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辅助呼吸中气道湿化护理的效果观察
2021-08-10郭红玲
郭红玲
摘 要:目的 对ICU呼吸支持患者利用呼吸机辅助过程中的气道湿化的护理方法和重要性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云南中醫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ICU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100例,将以随机数字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针对气道湿化环节进行气道湿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的脱机成功率、由呼吸机引起的肺炎感染率以及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患者脱机成功率低于观察组患者脱机成功率(P<0.05);对照组患者由呼吸机引起的肺炎发病率高于观察组患者由呼吸机引起的肺炎发病率(P<0.05);对照组患者总体满意度低于观察组患者整体满意度(P<0.05)。结论 在呼吸机辅助通气的过程中,于气道湿化环节进行气道湿化护理,能够有效提升脱机成功率,降低肺炎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保证患者健康,值得在临床上使用。
关键词:呼吸机;气道湿化;呼吸支持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4-0107-03
呼吸是生命之本,通过呼吸将氧气带入体内并将废气排出体外,在临床治疗当中(尤其是ICU)病情严重的患者无法自主完成呼吸或者呼吸的频次、幅度不能满足生理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 常用呼吸机辅助患者通气[1]。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失去了上呼吸道对空气的加温和湿化功能,需要进行人工湿化,气道湿化过程中的护理若不恰当,容易造成肺部感染,严重的情况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在本次研究中,于气道湿化环节采取了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有效避免的肺部感染情况的发生,提高了脱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需要借助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的ICU患者100例,随机数字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50例,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龄25~79岁,平均年龄(49.5±2.9)岁;有14例重型脑血管意外,12例因外科手术,18例呼吸衰竭,6例其他原因。观察组患者50例,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龄24~79岁,平均年龄(49.6±2.6)岁;有15例重型脑血管意外,12例因外科手术,18例呼吸衰竭,5例其他原因。经过统计学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间的年龄、性别、病因均不会对研究结果的差异产生影响,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内容全部告知家属并签字同意。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为必要使用呼吸机进行呼吸支持的情况;所有纳入患者都需要气管切开并进行人工气道湿化。
排除标准:ICU护理后的死亡病例;部分上呼吸机无须气管切开的病例。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用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医生的判断,日常监测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辅助患者变换体位,帮助患者排痰、排泄和简单清洁。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在气道湿化环节进行气道湿化护理。首先对湿化罐做好杀菌消毒工作,置于加温底座之上,连接到呼吸管道使用;其次,帮助患者调整体位(主要是倾斜度),以便患者的呼吸更加顺畅,密切观察呼吸机导管的使用情况,确保导管无菌的前提下,观察记录导管的使用,出现漏气、堵塞的情况及时更换,避免导管出现弯折、牵连等情况的发生;再次,为保证湿化罐正常运作,内部的湿化液液面应保证稍高于水位线,最重要的一点,根据病人痰液性状,黏稠程度,使用微量注射泵间断或持续选择适宜泵速,一般控制在2~10 mL/h,把生理盐水或者配置的无菌湿化液滴入以达到气道湿化和稀释痰液的作用,并及时进行吸痰护理,这种方法对气道损伤小,不易引起黏膜出血,气道湿化效果佳;最后,要保证整个护理过程中始终处于无菌操作之下,除此之外,还要对相关的设备进行消毒,包括湿化液和湿化罐,一般来讲,每24小时更换湿化液,每周至少对湿化罐进行两次消毒或更换使用。
1.4 观察指标
脱机成功率:指患者在经历ICU治疗并好转后,需要进行脱机试验,脱机成功的患者,在此后可以进行自主呼吸,而一部分患者(20%~30%)由于呼吸肌无力、心肺功能异常、营养不良等因素,可能导致自主呼吸不能满足生理需求甚至无法自主呼吸的情况,仍需要借助呼吸机,这种情况为脱机失败,影响脱机成功率的因素较多,其中护理因素占据重要原因。脱机成功率=脱机成功病例数/总病例数×100%。肺炎发病率:本次研究中的肺炎发病率,主要研究的是因为呼吸机使用期间由细菌感染导致的肺炎。肺炎发病率=肺炎发病例数/总例数×100%。总体满意度:利用调查问卷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项目包括非常满意(80~100分)、满意(60~80分)、一般(40~60分)、不满意(0~4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n(%)]表示,以χ2检验独立性,当P<0.05时,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脱机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脱机成功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肺炎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肺炎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上呼吸道对于人体呼吸来讲意义非凡,鼻腔绒毛、咽、喉等完成了对吸入的空气的加热、加时和过滤功能,使得吸入的气体的温度、湿度和洁净程度符合肺部需求[3]。在ICU中的大部分患者(部分上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除外)在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需要进行气管切开,上呼吸道完全失效,空气不能得到加温、加湿和过滤功能,这类气体若直接导入肺部,会导致肺部感染、出现痰痂、气管阻塞、气管黏膜坏死等情况的发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影響ICU的疾病治疗和护理效果,因此,在进行呼吸支持的同时,需要进行加温、气道湿化、消毒杀菌等工作,人工完成上呼吸道的功能[4]。
在此过程中,气道湿化牵涉的设备较多,程序较为复杂,若是在此环节护理不当,病患发生感染的情况会相应增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康复,进而导致患者的满意度下降,影响医院的口碑,从患者的角度来讲,不能顺利脱机,就要继续借助呼吸机辅助通气,造成一定的痛苦,延续了高昂的治疗费用,增加了家庭的负担及家属的焦虑情况,也容易让医患关系、护患关系进一步激化成矛盾和纠纷[5]。本次研究,将气道湿化单独作为研究对象,强调了气道湿化环节的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通过研究结果能够发现,经过针对性的气道湿化护理之后,患者发生感染造成肺炎的情况明显好转,患者在结束治疗后能够顺利脱机转入普通病房观察和治疗(P<0.05),减少了患者在ICU的时间,缩减了治疗费用,从医院角度来讲,提高了ICU的综合利用率,从患者的角度来讲,加快了康复时间,提升了满意度。
综上,针对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在气道湿化环节进行具有针对性气道湿化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有效提升脱机成功率,降低肺炎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刘晓颖,明亚燃,宁昱琛,等.机械通气脱机患者两种气道湿化联合供氧方法的效果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8):1004-1006.
[2]孙玉姣,高敏,张银.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20,45(9):784-786.
[3]梁娟,白博,胡雪慧.人工气道湿化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36):81-84+88.
[4]刘晓颖,孙红,绳宇,等.湿化液滴注速度对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的影响分析[J]. 护理学报,2019,21(16):1-3.
[5]吴敏,谢健.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0,33(3):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