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循环背景下我国出口企业的挑战与机遇

2021-08-09李宛澄

商场现代化 2021年12期
关键词:对外贸易双循环新冠肺炎疫情

摘 要:新常态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难题依旧存在,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国际需求收紧,全球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发生变化,贸易保护主义加重,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挑战加剧。基于国内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态势和全球经济发展长期失衡的局面,2020年5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当前中国必须建立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立足于国内大循环,通过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以满足国内需求作为起点和发展目标,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出口企业在此背景下进行出口产品转内销,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推动产品结构转型和创新商务运营模式,推动“双循环”下出口企业的新发展。

关键词:双循环;对外贸易;出口企业;新冠肺炎疫情

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动因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国际形势持续变动,国内经济发展面对诸多困难,面对如此处境,中国政府顺应时代的变化,适时地提出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體以实现国内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来助推我国更好地参与全球治理的“双循环”新发展布局。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出的前提条件是国内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态势。首先,我国在推进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取得较大成果,内生结构性问题得到缓解,经济发展韧性不断提升。其次,我国的科创水平不断提高,对外依赖度也逐渐降低。此外,我国现阶段通过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持续提升对外开放程度和开放水平,为自身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以更好的姿态参与到国际大循环中。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出的关键原因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长期失衡局面。美国为应对自身的贸易逆差,在世界范围内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并引发了一波反向全球化浪潮。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财富分配不平等现象持续扩大,全球总需求持续降低,致使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日益艰险,外部需求也展现出乏力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必须得找到一个解决方案重新打开对外开放格局。这意味着要通过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互联互通、实行国内国际的资源互补,完成国内国际两个大循环的良性互动,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推动再全球化。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冲击下,我国经济发展要面临的外部处境愈发严峻,这是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的外部因素。由于新冠疫情暴发且在全球广泛传播,世界经济受到了沉重打击。在国际层面,新冠疫情已波及到世界的产业、供应链和价值链。世界经济经历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短期内将难以复苏。由于新冠疫情的冲击阻碍了国际贸易,我国的供应链、产业链一度出现“断链”、“卡链”的现象。同时,中美关系陷入建交以来最困难时期,推动国内大循环良性运行刻不容缓。

二、我国出口企业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5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议构建“双循环”新发展布局,进一步分析了新发展布局的关键作用。这是2013年首提“经济新常态”以来,来自国家高层关于经济发展格局的最新定调,体现的是决策层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判断,对未来发展格局的展望。

1.新常态下我国对外出口贸易的变化

2013年12月10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常态”这一概念。在当时国际市场需求乏力的宏观背景下,走进新常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全新格局。中国自加入WTO后,关税水平整体下降,出口货物便利性逐渐提升。此外,中国还在区域贸易协定中为推动区域贸易自由化、不断增加贸易量作出了巨大努力。在引进外资方面,中国在政策上创造条件给外资经营提供便利,并进一步放宽了市场准入条件。由于吸收国外投资和借入国外资金的数额不断增长,外资企业更倾向于在中国建立自己的工厂,这无疑推动了对外贸易特别是加工出口贸易的发展势头。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结构和贸易布局中的问题开始慢慢显露。首先,贸易结构不合理、产品附加值低、国际竞争力不足,导致产品贸易逆差持续增长。其次,中国拥有的廉价劳动力优势正逐步消失,传统劳动力资源等生产成本急剧提升,吸引外资的传统优势不复存在,许多外资企业工厂选择到劳动力更廉价的东南亚及印度地区建厂,我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地位遭受撼动。同时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世界消费需求增长乏力,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出口贸易遭受进一步冲击。

在此背景下,新常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全新格局。改善中国在国际间经济贸易的分布、优化出口产业结构已经成为我国深化改革的重要部分。此格局下,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来引导一些落后或过剩的产能进行逐步转移或淘汰。产业转型的步伐也在逐渐加快,全国各省市着力于将资源合理分配以促进产业完成合理布局。内需不断增加,国内的消费潜力被逐渐释放,在此背景下许多出口企业转为内销企业。

新常态下的出口贸易发展仍然面临许多挑战。首先,我国出口产品在技术上与传统技术强国相比有着明显劣势。其次,出口产业生产成本的上升导致对外的竞争优势减弱。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形势存在着许多未知变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消费者需求动力不足,世界经济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这些不利的局面仍是我国当前贸易发展需要面对的,也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2.新冠疫情背景下出口企业的发展困境

2019年底以来,一场突然的新冠疫情席卷了世界,并以意想不到的速度蔓延,威胁着大众生命安全的同时使世界经济严重衰退风险上升。新冠疫情的暴发伴随着国际社会对疫情的预防和控制,其严重影响了世界贸易和国际间的经济合作。由于新冠疫情,世界各地的经济和生产活动大大削弱,供应链和全球市场需求被严重影响,商品市场波动不定,区域间的贸易和投资活动短时间内大幅减少,世界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新冠疫情影响的范围广并且持续时间长,到目前为止还无法预知新冠疫情何时能够结束,这表明其对全球的经济和贸易产生的影响将会非常深远。从目前来看,新冠疫情不可避免地对国际贸易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给我国出口企业带来了极其严峻的挑战。

(1)出口企业生产经营受挫

世界各国为应对新冠疫情的蔓延,实施了一定的管制措施。经过进行一系列严格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工作,中国的疫情控制速度和效率有了明显提升。在继续开展卫生监测和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各地区及时有序地开展复工复产工作。但管制措施不可避免地会对我国出口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员工返岗及日常防护面临着诸多问题。新冠疫情暴发导致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预防费用增加。运输费用因物流的堵塞而抬高,我国企业出口成本也随之上涨,无法维持原来的优势。为了预防疫情,控制货物和人员的跨境流动,国际检测检疫程序变得更加复杂和严格,全球产业供应链严重受阻,甚至出现供应链中断的情况。出口企业在这一系列的影响下,需要努力维持正常的经营秩序。

(2)出口产品国际需求下降

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全世界各国的经济受到了持续性的负面冲击,各国的生产供给在疫情的影响下减少,全球需求持续萎缩、国际贸易大幅下降,国际市场上各国对中国商品的需求降低。突如其来的疫情及其蔓延导致全球的消费能力下降,对原材料和中间商品的需求降低,相关外贸企业的国际订单减少,销售渠道相对过窄的出口企业的产品出口受到极大的影响。疫情的冲击使本处于不太景气的全球经济蒙上了衰退的阴影,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地区都出現了经济衰退的趋势。可见在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下,世界经济的复苏还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面对更加复杂和持续变化的海外市场需求,我国的出口企业必须为全球衰退和贸易下降的长期影响做好准备。

(3)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结构变化

新冠疫情改变了全球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结构,使其出现本地化、区域化的趋势。新冠疫情冲击了全球的生产链和供应链,使其出现分割甚至断裂的现象,威胁着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也同样威胁着跨境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世界各国开始思考全球生产链、供应链的风险以及各自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地位,不再单纯追求节约成本,而是打算逐渐脱离外部产业链和排斥他国供应链。这种情况下,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本地化和区域化现象日益明显。

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我国生产和供应部分占有重要地位。虽然我国产业门类相对于其他国家比较齐全,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出口企业无法依靠自身的技术在世界市场上获得足够优势,产品竞争力不足,核心技术掌握在别人手中,依赖外国进口情况严重,科技创新水平仍然滞后。

(4)贸易保护主义冲击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全球贸易壁垒处于历史高位,当前世界的贸易保护主义被放大,少数国家为了自我利益破坏国际自由贸易的规则体系,加剧了国际贸易下行的压力。全球疫情防控给一直想抑制中国贸易发展的国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在此情况下,部分西方国家以及美国都纷纷对我国实施经济制裁,意图全方位压制中国经济。他们大幅提高进口检验检疫标准和通关门槛,甚至出现排斥中国产品的行为。而在可见的未来,这种政治与经济的双重打压会持续进行。在如此严峻的国际形势下,我国的出口企业产品出口将愈加困难。

三、双循环新发展背景下出口企业的机遇

基于新冠疫情的不断蔓延,外部需求不断走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外部环境形势充满不确定性,推动出口企业走向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循环为辅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迫在眉睫。

经济双循环意味着不以经济外循环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在我国经济外循环受阻而周转不畅的情况下,依靠出口实现经济发展变得困难。必须以解决被外国“卡脖子”为目标,从我国经济内循环出发,着重满足国内需求,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不遗余力地推动创新,提高国内科技水平。出口企业在此背景下进行出口产品转内销、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推动产品结构转型和创新商务运营模式能够较好地解决面前的困境,推动“双循环”下出口企业的新发展。

1.出口产品转内销

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我国出口企业在出口形势上异常严峻。他国对我国的经济制裁以及国际上盛行的贸易保护主义无疑都是我国出口企业要面临的挑战。产品订单取消造成的库存积压给予了我国外贸企业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种逆全球化势力抬头的背景下,出口转内销是渡过难关的可行途径。在2020年6月22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中提到,各地方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工作,加大支持力度,多渠道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使出口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帮助外贸企业纾困,确保产业链和供应链畅通运转,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建议出口企业积极将出口产品转内销,通过各种途径使出口产品在国内市场进行销售。出口企业拓展国内销售渠道,有利于企业持久稳步发展,也有助于我国转向内需为主的高质量发展。

2.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

新冠疫情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呈现出本地化、区域化的趋势,使我国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愈加突显。在疫情过后,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会重归正常。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变化对我国经济内循环的破坏可能不会一直持续,但可以确定的是,国际上的贸易保护主义会一直存在。在这种国际形势下,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能够更好地降低我国的贸易风险。要想体现出出口产业优势,必须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完善产业的整体出口结构,以便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高的市场价格。“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建立高质量的供给体系,出口企业应及时转型升级,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加大科研力度,着力于产品的开发,有效提高出口质量,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3.推动产业结构转型调整

在国际经济形势存在不确定性且潜在风险大的局面下,新冠疫情的暴发使国外断供情况出现,我国的出口业务在国际上被严重限制,基于国际市场建立的产业结构难以进一步发展。根据“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产业结构转型需要更多关注于国内循环的发展。出口企业要结合企业实际,立足国内资源优势补齐技术上、设备上和产品的短板,加快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对传统的出口产业进行改造,以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出口企业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优化调整产能布局,用深化改革的方法推进产业结构转型调整。

4.创新商务运营模式

在新冠疫情蔓延,全球进入严格的疫情防控情况下,国内的企业走不出去,国外的企业走不进来,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正常的进出口贸易进行。国际交往受限要求我国出口企业必须创新商务运营的模式,积极探索与国外客户取得沟通的方式,更多地通过线上开辟客户市场和产品市场。通过人工智能以及数字化的形式来驱动产品的营销,并改造自身传统的运营思路,创新商务运营模式。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本身也要求更好地重视国际贸易市场,实现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的贯通、自由切换。所以增强出口企业商务运营的灵活度能够很好地应对一些国际突发事件,提升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之间的转换贯通能力。

参考文献:

[1]郝志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四个基本议题——基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J].大连干部学刊,2020,36(12):5-11.

[2]赵平,丁云.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冲击及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0(11):38-39.

[3]严森.浅谈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双循环”下如何提高出口质量[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12):42-43.

[4]刘永立.经济内循环需解决的问题[J].中国外资,2020(23):44-45.

[5]黄利宏.新常态经济下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模式与路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9(20):86-87.

作者简介:李宛澄(1999.12- ),女,汉族,广东省佛山人,湖北经济学院国际商务专业,本科在读

猜你喜欢

对外贸易双循环新冠肺炎疫情
“双循环”格局下物流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双循环需要怎样的科技创新生态?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
人口红利渐失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当前经济背景下人民币加入SDR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五年制建筑装饰专业“双循环”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