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磁共振技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临床价值探讨

2021-08-10程秀梅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4期
关键词:膝关节损伤核磁共振

程秀梅

摘  要:目的  探讨对膝关节损伤采用核磁共振技术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松原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同时采用CT诊断与核磁共振技术诊断,检查完成后均由高年资医师阅片,以关节镜检为金标准,比较疾病检出率以及诊断结果准确率。结果  关节镜检查表明,60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韧带损伤,关节腔积液、半月板损伤。核磁组软组织损伤、韧带损伤、关节腔积液、半月板损伤检出率均高于CT组(P<0.05)。核磁组诊断准确率高于CT组(P<0.05)。结论  对膝关节损伤采用核磁共振技术诊断的检出率与准确率均高于CT,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膝关节损伤;核磁共振;CT

中图分类号:R6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4-0169-02

膝关节损伤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多为高强度运动导致,而随着国内交通及建筑业的不断发展,膝关节损伤发生率也不断升高[1]。膝关节损伤患者常伴关节肿胀、关节疼痛、屈伸活动受限等表现,如未得到及时治疗,疾病可由急性转为慢性,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生活。为了实现对膝关节损伤的早期治疗,探讨更为有效、可靠的诊断方法是有必要的。核磁共振、CT均属于临床常用影像学诊断手段,两种方法各有优劣[2]。但就膝关节损伤的诊断结果看,CT扫描具有一定局限性,难以实现对损伤类型的鉴别,存在一定辐射。为进一步验证核磁共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价值,本次研究以松原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膝关节损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就核磁共振、CT的诊断效果做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松原市中心医院治疗的6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患者男43例,女17例;年龄20~48岁,平均(31.75±7.42)岁;损伤原因包括:交通意外34例、坠落伤11例、高强度运动15例。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满足关节镜检查膝关节损伤诊断标准;②闭合性损伤;③临床资料完整;④对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既往膝关节手术史或陈旧性膝关节损伤者;②严重多发骨折者;③过敏体质;④精神状态异常;⑤不同意参与研究者。

1.2  方法

CT组使用64排螺旋CT(德国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Edge)诊断,体位取仰卧,对膝关节进行扫描。参数设置:窗宽85~100HU,窗位30~50,矩阵512×512,电压120 kV,电流350 mA,层厚5 mm,扫描时间控制为2~3 s,扫描完成后进行图像重建。

核磁组采用西门子3.0T核磁工作扫描仪(型号:Skyra)诊断,体位仰卧位,膝关节维持并拢状态。T1WI参数为:TE26 ms,TR460 ms。T2WI参数:TE100 ms,TR4000 ms。STIR参数:TE20 ms,TE4400 ms。断面扫描,层距控制为1 mm,层厚为4~5 mm。依次从横状位、冠状位进行扫描观察,在检查结束后结合造影结果进行分析。两组均由高年资医师统一阅片给出结果,意见不一致时经商讨得出一致结论后方可使用。

患者CT及核磁检查后均采用关节镜检查膝关节损伤,患者麻醉后取平卧位,以患者膝内侧或是外侧为进针点,穿刺后插入关节镜,全面检查膝关节损伤类型。

1.3  观察指标

(1)两组疾病检出率,根据CT影像及核磁T1、T2、N(H)、f(V)等参数形成的影像,由2名高年资医师统一阅片给出结果,进行疾病诊断,类型为:软组织损伤、韧带损伤、关节腔积液、半月板损伤。(2)两组诊断准确率,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准确率、误诊率的计算并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关节损伤检出率比较

关节镜检查表明,60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韧带损伤,关节腔积液、半月板损伤。核磁组软组织损伤、韧带损伤,关节腔积液、半月板损伤的关节损伤检出率均高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诊断准确率比较

核磁组诊断准确率高于CT组,误诊率低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国内交通业、建筑业等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突出,膝关节损伤发生率持续上升。膝关节属于人体质量要负重关节,在受到剪力作用时,很容易发生关节软骨受损、韧带损伤等,常伴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肌肉痉挛等[3]。对膝关节损伤需要早期诊断与治疗,但常规问诊很难明确膝关节损伤的类型,容易造成漏诊、误诊。目前对膝关节外伤的辅助诊断手段很多,常见如X线片、CT检查、核磁共振等[4]。CT诊断膝关节损伤能够明确显示膝关节损伤骨折线、骨折错误、局部软组织肿胀程度等,但难以显示关节腔中的骨碎片情况,且对滑膜、肌腱以及软骨等显示效果情况不佳,难以有效区分前后角,故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准确率不理想,灵敏度低,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5]。而采用核磁共振检查时,利用核磁共振能够充分利用机器的脉冲序列,有利于提高图像质量。且核磁共振对肌肉、肌腱、骨骼等分辨率均很高,不仅能够准确显示关节软骨、韧带等,还可明确患者损伤位置、病变形态,有利于实现对关节损伤情况的分级。另外核磁共振也有脂肪抑制的作用,能够明确外伤性骨髓水肿程度,能够识别轻微的出血以及水肿情况[6]。另外,采用T1WI可实现对关节解剖结构的清晰显示,配合T2WI,有利于明确关节损伤病理变化以及病变严重程度。且采用核磁共振扫描安全性高,无辐射,射频波能量低,数米仅为10-7eV,不会切断C-H的结合,安全性高[7]。从本次研究结果看,核磁组在采用核磁共振诊断后,软组织损伤、韧带损伤、关节腔积液、半月板损伤检出率均高于CT组(P<0.05),提示核磁共振更有利于明确患者损伤类型。核磁组诊断准确率为95.00%高于CT组63.33%(P<0.05),提示的核磁共振诊断准确率更高,应用价值高于CT检查。

综上所述,对膝关节损伤采用核磁共振技术检查效果理想,能够明确患者损伤类型,诊断准确率高,能够为后期治疗提供有效可靠的诊断依据,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参考文献

[1]白雪松.临床应用核磁共振技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价值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5):66-67.

[2]曹永光.临床应用磁共振技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价值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6):56-57.

[3]王孟良.临床应用核磁共振技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价值分析[J].医学信息,2014,23(38):307-308.

[4]王剑,梁奕,胡庆华,等.磁共振技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與医学应用,2020,4(11):109-110.

[5]王军.膝关节损伤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技术进行诊断的价值及其意义[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1):120-121.

[6]范成娇.核磁共振技术与CT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临床价值比较[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3):99-100.

[7]顾爱燕.临床应用核磁共振技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价值分析[J].中外医疗,2018,37(33):185-186,189.

猜你喜欢

膝关节损伤核磁共振
膝关节损伤的关节镜手术治疗
MRI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临床价值
DSP在磁共振数据接收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断裂膝关节退变影像学研究
不同角度对等速运动膝关节屈/伸力矩比值影响的研究
超声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损伤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