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五运六气学说浅谈庚子岁之春日养护

2021-08-10杨慧肖映昱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4期

杨慧 肖映昱

摘  要:据五运六气学说,2020年当庚子岁,《增广贤文》有云:“一年之计在于春”。春为四季之首,万物之更始,天地一同焕发生机,万物因此欣欣向荣,此时应顺应春气、养护人体之生机。然“防重于治”才为之要,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现正值春季,正确的春日养生及防护对全年的健康调摄以及预防其它疾患的发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关注庚子岁遂易感之疾,注重外避内饮以养阳,结合周期,调理身体。调摄动静之以助阳升,多做运动,让气血运行。畅情志而安五脏,做好肝脏养护工作,结合五运六气学说,采取有针对性的施药工作,自内而外全方位做好春日身体养护工作。

关键词:庚子岁;五运六气;春日养护

中图分类号:R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4-0019-03

顺应自然环境变化规律是养生防护的基本原则,《灵枢·岁露论》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即告诉我们应遵循“天人相应”的理念[1]。五运六气学说就是充分运用“天人相应”这一整体的观点,把自然气象转变和人体疾病发生规律、遣方用药准则及养生防病规律有机的联合起来。“不知年之所加,七之盛衰,虚实之所见,不可以为工矣”[2]。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肖映昱主任是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从事中医临床30余载,师从顾植山教授学习五运六气,反复应用于临床实践,使其得到充分施展和提高。笔者有幸拜其门下跟师学习,现将基于五运六气学说分析庚子岁之养生防护分析如下。

1  回顾己亥岁末之殊

2019年当己亥之岁,大运为土运不及,客气上半年为厥阴风木(即司天之气),客气下半年为少阳相火(即在泉之气),太阳寒水即终之气主气、客气为少阳相火,客气加临于主气,火为水克,亦主胜客也,正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己亥终之气,畏火司令,阳乃大化,……人乃舒,其病温厉” 。终之气,客气少阳相火炽烈主令,阳热之气充盛,蛰虫出现,流水当结冰而不结冰,地中阳气呈发散状态,草木生长,人们感到温暖舒服。且根据“己亥岁,上厥阴风木,中少宫土运,下少阳相火,风化清化胜复同”的记载,其胜气为木气(木克土),复气为金气(金克木)。己亥岁胜气为木,复气为金,则收敛严峻,地气封藏不固,水中阳气不藏[3],人体必然受会其影响,身体的封藏机能在冬天不能得到应有的养护,则供给春天时换发生机的能量少而不足,定会影响来年春日阳气的生发。

2  关注庚子岁易感之疾

2020年承己亥岁末,接庚子之岁。《素问·天元纪大论》有云:“乙庚之岁,金运统之”“子午之上,少阴主之”[4]。庚子岁大运是金运太过,客气上半年是少阴君火(即司天之气),客气下半年是阳明燥金(即在泉之气),厥阴风木是初之气主气,太阳寒水是客气,初之气主气是从大寒日(1月20日15时)到春分日(3月20日11时),主大寒到惊蛰四个节气;少阴君火是二之气主气,厥阴风木是客气,二之气是从春分(3月20日12时)到小满日(5月20日9时),二之气主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四个节气。故庚子岁春季正值初之气及二之气之间。

基于五运六气学说,庚子岁应多关注肝肺的养护,上半年尤重以养肺。《素问·气交变大论》有云:“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肤胁不可反侧,咳逆甚而血溢”。由于金气太过之年,收气严厉盛行,肝木的生气减退,自然界也呈收敛之象,人体反而易患胁肤剧痛、不能转侧、咳嗽、呼吸不利等病,多涉及肝肺之疾。

庚子岁初春以保护筋脉关节为主,二之气还需预防热病。《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有云:“初之气,地气迁,暑将去,寒乃始,蛰复藏,……阳气郁,民反周密,关节禁固,腰椎痛,炎暑将起,中外疮疡”[5]。因自然界阳气被郁滞不能发挥作用,阳气欲转暖无力,草木生發的较晚,致使人体阳气不达四末,肢体筋脉失去阳气的温煦,容易出现肢体关节屈伸活动不利甚至疼痛,以及腰部疼痛,故肢体关节等处多受累。《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二之气,阳气布,风乃行……。其病淋目瞑,目赤气郁于上而热”。二之气,主气为君火,阳气在此时才得以布散,厥阴风木是客气,风气正值流行,春气得以行正化之令,万物得以繁荣,虽然寒气有时到来,还需防气郁于上部而生的热病,如淋病、视物不清、目赤等。关注易感之疾,可有效预防相关疾患的发生,若本患有宿疾之人亦可提前防其进一步加重。

3  注重外避内饮以养阳

顾植山指出五运六气是不断变化的动态周期,要随时应变,与时俱进。基于己亥岁末之殊,身体的阳气在冬天未能得到应有的养护,初春仍需续养人体之阳。《素问·五运行大论》曰:“以下临上,不当位也”“燥盛则地干”。庚子岁岁运金运太过,气候相对偏冷偏凉燥且风寒交错,太阳寒水(初之气客气)加临于厥阴风木(主气)之上,属不时之气,非其时而有其气,故初之气是冷春,也俗称“倒春寒”。二之气,厥阴风木(客气)加临于少阴君火(主气)之上,火热之气运渐增,天气转暖,然“时有常位而气无必也”[6],故仍需防冷空气侵袭。《素问·上古天真论》有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从养生方面此时需外避风寒,注意保暖。不宜疾速脱掉厚衣,应循序渐进、顺应天气的变化,适寒温,适时增减衣服才能固护好身体。故春日要“捂”好,尤其注重捂足及背部。从经络走向可知,足三阳经和足三阴经均循行过足,足部包含多个穴位,涉及脾胃、肝胆、肾与膀胱等多个脏腑,而五脏六腑整体相联,相互影响;背为阳,督脉循行于后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相交会,与各阳经都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对全身气血起调节作用。故重点关注足部与背部温暖及疏通,以助于周身阳气的充足而生发。

人的阳气就像天与太阳一样,人体没有阳气,就像天上没有了太阳,生命力就会折损或者减弱,故我们在饮食方面要格外留意。当五味入胃时,各投其所喜,故酸当入肝,苦当入心,甘当入脾,辛当入肺,咸当入肾,结合庚子岁之运气,饮食上不可急于如既往春日之减酸增辛,应适当增酸以助木气之生发,以养肝阳,适当减辛以抑金气之太过,以防阳郁,且少食寒凉之物以养五脏。且若不食谷者,半日则气渐衰退,一日则气渐少也,饮食过多,肠胃则会伤及,饮食还需适量适度,不宜过饥或过饱反而加重阳气的耗伤,谨守慎饮食之要。

4  调摄动静之宜以助阳升

己亥岁末阳气没能很好封藏,庚子岁首阳气升发又受抑制,《素问·五运行大论》曰:“气有余则制己所胜”,金运太过,金克木,木气被金所抑难以生发,肃杀之气偏盛,故动静的调摄就尤为重要。因己亥岁末庚子岁初之疫,人们多居家中,日常生活多转向久坐久卧、久看手机等电子产品为主,以致气血耗伤,肌肉失养。如久视则伤血,久卧则伤气,久坐则伤肉。春季养生贵在“生发”,正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阳主动,故应“其用为动”,动则养形,活则血流。运动能够使人体的气血流通,百脉畅达[7]。春之生气,当以主动、运动锻炼持之以恒为要,且有规律及适当的运动,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强身健体的作用。虽多居家中,仍可规律锻炼:如八段锦等健身操,简便易行易学。八段锦[8]术势缓慢柔和,动静相结合,形神合一,经过对经络的抻拉、穴位的刺激通畅其气血运行,从而对相关的脏器起到良性刺激作用,从而提升对应脏器的功能,调和脏腑之间的联系,可养精、固气、宁神,能达到强身健体、益寿延年、养生康复之目的。这方面的传统养生功法具有较大的心理治疗优势[9]。

静主要包括休息和静心两个方面。首重休息,“守正防邪”,稳睡眠、不熬夜,遵循“夜卧早起”的养生原则,晚上阳入于阴而安眠,阳气潜藏,白天阳出于阴才可精神焕发。而很多人多夜晚晚睡白天补觉则与之相悖,以致阴阳失和,久必生疾。故子时(即晚上11点)之前需进入睡眠,早晨鸡鸣时(即5点左右)起床较适宜。肝胆在子时,丑时间最兴奋,各个脏腑的血流经肝,肝胆在此时发挥的作用可达到最高峰,故春季应注重这段时间内的睡眠[10]。其次,心“静”为要。当今之人多以酒为浆,以妄为常,以致渐渐耗竭其精气,不断耗散其真气,只求务快其心,故必受累于心,耗损心阳,心是人的生命之根本。需“恬淡虚无,精神内守”才可“真气从之,病安从来”,故养心贵在让心“静”。故四时之序不能违背的同时,要使内外和调,静心等待天时,守护真气,不使偏颇,生气得以供养,其形体才可壮健。故动静的适度与协调,可守阳存内,以助阳升。

5  畅情志而安五脏

百病皆因气而生,情志的异常必然会影响气机的运行,情志不畅多是致病之主要因素。庚子岁初之气主气为厥阴风木,是养护肝脏的重要时节,肝气通畅柔和,精神愉快,胸怀开阔,使万物生机,以顺应春日养生之道,这样才有利于意志的生发,使身体、情志得以舒缓。五行中生理上五脏相生相克、制化胜复,病理上相乘相侮、母子相及,相互联系,五志对应五脏,亦聯系密切,故保持乐观情绪,精气则不容易耗散,脏器不容易老化,形体不致以衰惫,五脏安自可祛病益寿。若肝体失养,肝阳就失去五脏互济之源,进而导致身体虚弱、未老先衰以及病邪入侵[11]。故需端正心态,正确对待,情志调和,只有这样五脏神安,六腑气调,经脉通畅,致病之邪气就无从侵入。

6  基于五运六气学说的施药防护

中医防治原则常善于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应随机达变,不可拘泥[12]。三因司天方正阳汤是正值春季的时令治疗方。论曰“子午之岁,少阴司天,阳明在泉,……民病关节禁固,腰痛,气郁而热,小便淋,目赤心痛,寒热更作,咳嗽,鼽衄,嗌干,饮发,黄疸,喘甚,下连小腹,而作寒中,宜正阳汤”。方药组成:白薇、玄参、川芎、桑白皮、当归、炒白芍、旋覆花、炙甘草各12 g,生姜五片,水煎服。初之气之时,太阳寒水加临厥阴风木,民病关节繁固,腰膝痛,气郁而热,加杏仁之苦温,升麻之苦寒,以利其气部,气利则诸痛自止。二之气,厥阴风木加少阴君火,民病淋,目赤,加车前以明目,茯苓以通淋。运气学说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我师在临床应用正阳汤加减治疗相关疾患疗效显著,并提出正阳汤亦可用于预防用方,尤其对于既往有相关宿疾之人在未发病之前更适于服用以提前预之。

最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有云:“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寒远寒,食宜同法。有假则反,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作矣”。即需注意用寒热温凉性药物时,要避开相应主令的季节,用饮食调养时,也要遵循这个原则,养生防护亦如此,若气候反常时,则不必拘泥这个原则,这就是调治预防疾病的一般规律,违反了就会招致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贺颖,王彩霞.论中医春季养生调摄观[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3):666-668.

[2]肖映昱.治疑难重病不忘三因司天方[N].中国中医药报,2019-12-26(4).

[3]黄帅立. 从五运六气角度探析己亥年冬瘟[J]. 河南中医,2020,40(4):500-502.

[4]朱红俊,陆曙.《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源流探析[J].国医论坛,2020,35(3):17-19.

[5]赵雪茹,王博瑶.根据五运六气学说探讨2020年气候变化及对人体的影响[J].2020,40(2):174-177.

[6]陆曙,陶国水,顾植山.基于《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的临证处方策略[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2):565-568.

[7]农艳. 《黄帝内经》中春季养生论[N].中国中医药报,2016-4-22(6).

[8]代金刚,曹洪欣.八段锦导引法对脏腑功能改善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4):440-441.

[9]沈鹤军,景涛,王正伦.5种传统保健体育项目对中老年人多维心理及免疫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2):17-20.

[10]刘立,黄大伟.浅述春季养肝[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02):64-65.

[11]朱永强,丁吉善.《黄帝内经》中的春季养生调摄观[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01):158-159.

[12]王洪霞,胡晓灵.浅析《黄帝内经》养生之道[J].新疆中医药,2019,37(6):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