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商业空间设计研究
——以宁波海曙印象城为例
2021-08-11唐金波王震铭刘栋王业寒封家慧
唐金波 王震铭 刘栋 王业寒 封家慧
青岛腾远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商业建筑作为一种独立的建筑类型出现不过百年,其建筑空间设计尚处于快速更迭的时期。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科技的发展冲击了商业建筑作为独立建筑类型的基础,迫使其功能与空间边界进一步发散,模糊了其仅作为消费空间的功能定义。现如今,结合开发者对商业建筑的不同主题定位,商业空间被泛化,区别于原来购物廊的单一模式,现代商业建筑的空间设计甚至外延至美术馆(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博物馆(北京侨福芳草地购物中心)、植物园(新加坡星耀樟宜购物中心)等建筑类型。建筑边界的扩展,进一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大有成为城市公共生活主角的趋势。库哈斯在《哈佛设计学院购物指南》一书中预言,购物活动或将成为21世纪最后仅存的公共活动。
与其他建筑不同的是,商业建筑的服务对象不是特定群体,而是绝大多数市民。不论阶层与等级,也不论是否是以消费为目的,绝大多数顾客都会受到商家的欢迎。所以,开放性是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重要特点,内外空间的融合与渗透是提高空间开放性的有效的手段。在笔者近几年参与的商业建筑设计中,空间的公共性与开放性始终是笔者秉持的设计理念,宁波海曙印象城正是在这一理念下设计的。
1 项目背景
海曙印象城位于宁波海曙区高桥镇,地处宁波市政府重点打造的城西“姚江新区”核心区,与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梁祝站无缝接驳。项目分为南北两区,南区为商业综合体,北区为住宅,其中南区商业部分占地3.9万m2,总建筑面积16.6万m2,地上面积9.7万m2,地下商业面积1.4万m2,涵盖零售、娱乐休闲、特色餐饮、儿童学习与体验等多重业态。宁波是梁祝文化的发源地,项目北邻梁祝文化公园、梁祝文化小镇、余姚江等优越的自然文化资源,借助绝佳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优势和强大的品牌效应,打造成区域中独具魅力的城市综合体。
2 开放式空间规划融合城市、场所和社区
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TOD模式,是规划居民区或者商业区时以实现公共交通使用最大化为目的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项目依托地铁1号线梁祝站,设置商业、居住、公园等功能,在步行范围内,实现从城市公共交通到购物娱乐再到生活居住和文化公园的无缝连接,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个连接城市、社区与文化的纽带,使多重业态共融、共生。设计着重研究从轨道交通出口到本项目和周边地块的人流路线,实现了二层轨道交通城市灰空间、室内动线空间、下沉广场与通道三个层面的线性空间规划。
2.1 二层轨道交通城市灰空间
购物中心给人的印象多是完全封闭的大盒子,受自然环境和轨道交通的影响,本项目在设计上设置了一系列的城市灰空间。首先,通过退台将建筑南侧立面的一、二、三层打开,结合绿化广场形成直对轨道交通人流的城市客厅,以不同层面的巨型叶状雨棚,隐喻了“雨打芭蕉”的江南诗意;其次,在二层的东侧设置贯穿建筑南北的城市阳台,将人流带至项目腹地和北侧居住区,市民可以在这里与东侧河岸公园对话;最后,二层轨道交通的带状灰空间与室内空间节点形成对应和串联,进一步增加了商业空间的开放性与公共性。
1 鸟瞰
2 总平面图
3 二层轨道交通城市灰空间
4 南立面细节
5 二层东侧城市阳台
6 轻轨人流路线规划
7 商业动线分析
业主:宁波万高置业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高桥镇
建筑设计:CCDI 悉地国际、青岛腾远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唐金波
总建筑面积:164 125m2(地上96 679m2、地下67 446m2)
设计时间:2017
建成时间:2020
摄影:王恺
2.2 室内动线空间
项目采用竖向划分主题区的手法规划内部空间:地下一层到三层为低区段,依靠对近地人流和二层轻轨站人流的引导,集中安排零售业态;四到六层为高区段,将四层北部主中庭放大偏置,创造了一处室内“冬季花园”,同时在中庭动线之上的五层封闭楼板处置入空中地面层,形成五层跨六层的“天空集市”,与“冬季花园”错层互动,为高区段的餐饮与娱乐休闲业态提供理想的场景载体。低区段与高区段之间采用跨层扶梯输送人流,打破了普通商业项目的楼层概念,拉动高楼层人流,使顾客顺利达到商场的每一处。
8 面向住区的城市阶梯
“冬季花园”位于四层北侧椭圆形中庭处,形成一个空中大堂,给人以别有洞天的感官体验。同时,花园还结合梁祝文化创造了一个可以互动的浪漫爱情主题空间。良好的自然采光使空间明亮且富有生机,为顾客提供了一个约会、交流、休憩的绝佳场所。在“冬季花园”和六层影院之间设置一处景观台阶,顾客行至此处,可以透过通高的玻璃幕墙看到轨道交通的车厢从远处驶过,形成了从商场内部看城市风景的独特景象。“天空集市”以餐饮和文创业态为主,通过鲜明的地域特色打造主题体验空间,顾客仿佛置身于室外集市,给千篇一律的购物环境带来改变。
屋顶与退台作为购物中心的第五立面,除了是为人们提供享受阳光、接触自然的场所外,也是建筑可持续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与地面滨河花园、下沉广场一起构成了体验游憩式立体花园,将绿化公园与婚礼草坪、音乐广场、观景台、儿童乐园等功能结合,让景观融入场地,为人们营造怡人的室内外活动空间。
室内公共空间的开放式设计始终秉持顾客至上的理念,借助文化创意元素,打破商业空间的单一功能,为大众提供创造和体验情感的场所,进而吸引、刺激大众消费。
2.3 下沉广场与通道
在地下一层设置两处下沉广场,内设24h店铺和超市,可与地上部分分时经营,为深夜回家的顾客提供便利。南侧的下沉广场与地面广场、二/三层退台灰空间一起组成了整个项目的城市客厅;中部的下沉广场可以与项目内部的景观互动,吸引人流到达腹地。在两处下沉广场之间布置线性商业街区,可通过电、扶梯与地面层的公共中庭相连。顾客流线的背后是货场区,其设计避开公共人流,既能满足各空间的后勤需求,又不干扰公共区域的流线和视线。下沉广场是建筑与城市环境的“中介”,既融合了周围事物的共性又具有周围事物的个性,能够在不同性质的空间间建立联系,使原本无关的空间相互融合,达到协调一致的效果。
9 立体景观示意
10 中庭空间关系
11 天空集市
12 天空集市
13 跨层扶梯通往冬季花园
14 冬季花园及台阶
3 空间流线与场景切换
以上三个层面的线性空间规划,共同组成了建筑的立体空间,其中室内动线空间是三者中的主角:顾客从轨道交通出口走到开放的城市客厅,再穿过相对狭窄的街区来到贯通中庭,通过跨层扶梯直达位于五层的“天空集市”,最后到达项目最北侧的“冬季花园”,一系列的场景切换配合有节奏的空间变化,犹如一曲动人的空间交响乐,引人入胜。我们将项目的空间变奏与埃及卢克索神庙进行类比,其线性空间与点缀其间的开放场所具有相似性,只是神庙服务于虚拟的神,而现代商业建筑服务于真实的人。
4 结语
商业建筑是为大众服务的,它不仅能为人们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还能增进人们的交流,让人们学习知识、开阔视野。海曙印象城的建筑空间布局合理,在保证基本功能的基础上,为消费者预留出便利、开放的公共空间,并通过多层次的空间设计为大众出行、消费与交流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希望在我国经济社会“双循环”的大背景下,为商业建筑的空间设计提供一定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