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教学视角下的闭环思维训练探索

2021-08-11王海林李菊红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1年6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

王海林 李菊红

【关键词】深度学习,闭环思维,教学视角

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但在现有的语文课堂上往往被忽略,教师让学生按照同样的方式、进度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主动提问的意识,没有探索问题的过程,没有深入思考的能力,学习就成了一件缺少意义的机械运动。这种情况下,深度学习作为一种关注学生深层理解,引发学生主动学习愿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方式,就成为撬动课堂的主要突破口和发力点。学生如何实现深度学习,笔者从闭环思维的教学视角进行了如下探索。

所谓“闭环思维”,是指完成一项工作或做一件事情,不管执行效果如何,都要及时、认真地给发起人反馈。约定时间要反馈,阶段完成要沟通。一个人具备了闭环思维,习惯的力量就会引领其走向自主成长,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闭环”理论即“PDCA循环”,分为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计划(Plan),即目标的确定和计划的制订。执行(Do),即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检查(Check),即总结对错,明确效果,找出问题。处理(Act),即对检查的结果进行恰当处理,肯定成功经验并加以推广,重视失败的教训并力求避免失败,暂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这四个过程不是一次性结束的,而应是周而复始地进行。

闭环思维运用到教学中,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反馈。学习开始时要清晰地知道学习目标,再围绕目标选择适切的学习活动,每个活动结束时要检查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并验证其是否指向目标,有偏离的及时矫正,对错误原因进行再次分析并解决问题,长期坚持对自己的学习进程进行有序、有效的调控,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就会得到外显。

筆者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桥》的教学为例,从“闭环”理论的四个阶段着手,谈谈其对提高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的作用。

一、计划,从确定精准学习目标处入手

基于深度学习教学视角的闭环思维训练,应该让学生从确定学习目标时就介入,让学生参与文本的研读。结合单元和课文的语文要素,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

《桥》是一篇短篇小说,叙述了一位党支部书记面对山洪,以自己的威信、忠于职守的信念和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这是六年级小说单元中的首篇课文,也是统编教材首次以单元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小说。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意在引导学生理解情节推进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对照语文要素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解读文本,研究课后习题,发现课后习题先是要求学生结合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感受人物形象,再关注环境描写体会环境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并确定如下学习目标:

1.会写“咆”“哮”等8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二、执行,在组织高效学习活动上着力

基于深度学习教学视角的闭环思维训练,教学活动应该紧紧围绕目标创设学习情境,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助力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

根据学习目标,结合当地小学语文“让学引思”课堂教学“四步(导、展、误、练)六环(定学、查学、独学、互学、群学、测学)”的教学范式,笔者安排了“创境导入”“预习展示”“精读感悟”“练笔巩固”四个教学环节。

首先,创境导入,形成期待。

●直接揭示课题,并告知学生这是一篇短篇小说。

●拿出预学单,学生一起交流预习成果。

其次,预习展示,整体感知。

●学生对照预习单交流:我关注的生字是

,提醒大家注意它的结构或关键笔画。

●听写词语:咆哮呻吟

拥戴沙哑揪出

●第一行词语与这篇小说发生的环境有关,第二行词语与这篇小说的人物有关。两行词语已经点出了小说三要素中的两个,一个是环境,一个是人物。此外,还有一个要素是情节。

●把环境、人物、主要情节串起来,说一说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再其次,精读段落,品悟语言。

板块一:环境描写,体会作用

学习任务一

画:默读课文,试着在文中画出描写暴雨、洪水和桥的句子。

写: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作批注。

读:带着自己的理解,把找出来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交流写暴雨、洪水和桥的句子,并交流阅读感悟,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师生讨论:这篇小说为什么用了这么多笔墨来描写环境?

板块二:人物描写,感受特点

学习任务二

画:浏览全文,在写老汉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后标上“△”。

议:小组讨论,从这些描写中,能体会到老汉什么样的形象?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学生交流写老汉的句子,体会人物品质。

最后,练笔巩固,指向表达。

●请学生根据给出的环境和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

环境:大雪纷飞的冬日马路

人物:盲人导盲犬放学赶路的琦琦

●学生练笔,交流。

三、检查,在发现真实学习困惑时反馈

基于深度学习教学视角的闭环思维训练,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反馈,每个学习活动结束都要及时进行阶段总结,检查学习活动是否指向目标,并不断根据目标调整学习活动,对学习效果进行剖析,分析错误原因并寻求解决策略。

上述教学环节,“预习,解读文本,确定目标——检查预习,了解预习效果——精读感悟,感受人物形象,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练笔巩固,实现读写结合,照应学习目标”,这本身就是一个闭环设计。完成练笔以后,教师检查时发现学生的习作基本都能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也有部分学生能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加入适当的环境描写。可是,再细细品评,就会发现学生的习作还是停留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并没有把作者的写作技巧吸纳到自己的习作中,更没有关注创编小说的要点——情节的一波三折。究其原因,是目标出现了问题。通过前面五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打下了能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这篇小说中的老汉的形象其实是十分鲜明的,学生一读就能明白。文本解读如果仅仅停留在理解的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学习没有挑战性,是浅层次的。教师可以追问:为什么小说能够让老汉的形象如此鲜明?是如何做到的?文中老汉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确实与众不同,可是哪里不同呢?这样一追问,就是在讨论小说这种文体的写法而不仅仅是讨论老汉的特点了。

再说环境描写,教师组织学生围绕“这篇小说为什么用了这么多笔墨来描写环境”进行讨论,其实学生早就知道这是环境的烘托作用,这样的问题同样缺乏挑战性,属于浅层次学习。进一步解读文本,我们发现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是很有深意的,对于洪水和桥的描写,作者十分巧妙地做到了“当时的环境”对“当时的人物”的烘托。只有“顿悟”了环境描写的“及时性”,才能体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起到的作用。

在检查环节,我们发现要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思考、提问,向自己提问,向文本提问。因此,教师要站到更高的角度审视文本,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

四、行动,在调整优化学习路径时深入

基于深度学习教学视角的闭环思维训练,要求学生能自觉总结经验。有时为了避免失败,必须重新回到预定的学习目标,并对目标作适当调整,形成新的学习期待,作为下一个“闭环”训练的開始。

基于上述环节的重新审视,紧扣小说的三要素,笔者将上述第二个学习目标调整为:读小说,留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关注情节和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新增加了学习目标:理解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特点,体会作者的独特构思。依据这样的目标,笔者重新组织了两个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板块。

板块一:感受小说一波三折的情节

●小组合作读句子,结合人物活动概括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学生交流,教师指导学生在磁卡上写下表示动作的关键词:

(村民向木桥)拥去——(老汉)疏导——揪出(小伙子)——推上(木桥)——(洪水)吞没——(老太太)祭奠

●小组合作:根据心情的波动,摆出词语的高低起伏,画出曲线图,并明说理由。A同学这样来画(见图1),他的理由是:人们开始涌向木桥的时候,情况比较危急,心情是紧张的,当老汉从队伍里揪出小伙子的时候,我们的心也跟着被揪了起来,是整个情节的高潮部分,也是小说的第一次矛盾冲突。

B同学是这样来画线的(见图2),他的理由是:人们开始涌向木桥的时候,情况比较危急,老汉从队伍中揪出小伙子的情形更危急,最后时刻老汉竟然又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这是我们意想不到的,其实也是小说的第二次矛盾冲突。

板块二:体会小说独特的构思

●出示小说的结尾: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小说在这个时候才还原那个小伙子的身份,这样的结尾起到了什么作用?

经历这样的闭环思维训练,再让学生创编故事,他们不仅能关注到对人物的描写,还能关注到情节的一波三折,不少学生还能通过环境描写来自主推动情节的发展。在本单元接下来的几篇小说的教学中,教师运用这样的闭环训练进行强化训练,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单元结束后进行习作练习“笔尖流出的故事”,学生都能交出高质量的作文来。

从上面的课例探索中不难发现,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经历了各种挑战:确定学习目标具有挑战性,创设问题情境具有挑战性,经历学习过程具有挑战性,调整学习行为具有挑战性,回望深化目标具有挑战性……在这充满挑战的闭环思维训练中,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较为合理的迁移运用,注重在真实情境下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能够进行批判性反思。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
从合坐走向合学:浅议新学习模式的构建
面向大数据远程开放实验平台构建研究
基于自动智能分类器的图书馆乱架图书检测
搭建深度学习的三级阶梯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利用网络技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几大策略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