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实践探究

2021-08-11柯丽琴

考试周刊 2021年47期
关键词:实践探究数学教学小学

柯丽琴

摘 要: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入进程中,各所学校的各科教师也在加紧筹备和建设“学生学习共同体”,目的是培养和提升學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为他们的综合素养培养和提升提供助力和保障,目前来看,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基于此,笔者针对“学生学习共同体”展开深入探究,进一步探析和总结小学教学数学中“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实践策略,希望可以给相关教师带去实质性的教学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实践探究

近些年,“学生学习共同体”引发了不少小学数学教师的强烈关注,并纷纷投身其中展开实践探索,更是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创新建设办法,更是受到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冲击,而不断朝着线上“学生学习共同体”方向进行打造,不失为一种可取思路,无形中奠定了本次研究的重要现实意义。

一、 “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意义

学生学习共同体概念是在教育改革进程中提出的新概念,是教育进步的显著表现,其他行业其他环节需要共同体,那么,一个班级学生在学习上也可视为共同体,这是值得肯定的,无须过多怀疑和揣测。学习共同体意味着在一个班级聚集的学生,需要采用用集体意识、团体意识去为别人考虑,更多的需要将这种意识放在学习上,以尊重他人为基本前提,确保在班级学生学习共同体中避免“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想法和观点,而是要站在更高境界思考“我们可以怎么样”,使得个人在共同体中的价值凸显、定位精准,确保自身可以意识到自己是共同体中的一员,产生于共同体视域下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只有这样,一个班级的全体学生才会在学习中实现进步并产生更多有效性。

就微观层面而言,“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是可以确保班级所有学生共同学习、共同帮助的,这远比个体学习来的直接和有效,各个成员之间的配合和协作,都可让这个班级更为积极向上并产生更大的学习能量,这股力量将直接推动学生进步和全面发展,这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站在宏观层面来说,学生的学习历程犹如走慢慢长路,如若在学习中做到团结一致,方可在道路中披荆斩棘,不仅可以确保知识的深化吸收和灵活运用,也可碰撞出思维上的火花,更可助力教师完成教学、育人双重任务,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是新课改下的必要达成指标,只有合理的实践和达成,方可让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发展具备更多可能性,这是至关重要的,还需更多小学教师清楚认知这点。

二、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实践策略

在新课改、信息技术不断不升级双重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师要竭尽可能地在建设“学生学习共同体”过程中,积极促成线上模式,并确保该模式发展的愈加成熟、应用的愈加有成效,为了加速小学数学教师达成该项任务的速度,提出了以下策略,以供参考与借鉴。

(一)教师为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做出巨大改变

在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和影响是深刻且深远的,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成功与否,因此,还需小学数学教师为了实现该目标而做出巨大的改变。首先,应当在教学方式上做出巨大改变,除了在课堂中面对面对学生展开教学、传授知识外,也需多采用信息化设备展开教学,更可为线上“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提供契机和条件,确保学生能够在线上得以和学生、教师便捷交流、高效互动,方可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一来,数学课堂焕发全新生机便更具可能性,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具备创新思维、发散思维并大胆实践,切记要摆脱以往保守思维、固化思维,方可为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做好周全准备;其次,要清晰“学生学习共同体”下的定位,以往高高在上的态度、以我为尊的观点都要统统摒弃,除了尊重学生和以学生为主外,还要和学生构建平等交流与互动关系,更要依托线上资源和平台来为学生展示个人价值提供机会,确保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热情显著提升,确保“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之路走的顺畅无阻;最后,小学数学教师务必要在“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过程中转变教学理念,应当多学习新课改内容并做出思想上的转变,从而紧抓小学生学习、成长关键时期,从而让学生学习视野开阔、思维得以提升、能力得到锻炼,方可立足课堂使得全班学生良性发展。

(二)甄选合理的学习共同体分组模式并开始筹划和落实

在建设“学生学习共同体”过程中,甄选合理的学习共同体分组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可确保当下复杂的学生生源得以清晰化、合理化,方可让“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更具针对性和方向性,才可真正做到有条不紊、持续渐进发展。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务必要及早地开始分组模式筹划和开启落实工作,这里建议小学数学教师在共同体分组过程中,充分与综合的考虑学生的各项基本情况,如学情、地域、入学方式、性别等,确保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实现合理分组。分组中,教师可以针对各类情况进行细分,可分为班级学习共同体、学生小组学习共同体和学生伙伴合作学习共同体三种形式。值得一提的是,班级学习共同体的建设过程中,还需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储备等因素进行平行分班,使得能力相当、知识储备相当的学生划分到一个班级,对于实现因材施教目标有着较大的助益。待班级学习共同体建设完毕后,小学数学教师可在学校的支持下、其他教师的辅助下,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日常表现、学习习惯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最终分析结果来将学生合理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共同体,而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共同体,可采用积分形式,实现良性竞争和长远发展。当然,教师也可在尊重学生基础上,赋予学生“跨界”组合权利,确保学生自行的组合为伙伴合作学习共同体,如此一来,学生才会更具共同合作意识与动力,方可更好地进行学习上的补充,不失为一个促进全班学生学习进步的一个有效思路和策略,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推广。

(三)制定完善制度并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在一步一步朝向建设“学生学习共同体”目标前进道路上,除了教师个人的努力和实际行动外,还需添加更多的辅助条件,这就涉及了制度和硬件设施两个方面。就制度而言,是实现“学生学习共同体”完美建设的有力支撑和有力保障,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切勿轻看和忽视,该项任务在共同体建设研究之初就应当重视且紧紧抓牢起来,务必要紧抓校方的顶层设计,在细节条例、规范上的完善和创新上,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献计献策,更要结合教学实际、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问题和阻碍进行预测并提出解决办法,切实将相应制度补充的愈加健全和合理,并依托制度中的实际办法烘托出实践价值,方可为“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提供方向和清晰指导。

猜你喜欢

实践探究数学教学小学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