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进程及其时代价值
2021-08-09郝雨李娟
郝雨 李娟
摘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体观点和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进程及其成果的四个阶段和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新发展新建构进行梳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进一步成熟。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体系建构的时代价值是: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领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使得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方向目标;丰富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内涵,核心是“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理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新媒体格局下让人民发声,为人民发声;有利于加强新闻工作者的素质建设,使之能够应对各种复杂局势中的舆论环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新闻思想
中图分类号:A811;G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11-0005-0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我国思想文化的主流话语和精神方向,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化更是成为新闻学界的一面旗帜。面对当下极为复杂的媒体生态和市场经济环境,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和在实践中的落实日益迫切,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化发展,更是当务之急。随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化,其在新闻思想方面逐步形成了一定的完整体系,从而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进一步成熟。近年来,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思想体系化,彰显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时代价值。
郑保卫教授是这样阐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内涵的:是指马克思主义对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体看法。它涉及新闻本质、新聞的本源以及新闻宣传的规律等许多根本性的问题,包括新闻传播、宣传、传播政策,以及组织内部交流的思想[1]。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立,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长期领导无产阶级报刊和其他革命事业的过程中,为了同整个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斗争,所形成的无产阶级的新闻思想。有专家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最为内核的思想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他们认为人民报刊是人民日常思想和感情的表达者,它全部内容和思想观点都是来自人民,它真诚地同情人民的一切疾苦和希望、热爱与憎恨等;另一方面,则认为党报党刊是重要思想武器和阵地,是党的旗帜、党的喉舌耳目;应当真正代表和捍卫最广大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利益,实现人民与党喉舌耳目的统一;党的组织要加强对党报党刊的领导和监督等[1]。那么,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依然充满新时代的强大活力。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化过程及成果
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当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有机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传播学以及新闻实践的系统理论和观点。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来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习近平曾经从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谈到中国革命的成功,他特别重视和强调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2]。所以,新世纪以来,我们党一直在根据历史的经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其17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也很早就开始在我国落地生根,其中国化过程离不开我党几代领导人的重要思想贡献。在此,本文先系统回顾和梳理一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首先,如果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源头来看,其当然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成熟,在十九世纪中期开始产生。其基本的发展历程,主要是从马克思、恩格斯,然后再到列宁、斯大林,在他们各自所从事的早期的办报活动和为无产阶级革命服务的新闻实践中,总结经验,发现规律,确立新闻思想,从而逐步形成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原理和新闻观体系。二十世纪初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引入和传播,当然也就同时引入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早在五四时期,李大钊等革命志士就开始关注并深入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及其新闻思想,并加以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报刊活动,有很多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开展的。
其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第二阶段,可以说是初步发展阶段。在这一百年来的历史阶段中,那些开天辟地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尤其是党的创始人,在创办报刊、利用报刊进行革命宣传的过程中,不仅自觉和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开展革命的新闻舆论宣传,而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的新闻思想开始有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标志性的事件就是陆定一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发表。这篇文章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探讨了新闻的本源、新闻的真实性等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较早比较系统完整的关于新闻学的思想意识和理论体系,核心观点认为,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因此,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即新闻必须尊重事实,凡是以事实说话,不以自身的观点态度影响新闻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尤其是1944年,《解放日报》成功改版,毛泽东同志总结改版后的工作经验时就说过:“我们的重要经验,一言以蔽之,就是‘全党办报四个字,由于实行了这个方针,报纸的脉搏就能与党的脉搏呼吸相关了,报纸就起了集体宣传者与集体组织者的作用。”后来,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工作人员的谈话中不仅重申了“全党办报”的主张,而且提出了“群众办报”的路线。他指出:“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从此,“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就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新闻思想和办报方针。
老一辈革命家从理论到实践为党的新闻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他们不仅继承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们光辉的办报思想,还在我党的新闻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可以说,其中偶有曲折,但前进的步伐始终一路向前。
再次,第三阶段是继续深化发展时期。以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中国国情,根据我国当时的媒体结构和舆论环境,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江泽民同志提出了著名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有学者总结了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新和贡献是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握新闻真实性、新闻自由和新闻透明度[3]。胡锦涛同志强调:“媒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并在传播活动中“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这些重要的新闻理念,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更加精确地发挥了思想引领和舆论支持作用。
最后,第四阶段是创新成熟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的高速发展,新闻媒体的新格局、新型主流媒体的新定位等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极为重视,先后对新闻宣传思想工作作出了许多重要论述。2009年3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春季开学典礼上发表讲话(后简称“3·1讲话”);2013年8月19日,他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后简称“8·19讲话”);2014年2月27日,在首次召开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同志主持会议并讲话(后简称“2·27讲话”);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他在讲话中特别谈到新闻舆论工作问题(后简称“8·18讲话”);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发表了重要的专题讲话(后简称“2·19讲话”);在十九大报告中,他阐述了关于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
该阶段的成果涉及新闻与宣传的关系,新闻舆论的传播,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则及内在要求与规则,如:新闻的选择、新闻信息量;新闻传授活动的一般规律,中国法律框架下的新闻自由;新闻传播者与受众关系;新闻传播效果等;从各个角度立体的多维地进行创新性发展,加快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化进程。
当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本世纪初,就有学者从多个方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基于中国国情,立足新闻实践,坚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尤其是在整个新闻理论体系方面,都有着创造性地发展,如:关于报纸的属性和功能,首先都特别强调报纸“属于意识形态”,任何不同意识形态范围的新闻舆论传播,也必然会反映和直接影响国际国内的整个局势。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目标的有力宣传工具。所以,我们的新闻事业和新闻传播工作,应该是无条件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政策,做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重视反映群众情况。在政治立场和价值观方面,我们一定要坚持新闻事业的无产阶级党性原则,政治家办报,一定要处理好新闻同政治的关系。尤其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坚决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坚持团结、稳定,正面宣传为主,加强新闻舆论监督;落实毛泽东同志开创的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方针;在报道形式上,鼓励准确生动、通俗易懂的文风。总而言之,要确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地位[3]。
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体系的核心,那么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发展,必然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为一体,其发展现状、方向及时代价值也是一个值得不断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新发展新建构
上文提到的习近平总书记的多次重要论述,逐步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思想框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新闻舆论工作越来越重视,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每一次讲话中都会提出一些具有战略意义和体系建构价值的思想主张和理论化论断。
在较早的2009年“3·1讲话”中,习近平同志就反复谈到新闻工作规律问题,特别指出“要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尊重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要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自觉接受舆论监督”。2013年发表的长达1.5万字的“8·19”讲话,他阐述了“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此后的“2·27讲话”,要求“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效、度,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再次证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互联系。“8·18”讲话,深刻阐述了媒体融合发展的工作理念、实现路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尤其是《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规划了新时代我国新闻传播业的创新发展的蓝图,也印证了媒体作为党和人民耳目喉舌的性质。值得特别注意和重视的是,习近平同志发表于2016年的“2·19”讲话,系统而深刻地回答了党的新闻事业发展一系列重大问题,强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成为著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48字方针”。
很有意思的是,我们在习近平的大量讲话中,概括了一些可称之为“四字箴言”的小排比的句式:“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此外还有“四向四做”: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引领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工作取向,做作风优良的新闻工作者。还有两个四“力”: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些小排比句并非为修辞而刻意为之,而是这样的表述显然更加周全,层层递进和深入。
综观习近平十八大以来关于新闻、宣传、文化等论述,对比以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历史建构与发展,很多学者认为,“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既吸收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髓,又传承了党的几代领导人的新闻宣传思想,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和国情进行了重大理论创新。”[4]其核心精神都是与时俱进地发展和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思想体系。从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引导社会舆论,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接受舆论监督,到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宣传手段的创新,理念的创新,以及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立体创新地总结了新闻舆论工作的立场、原则、方法等,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注入新的活力。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党性原则,媒体必须姓党
习近平在“2·19”讲话中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媒体要承担起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神圣使命,鞠躬尽瘁,担负重任。尤其是主流媒体,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这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立足点和最高原则,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下,有了明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才能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并真正做到在新闻实践中始终以正面宣传为主。归根结底,主流媒体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这方面一刻都不能松懈。党和人民把舆论传播的媒体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为人民把好新闻舆论的大门,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所以要旗帜鲜明,党媒必须姓党。
(二)把握舆论导向,正面宣传为主
习近平多次强调,新闻舆论工作就是要引导社情和舆论,所以,新闻舆论工作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各个层面,以及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以往,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大搞所谓“以受众为中心”(而不是“以人民为中心”),所以,也就一度在舆论导向方面就发生了严重偏离。新闻舆论工作一定要坚持正确的导向,各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要讲导向,都市类报刊和新媒体也要讲导向;新闻报道要讲导向,报纸副刊、专题节目也要讲导向;社交媒体以及各种平台上的自媒体直播和主播,也都要遵守法律规定,提高媒介素养,努力成为正确思想和文化导向的参与者。总之,导向问题说到底就是新闻工作的方向问题,不仅时政新闻要讲导向,娱乐类、社会类新闻也要讲导向。党报党刊以人民为中心,这样的导向永远不能偏。
(三)创新传播理念,讲好中国故事
习近平对于新闻舆论工作的要求,一直是强调与时俱进的。随着社会形势变化发展,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和手段。根据全媒体发展的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主流媒体还必须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各级党政部门主管的主流媒体有着强大的信息资源优势。所以,一定要发挥好主流媒体的国家队优势,在当下的5G时代,加快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高科技的传播技术。在利用新技术方面,要抓住时机、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同时,尤其是在对外传播方面,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尤其是要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努力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增强国际话语权,优化新媒体战略布局,大力培养有国际意识和开创精神的年轻一代媒体人,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
除以上几点,还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质,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充分利用网络、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外宣舆论力量,改革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新闻报道,自主创新地发展信息文化产业等,都是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取得的发展成果,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很多内容形成契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闻事业中的具体体现。
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及中国特色新闻思想体系的时代价值
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中,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才能更好发挥新闻传播的舆论引导作用,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秩序,保证社会稳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尤其在当今世界,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又造成整个社会舆论环境空前复杂。所以,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新闻从业者才能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养,为中国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添加动力。
(一)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领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使得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方向目标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作为集合了马克思、恩格斯等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报刊思想和几代中国领导人的集体智慧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我国新闻事业的根本指导思想和理论指南。二十一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艰难曲折中奋起,在复杂艰巨中前进,创造了现代化建设的辉煌业绩。全国新闻工作者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指导,不断创新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論体系,为党和人民群众做引领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坚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二)丰富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内涵,核心是“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理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新媒体格局下让人民发声,为人民发声
习近平关于党性和人民性关系的论述,阐明了正确认识两者关系的基本理论内涵和精神。不仅特别强调党的媒体必须姓“党”,而且也更加注重媒体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和发展了“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理论。这样的思想对于更加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意义极为重大,对于更好实现和完成党的新闻宣传使命,指出了非常明确的方向[5]。
(三)有利于加强新闻工作者队伍建设,应对各种复杂局势中的舆论挑战
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思想和工作的指导,以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的头脑。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和方向,才能够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理论体系。新闻工作者是新闻事业的主力军,新闻工作者要不断加强自身思想政治、新闻业务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郑保卫.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与特点[J].中国记者, 2001(5).
[2] 许正林,李芸.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的当代维度与未来取向[J].现代视听,2011(4).
[3] 习近平.中华民族有能力走出一条成功的复兴之路[EB/OL].中国网.(2016-11-11).http://www.china.com.cn/guoqing/2016%2D11/11/content% 5F39685722.htm.
[4] 林枫.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中国的继承与发展[J].中国记者,2001(7).
[5] 本刊记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谱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篇章——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尹韵公[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10).
[6] 杨浠.习近平新闻宣传思想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7(5).
[7] 郑保卫.习近平新闻宣传舆论观的形成背景及理论创新[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4).
作者简介:郝雨(1957—),男,汉族,河北秦皇岛人,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大学传媒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文化传播。
李娟(1980—),女,汉族,河南新乡人,新乡学院副教授,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闻理论。
(责任编辑: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