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胡乔木研究中共党史的方法
2021-08-09付树坤孙宁
付树坤 孙宁
摘要:胡乔木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文化、宣传战线的卓越领导人,其研究中共党史的方法对党史研究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些原则、方法至今仍然被学界奉为经典范式。胡乔木强调党史研究应当采用权威材料,紧贴政治,研究过程讲究科学性,研究成果具有脉络性,从最真实的史料入手,同时把握住中共党史的政治倾向、发展脉络,以科学的态度来叙述、宣传中共党史。胡乔木作为党史研究的奠基人,为中共党史研究作出了创新性的贡献。
关键词:胡乔木;中共党史;指导思想;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D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11-0013-03
胡乔木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文化和宣传战线的杰出领导者,他从1941年起担任毛泽东的秘书,为党中央和毛泽东起草文件,曾被毛泽东主席夸奖:“靠乔木,有饭吃。”长期在党和国家领导人身边工作的经历,使胡乔木直接或间接经历了中共党史中的一些重大事件。他曾参与起草《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主持起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等重要文件,他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是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著作。胡乔木被邓小平称为“中共中央第一支笔”。作为历史的见证人,他的中共党史研究方法对于中共党史研究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一、研究中共党史应采用权威材料
在中共党史研究中,党的历届全国代表大会是重中之重的研究热点。这类会议通过的文件是为了适应当时的革命、建设需要而产生的,我们不仅需要通过会议报道、与会人员和会议的文件来研究历史,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探寻会议和文件背后的故事。中共党史研究需要权威的资料进行支撑,对史学资料进行研究不仅仅是对历史的总结,更是需要从历史中得出经验,为现实服务,以史为鉴,更好地走向未来。
胡乔木在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书稿修改问题和有关同志进行谈话中指出:“党的历届会议是不是都要写?重要的会议是要写的,有些不那么重要的会议,情况写多了,引述了一大堆会议的文件、材料,读者读起来没有什么兴趣,像这样的内容就不要写了。”[1]对于党的重大历史事件,需要找到翔实的材料来证明是否是真实发生的,是怎样发生的。例如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哪一天召开?在何处开会?与会人员有哪些?都必须有完整的材料作为支撑,而且此材料必须具有权威性。对于中共一大的历史定位,称其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关于中共一大,许多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专著,以及很多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政党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著述,都有较充分的反映,还有一些是对党的代表大会的深入研究成果。”[2]在这些著作中,关于中共一大召开的时代背景、筹备工作、党员代表、主要内容、意义等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之所以有如此多的著作现世,是因为官方对外开放了许多关于中共一大的资料,以及一些当事人的回忆和研究者的严密考证,这些为中共一大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研究中共党史应紧贴政治
“胡乔木长期在毛泽东身边工作,毛泽东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胡乔木在思想、修养等方面深受毛泽东的影响,他的文章很多是阐述、介绍毛泽东对有关问题的看法。”[3]胡乔木在编写《回忆毛泽东》一书中一直贯彻着一个思想:“把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革命制定的具体政策和决策写清楚,把毛泽东思想怎样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讲清楚。”[4]需要注意的是,中共党史研究不是简单的时间梳理和史料分析,政治性是其根本属性。毛泽东作为中国革命的领袖备受关注,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他进行研究。学者通过毛泽东的成长环境、求学经历、革命历程和思想形成过程等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不同的学者用相同的材料以不同的角度分析毛泽东,得出的结论有所不同,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直接原因是学者以何种政治立场进行研究。如何研究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是中共党史研究的首要任务。
“对历史人物的评述,也要根据政治形势来看。”[1]中国近现代政治人物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会随着事件的推移和政治形势的演变转变自己的政治立场。以陈独秀为例,他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以后,和国民党进行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发动了大革命。在大革命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当时党的主要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给党和革命事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陈独秀离开党的领导人岗位以后,他的思想发生深刻变化,成为中国托派领袖。
胡乔木长期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目睹了党的领导人如何分析客观实际情况以制定科学的政策,亲身经历了在革命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他不仅是毛泽东做出决策的“目击者”,并且是实施政策的“参与者”。他认为毛主席的政策和言论特别丰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许多政策与现在实行的政策有非常大的出入,但是研究毛泽东时代的政策由來、演变的过程以及政策制定的依据,不仅可以让我们对毛泽东思想有更实际、更深刻的认识,而且对新时代的政策制定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胡乔木认为通过指导实践制定的政策以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研究毛泽东思想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路。“这就是要破除单纯从理论思辨性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维定式。凡政治理论或政治性很强的理论,都不可能是单纯思辨性的。政治理论的许多内容就是通过对政策的抽象而产生的。”[4]党史研究尤其重视政治性,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不仅是一部奋斗史、革命史,更是一部政治思想史,在研究党史时不能单纯把中共党史当作一段历史来研究,必须结合当时的政治环境进行分析总结,方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中共党史研究过程讲究科学性
中共党史研究者需要论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成功是经历了无数的苦难方能取得的结果,是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中的必然结果。“我们的党史工作要科学地论证我们党和人民所走过的这条道路,是符合历史发展进程的客观需要和客观趋势的,如果过去采取其他的发展道路,不可能有中国今天的一切。”[1]党史研究人员需要论证中国共产党的胜利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立足中国现实,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深深地扎下了根,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为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作出原创性贡献,中国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典型样本和中心重镇,并与中国实际情况融合在一起。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
“我们的党史工作者要阐明,党的斗争的胜利都是依靠人民群众共同努力才取得的,一切为了群众、相信群众、经过群众、依靠群众,这是我们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1]在研究中共党史的时候,需要把人民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考虑进去,中国共产党进行的革命斗争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人民的斗争,党的历史不仅是由党的领导者、党员的斗争史所构成的,而且是由党的合作者和支持者的历史一起构成的。
四、研究成果具有脉络性
胡乔木认为“中共党史研究要夹叙夹议,对历史发展的关键要点出来”[1]。中共党史资料有很多,如果仅仅把党史资料堆砌在一起就没有办法理清历史脉络。中共党史研究不仅需要找到权威的资料,更需要结合当时的情况对资料进行形势分析。“不仅仅是党內的形势,而是整个的政治形势是怎样的。”[1]在中共党史研究中,历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会议产生的决议固然重要,但是不能唯它们而论。中共党史研究不仅要考虑党的一个会议、一个决议所起到的作用,更要根据当时的形势和形势所造成的历史条件来综合考虑。“离开政治形势叙述党的决议,就不能正确评判党的决议,就不能评判党的决议的成败。”[1]
中共党史研究不能仅从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始,眼光需要放得更加长远,在党成立之前先进的知识分子就已经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对毛泽东的影响很大,毛泽东第一次去北京的最大收获是通过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有了较多的了解。由于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有着工作便利,他常去找李大钊请教问题,并参加李大钊组织的研讨各种新思潮的学生集会活动。正是在李大钊的影响下,毛泽东开始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前进。只有知道源头才能更好地了解历史,理好历史的脉络才能更好地做好中共党史研究。“对于党史本身,主要是头绪要清楚,这一点是整个党史书稿的主干。”[1]
研究中共党史不仅要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需要研究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党派和团体的关系。以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关系为例,两者的关系从整体上看存在矛盾性,但是中间也有特殊性。“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必须在其联结上、在其总体上去看,而且必须从各个阶段中矛盾的各个方面去看。”[5]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关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新三民主义有效契合,国共两党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携手打败北洋军阀,使中华大地经受了一次革命的洗礼。然而随着大革命的推进,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两党开始了十年的武装斗争。随着日本侵略中国的步伐加快,国共两党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携手合作,抵抗外敌。综上所述,国共两党的关系特点可以总结为:“统一战线的建立,统一战线的破裂,再一个统一战线的建立。”[5]
中共党史研究是枯燥的,但是研究出来的成果是需要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学习的,所以需要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和有价值的、生动史料。夹叙夹议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可以使逻辑关系清楚,而且使研究成果有血有肉,具有可读性。在选材方面,所选的资料不能都是大家都能见到的资料,也不能全部都是第一次发现的新资料,应该在大量的历史资料中进行挑选。可以在书中有一些历史发展过程平白直叙的话语,把中共党史讲清楚,让人们能看懂中共党史。如果中共党史没有脉络,只是简简单单地把历史资料列出来,不仅没有条理性,而且枯涩难懂,便失去了作研究的初衷。做好中共党史研究很重要,把党史讲得深入浅出更是一件重中之重的事。
五、大力宣传中共党史
中国共产党一直非常重视党史宣传工作,党史宣传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承担着教育人民群众的重任,帮助人民了解党史、熟悉党史,深化他们对党的认识,牢固树立听党的话、跟党走的信念。胡乔木长期从事党史宣传研究工作,他指出:“我们研究党史不是为研究而研究,我们是为了我们党的历史进行科学的、准确的叙述和解释,并用它来教育人民、教育青年、教育全党。”对党史的研究是对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的一个见证,是人民群众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复兴的历史,因而胡乔木强调在党史研究中突出联系人民群众,党史的写作也应当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党史宣传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为了记录党的奋斗历程,更是要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党史、宣传党史”的氛围,这样才能够达到教育人民、教育全党的目的。
党和国家始终重视党史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当前,尤其应当加大党史宣传力度。在报刊特别是学术期刊上开设党史专栏,欢迎广大学者投刊,从中选择优质文章发表。在党校和高校开设党史专题课程,积极引导大家学习党史、了解党史、宣传党史。要上好思政课,紧抓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规范有关党史的图书、报刊、影视作品等出版、发行,严禁出现戏说、污蔑、低级红高级黑的现象。开放图书馆、纪念馆、博物馆、档案馆等,并配置讲解员提供服务,使参观者有所收获。
“胡乔木通过自己掌握的党史资料运用科学的态度、方法、论述并结合自身的亲身经历来研究党史,他通晓党史工作的规律,熟悉党史界的情况,他提出的许多意见对于推进整个的党史研究、编撰和宣传工作也是具有指导意义的。”[6]胡乔木作为中共党史研究的开拓者,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党史研究工作中,为党史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关于党史研究的思想至今为我国党史学界所推崇,尤其是对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的修改意见更是完整阐述了关于党史研究的基本方法,这也是他多年来党史研究经验的科学总结。研究胡乔木对党史研究的贡献不仅仅是对党的历史的一种铭记,更重要的是将党史作为宣传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提高党史研究的理论水平,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党史研究道路。
参考文献:
[1] 《胡乔木传》编写组.胡乔木谈中共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246-376.
[2] 李蓉.中共一大轶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 诸静.胡乔木与中共党史研究[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
[4] 石仲泉.我观党史[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1:486-494.
[5]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15-316.
[6] 沙健孙.胡乔木谈党史工作[J].党史博采,1994(6).
作者简介:付树坤(1996—),男,汉族,河南信阳人,单位为广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为党史党建。
孙宁(1996—),男,汉族,河南平顶山人,单位为广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为科学社会主义。
(责任编辑:朱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