怎样把居家阅读与在校的阅读教学有效契合呢(居家阅读与阅读教学有效契合的路径与措施)?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多措并举,培养学生居家阅读和自主有效阅读的习惯

瑞士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这说明了“兴趣”的巨大作用。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

适时施教,在学生阅读的最佳时段,教师帮助其树立起阅读的兴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育走向成功的关键。那么,教师该如何做呢?

1.以身示范,与生同读,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教师既要注重教书,更要重视读书。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阅读,爱读书。

2.给学生读书的自由和时间,再相机引导,逐渐转化他们的兴趣点

常听到一些家长说:“为什么我的孩子不看《安徒生童话》?偏偏喜欢‘奥特曼、武器!”事实上这样的学生,他们也有着强烈的阅读的欲望,只是兴趣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而已。所以教师不能简单地否定或批评,相信学生,先给他们以阅读的自由,再抓住时机,巧妙引导,进行迁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这实际上是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与求知欲。

3.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师在学校,在班级,要有意识地积极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1)班级氛围。在班级里建立起一个有爱的图书角,里面有属于学生自己的图书,这些书必须是学生喜欢的。班级墙壁上可开辟出读书专栏,用来张贴学生的读书故事,自己制作的书签,自己动手设计的读书手抄报等等。定期开展“故事会”“好书推荐”“读书小明星展示”“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同学的读书影响发挥最大的作用,带动全班同学读书的热情。

身教重于言教,只有热爱读书的家长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

(2)家庭氛围。家里要为孩子准备自己的小书架,要和孩子一起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要让孩子想读书时不用求助大人就可以随手拿到想看的书。家长在轻松的气氛下,可以给孩子讲个故事或与孩子一起读一本书。学生在日复一日的熏陶下,读书兴趣自然而然就上来了,慢慢的,他们对读书的态度就变成了“我要读”。

总之,只有当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时,才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课外书籍。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的长期的努力。

二、引导学生树立自主选择阅读书目的建构意识

1.根据学生的特质、兴趣爱好去推荐引读

为什么有的学生宁愿把时间花在无聊的追逐打闹中,也不喜欢读书呢?这是因为学生还没有接触到吸引他们的图书,还没有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由于学生的个性、情感、生活经历、兴趣爱好、语文基础都各不相同,他们选择课外阅读材料也有所不同。因此,笔者给学生自主选择读物的权利,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进行适合自己水平的阅读,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样,学生就会读有兴趣,读有目标,读有收获。

2.介绍好书给学生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愿望

笔者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也较广泛,可涉及人文历史、天文地理、童话故事等各种类型,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每个学生才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进而爱上阅读。

三、培养学生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

以人为本,以书为本,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内部动力

1.生生共读,形成课内外阅读的氛围。一个共同阅读的气氛,一种共同阅读的集体舆论,胜于教师的无数教育。

2.亲子共读,激发阅读的欲望。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鼓励家长能与孩子一起读书,而且看同样一本书,再一起讨论故事情节,评论故事中的人物,谈谈读后的感受,这样就能激起学生的读书欲望。让家长的读书兴趣及热情给孩子以最佳的启发和引导。

3.师生共读,让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陶行知先生說:“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作为向导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并与学生一起读书,而且看同样一本书。读后与学生交流,在课间休息的时候一起讨论。这样,学生觉得与教师亲近了,之间有共同话题,讨论很激烈,连一些平时不爱读书的同学也加入到读书热潮中来,班上读书的气氛更浓了。

要真正让学生能够自觉地、发自内心地阅读,还要解决学生的内部动力,那就是靠语文本身的魅力去打动和吸引学生,使学生从大量的课内和课外阅读中逐步品味到语文的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感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产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同学共读、亲子共读和师生共读相结合,使阅读更有力量。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守才有奇迹。

四、把课外自主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的占多少,得之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学生的知识习得,课内的功效占30%,课外的功效占70%。故此,学生必须将课外自主阅读与课内阅读结合起来。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是指课内阅读具有示范性,通过课内阅读的示范,向课外阅读辐射,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叶圣陶先生还说“语文教本好比一个钥匙,学生拿了它去开其他的书库”。叶老再三强调,从语文教材入手,目的在于阅读各种课外书籍,语文教材实际上是通向更多课外阅读的桥梁。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有机的结合,既能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五、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与作者、读者、自己“对话”

为了使学生读书有所获,学生要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读过一本读物后,引导学生有感而发,写读后的感想、写随笔。并指导他们根据不同类型的课外读物,分别记载,这样学生的读书笔记中有古诗词摘抄本、成语摘抄本、名言警句摘抄本,更多的是读后感、自己的阅读“对话”。

美国学者、教育家、编辑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合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告诉我们:阅读是与读者的对话。《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去思考。看完一本书,把细节弄清楚后,最后就去评价这本书:只有自己能够讲述出书的主题思想,能够评价这本书,我们才算真正读完了一本书,因为经过讨论和辨析后的东西,才能够真正成为自己的,被自己吸纳,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最终学会对话和创造。

阅读教学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我们把这种“碰撞”和“交流”的动态不间断地“写”在“纸上”,体现自己“读过”“思考过”“对话过”,这才是真正的阅读。当然,阅读对话是一个蕴含丰富的多层级命题。不同的学生(读者),可以“保留”不同层次的阅读对话。成功的阅读对话是有效的阅读教学对话的前提和基础。故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与作者、读者、自己“对话”,把这种“对话”坚持下去,学生的阅读水平就会大幅度的提高。

阅读是积累,写作是创造,丰富的阅读是创造的源泉。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获得了大量的语文资源,使他们的语文素养不断提高。

六、为学生搭建多种形式阅读分享的平台

课堂成为学习知识的超市,生命狂欢的舞台。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專门计划并利用8课时(两周1课时)举行阅读、分享展示课。展示课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丰富的。可以参考这几种:头脑风暴、成果发布会、综合演绎、论坛跟帖、诗文朗诵、现场辩论、艺术表演、知识竞赛等。

头脑风暴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开启创新思维的方法,运用于课堂展示,可以集思广益,迅速地获得大量的新思想与信息。

成果发布会,这种展示方式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学生的生命活动。

综合演绎,这种展示方式始终挑战着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理解深度,进而带给学生一个高度刺激和有趣的课堂。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进行生动的创造。

论坛跟帖,这种展示更强调静态文字交流的深度展示方式。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只有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和合作、对话等方式,学生才能真正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

诗文朗诵,体现着朗读者真正走进了文本,真正和文中的形象血脉相连了。

现场辩论,双方针锋相对,妙语连珠。孰是?孰非?谁输?谁赢?也许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唤醒了学生“冬眠”的问题意识,激发了他们探索的热情和展示自我的勇气,给课堂注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知识竞赛。没有竞争的课堂就好比一潭死水。争强好胜是人类的天性,而知识竞赛,恰好成为助推学生热情燃烧的催化剂,把人的这种天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综上所述,在家里,进行居家阅读;在学校,既可以进行阅读教学,又可以交流、分享阅读的成果。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能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感与趣味的熏陶,张扬自己的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学生和教师,积极按照上面表述的六个方面去尝试,就完成了居家阅读与阅读教学有效契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新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3]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出版社,1984.

(作者单位:甘肃省静宁县阿阳实验学校,甘肃 静宁 743400)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基于RISE教学模式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说阅读教学——以《祝福》教学为例
基于RISE教学模式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