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政下达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198.4亿元
2021-08-11
中央财政下达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198.4亿元
《人民日报》消息 为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近日,中央财政下达2021年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预算198.4亿元,较上年增加10亿元,增幅5.31%。
为支持和引导地方加快提升学前教育质量,从2021年起,在继续支持扩大普惠性资源供给、健全普惠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巩固幼儿资助制度基础上,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新增“支持提高保教质量”的支持方向,重点改善普惠性幼儿园办园条件,配备适宜的玩教具和图画书,同时对能够辐射带动薄弱园开展科学保教的城市优质园和乡镇公办中心园给予支持。财政部要求各地切实发挥省级统筹作用,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合理安排预算,科学分配资金,继续加大对脱贫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大对积极推动普惠性民办园发展的地区的支持力度。
从2011年起,财政部会同教育部等部门支持各地实施了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据统计,2011~2020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1 530亿元,带动地方加大投入力度,持续扩大普惠性教育资源供给,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幼儿资助制度,加快推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2%,比2010年的56.6%提高了28.6个百分点,如期实现既定目标。
909万大学生进入就业“冲刺期”
《中国青年报》消息 每年5~6月是毕业生求职的关键期、冲刺期。记者近日从教育部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了解到,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909万,同比增加35万。今年一季度以来,国民经济呈持续稳定恢复态势,为稳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但疫情对就业的深层次影响仍在持续,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据介绍,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做好政策性岗位招录高校毕业生各项工作。公务员招录方面,中央组织部、国家公务员局将考录时间提前约两个月,预计于7月基本完成。基层就业项目方面,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已分别启动“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国家基层就业项目。大学生征兵方面,配合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做好“一年两征”征兵改革,第一次征兵已基本结束,大学生报名非常踊跃,第二次征兵报名已于4月启动。国企招录方面,会同国资委、中央广电总台等举办“国聘行动”第二季,已累计提供岗位58.9万个。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录方面,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指导各地做好教师招聘工作,预计于8月基本完成。
《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
《光明日报》消息 近日,修订后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颁布,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实施条例》对现行条例作了系统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包括进一步增加民办教育扶持政策、为过度资本化“设禁区”“亮红灯”、禁止公办名校办民校等。
《实施条例》明确,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参与举办民办学校,也不得转为民办学校。在很多地方,这一方式曾被认为是快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良方”。有媒体报道,许多开发商为了卖楼盘而在楼盘所在小区建立公办名校分校。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认为,这种办学模式也对教育生态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它稀释了公办学校本身的品牌资源,加剧教育焦虑,由此衍生出许多社会问题。同时,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利用公办学校的优质品牌,却采用民办学校的收费标准。不管是对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都造成了不公平竞争,扰乱了正常的教育秩序。”这一做法,在《实施条例》中被明确禁止。
此外,为限制部分不法教育管理者变相倒卖国有教育资产,《实施条例》还增加了完善举办者变更机制方面的规定:民办学校举办者变更的,应当签订变更协议,但不得涉及学校的法人财产,不得影响学校发展,不得损害师生权益;现有民办学校举办者变更的,可以根据其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与继任举办者协议约定变更收益。
15部门启动“光明行动”
《人民日报》消息 近日,教育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要求开展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强化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等八个专项行动,确保到2025年每年持续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到2030年实现中国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此次“光明行动”将开展八个专项行动,包括引导学生自觉爱眼护眼、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落实视力健康监测、改善学生视觉环境、提升专业指导和矫正质量等。
据悉,“光明行动”聚焦近视防控的关键领域和核心要素,与中小学生手机、作业、睡眠、读物、体质五项管理相结合,对重点环节提出要求。比如:要求引导家庭配合学校切實减轻孩子学业负担,不盲目参加课外培训、跟风报班,根据孩子兴趣爱好合理选择;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确保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等。
职教新增托育专业
《北京青年报》消息 刚刚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全年出生人口1 200万人,出生率为1952年以来最低。在近日召开的婴幼儿照护服务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项目启动会暨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专家小组成立大会上,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副主任唐剑安介绍,出生率低受多重因素影响,托育机构不足是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之一,尤其是0~3岁婴幼儿的托育、入园问题,是“幼有所育”的最大瓶颈和痛点。
不过,随着婴幼儿托育专业被纳入我国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托育难题今后将逐步得到解决。记者了解到,今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中,增加了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等专业,婴幼儿托育相关专业被纳入了医药卫生大类下的健康管理与促进专业类,通过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一体化专业设置,为学生职业发展打开通路。
每5个中小学生中就有1个小胖墩儿
《中国青年报》消息 5月20日是全国学生营养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营养水平日益提高,但与之相随的肥胖问题也渐渐凸显。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是11.1%和7.9%,加起来是19%,也就是说,几乎每5个中小学生中就有一个小胖墩儿。6岁以下儿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是6.8%和3.6%,两项相加占比10.4%。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马冠生分析认为,与2015年发布的报告相比,不论是6~17岁的儿童青少年,还是6岁以下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都在上升,“这也说明过去这么多年(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形势越来越严峻”。
企业内设培训机构不得使用“大学”名称开展活动
中国新闻网消息 教育部等八部门日前发布《关于规范“大学”“学院”名称登记使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到,对企业设立的、无须审批登记的内设培训机构,有关部门要指导和督促其规范名称使用行为,不得使用“大学”“学院”字样的名称及简称开展任何形式的宣传等活动。
《意见》明确,大学、学院是具有特定功能和作用的法人组织,应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标准、程序审批设立,其名称经批准方可使用。大学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审批或备案;学院根据办学层次、类型、法人性质等,由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审批。冠“大学”或“学院”、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事业单位,涉及机构编制事项的,按照机构编制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报机构编制部门审批。
《意见》明确,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立,面向特定人群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的老年大学、社区学院,不得单独使用“大学”“学院”字样,可以使用“XX老年大学”“XX社区学院”等专有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