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入佳境方能写佳作

2021-08-10夏玉桥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1年16期
关键词:灞桥大仲马王冕

夏玉桥

古往今来,佳作都是由作者进入佳境写成的。

这里的佳境指的是什么?是指外在环境和内在情感相交融而形成的诗人心境。东晋陶渊明之所以能写出《饮酒》这样的佳作,就是因为他当时处在特定的心境中。你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正是诗人悠然自得心境的表现吗?“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不正是诗人摆脱官场束缚后轻松愉悦心境的映射吗?正是诗人进入了属于他自己的美好境界中,才欣赏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才悟出自然与人生的真谛,才成就了这一千古名篇。

入佳境可以调动作者的写作情思,从而使作者具有一双审美的眼睛,进而发现无穷的写作素材。有这样一个故事,唐朝有个叫郑荣的宰相,善于作诗,朋友和幕僚经常向他索要新诗。一次,有人登门问他:“近来有新作吗?”郑荣有些不耐烦了,回答道:“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背上,这里哪能得到!”那人碰了一鼻子灰,只好败兴而归,但却百思不得其解:那荒郊野外的灞橋,风雪中驴背上,何以有“诗思”存在呢?原来,当时长安东郊的灞桥和西郊的渭河渡口,都是京都人送亲友迎故旧的地方。这里常常车来人往,热闹非常。送别的折柳相赠,举杯饯行;迎归的喜出望外,置酒洗尘。各种各样的人物,各种各样的情景,激发诗人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好诗。郑荣说在灞桥风雪中驴子背上才有诗思,正是看中了这个环境,所以,他才经常轻装简从,到这里来观察人们的言行举止,留心他们的喜怒哀乐,然后把这些融进自己的诗篇,成就感人的佳作。

同时,写作者只有摆脱纷乱繁杂的外在环境干扰,进入自己的情感世界,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度自己的才智,写出属于自己的美文佳作来。法国作家大仲马曾有这样一段经历——一位朋友来访时,在他的旁边坐了近一个小时,他都没有发现。他正在哭,独自坐在书桌前,双手抚着稿纸。朋友无可奈何,只得叫他。原来,大仲马正在创作《三个火枪手》,正在为一名火枪手的死去而悲恸。因为情节发展的需要,这名火枪手必须要死。他设想出几种改变这名火枪手命运的方法,但都没有成功,无奈之极而不得不悲伤痛哭。可以看出:这时的大仲马,不仅是情感的全部投入,也是智慧的全部投入,所以才成就了《三个火枪手》这部世界名著。

佳境需要作者长时间知识情感积累才能被发现。古书上记载王冕小时候替人放牛所见到的美景:在一个夏天,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阳光透出来后,照得湖水通红。山上雾气缭绕,岩石掩映;山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其实,这些美来自于外在的环境,更来自王冕的内心。王冕一直是边放牛边读书,被先人诗词歌赋中的审美意境所熏陶,所以才成就了那双发现美的眼睛,看到了往常看不到的美景。

感受佳境还需要作者有一颗宁静的心。国画大师齐白石成名后,有人问他何以从一介木匠成为一代名家?他答道:作画是守静之道,涵养静气,事业可成。作画如此,写作也同理。陶渊明就是一个守静之人,他的诗作“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就体现了他内心的宁静。在这宁静的内心世界里,他进入了佳境,心与山悠然相会,于是写下了《饮酒》那样的名篇。

作文是内在心境的自然流露。养育好自己的心境,自然就能写出脍炙人口的美文佳作。

猜你喜欢

灞桥大仲马王冕
古代有名的“断肠桥”
王冕画荷花
折柳谁送
录元·王冕《墨梅》(草书)
夜怀
大仲马:才思泉涌
一斛珠·灞桥折柳
《王冕学画》中的两个“像”
大仲马的与上帝决斗
大仲马低价卖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