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超声诊断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价值和安全性分析

2021-08-10陈天亮刘芳芳吕英功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4期
关键词:裂孔障碍性疾病诊断

陈天亮 刘芳芳 吕英功

摘  要:目的  探究在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应用三维超声诊断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妇产科接收分娩后确诊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分娩方式可分为A组(自然分娩)、B组(剖宫产),各40例,并择取同期前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女性40例作为参照对象(C组),对三组纳入对象均进行三维超声检查,对比检查结果,并分析检测过程中出现的不适症状。结果  A组、B组纳入对象静息、缩肛、张力三种状态下盆膈裂孔前后径均、横径大于C组,厚度均小于C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张力状态下,A组纳入对象盆膈裂孔前后径大于B组,厚度、横径小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纳入对象均无不适症状发生。结论  在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应用三维超声诊断可有效反应盆膈裂孔具体状态,为病症诊治提供科学依据,且检测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三维超声;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价值;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4-0174-02

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指女性盆腔支持结构出现缺陷、退化、损伤从而诱发功能障碍的病症,主要可表现为女性盆腔器官脱落、压力性尿失禁、生殖道损伤等,多见于中老年女性,但近年来发患者群呈年龄下移趋势,已成为我国女性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1-2]。目前,临床对于女性盆地功能障碍性疾病多以二维超声进行诊断,但随着该病症发展,传统二维超声已逐渐无法满足现代临床对于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的需求[3],因此对诊断方式进行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妇产科接收分娩后确诊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三维超声应用于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妇产科接收分娩后确诊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分娩方式可分为A组(自然分娩)、B组(剖宫产),各40例,并择取同期前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女性40例作为参照对象(C组),A组40例,年龄22~37岁,平均(29.54±2.35)岁;B组40例,年龄21~37岁,平均(29.53±2.41)岁;C组40例,年龄21~38岁,平均(29.55±2.31)岁;三组纳入对象基线资料对比(P>0.05),可比性高。此次研究已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对象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纳入标准:均为本院接纳初产妇,单胎;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将产前发生严重妊娠并发症患者排除;将不愿参与本次研究者排除。

1.2  方法

本研究对三组纳入對象均行三维超声检查,具体检查过程如下:检查前,检测人员需叮嘱纳入对象排空双便,随后指导其先行进行张力以及缩肛训练,随后适当饮水,用以充盈膀胱,通常以膀胱尿液含量<50 mL为最佳检测状态,待其准备就绪后,外套探头套,充分暴露其近端尿道与膀胱颈,随后由检测人员将探头置于阴道外口与尿道外口交接处,行矢状切面扫描,获取被检测对象阴道、尿道、肛管等位置平面图像,随后改为容积扫描,调整至三维成像,扫描患者尿道、肛管、耻骨联合等区域,并以耻骨联合中线作为X轴、耻骨联合下缘取与X轴垂直线为Y轴,叮嘱纳入对象进行缩肛、静息、张力三种状态转换,将数据行三维重建,以获取其盆底横断面图像,并由医院临床经验丰富医师进行分析。

本此研究使用仪器为:GEVolusonE8三维彩色超声检查仪,两探头频率分别为3.5 MHz及2.5~7.0 MHz。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三组纳入对象静息、缩肛、张力三种状态下盆膈裂孔前后径、厚度、横径,并分析检测过程中出现的不适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6.0系统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则表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纳入对象检查结果对比

A组、B组纳入对象静息、缩肛、张力三种状态下盆膈裂孔前后径均、横径大于C组,厚度均小于C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张力状态下,A组纳入对象盆膈裂孔前后径大于B组,厚度、横径小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三组纳入对象不适症状发生对比

经统计,三组纳入对象三维检测期间均无不适症状发生。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解剖学发展,女性盆底结构逐渐明确,但相对而言,女性该区域组织结构较为复杂,肌肉、筋膜走向较为混乱,故而检测难度较大[4]。传统二维超声仅能进行冠状面、矢状面的检测,无法获取盆底横断面全部、清晰图像[5],而临床对于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却依赖于患者盆底横断面图像,因此,二维超声应用于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效果较差[6],寻求新的诊断方式尤为必要。

三维超声是影像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具有高清晰度、检测角度多样化、能够实施断层扫描等多种优点[7],可有效反应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患者病灶区域,甚至对病灶区域与周围组织结构联系也能良好展示,为临床该病症的诊治工作提供便利。

本文中,A组、B组纳入对象静息、缩肛、张力三种状态下盆膈裂孔前后径均、横径大于C组,厚度均小于C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张力状态下,A组纳入对象盆膈裂孔前后径大于B组,厚度、横径小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纳入对象三维检测期间均无不适症状发生。由此表明,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应用三维超声诊断可有效反应纳入对象盆膈裂孔具体状况,且对人体产生的不适少。这与范成姣等[8]学者研究结果大致相同。但本文纳入样本数量较少,无法作为广大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患者标准,将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应用三维超声检查,后续纳入更多的样本,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探究对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患者应用三维超声检查的其他优点,为临床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患者诊治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在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应用三维超声诊断可有效反应盆膈裂孔具体状态,为病症诊治提供科学依据,且检测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钟春燕,林芸,魏俊,等.盆底超声在评价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医学综述,2019,25(1):104-108.

[2]褚莉莉,王敏芳,孙晶晶.经会阴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临床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7(2):374-376.

[3]段丽,李菊香,楚宁宁,等.应用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结构的近期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3):340-342.

[4]彭艳艳,陈舜珏,陈桂红,等.应用盆底三维超声观察妊娠与分娩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9,40(10):1233-1236.

[5]曹婷婷,王建六,孙秀丽.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9,28(6):68-71.

[6]秦学敏,柏根基,盛文伟,等.三维盆底超声检查联合盆底肌力评估在产后盆底功能中的应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9,3(12):61-63.

[7]朱珺琳,陈智毅.三维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应用进展[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7,19(3):193-195.

[8]范成姣,王义,王珍荣.三维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30):5270-5271.

猜你喜欢

裂孔障碍性疾病诊断
得了食管裂孔疝怎么办
盆底康复治疗仪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
盆底超声在评估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
生化检验指标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新生儿科常见疾病诊断编码思路分析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产科常见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编码思路分析
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对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效果
黄斑裂孔怎样治疗
总是烧心,当心食管裂孔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