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思维导图在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1-08-11赖雪红

考试周刊 2021年47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六年级思维导图

赖雪红

摘 要:文章对思维导图和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简单介绍,分析在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意义。结合实际的教学需求探究思维导图应用于六年级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教学设计的内容为课程预习设计、复习课设计、讲评课设计。教学策略为老师引导、循序渐进、小组协作。

关键词:思维导图;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

一、 引言

思维导图能够呈现发散性的思维,利用图画和线段帮助人们进行深入思考、记忆和创造,充分调动学生左右脑的机能,使思维迸发新的活力。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课程改革的影响力不断延伸,学生应形成发散性思维,提升自身的认识和判断能力。把思维导图的内容应用到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提升记忆的效果,加强思维活动的影响力,为创新活动提供动力。

二、 思维导图以及道德与法治课程

(一)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基本内涵为:第一,促进思维可视化的工具。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把图片和文字进行结合,把抽象的概念或者思维逻辑直观地呈现出来,把隐性的知识进行显性处理,以实现加深影响的目的。把不同的思维主题之间构建联系,从而达到思维跳跃的目的。第二,认知工具。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意识的认知处理,这样才能实现知识构建,帮助学生树立批判性思维、创造意识以及综合思考能力。学生在应用工具时逐渐提升学习的兴趣,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第三,教学辅助工具。主要分为视觉、听觉、视听结合的辅助工具。

(二)道德与法治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应该把教育放在发展的首要位置,促进教学工作的改革发展,提升教学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加强素质教育的落实力度,要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表明在培养学生时不仅应该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量,还需要提升他们的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树立自主意识、具有加强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充分激发学生大脑的内在潜能。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体验感,以实际为出发点带领学生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现代化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三、 在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意义

第一,提升教师备课的完整性,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第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三,规范学生答题的模式,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第四,师生角色进行有效的互换,拉近彼此的距离,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五,帮助学生跳出原有的结构框架,树立创新性思维。

四、 在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模式

(一)思维导图应用于六年级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设计

1. 课程预习设计

要想提升學习质量,学生就应该在课前对书本的内容进行大致了解,通过课后习题明确课程的重难点。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化的预习工作:第一,制定清楚的预习目标和内容。主要目标为:课程知识点和需要掌握的技能、探究过程和应用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第二,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制作课程清单,学生在上面标注自身见解。学生根据老师的例子和预习成果,自己制作课程思维导图,为之后的课程学习奠定基础,以便有效掌握课程的重点。例如,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有两课,第一课《我们受特殊保护》,第二课《知法守法,依法维权》。在预习中要以“我们和法律”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探究,对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标注。其中“五角星”表示课程的重难点、“对号”表示已经掌握的内容、“三角形”表示存在疑惑的内容、“感叹号”表示需要进一步探究的知识。

2. 复习课设计

在六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每节课中都汇集几个案例和需要学生实施的活动,这些就是课程的“点”。一个个直观的案例和活动,能让学生在复习时把握重点,通过“点”联系到整个教材内容。而思维导图能够为点和面构建更加直观的联系。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复习时利用思维导图,把课程中案例和活动表达的内容以符号的模式总结出来,在总结的过程中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效果。这样运用较少的文字就能凸显出主干和枝干之间的关系,并对知识进行高度浓缩。

为了加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解效果,保障学生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和完善性,应该进行科学的复习。利用思维导图,以每个单元的总体主题为基准,形成一个知识结构“面”,把每个课时作为一个知识面,优化学生对知识脉络的理解效果。其中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让世界更美好》共有三课。第一课《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主要介绍在科技的推动下,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第二课《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探究中国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了解我国在国际组织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自豪感。第三课《我们爱和平》,分析世界和平的重要意义。利用思维导图融合每课时的核心观点,把它们与单元的中心构建联系,从而明确知识点复习的方法。

3. 讲评课设计

在对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讲评时,因为客观题已经有固定的答案,所以不需要过多的干预。主观题需要依据文章中的材料进行作答,需要学生对知识进行合理应用。教师在进行讲评时,应该结合不同的题型配置不同的方法。第一,客观题讲评的方法为:明确题干表达的意识,掌握选择题考核的重点,判断题目的指向性,结合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做出正确判断。例如,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类有许多高尚品格,但有一种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个人的自尊心。”以下对自尊自爱和尊重他人的认识错误的是:A.尊重他人是自尊自爱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B.善于欣赏接纳他人,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才能真正做到尊重他人;C.自尊自爱的人总是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D.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这个题目考核的重点是人的自尊心,其中题干指出自尊心是人的一种思想品格,所以学生可以构建思维导图,探究这四个选项中哪三个与思想品格有直接的联系,通过关键点与题干构建联系。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教学六年级思维导图
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有效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
纵观全局 把握细节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