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患者实施双心护理的护理效果研究

2021-08-10单国芳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4期
关键词:护理效果冠心病

单国芳

摘  要:目的  研究分析冠心病患者实施双心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  在2018年6月~2019年6月绍兴市中心医院医共体钱清分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实施临床护理,组别设立常规组和双心组,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配患者于两组当中,每组35例。护理方式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双心护理,于护理比较组间护理实施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实施后,双心组接受双心护理后,患者临床指标等项数据指标良好性、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护理效果存较大差异性(P<0.05)。结论  将双心护理模式应用于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当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临床诊疗及护理依从性,降低疾病影响,于临床中可见较高护理应用价值。

关键词:冠心病;双心护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4-0127-03

冠心病属心脏疾病高发类型之一,诱发原因较为多样,临床症状表现以心绞痛、呼吸急促、四肢无力等为主,小部分患者也存无症状表现情况[1]。冠心病患者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产生疾病发作,以患有血压异常、血脂异常患者为主要发病人群,经临床检测可见,处于冠心病发作期患者心率、血压等方面存在明显升高情况,因此冠心病的发生对患者心脑血管及生存期限存在较大影响。双心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开展中,具有较为良好的护理实施效果,采用双心护理模式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疾病症状反应,稳定患者个人情绪,提高临床诊疗实施效果及治疗[2],应用价值较高,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式平均分配患者于常规组和双心组当中,单组患者35例。常规组患者包含男性19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56~81岁,年龄平均值为(64.13±4.37)岁;患病时长2~9年,平均患病时长(4.63±0.87)年。双心组患者包含男性18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59~79岁,年龄平均值为(65.62±3.38)岁,患病时长2~8年,平均患病时长(4.21±0.79)年;组间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未见差异(P>0.05)。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本次研究经院内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明确知晓研究内容后,自愿加入;②患者精神状态正常,思维意识清晰;③患者未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或脑部疾病;④临床检测结果显示患者基础指标正常。

排除标准:①患者对课题研究存较大异议,无法配合临床数据采集;②患者存严重沟通障碍,思维意识异常;③患者合并其他疾病或存疾病并发症。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为期30 d的临床护理干预。

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临床护理:对患者生命体征实施临床监护,遵照医嘱给予患者用药,观察患者疾病情况,维护患者所处病房环境卫生。

双心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双心护理,详细方法如下。①成立小组:护理工作开展前,组建冠心病双心护理小组,组间配备组长、医生、护理人员,采用会务研讨方式,对冠心病患者护理方法及护理细节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分配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细节,针对性的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保障临床护理实施效果。②心理疏导:于患者诊疗期间,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医患关系,不定时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测试评估,并做详细记录,如患者出现严重心理波动或行为异常情况,护理人员需第一时间开展心理护理干预,树立患者良好疾病康复信心,稳定患者心理状态。③用药管理:临床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可于每次给药时告知患者所用药物类型、作用、给药剂量等知识,促进患者对临床治疗用药的认知度,严格把控患者用药情况,以此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意识。④健康教育:由护理人员或医生对患者开展疾病健康知识讲解,引导患者对自身疾病重视程度,增进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配合意愿,告知患者于日常中戒烟戒酒的必要性、健康运动对机体健康的作用及意义。

1.4  观察指标

采集统计组间患者于护理前后心脏功能指标,采集项分别为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内径、左心室舒张内径等,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设立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项,非常满意为患者于护理期间无抵触情绪,对护理人员工作能够做到积极配合;满意为患者可部分遵从护理人员安排,于引导下对护理工作做到有效配合;不满意为患者对护理不遵从,护理满意度=(非常滿意+满意)例数/组间患者总例数×100%,比较观察组间患者护理实施效果。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冠心病患者实施双心护理的护理效果,数据分析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P<0.05。

2  结果

2.1  患者心脏功能比较

经数据统计比较,双心组患者护理实施后,临床指标数据各项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数据比较存差异性(P<0.05)。见表1。

2.2  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经数据统计比较,双心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数据比较存差异性(P<0.05)。见表2。

3  讨论

冠心病于临床中属中老年高发疾病,可受患者情绪、机体状态、饮食、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造成突然发病,于短时间内影响患者肢体行动能力及机体状态,如不及时采取有效诊疗措施,存在一定的死亡概率[3]。冠心病发病原因以患者心脏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或血管腔狭窄所致,导致患者心脏功能异常,对患者机体健康水平、生活质量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影响。

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意义在于改善患者诊疗期间疾病状态,促进患者疾病康复,对临床诊疗的有效实施具有较高的促进作用[4]。冠心病患者在临床诊疗期间也需采取护理,以往对冠心病患者多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既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患者疾病状态、遵循医嘱给予患者用药等,虽然能够对患者疾病情况起到改善作用,但无法对患者诊疗配合意愿做到有效调动,因此护理实施效果尚不理想[5]。双心护理是当前医疗护理方法中极具先进性及科学性的护理方式,侧重对患者心理状态和疾病认知情况的引导,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具有较高的护理针对性。采用双心护理模式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护理,通过对患者心理状态、疾病认知、日常用药等方面的指导和调节,可以显著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掌握情况,使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增进患者临床诊疗效果,从而使患者疾病情况经临床治疗后得到显著改善,促进患者身体机能恢复和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因此存在良好护理实施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6]。

本次研究表明,双心护理方式的有效实施,能够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机体状态,提高患者机体健康水平,双心组采用双心护理模式继续临床护理后,患者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内径、左心室舒张内径、心率、呼吸频率等临床指标数据比较常规组患者存在较大差异性(P<0.05),以双心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更为良好。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当中,采用双心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能够有效降低疾病对患者机体功能的影响,稳定患者情绪,树立患者疾病康复信心,可以有效引导患者临床诊疗期间配合积极性,对患者机体状态恢复、预后生活质量等方面均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护理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宋书磊.同理心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疾病认知及并发症的影响[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9,15(6):41.

[2]祁晓敏,邢晓乐.双心护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22):68-69.

[3]陈蕊.双心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95):103-104.

[4]曹燕懿,任雅嬌,杨兰萍.双心护理对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负性情绪及康复进程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11(22):3700-3702.

[5]徐燕.双心护理联合延续性护理在冠心病合并心理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18(10):143-144.

[6]陈静,马慧洁,陈琪,等.探讨“双心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19,48(5):225-226.

猜你喜欢

护理效果冠心病
保元汤加减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对不良情绪的影响
冠心病一直没有症状,是不是治愈了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中医导痰祛瘀药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38例临床疗效观察
有冠心病家庭史的青年更应戒烟
如何使用冠心病保健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