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高校治理的关系
2021-08-11孙树勇
孙树勇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涉高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高校治理相辅相成,二者互为依存、相互促进,表里相依、标本同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应将二者统一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目标上来。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治理;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1)07-0012-02
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承担着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1]的时代重任。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引领下,按照“三全育人”的工作要求,高校要完成好这一艰巨而伟大的历史重任,必须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下简称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高等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更好地使立德树人成为全体高等教育工作者共同的使命和任务;二是如何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科学高效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真正使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
一、全面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充分发挥社会功能的根本前提
我国高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社会功能,其中人才培养是核心。對高校来说,首先要思考的就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这其中隐含的问题是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已经由经济的快速发展转向结构的调整转型上,思维范式也由提高效益的单一诉求转向对社会人文环境的理性思考上,健康的政治生态、较高的文明程度和良好的文化氛围成为当前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这样的环境下,社会对人才需求也不再以技能和专业水平作为首要的标准,而是人才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准。高校在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上也必须适应这一社会需求的转型,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道德情操、卓越的专业技能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这是高校实现自身社会功能的首要任务。
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状况有着自身的特点。经过70多年的发展建设,中国飞速发展的现实已经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适应中国国情、符合人民意愿、顺应历史潮流且能够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文明、富裕道路的政治制度,也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唯一能够领导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执政党,马克思主义是唯一能够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思想武器。只有认清并坚定这样的信念,才能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的方向,才能切实找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才能真正为国家民族培养出忠诚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对高校来说,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引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以立德树人为首要任务,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我们培养出的人才能够真正服务于国家富强,服务于社会进步,服务于民族振兴。
然而,多年以来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在各个层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重技能、轻品德的倾向,这就导致高校在人才培养环节上可能存在片面追求学生学识技能的提高,而忽视甚至无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虽然党和国家始终把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高等教育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并加以强调,但由于工作方法陈旧、吸引力不足等原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内部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高校党委“领”有余而“导”不足,广大教师知其道却又轻其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了较为严重的形式化倾向。
面对这种局面,既要解决重视的问题,也要解决方法的问题,其中重视的问题是核心。首先要认识到育人的方向如果出现偏差,育人的效果必将大打折扣,甚至会走向社会的反面,这就是要明白“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其次要树立坚定的社会责任感,把人才培养放在促进社会进步与民族振兴的大背景下来认识,切实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清醒认识到思想政治素质是人才培养的首要标准,这就是要明确“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最后要勇于创新,加强对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真正把学生吸引到预设的学习轨道上来,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这就是要明晰“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只有切实将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高校的社会功能才能得到有效发挥,这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外部要求。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高校治理相辅相成、
不可偏废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提升人才培养软实力的重要内容,规范高校治理则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保证,二者在高校工作中虽然分处不同领域且没有直接参与人才的学识技能水平的提高上来,但都是完成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一)二者互为依存、相互促进
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还没有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广泛认可,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师和学生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都不高,这是制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的瓶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全方位的努力。从高校治理的角度来说,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制度建设、资金投入、平台搭建、机制理顺等方面体现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支持,是保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有科学高效的高校治理体系来保证,只有方向准、目标清、结构优、能落实、完备的高校治理体系才能有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同时,实现高校治理结构的优化,也要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为指针,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也必须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来推进,要明确培养优秀人才是高校最大的办学效益,只有把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贯穿于高校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的始终,把提升学生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高校的内部治理才不会偏离方向,才会成为提升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助推器”。
(二)二者表里相依、标本同源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的核心任务,其中的重点就在于必须坚持正确的人才培养方向,必须使培养出来的人才适应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文明体系,适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这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原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方向,高校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决定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二者都是以人才培养为根本,表里相依,标本同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解决的是人才培养方向的问题,是指导高校完成社会使命的本质问题。要使这项根本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就必须要以科学完备的内部治理体系为依托。这也就决定了高校内部治理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指针。在高校治理结构改革的过程中,要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来优化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要依据本校思想政治工作特色和具体规划开展學校内部治理的顶层设计,切实使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成为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助推力和催化剂,只有作为手段的高校治理与作为本质的思想政治工作共同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来发挥积极作用,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利前行。
(三)二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高校治理体系建设既然同源同根,就必须相互依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需要顺畅有序的内部治理体系的制度支撑,在此支撑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将会获得源源不断的条件保障和机制保障,有了良好的运行环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不断迸发新的活力和创造力。反之,如果高校治理偏离了正确的方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必将受制于人,举步维艰,甚至黯淡无光。同样,高校内部治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也必须以先进的理念为指导,只有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坚守“为培养政治素质过硬、道德情操高尚的人才提供保障”的工作宗旨,高校才能真正走上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轨道。反之,思想政治工作的缺失或不利必将导致高校整体办学方向的迷失,内部治理改革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从另一个角度讲,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前提,现代化的高校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必须符合中国国情,离开了这个根本原则,高校治理必将背离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轨道,走向人才培养的反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前提下,充分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和人才培养的规律。高质量的思想政治工作必将为高校治理提供思想引领和政治保障,背离了教育规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便失去了成长的土壤,也必将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的目标背道而驰。
在高校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属于教育教学范畴,属于政治理论范畴,属于党委工作范畴;高校治理则属于管理服务范畴,属于操作运行范畴,属于行政工作范畴。从表面上看二者似乎没有交集,但如果从高等院校社会功能这一本质问题出发,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从“三全育人”运行机制的构建出发,就不难将二者有机地联系起来。从理论的角度上讲,二者都是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目的,具有一体两面的共性特征,这就决定了二者相互依存的属性;从工作实践上看,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统一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统一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目标上,统一到“三全育人”的工作理念上,高校各项工作才能真正步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陈宝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J].旗帜,2020(2):19-21.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 编辑∕陈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