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
2021-08-10单进
单进
议论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举例子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练、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范文一
谈慎独
何谓“慎独”?《大学》有言: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中庸》也有表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两部儒家典籍都不约而同提及的一个君子品行——慎独,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依我看,“正其心”是慎独,“诚其意”是慎独,表里如一,毋自欺也,就是慎独。
慎独是一种气度,是杨震面临重金时,那铿锵有力的“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如此话语,坚定得无力可撼,这是对生活的彻悟,更是对人生的真诚。
慎独是一种信念,是许衡面对满树香梨时泰然自若的感慨:梨虽无主,我心有主。即使梨子再怎么好吃,也不能吃,因为它不是自己的,虽然这梨树种在路旁,看似无主,但我心有主,因为有主,所以心正,因为心正,所以知君子有所为亦有所不为。
慎独是一种哲学。因为慎独,所以身修,因为身修,所以家齐,因为家齐,所以国治,因为国治,才终得以平天下。尧舜者,慎其独也,虽无人在旁,亦恪守礼教,不逾矩,终得以天下仁,桀纣者,凡事依照个人喜恶而定,率天下以暴,终难免亡国。是故君子慎其独也。
然小人反是,“小人閑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品行低下的人,独自一人时常做坏事,见到品行好的人便竭力掩饰,那又有什么用呢?素养、品行的高低是一种由内及外体现出来的东西,无法表里如一的小人们,平日里散漫惯了,又怎能伪装成功呢?倒是更让人感觉虚伪造作,毫无益处。
有人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何必要在独处时过分克制呢?可是,要知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人,连自己都管不了,又怎能管好别人,怎能有所作为?
所以,不要为自己找借口开脱,要想有所为,必先做到慎独。
做到表里如一,毋自欺也;做到克己复礼,诚意处世;做到敏于事而慎于言,那么,离慎独的境界,也就不远了,离君子之道,也就不远了,离成功,也就不远了。因为——慎其独也,方能成其大业。
(作者曾彦彦,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6月6日)
读与悟
慎独是一种心灵独处时的生存之道。牢记“慎独”二字,才能知方圆、守规矩,在欲望面前,不生觊觎之心、贪婪之念,自觉自警,人生必然变得芬芳而绚烂。
读与写
1.精心谋篇,结构完整精致。本文布局的“起承转合”很精致。“起”:开头两段由中国古代名句引出“慎独”这一概念并作诠释,做好论证准备。“承”:三次用“慎独是……”这一句式,从正面展开论证,用一句“是故君子慎其独也”收拢,条理清晰,说理透彻,构架好主体论证部分。“转”:由“正”及“反”,抨击“小人”,批驳“找借口”者,言短理明。“合”:用三个“做到”、三个“不远”呼应开篇,强化中心论点,精警有力。
2.选例典型,叙例简要定向。杨震拒王密十斤黄金一事,若让有的同学写,很可能会铺开写,100多字都难以收拢,可本文作者只用30多字便收住了,其“秘诀”就是抓住关键词“四知”,与论点契合度高。
3.当详则详,析例扣题到位。本文在引入“许衡拒不食梨”的例子后,顺着“梨无主——我心有主——心正——知有所不为——信念”这条思路,扣住“慎独成就大业”这一中心论点析事明理,令人信服。
范文二
莫使“成”中生“败”
“失败乃成功之母”称得上是名言中的名言,意为失败者只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奋力而为,成功将继之于后。多少年来,它不断给失败者和身处逆境者以信心和力量,成为他们的座右铭。
然而细细想来,“成功”之中又何尝不是常有“失败”的阴影潜伏?
一些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事业上取得了很大成就,甚至登上了高位,赢得了各种殊荣,可谓“成功”。但成功之后,有些“成功者”不思进取,或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或居功自傲,视法律和道德为儿戏,终致沦为失败者甚至阶下囚,先成后败、因成而败。
卧薪尝胆,逆境求胜,是人性固有的奋进一面,古今中外不乏这样的例证;胜而怠,赢而骄,成而懈,则是人类心理的劣性,这样的例子中外古今也比比皆是。失败往往成为一种力量和强心剂,成功有时则是包袱和麻醉剂。失败者不吸取教训加倍努力肯定无法转败为胜,成功者不警觉清醒再上新台阶必然转胜为败。败中取胜不易,成功之后立于不败之地更难。
古语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如此,人生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朱熹也说“凡人不进便退也”“无中立不进退之理”。在信息社会的今天,连知识都在以惊人的速度“折旧”,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否则时代会把我们抛得越来越远。当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只有具备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精进不止的品格,才能不断前进,在学业和事业上立于不败之地;只有胜而不怠,赢而不骄、成而不懈,不断开拓进取,才能走进知识、事业、人格的新境界。
可见,若说“成功乃失败之母”,虽有些文字游戏的味道,却也不失为一句警策之语。
以上所说的“成功”还只是侧重于事业、学业方面。如果扩展到“人生”的层面,基本原理相通,但情况要复杂一些,有其不同的层次和阶梯。有人将人生分为生存、生活、生命三个层次。所谓事业的成功、财富的积累、仕途的升迁,大多只是“生存”意义上的成功,住的房子高端一些,吃得精细一点,表面上风光一些,也还是“生存”。在“生存”基础上的“生活”有更多非物质的因素,比如爱情、家庭伦理、友谊等。有些“高官”“富贾”只盯着升官发财之类“生存”的提升,却因家庭破裂、友谊不再而付出了“生活”上的代价。如果上升到“生命”层次,每个生命来到人间,都是独特的存在,有其不同于他人的生命肌理。“大美”也好,“诗意的栖居”也罢,都是“生命”的本真需求,是每个生命个体对其各自“生存”和“生活”的平衡和超越,需要人生的大智慧。如果被世俗的“成功学”云云“一叶障目”,“生存”层次上的成功很可能带来“生活”和“生命”层次上的失败,一念之间,成败得失,还需慎之又慎。
“失败”无需悲情,“成功”亦不可轻言。人生在世难免几度浮沉,在心中将这成败的转换拿捏得当,生命方能更有光彩。
(作者贾梦玮,选自《思维与智慧》2016年第6期)
读与悟
作者在肯定“失败乃成功之母”这一成语的原意“先败后成、因败而成”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提出论点——“先成后败、因成而败”并非鲜见,有时“成功乃失败之母”,所以须“将这成败的转换拿捏得当”,警惕“‘成中生‘败”。如此使人警醒的新论,来自作者对复杂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多维思辨。
读与写
1.分说“两面”,辩证切入。先述说人们“卧薪尝胆,逆境求胜”的“奋进”一面,肯定名言“失败乃成功之母”所包含的人生哲理;然后用“细细想来”一转,亮出事物发展变化的另一面——“败”之阴影潜伏于“成”中,以至于因成而败,体现了不同的切入角度,避开武断草率式的“标新立异”,带领读者站到辩证成败观的思维高地上。
2.剖析内因,注重比较。作者把笔触深入至“因成而败”者的深层心理——“怠”“骄”“懈”,并将“转败为胜”者的“强心剂”与“转胜为败”者的“麻醉剂”进行对比,得出“败中取胜不易,成功之后立于不败之地更难”的新论,有力地支撑了论点。
3.纵论古今,立足当代。作者在两次引用古语后转入“说今”,从“知识更新快速”“社会竞争激烈”两个层面说时代之新,论转化之理。论据的时代特点和辩证色彩令读者信服。
4.拓展笔墨,着眼“人生”。文章运用层进论证法,由论述一般“成败”深入至“情况复杂”的“生命”层面——须超越“生存”和“生活”层面的“成功”,警惕“生存”之“成”带来“生活”“生命”之“败”。这是击中时弊、体现“大智慧”的“警策之语”,也是对“莫使‘成中生‘败”这一中心论点内涵的丰富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