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特色构建研究

2021-08-11王东峰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1年7期
关键词:专业特色旅游管理构建

王东峰

摘    要:凝练专业特色,加强专业特色建设,走高质量专业发展之路是提升专业办学内涵和竞争力的关键。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特色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文章以河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从专业培养目标特色建设、特色课程体系建设、特色课程建设、特色育人模式建设四个方面对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特色构建进行了研究。立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结合市场需求和专业办学优势,明确专业培养特色定位是专业特色构建的基础和前提,建设特色课程体系、特色课程和特色育人模式是构建专业特色的内容和支撑。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特色;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7-0077-03

经过改革开放40余年的发展,中国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领域的不断革新,新的旅游业态不断涌现,旅游产业的运营模式和盈利方式不断变革,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融合向纵深发展,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此背景下,旅游市场对旅游人才多元化、多层次、个性化的需求愈发明显,这些都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旅游产业发展变化对人才的需要,为旅游产业发展和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需要高校立足专业发展实际,凝练专业特色,加强专业内涵建设,走高质量的专业发展之路,切实提高高校旅游管理專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和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

一、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实际,明确专业培养目标特色定位

专业特色的凝练,首先要弄清楚“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培养目标定位是决定专业发展方向的标杆,是人才培养最基础和最核心的部分[1]。关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在2018年初颁布的《旅游管理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中,明确指出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旅游管理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专门技能,具有国际视野、管理能力、服务意识、创新精神,能够从事与旅游业相关的经营、管理、策划、规划、咨询、培训、教育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针对这一培养目标,在旅游管理专业办学特色的凝练定位方面,需要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精确把握旅游产业发展趋势,把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特色、专业办学资源条件有机结合起来,既突出专业个性特色,又能适应地方产业发展布局与经济结构调整需要。

河南大学作为一所地方高校,在旅游管理专业特色的凝练上,遵循发展性、特色性和竞争性的原则,立足国家战略和河南旅游经济发展实际,在对其他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定位进行比较和分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和趋势特征,充分挖掘自身的优势,做到扬长避短、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现实需求来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为河南旅游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一定时期内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将成为社会共识,引领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作为文化资源大省和新兴旅游大省,河南要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战略,走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加强对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创新,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提升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综合竞争力,推进黄河流域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立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战略,把文化旅游作为河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定位,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与旅游产业发展现实需要的有效衔接。

从区位来看,河南大学位于八朝古都开封,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开封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要推进开封文化旅游产业纵深发展,实现文旅深度融合,需要高校为其提供专业人才和智力支撑。从河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办学现状来看,从1993年开设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至今,已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在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由于专业办学一直依托于历史学科,河南大学形成了文化旅游教学和研究的特色优势,组成了文化旅游特色教学团队,作为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旅游研究的外设研究基地,文化旅游研究特色明显,成果丰硕,这些都为河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文化旅游特色的打造奠定了基础。从河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办学的现实定位上来看,尚未有高校把文化旅游作为专业特色定位。基于以上分析,河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要紧紧围绕文化旅游这一定位凝练专业特色,实现专业的特色化发展,以此提升专业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二、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构建特色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培养特色的打造,需要有与专业培养特色要求相一致的特色课程体系来支撑和实现。构建起能够有效支撑特色培养目标实现的专业课程体系,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特色定位的关键。旅游管理专业受专业性质的影响,本身综合性比较强,涉及管理学、经济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知识。专业课教师的专业背景也比较多元,企业经营实践中“服务与管理有机统一”的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旅游学科基础的多元化[2],再加上旅游管理专业办学所依托的学院学科优势的不同,使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面面俱到、大而泛等特征比较明显,缺乏特色和专业聚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学校的办学声誉。《国标》虽然明确了旅游管理的专业性质,给出了课程设置上的指导意见,但并不能有效解决实践中课程设置上大而泛、没有特色、面面俱到等问题,这就要求各高校在《国标》指导下,结合专业办学定位,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构建专业特色课程体系,体现专业聚焦和办学特色。

当前,河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变动比较频繁,缺乏应有的稳定性,在课程体系建设上还存在系统性、逻辑性不强,课程体系不能有效体现专业办学特色等方面的问题。要解决河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上存在的问题,构建专业特色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设计既能体现出专业特色和优势,又能满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现实需要。具体来说,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立足于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结合文化旅游这一特色定位来设置课程,在保留旅游管理学科这一属性必须设置课程的基础上,通过设置文化产业管理、文化旅游创意与策划、旅游文化等特色课程和模块,凸显和支撑文化旅游这一专业特色,与此同时,要对那些不能有效体现旅游管理学科属性和专业特色的课程进行删减。其次,要处理好学科基础平台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关系,特别是文化旅游特色课程门数和学分数在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中的比例关系。最后,在文化旅游这一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上,要注意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文化旅游特色课程设置宽度的把控上,不能过广、过泛,也不能过细、过窄,要把文化旅游特色课程设置的宽度和深度有机统一起来;二是要充分体现文化旅游特色课程设置的逻辑性和层次性;三是要注意避免不同文化旅游特色课程内容之间过多的交叉和重复。

三、深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改革,加强专业

特色课程建设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其建设质量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深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改革,加强特色课程建设是有效落实培养方案、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打造专业特色的重要抓手和支撑。加强专业特色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等专业办学的方方面面,要理清思路、科学规划,通过有效地整合资源,逐步推进。

河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在特色课程建设方面还存在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滞后、个别课程内容陈旧、精品课程数量较少、授课方式改革还不够深入等方面的问题。要凸显专业特色,有效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改革、加强专业特色课程建设就显得极其重要。具体来说,一是要紧跟专业发展前沿,认真梳理各门课程教学内容,形成适应课程教学目标要求的教学内容和课程知识体系,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学科前沿知识,不断拓展课程深度,抛弃过时、陈旧的授课内容,保持课程教学内容上的“常新”;二是要选择师资队伍基础雄厚、教学特色鲜明、教学效果显著的基础特色课程,建设高质量的金

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3],采取由点及面的原则,逐步扩大金课课程建设数量和范围,发挥金课在教学过程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强化核心课程和专业特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三是要不斷更新育人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按照《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用好优质的数字资源”的指导思想,立足于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综合运用翻转课堂、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把握和实践运用能力的提升,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加强课程之间的融会贯通,增强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四是要提升任课教师授课能力和水平,通过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强化教学研究,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实现教研融合,以科学研究反哺本科教学,提升课程教学质量;通过加强教材建设,规范教材选用,增加授课内容的前瞻性,及时准确反映旅游业发展前沿;通过规范教学计划安排,加强教学研讨,科学设计教学过程,提升课程教学效果;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建设,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专业教学的能力。

四、立足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构建特色育人模式

从《国标》对旅游管理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来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不仅需要较高的理论素养,还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一个研究性、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道路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4]。基于此,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育人质量,就需要立足专业培养定位和专业培养特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通过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等方式,加强与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协作和互动,构建起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形成“理论+实践+创新”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从河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安排来看,专业理论课程较多,实践课程较少;从实践教学现状来看,实践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诸多有实践教学任务的课程实践教学还没有有效开展,实践教学反哺理论教学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强化实践教学,构建特色育人模式,具体来说,要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是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在课程教学安排和实施过程中,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需要,适当压缩理论授课课时,增加实践课时在总课时中的比重;二是创新实践教学方式,统筹做好实践教学时间安排,处理好课程实践、行业调研、专业考察、教学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教学内容设计,实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统一和融合协调,切实提高专业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加强实践实训基地建设,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借助开封文化旅游名城所具有的先天资源优势和旅游企事业单位实践平台,加强和旅游政府管理部门、旅游景区、酒店、规划公司、旅行社等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构建专业实训平台与校内公共平台、校际共享平台、社会实践平台相互补充的实训平台模式[5],提升实践教学效果,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和统一;四是实施学生培养的双导师制,聘请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具有丰富实践操作经验的人员作为职业导师,参与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在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理论教学以校内专业课教师为主,实践教学以企事业单位职业导师为主,通过双导师制的实施,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五是要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投入经费有限,生均实践教学经费比较低,作为实践性、应用性比较强的专业,学院要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提高生均实践教学经费,通过加强实践实训平台建设,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支撑和保障。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办学要适应旅游市场对旅游人才需要的变化和要求,需要高校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和旅游产业发展需求,在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定位的基础上,凝练专业特色,走特色化发展之路。打造旅游管理专业特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实施金课建设工程、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来实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要通过实施特色化发展战略,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专业办学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秋华,张健华.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71-74.

[2]罗金华,石玉.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探索[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2):126-13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EB/OL].(2018-08-27)[2019-08-27].http://www.moe.gov.cn/srcsite

/A08/S7056/201809/t20180903_347079.html from=time line.

[4]王晓峰,程圩.旅游新常态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探索——建构主义的视域[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9(1):65-71.

[5]刘德鹏,俞雷.应用型高校大学生“两创”能力提升的多维实践平台探索[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9):24-26.

■ 编辑∕陈晶

猜你喜欢

专业特色旅游管理构建
基于专业特色的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研究
低碳能源技术与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特色建设探索
一种旅游管理教学板的设计
旅游管理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