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研究的长效机制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探究

2021-08-10朱江

中国市场 2021年20期
关键词:基础研究高新技术产业长效机制

朱江

[摘 要]文章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现“卡脖子”瓶颈,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深层原因,指出努力构建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形成以兴趣为导向的自由探索机制,加大对“自由探索基础研究”的投入,改善科技创新的软硬件环境,建立鼓励基础研究的长效机制才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有效保障。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基础研究;长效机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0.008

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背景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以市场换技术,引进—模仿—消化—吸收的老路已走不通。半导体、精密仪器、操作系统、原研药等关键领域需要开展系统性基础研究以获得原始创新能力。

我国科技投入不可谓不大,研究人员数和论文数量都位居世界前列,而高新技术产业却仍受制于人,表现为互联网商业、移动支付、高铁、物联网技术、网络安全等应用领域有较大突破,但高新技术产业缺乏真正原创颠覆性技术。芯片制造及相关材料、航空发动机、操作系统、工业设计软件、原研药、精密仪器设备等产业领域严重依靠外部技术。

1 离开基础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将成“无源之水”

1.1 科技应用根植于科学原理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在科学应用领域的成就使科技投入政策目标导向性明确,注重投入的绩效评价,当然产生回报的周期越短越好。然而科学原理的发现往往非出自功利性,研究纯粹是出于对自然界奥秘的好奇而非因为其回报丰厚的应用前景。正如广义相对论引入之前很难想象非欧几何的产业价值,质能方程发现者也未曾设想过核能技术的巨大应用前景,然而看似“无用”的原理研究造就了原子能产业和计算机产业。重应用轻原理的科技导向会使产业升级失去关键技术依托,最终只得亦步亦趋跟随他国技术,或者只能在国际产业转移中获得低级技术。

1.2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能靠大跃进

据报道,为了解决高新技术领域产业的“卡脖子”问题,中科院立下军令状要攻克相关难题。另外,目前各省市有上千家企业准备投资芯片产业,有知名民营企业家甚至提出投资五百亿肯定能生产出高端芯片,殊不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技术演进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它是多年积淀的结果,比如芯片制造涉及的产业领域很广,包括ITO靶材、光刻机、光刻胶、单晶硅、真空传送腔、EDA工具、高端电容电阻等,这些领域协同突破才能形成完整的芯片产业链,国际上即使是最先进的荷兰ASML光刻机厂也有很多专利掌握在别国手中。可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就像建金字塔,没有大量坚实的基础研究做底座,所谓“弯道超车”更无可能。

2 高新技术产业落后的深层原因

2.1 对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弱、技术积累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研发投入强度(R&D 投入/GDP)和基礎研究投入强度(基础研究投入/R&D 投入)两个指标一直与科技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直接导致关键领域缺乏原创理论和原创技术,芯片、操作系统以及MATLAB、AUTO CAD之类应用软件方面几乎全部依靠外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应用技术领域的长足进步使得科技投入更倾向于投在易考评、见效快的领域,无论是社交媒体、移动支付、高铁、互联网商业,甚至5G领域的成功,都得益于市场大、推广模式好,而非源于对大量原创性核心技术的掌握。

我国在原创药物设计、DNA编码、高通量筛选等技术领域积累不足也表现明显。众多国内制药厂热衷仿制国外原研药,因为投入少、见效快。殊不知国外创立的靶点理论曾催生众多原创药物诞生,一度垄断了相关药品市场,改革开放前还有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之类的傲人核心技术。此外,诸如核磁共振、CT机、心脏支架等精密医疗器械领域更是基本依靠进口,医药产业升级之路任重道远。

我国自贸区创设以来,负面清单不断精简,大大减少了投资壁垒,起到了鼓励外资的作用,制造业、服务贸易、金融等领域均有所突破,然而政策上未充分体现对颠覆性创新的支持,尤其是对国外“卡脖子”技术研发的政策倾斜。

2.2 财政支持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申报、重合规、轻成果

在最能体现基础研究的国家和各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运作中,科研人员疲于研究基金项目申请书撰写技巧,各种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率的培训班应运而生,从申请研究到项目评审,看似非常专业,结果是科技资金大量投给那些申请技巧娴熟者,而非真正能提高相关领域原始创新能力的研究者。为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科研资金使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各级行政主管部门政策层层加码以保证合规性,科研工作者必须像会计工作者一样既要做好预算,还要执行好预算,极大占用了研究者精力。国家科技投入未能真正有效支持自由探索和颠覆性创新活动。

2.3 鼓励基础研究和创新的考评体系尚未有效建立

在目前的科技创新考评体系下,每位研究者必须拿出足够多、足够分量的研究经历和研究成果来证明其符合相关项目的研究资格,甚至要论证自己正在进行的研究如何先进,如何能带来巨大成果。目前科创体系中的唯出身、唯论文数都极大抑制了原创研究突破,很多期刊都对论文作者单位、职称、是否有基金项目支撑做出了严格规定,这种论资排辈的做法极大制约了基础研究领域的自由探索,最终也影响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2.4 缺乏崇尚科学、鼓励基础研究的社会氛围

目前虽然我国许多地区已经从中学阶段开始建立素质培养和研学项目考评机制,但由于功利性太强,效果不但不尽如人意,甚至出现反效果,比如受到广泛质疑的12岁小学生研究癌症拿大奖之类事件。说明目前社会关注的是相关研究是否能拿奖、是否能获得入学加分而非真正的科学探索,为了研究而研究才是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应有之义,过多的功利性反而不利于基础研究。科学研究不是靠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而是靠对某领域感兴趣的研究者锲而不舍的长期钻研,至于是否一定能有所斩获也无法预知。在市场经济价值至上的大环境下,如何让科研工作者专心研究不问得失是摆在我国科技创新领域的重大课题。

猜你喜欢

基础研究高新技术产业长效机制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艾拉莫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口腔临床型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体会
钢铁生产过程高效节能基础研究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科技金融创新研究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科技金融创新研究
浅谈惠安县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思路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