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说课
2021-08-09杨莉宁秦蓓
杨莉宁 秦蓓
摘要:说课是授课教师围绕教学中的某一具体课题,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向同行或教研人员阐释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施教效果预测等内容,然后由听者评析,以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方式。说课的意义在于,促进教研活动升级、教学活动增效、研究型教师队伍建设。以《物理化学》“药物有效期预测”说课实践为例,说课内容包括说课程、说学情、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创新和特色。说课中的反思和评析,集中体现在教研互动和集思广益的过程,是对教学设计方案的深化和完善。
关键词:说课;教学研究;教学设计;《物理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11-0154-03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研究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不少院校方兴未艾的“说课热”,是这种变化的重要体现。我们参与了西安医学院组织的药学专业说课活动,对说课深有体验。本文以《物理化学》“药物有效期预测”说课实践为例,探讨说课的内涵和规律,求教于学界同仁。
一、说课的本质和意义
(一)说课的本质
说课,是授课教师围绕教学中的某一具体课题,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向同行或教研人员阐释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施教效果预测等内容,然后由听者评析,以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方式。它介于备课与讲课之间,通过说课者阐述和听课者评析这种互动教研方式来深化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方案,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服务。
说课不完全等同于备课。二者虽都是课前的准备活动,但侧重点有别。教师备课,是以拟定教学方案为内容的个体静态教学准备活动,侧重于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写出“教什么”“怎样教”就行了,属于教学范畴。说课是授课教师阐析自己的教案并与同行互动交流的动态教研过程,侧重于对教学设计的理论探讨和分析,不仅要说清楚“教什么”“怎样教”,更要阐明“为什么这样教”,属于教研范畴[1]。可见,说课是对备课的完善、深化和预检,是更高级、更缜密、更深层的研究性备课。
说课不完全等同于讲课。二者讲的、说的是同一课题和同一教材,服务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同一目的。但是,讲课的对象是学生,其实质是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师与接受知识技能的学生之间的教学相长过程;而说课的对象是同行教师或教研人员,它是说课者与同行教师之间围绕“如何更有效地促进教学相长”而展开的互动教研过程。讲课是授课教师通过课堂对教学方案的实施和践行,而说课是授课教师与同行对教学方案所体现的理念及思路的分析和切磋。不难看出,说课是从教育教学理念深层次所进行的研究性讲课预演。
(二)说课的意义
我们在实践中的深刻体验是,说课活动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促进。具体体现在:
1.促进教研活动升级。以往的教研活动,一般表现为授课教师向学生讲课、同行教师听课并评课这种形式。其弊端:一是授课教师在听课评课的同行教师面前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消极地听取评析意见,缺失互动性切磋和交流。二是授课教师只能依据预设的“教什么”“怎样教”内容进行讲解,没有条件和机会阐释“为什么这样教”的想法,听课者也不一定能理解授课者的意图。这就导致教学研究停滞于备课方案的显性层次而难以深入。而说课弥補了这个不足,为授课教师提供了阐述自己教学意图的机会和与听课者之间进行互动沟通的条件,从而使教研活动突破教学方案显性内容的局限,向其背后的教学设计依据之类隐性问题探索延伸。
2.促进教学活动增效
一是促进备课改革深化。开展说课活动有利于引导授课教师转换和扩充备课的着力点,使其在拟定教学设计方案的时候,不再止步于“教什么”和“怎样教”的内容,而是要对这两方面内容进行“为什么”的反躬自问和举一反三的审视。在“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的强力驱动下,授课教师势必拓宽对教学资源的开掘,加深对教材内涵的探析,进而理解和领会蕴含在其中的学术观点和理念,理清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并以此为基础优选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程序,这是从根本上对备课的深化。
二是促进课堂教学提质。突出体现在,通过说课,授课教师一方面吃透了“教情”,准确把握了教材内涵,明确了教学重点难点,理清了教学思路;另一方面也吃透了“学情”,从思想上明晰了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知的基础和能力,这就从思想上把握了实事求是的教学出发点和目标。由此,就使教师的课堂安排、授课方法、训练要求等教学实施步骤更加接地气、合实际,足以调动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激活其理解新知的思维,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2]。这一点已经为不少院校的实践所证实。
3.促进研究型教师队伍建设
实践表明,说课是全面锤炼教师专业素质的熔炉。它要求教师从理论的高度认识、把握和分析教材教学,揭示其中的知识精髓、价值理念和逻辑关系,自觉钻研和应用教育教学理论,有效提高自身的思想理论素养。说课要求教师用精准的语言明晰地阐释教学构想和实施路径,要求说课者与同行互动交流,促使教师自觉地投身于教学研究活动,并通过实践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毋庸置疑,这是培养和造就研究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
二、说课的内容
说课,说什么?课程类型不同,侧重有所区别,但说课内容的逻辑框架基本无异。《物理化学》“药物有效期预测”说课实践包括如下内容。
(一)说课程
1.说教材——阐述对《物理化学》“药物有效期预测”教材的分析和理解
物理化学是医学院校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选用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李三鸣教授主编的《物理化学》第八版教材。本课程主要是介绍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等基本知识和原理,培养学生对物理化学基本原理的分析能力,以及应用这些基本知识解决在合成、性质和结构方面问题的能力。“药物有效期预测”这一节内容,是物理化学教材中化学动力学部分“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相关理论在药学的应用,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化学动力学原理指导药物有效期的预测,为其后续专业课“药代动力学”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以上分析性述说,勾勒清楚了“药物有效期预测”课程内容在物理化学教材体系中承前启后的地位,阐明了该节教材要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对后续学习和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反映了教学设计的依据和意义。
2.说目标——明晰地陈述“药物有效期预测”教学的目标定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达到三个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药物有效期的概念,理解和掌握预测药物有效期的动力学原理。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以化学动力学理论分析和解决药物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以经典恒温法预测药物有效期的技能。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与药物相关的物理化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查阅文献、主动探索的求学精神。这三个目标有机融合,充分体现这门课程的高阶性和挑战性。
贯穿于上述三方面教学目标的构想是,在确立教学最终归宿点的内涵中,尽力突破由教师单方面灌输知识的传统教学惯性,集中体现授课教师调动学生求知兴趣、激活学生理性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动脑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立足点,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价值理念。在说课现场实践中,当时未强调这一点,是明显缺陷。
3.说重点难点——说课实践中要表述明确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节课的重点为预测药物有效期的方法,这样可以把前面所学的确定化学反应速率方法和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的理论应用到药物的贮存上。难点为药物有效期预测的动力学原理,由此就能进一步巩固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和阿伦尼乌斯公式。
上述教学重点难点的表达是明白的。缺憾在于,对确立重点难点之依据和意义的阐释不够。如果能够论说“药物有效期预测方法”在相关物理化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充分探析它的认知价值和实用价值;如果能够阐述清楚“药物有效期预测的动力学原理”的难度所在,那么,说重点难点就从“知其然”上升至“知其所以然”的高度。
(二)说学情
学情,决定着教学的出发点和因材施教的具体进程,与说课程一样,同属说课的基础性内容。我们在实践中是这样述说学情的:
本课程针对的教学对象为药学专业大学二年级学生,开设于二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已经奠定了物理学、高等数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知识基础。
医学院校药学专业二年级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学习热情高涨,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所欠缺,总结概括能力有待提高[3]。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已经学习了简单级数反应的速率方程及特征,熟悉了确定反应级数的方法。对于药物有效期的预测方法,不仅要掌握浓度对速率的影响关系,同时还有温度的影响,因此本节课首先要学习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关系,其次要掌握运用动力学原理推导药物有效期预测方法的基本思路。整个学习过程中公式较多,枯燥难懂,这也是物理化学的课程特点。如何把枯燥难懂的知识让学生能深入地理解,需要前期知识的铺垫,同时还需把握学生的兴趣点,进而以药学案例的引入、思维的引导,对问题层层深入探究,最终再循序渐进解决提出的一个个问题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上述学情,从五个方面综合分析了学生的实际:一是“已知”——学生已经具备的学习和领会本节课题的知识基础和铺垫;二是“未知”——学生尚不了解的有关“药物有效期预测”之新知新能;三是“能知”——通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获得新知新能上能够达到的有限目标;四是“怎么知”——拟采取怎样的教法和学法来达到目标。如此说学情,全面客观地反映了教学的出发点。
(三)说教法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说课实践从总体思路上提出了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
为了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具体在进行“药物有效期预测”知识点的教学实践中,要以启发式教学为导向,分别运用问题导入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互动式教学法、归纳总结法等[4],除重视发挥教师传授知识的引导作用,更注重调动学生追求和接受新知新能的主体作用。
(四)说教学过程
在具体教学中,教学理念的贯彻、教学内容的实施、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目标的达成等,都是通过教学过程实现的。所以,“药物有效期预测”说课实践,把阐述教学过程凸显为重点:
本节课堂教学是按以下五个环节设计的:①提出问题,明确目标;②探索思路,突破难点;③案例分析,抓住重点;④融入思政元素,进行德育教育;⑤提纲挈领,总结归纳,强化认知。
首先,问题导入,通过观看有关医院给病人开具过期药致使病人产生严重后果的新闻报道视频,提出问题:什么是过期药?药物的有效期是怎么得来的?由此,介绍药物有效期的规定及常用确定药物有效期的实验方法。
其次,利用任务驱动法设疑,引出教学难点:运用前面学过的化学动力学原理预测药物有效期的思路是怎样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用于指导实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从问题出发,利用所学知识最终得到确定药物有效期的“四步法”:高温条件下根据浓度与时间c~t关系确定药物失效反应的反应级数n→依据相对应的速率方程确定各个高温T下的药物失效反应速率常数k→以速率常数与温度k~T关系(阿仑尼乌斯公式)确定常温下药物失效反应的速率常数k298→求得药物有效期t0.9或t0.8。(见图1)
再次,在理解了药物有效期的测试原理和方法基础上,以确定药物有效期的相关案例进行“四步法”的实际运用练习,要求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对案例的数据进行分析及处理,给出案例中相关药物有效期预测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学生在思考并讲述过程中老师可以进行必要的点拨引导,这一环节非常重要,落实了教学重点——药物有效期的预测方法。
至此也就回答了课前所放视频提出的“药物的有效期是怎么得来的”问题,前后呼应。进而,从“过期药物是有害的”新闻报道提出问题:普通家庭中的过期药要如何处理呢?引出对过期药物要按照垃圾分类要求,投入到有害垃圾箱中去的讲课内容,同时对不法商贩为了牟取暴利而对过期药物回收、再包装出售的违法行为进行批判,渗透思政教育。
最后,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回顾和总结,以流程图的形式梳理本堂课知识,强调重点难点。在课程结束之际,布置课外拓展练习,在线上云课堂进行课后练习,查阅文献资料拓展本知识点的范围,开阔学生视野。
上述阐发,始终贯穿着设计教学过程中的三点意图:其一,师生互动、教學相长,从教师教和学生学两方面互动的角度阐述教学过程设计。其二,设疑诱导、问题引领,充分体现教师在互动教学中的主导者角色和引领作用,体现调动学生主动性、求知欲、思考力的落脚点。其三,前后呼应、环环紧扣,体现严密的逻辑推理。
(五)说教学特色
教学重在创新,贵于特色。“药物有效期预测”教学设计的创新和特色在于:
1.通过展示有关对过期药危害报道的新闻视频,引入新内容,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把课堂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
2.通过问题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利用所学动力学原理设计实际案例中药物有效期预测的方法。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突破传统教学的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4.把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融入课堂,强调对过期药物的垃圾分类和对相关违法行为的批判,渗透思政教育。
三、对说课的反思和评析
这是说课活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它集中体现着教研互动和集思广益的过程,体现对教学设计方案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反思,要求说课者以研究者的心态和视角反顾和审视自己的说课实践;评析,要求听课的同行教师或教研人员对说课实践进行深入评论和分析。大家通过面对面沟通交流,辨析教学预设中的成功和不足,探讨尚存的教学困惑。通过反思和评析,“药物有效期预测”教学设计的得失如下:
“药物有效期预测”知识的教学,实践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让学生的潜能得以挖掘。由于用到的公式较多,授课内容难免略显枯燥,在课程进行中插入一环套一环的教学设计,可以引发较多的师生互动,进而凝聚学生注意力并促进思考。利用新闻报道及垃圾分类等视频、图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听课状态,达到最终教学目标。但是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语言还需要自然、精炼和到位,借以把深奥的理论公式形象地表达出来;寓教于乐的手段尚需进一步摸索和提升。
上述反思和评析,为我们肯定成绩、弥补不足、深化和完善“药物有效期预测”教学思路和备课方案,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 贾尧玲,王小芬,宁若男,等.天然药物化学中醌类化合物的说课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20(7).
[2] 张娟,纪永升,麻秋娟,等.中药学专业黄连药材的薄层色谱法鉴别实验说课设计[J].药学教育,2020(3).
[3] 王冬尧,闻俊,陆峰,等.《药物分析》课程“肾上腺素的质量分析”说课设计[J].山东化工,2020(1).
[4] 李翠萍.解热镇痛药的说课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19(2).
作者简介:杨莉宁(1969—),女,汉族,陕西渭南人,博士,西安医学院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物理化学教学。
秦蓓(1966—),女,汉族,四川成都人,西安医学院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药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责任编辑:马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