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芪地黄汤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的效果观察
2021-08-10孙晖
孙晖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大连医院中医科,辽宁 大连 116600)
糖尿病肾病是由糖尿病性肾小球病变引起的糖尿病微血管合并症,临床症状为水肿、蛋白尿、高血压,严重者会导致肾衰竭。现代临床医学认为,其与血糖代谢异常、肾脏功能恶化有关,因其治疗的不可逆性,只能通过控制血糖水平以延缓并发症。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肾病起病于肾,迁延肝、脾、肺,后涉及心脏,兼之热、瘀,最终致使肾阳衰败,五脏受损,治疗上多以益气养阴、兼补肝肾为主[1-2]。基于此,本研究选取80 例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予以缬沙坦胶囊与参芪地黄汤治疗,旨在探究参芪地黄汤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收治的80 例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 40 例。对照组男 22 例,女 18 例;年龄 36~67 岁,平均年龄(49.69±6.36)岁;糖尿病病程3~15 年,平均(8.42±3.64)年。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35~69岁,平均年龄(50.84±5.91)岁;糖尿病病程2~17 年,平均(8.94±3.42)年。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诊断标准:西医符合《糖尿病肾病防治专家共识(2014年版)》[3]诊断标准;中医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中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辨证,主要症状为口干燥热,神疲乏力,尿浊,次要症状为容易出汗,尿频尿多,大便糖稀;舌质干红、苔白,脉细数无力。
纳入标准: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均知情本研究,且自愿签署同意书;对本研究药物无过敏者。排除标准:合并感染性疾病;合并心、肝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合并免疫系统疾病;原发性肾脏疾病。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常规性治疗及教育:胰岛素注射、控制饮食,服用降压药,督促患者进行有氧运动。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缬沙坦胶囊[澳美制药(海南)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53,规格:80 mg],每次80 mg,每天1次,连续服用2个月。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芪地黄汤,药方:黄芪、玉米须各30 g,党参、菟丝子、茯苓、泽泻、制首乌、丹参各15 g,山药12 g,熟地黄、山茱萸、川芎各10g ,丹皮8 g。每剂用水浸泡 20 min 后,水煎 2 次,合并 2 次煎液,约 500 mL,每天分2~3次服完。连续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评定标准[5]:治疗后2个月,各项临床症状消失,尿蛋白排泄率(UAER)降低于>50%为显效;各项临床症状改善,UAER降低于20%~50%为有效;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UAER降低于<20%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中医症候积分:参照《糖尿病肾病诊断、辨症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试行方案)》对中医症状进行赋值,将口干燥热,神疲乏力,尿浊症状从无到重计0~5分;将容易出汗,尿频尿多,大便糖稀症状从无到重计0~3分;将舌质干红、苔白,脉细数无力计6分。分值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③治疗前、2个月后取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液中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④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包括乏力、腹痛、恶心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数据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
表2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
组别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值P值治疗前26.92±1.49 26.71±1.51 0.626 0.533治疗后21.25±1.64 7.93±1.54 37.446 0.000 t值16.184 55.071 P值0.000 0.000
2.3 两组血糖水平及肾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SCr、BUN、FBG、HbA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SCr、BUN、FBG、HbAlc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糖水平及肾功能比较()
表3 两组血糖水平及肾功能比较()
注:SCr,血清肌酐;BUN,尿素氮;FBG,空腹血糖;HbAlc,糖化血红蛋白。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时间治疗前治疗后组别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值P值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值P值SCr(μmol/L)92.15±3.75 91.25±3.81 1.065 0.290 75.25±3.84a 65.24±3.54a 12.122 0.000 BUN(mmol/L)5.84±0.26 5.91±0.21 1.325 0.189 4.75±0.51a 3.81±0.36a 9.523 0.000 FBG(mmol/L)8.56±0.62 8.42±0.51 1.103 0.273 7.32±0.25a 6.21±0.19a 22.357 0.000 HbAlc(%)8.42±0.25 8.33±0.36 1.299 0.198 6.94±0.24a 6.02±0.17a 19.784 0.000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乏力2 例、腹痛4例、恶心1 例,总发生率为17.50%,观察组乏力1 例、腹痛1例、恶心2例,总发生率为1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49,P=0.330)。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主要以药物缓解为主,早期患者通过服用降压、降糖药控制血糖、血压,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后期患者仅能通过手术移植肾器官治疗,且移植后存活率较低,复发率较高[6]。缬沙坦作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拮抗剂,能选择性地阻断Ⅱ与AT1受体结合,预防血管收缩和醛固酮释放,达到降压的目的,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血红蛋白和血球压积减少[7]。
糖尿病肾病在中医属于“消渴”“水肿”范畴,病本在肾,消渴迁延,气阴两伤,致使气血不畅,血脉内瘀,损伤五脏,故治疗以补脾益肾,益气活血为主[8]。参芪地黄汤方中黄芪补气升阳、利水消肿,与党参相配可增强补气之效;熟地黄与山茱萸、山药相配,益肾固精;菟丝子补肾益阳,丹皮活血化瘀,茯苓补中益气,泽泻利水渗湿、泄热,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丹参活血祛瘀止痛,川穹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玉米须凉血泻热,除湿消肿;诸药合用,可行补脾益肾、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之效[9]。现代药理研究[10]证明,参芪地黄汤可舒张血管,改善血管微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有效减少尿蛋白,从而改善肾功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 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SCr、BUN、FBG、HbA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参芪地黄汤治疗糖尿病肾病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采用参芪地黄汤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改善其肾功能,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