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学生物理表达能力的教学策略
2021-08-10张建雄
张建雄
摘 要:物理表达能力的培养,可通过“创设安全和谐心理环境”“强化物理表达规范”“养成良好表达习惯”和“创设多种表达机会”等途径来实现。
关键词:物理;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学会表达和分享个人的思想和见解,是人们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工作的重要能力,也是在校学生学好各门学科的关键能力。如何通过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表达能力,从而形成科学、严谨和规范的表达习惯,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和个人终生发展所应具备的科学事务处理和人际沟通交流等关键能力,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学生物理表达能力的若干思考与做法。
1 表达能力与物理表达能力的内涵
表达能力是指一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想法和意图,用语言、文字、图形、表情和动作,清晰明确地表达出来的能力。物理表达能力是指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借助文字、符号、图形、导图、模型等工具,表达物理思想和解决问题思路的能力。物理课堂中的对话和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组织语言的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同时还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情感,提高学生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物理书面表达的规范训练,则有利于学生养成简洁、规范、逻辑的物理表达能力,提高有根据解题的证据意识和运用各种工具表达解题过程的能力。
2 物理表达能力培养的教与学现状
从物理课堂教学和评价中不难发现,学生表达能力比较薄弱。从教师层面看,不少物理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比较陈旧,“教师主讲、学生配合”的教学现象屡见不鲜,课堂教学容量大、节奏快,教师给学生自主反思、提问和表达的机会比较少。教师课堂的提问,也往往缺乏思维深度,学生只需用短词或短句回答即可。在师生对话中,自问自答或全班齐答的现象普遍存在,即使是个别提问,教师也常有“听学生发言时,耐心不足地抢话,急于补充校正,急于给出提示,急于换人回答” 等表现。这样的问题互动教学,势必造成学生的学习被动,思维呆板,表达薄弱。从学生层面看,一些学生由于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个体表达的机会少,在口头表达时,常表现为“缺乏自信、胆怯焦虑、思维惰性、声音微弱”,在书面表达时,则表现为“图文潦草、语无伦次、缺乏逻辑”。
3 培养物理表达能力的教学策略
物理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物理表达能力的策略有许多,但表达能力的培养要真正付诸实践,落地课堂,转变教学观念是关键,只有物理教师提高了表达能力的培养意识,树立了以生为本的理念,教学行为才能发生有效的改变。图1是美国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方式金字塔图,图中列出了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的几种学习方式,比较了不同学习方式的学习效率。可以看出,“小组讨论”和“训练他人”的这些需要个人独立实践和口头表达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帮助是高效的。因此,作为物理教师要积极尝试有利于促进学生表达能力提高的新方法,勇于摒弃以往“包办教学”的习惯做法,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切实给足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表达能力得到扎实有效的训练和培养。
3.1 营造安全环境
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心理环境,是有效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前提和保证。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团结友好、彼此尊重、彼此接纳的班集体。对敢于举手发言表达观点的同学,教师要积极鼓励和肯定,对回答不正确的,也要学会运用延迟评价等方式让学生不丢面且保持回答问题的兴趣。对害怕答错又担心同学嘲笑而不敢举手发言的现象,教师可通过正确引导让学生消除顾虑,也可通过物理学史的教育,让学生明白学习和科学探索一样,从来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道理,启发学生要不惧挫折,不怕犯错,象科学家一样勇于表达见解,平等交流。只有这样,课堂中的互动交流才能成为常态,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才能有效得以锻炼。
3.2 强化表达规范
物理教学中,要注意强化学生用物理术语进行规范表达的意识,纠正学生用生活化语言解答物理问题的不良习惯,如,“重力、质量、重量”不可以混为一谈。“光路可逆”不可以用“光路可相反”表达,“匀速运动”不可以用“均速运动”表达。物理量符号不可以用数学中的“x、y” 表达。还要注意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因果逻辑关系,如,“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可以表述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做好示范,强化训练、有效指导和及时校正,指导学生阅读物理教材和中考试题评分标准,体会、感悟科学严谨专业的表述,不断提高用物理语言进行规范表达的能力。
3.3 培养良好习惯
要提高学生的物理表达能力,教师和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很重要。在口头表达能力培养方面,教师要养成“清晰表达、耐心等待,专注倾听,延迟评价”的习惯,防止“随便打断学生发言,随性插话,轻易将完整问题碎片化,不做针对性评价”等行为。学生要养成“小声讨论、大声回答、认真倾听、学会欣赏”的习惯,防止“不发言、不专注、不学习”等行为。在书面表达能力培养方面,教师要养成“板书工整、板画美观、逻辑清楚”的习惯,学生要养成“文符字迹工整、计算格式美观、逻辑表达清楚、做必要文字说明”的习惯 。
3.4 精心设计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同时也是思维外显表达的起点。不同层次的问题,对学生表达能力训练的强度和功能是不同的。如果教师常提出“会不会”“是什么”“观察到什么”等选择性或事实性问题,那么学生的思维表现是“判断、再现……”,表达层次则是简单的陈述性表达。如果教师常提出的是“为什么”“什么理由”“现象说明了什么”“结论是怎么得到的”“说说你的解题思路”等形式的问题,那么学生的表达则会是逻辑、递进、讲证据的因果表达。如,“浮力”教学中,教师用弹簧测力计吊着一个钩码,将钩码竖直浸入一杯水中的过程中,有的教师这样提问“弹簧测力计示数怎么变?”“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说明鉤码受到一个向什么方向的力?”,有的教师则这样提问“请认真观察,钩码逐渐浸入水中的过程,同时发生了几种变化?”“这些变化之间可能存在什么关系?”,前者提出的问题直接明白,学生的表达是简单直接的短句表达,而后者则需要学生全方位观察和进行高阶的思维活动,对问题的表达则需要通过长句的因果逻辑推理的表达。
3.5 多种活动培养
教学中,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可以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各种学习活动来加以实现。在新授课教学中,物理概念的得出可以训练学生用枚举归纳法来进行表达,可让学生在教师示范后,进行长句模仿的表述后再逐渐放手。如:“分析几个力的实例,发现它们具有共同的特征,即每个力的存在都涉及到两个物体,物体之间通过推、拉、提、压、吸等作用而产生力,可见,力就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在习题课教学中,则可以让学生借助思维可视化工具,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完整有条理的表达。在单元复习课教学中,则可让各组同学间互相提问,以达到复习旧知,提高表达交流能力的目的。对于学生的书面表达训练,可用限时训练的方法,让学生当堂规范解答一道简答题或一道计算题,由学生来评价学生的答题情况,在生生互动的修正中不断提高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在解答简答题时,常词不达意、语无伦次,教师可通过“示范到模仿”“口头到书面”的渐进式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简答题的表达能力。另外,教学中发现学生用字母进行运算和用字母表达运算结果的能力比较薄弱,要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可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纯字母公式的推导训练,如,推导液体压强公式、推导串联和并联电阻公式等。对学生在解有中间步骤的计算题时,有每一步都代入数据计算的习惯,教师则可指导学生采用先通过进行纯字母计算来推演“字母表达式”的结果,最后再代入数据的做法。
4 结束语
总之,表达能力是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必备的关键能力。物理表达能力的培养,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学生逐步养成说话做事“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团队合作“沟通顺畅”“勇于表达”等优良品质。如何有效对学生进行物理表达能力的培养,物理教师的探索和实践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