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急性重症脑出血患者中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分析

2021-08-10孙可心

当代医学 2021年22期
关键词:机体脑出血神经功能

孙可心

(辽健集团抚矿总医院重症医学科,辽宁 抚顺 113000)

脑出血是一种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而导致的出血,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合并意识障碍、无法自主进食等特点[1-2]。当发生急性重症脑出血时,患者会出现神经障碍与意识障碍等,导致其无法正常进食,极易引起自体免疫功能与代谢功能紊乱,造成蛋白质被过度分解,出现机体营养失衡。当发生营养失衡,不利于患者预后和康复。因此,维持患者机体营养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以往临床常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方式补充营养,但该方式主要通过静脉补充营养物质,并未经过胃肠道吸收,导致胃肠道蠕动少,这不仅会影响机体对营养液的充分吸收,还会影响其胃肠道功能[3]。然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营养支持方法,据相关研究表明[4],将该方法应用于脑出血患者效果显著。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5 年4 月至2019 年11 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重症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在急性重症脑出血患者中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 年4 月至2019 年11 月本院接收的100 例急性重症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 50 例。常规组男 27 例,女 23 例;年龄 60~81 岁,平均(70.59±5.18)岁;出血部位:脑室12例,小脑18例,脑干20例;出血量30~50 mL,平均出血量(40.28±3.16)mL。研究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60~80岁,平均(70.35±5.15)岁;出血部位:脑室13例,小脑19 例,脑干18 例;出血量30~51 mL,平均(40.31±3.19)mL。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①经CT、MRI 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急性重症脑出血者;②合并神经功能障碍、意识障碍者;③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②自身免疫系统疾病;③存在肠内营养禁忌证;④肝肾功能不全。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肠外营养支持,即予以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根据患者机体每天所需营养情况制定营养液总量,并将氨基酸、糖、微量元素等营养液行24 h 持续泵控滴注,连续治疗15 d。研究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即在发生急性重症脑出血24~48 h内予以患者鼻胃置管喂养,营养液(费森尤斯卡比华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188,规格:500 mL),初始用量每天125 mL,根据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逐渐递增,每天最大用量<500 mL,连续治疗15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营养指标、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营养指标:抽取患者静脉血液5 mL,测定血糖、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测定完成后记录相关数据。神经功能损伤: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内容包括意识水平、凝视、视野、面瘫等11 个项目,分值范围0~58 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越严重。并发症:主要包括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消化系统症状。上述指标均由同一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营养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血糖、Hb 与ALB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研究组Hb、ALB 水平高于对照组,血糖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营养指标比较()

表1 两组营养指标比较()

时间干预前组别常规组研究组t值P值常规组研究组t值P值ALB(g/L)40.28±3.54 40.23±3.51 0.07>0.05 32.98±2.78 38.07±3.22 8.46<0.05例数50 50干预后50 50血糖(mmol/L)11.37±2.37 11.34±2.34 0.06>0.05 15.62±3.17 10.85±2.26 8.66<0.05 Hb(g/L)132.78±16.25 132.64±16.20 0.04>0.05 116.29±14.09 131.71±15.17 5.27<0.05

2.2 两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比较(,分)

表2 两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比较(,分)

组别常规组研究组t值P值干预后21.09±4.06 14.57±3.59 8.51<0.05例数50 50干预前25.42±4.22 25.38±4.20 0.05>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干预前,常规组出现肺部感染2 例,电解质紊乱3 例,消化系统症状2 例,发生率为14.00%;研究组出现消化系统症状1例,发生率为2.0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P<0.05)。

3 讨论

急性重症脑出血属于神经系统危重病症,多发于老年群体,而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导致急性重症脑出血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出现急性重症脑出血时,患者易合并意识障碍、进食困难等症状,极易引起电解质失衡、免疫功能降低等情况[6]。有相关研究指出[7],对急性重症脑出血患者实施营养支持,能有效缓解脑水肿、增强免疫功能,是促进其机体恢复的关键。然而,以往常采用的肠外营养支持极易引起胃功能障碍、胃肠道黏膜萎缩,不利于机体恢复。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近年来被临床广泛应用的营养支持方法,其主要是经胃肠道给予机体提供营养物质,该方法不仅能维持患者的肠道黏膜功能,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还能减少细菌与毒素的繁殖与扩散[8-9]。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及Hb、ALB 水平高于常规组,NIHSS评分、血糖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李灰灰[10]研究结果一致,证实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支持。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促进患者消化道功能恢复,使其消化道黏膜血液循环良好,从而维持机体的营养供应均衡。同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主要经门静脉系统吸收,并输送至肝组织内,这一代谢过程与生理要求相符合,有利于肝脏蛋白质的合成。当患者机体营养得到及时供应时,能有效降低高代谢反应,减少内脏对蛋白质的过度消耗。此外,在肠内营养中给予患者的营养液,其含有膳食纤维、植物脂肪、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能满足患者机体的营养所需,保持其热量供应,维持营养平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急性重症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分析原因为,当患者的机体营养维持平衡时,能保证其血清蛋白质浓度,减轻脑水肿症状,从而改善其神经功能损伤;良好的营养支持,能进一步改善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情况,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当发生急性重症脑出血时,患者因受应激反应作用,导致其机体血糖水平升高,而高血糖会加重脑组织乳酸酸中毒,严重影响其神经功能。因此,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则能减轻其脑组织乳酸酸中毒症状,进而改善神经功能。此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当患者机体的正常营养需求得以满足时,则能减少血清蛋白的消耗,使其肠道组织免疫力增强,避免胃肠道黏膜萎缩,同时,能进一步缓解患者机体缺氧、缺血症状,减轻心肺的负担,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急性重症脑出血患者中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维持患者机体营养平衡,缓解其神经功能损伤症状,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机体脑出血神经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基于ANSYS的液压矫直机机体的疲劳及模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