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汶川县电商扶贫探索及启示
2021-08-09杨思羽孙晓
杨思羽 孙晓
摘 要:2020年,中国在实现全面小康的同时也消除了绝对贫困。进入后扶贫时代,消除相对贫困和实现乡村振兴的挑战已摆在全体国民面前。中国扶贫一直坚持在发展中消灭贫困,“互联网+”战略的深入推进使得电子商务成为了我国精准扶贫的有力武器,也成为乡村发展、脱贫致富的新通道。作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四川省汶川县便是电商扶贫工作的典型代表。本文探讨了汶川县电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希望找出其中尚存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电商扶贫;汶川县
一、现状分析
消除贫困是我国党和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也是世界人类发展历史上的伟大壮举。2020年,中国在实现全面小康的同时,也终于消除了绝对贫困;現在,消除相对贫困以及实现乡村振兴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大任务。中国扶贫开发的逻辑始终是“在发展中脱贫”。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深入推进,电子商务促进了我国农村的全面发展,连接了乡村振兴,已经成为中国扶贫的有力武器,也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汶川县是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2014年贫困发生率为6.8%,2019年底贫困发生率降至0,被表彰为“全省乡村振兴规范试点县”。汶川是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之一,在全县脱贫摘帽的攻坚历程中,电子商务对其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以及实现农旅融合发展助力极大,成为了乡村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新通道。基于此,本文对汶川县电商扶贫情况进行探讨,希望找出电商扶贫发展中的问题,以期对后续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所助益。
1.汶川县脱贫攻坚实施情况
汶川县隶属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部、岷江上游。下辖映秀镇、水磨镇、卧龙镇等9个镇及75个行政村,总人口10万余人,其中羌族、藏族占59.9%,汉族及其他民族占40.1%,是各民族交汇融合之地。汶川县是地震重灾区和贫困地区,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使其遭受巨大损失,境内各级道路全部中断,水电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全部瘫痪,200余家工业企业毁于一旦,直接经济损失达643亿元。汶川县是四川省片区贫困县和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2014年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村37个,贫困户1341户4440人,贫困发生率为6.8%;2018年实现“整县摘帽”;2019年底全县所有贫困村退出,所有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被表彰为“四川省摘帽工作先进县”,并先后获得了“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全省乡村振兴规范试点县”等多个荣誉称号。
2.汶川县电子商务发展状况
汶川是高原山区和资源富区,都汶高速、国道213等重要道路纵贯全境,是畅游九寨沟等旅游胜地和四川省经济西进的快速通道,现已逐步发展为川甘青物流集散中心。全县水能、矿产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突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适宜在北部发展“汶川三宝”(甜樱桃、脆李子、香杏子)等生态果业,在南部发展现代林业。近年来全县着力发展“互联网+汶川特色”型经济,加快建立开放规范、诚信安全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积极完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以及川青甘高原物流产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加快推进“金华(义乌)-汶川合作园区”和“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建设,通过举办物流论坛及招商推介大会争取科技孵化园、大学生创业园等入驻园区,吸引一批大型物流、运输、电商和信息产业企业落户汶川。作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之一,截至2020年底,汶川县已建成1个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2个电子商务仓储物流分拨中心,1个仓储物流配送中心,100个电商服务站、物流站,开展各类电商培训共计8653人次。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示范项目建设进度完成103.8%,已完成项目总投资3686.6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02%,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950万元,地方财政资金20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1536.69万元。全县近五年4次荣获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殊荣。
二、存在问题
1.电商管理机制不完善,电商扶贫与其他扶贫形式衔接不够
汶川县近年来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已展现出强大生命力,成为刺激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然而作为近些年出现的新生事物,汶川电商在爆发式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电商农产品交易中诸如配送滞后、货不对版、差评投诉、价格混乱等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该县电商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电子商务法》有关规定,一般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依法办理市场主体登记。例如汶川县农户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汶川三宝”甜樱桃、脆李子、香杏子等生态水果,就必须依法进行注册登记,取得相关行政许可,并在电商平台公示营业执照、行政许可信息,方可从事经营活动。但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一方面由于很多农户缺乏法律意识,另一方面由于相关部门执法监管不到位,致使当地电商交易过程中没有按照规定办理经营手续,生产加工缺乏监督指导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此外,电商扶贫本应具有整合多样扶贫资源,融合多种扶贫方式的优势。然而经济基础薄弱,贫困地区资源市场化“先天不足”,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后天失衡”,相对落后的金融服务体系降低了农业产业扶贫中专项信贷与扶贫产业的对接效率。政府、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合作过程中缺乏第三方监督协调机制,致使出现决策缺乏针对性,需求缺乏反馈渠道,利益诉求分化等问题。从汶川县电商扶贫模式来看,多是就电商本身来谈扶贫,尚未发挥自身整合多样扶贫资源、融合多种扶贫方式的优势,这不利于各类扶贫开发模式的有效协同,既会造成资源浪费,也会限制电商扶贫本身发展,降低扶贫效率。上述一系列新问题的出现,呼唤着地方电子商务行业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亟待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2.农村电商规模不大,盈利及生存能力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多、小、困、散”是阿坝州农产品的贩售难点,居于其中的汶川县也面临同样困境:山货、水果多零散种植,标准化程度差、物流下沉不够,电商人才难寻,致使该县许多特色农产品只能就近进行线下销售,有些年还出现了些许滞销。以“汶川三宝”之首的汶川甜樱桃为例,汶川域内昼夜温差大,日照充沛,生态环境良好,孕育出的甜樱桃外观艳丽,酸甜适口,深受消费者喜爱,2009年被农业部评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现已逐渐成为当地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虽然干热河谷地带的自然条件让樱桃成为当地特色水果,当地樱桃的品质与市场上高端樱桃甚至国外进口樱桃相比毫不逊色,但因为物流基础相对薄弱,娇贵的樱桃很难走出大山,当地很多果农还在依靠“马路摊位”、“旅游消费”等传统手段解决销路。此外,由于田间管理技术标准落实不到位,生产基地较为分散,栽培管理技术推广体系和模式不完善,基层村组干部和果农超前发展意识不够,汶川甜樱桃一度缺少统一易识别的品牌体系,省内外“冒牌”销售的情况仍存在。类似缺乏市场化运作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缺少成熟的产品运营体系等短板,在汶川青脆李、杏子、土蜂蜜、猕猴桃等农特产品销售中同样存在,使得该县电商销售农特产品规模化运营受到制约。
3.电商专业人才缺乏,发展后劲受限
对于大多数贫困家庭来说,电子商务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很难通过互联网促进农特产品的销售。农村电商不仅要懂得经营和推广,还要有完善的产品供应链,要有发展电子商务的致富带头人。受制于汶川县经济条件,当地对电子商务了解较多的年轻人多选择外出去成都、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打工,致使当地人才流失严重。懂电子商务的人才聚集在城市,仅靠贫困户办店是小概率事件,严重影响了电子商务扶贫的效果。此外,少数民族人口占汶川县总人口的61.3%,平均受教育和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信息渠道狭窄,观念保守,部分仍抱有“等、靠、要”的思想。这部分贫困人口自身能力弱,宗教影响大,组织困难,熟悉传统的农业种植技术,但很难适应大规模经济作物种植的高技能管理要求,对各种经济作物产业的发展模式认识不到位,一旦扶贫力度减少,返贫风险将迅速增加。
三、对策建议
1.完善法规政策,统筹扶贫形式,打造电商扶贫发展良好环境
电商扶贫是近几年出现的新生事物,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发展相对滞后,缺乏针对性,执行落实难度较大。针对汶川县电商管理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当地政府应尽快整合与电商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等法律资源,有针对性、有保障性地为电商扶贫专门制定法规细则,进一步厘清电商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以及政府的法律责任,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追究方式,规范执法标准,严格执法程序,以便更加有效精准地进行规范与管控。同时完善服务支撑体系,有效动员政府部门、电商平台、电商协会、大户能人等各类扶贫主体参与电商扶贫,发挥各主体的比较优势,提高扶贫效率。借助国家扶贫贷款政策支持,促进银行和支付平台等金融服务企业在小额信贷、支付方式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发展电商扶贫进行产业脱贫提供资本。借助于村集体、农户合作组织加强贷前、贷中、贷后管理与监督,强化农户的合同意识与行为规范意识,构建稳定的金融服务秩序与服务体系,维护良好的农村信贷环境。结合汶川县实际加强电商扶贫与其他扶贫形式的联动,统筹多种扶贫形式,积极探索“产业园区+电子商务企业+新型农业经营者+农户”、“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家庭农场+贫困户”等新型模式,整合财政、农业等部门资源,在促进多种扶贫开发模式有效协调的同时,带动贫困村民发展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手工业等产业,推进特色产业扶贫,为精准扶贫注入新活力。
2.对接电商需求变化,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农村特色电商生态圈
电商扶贫发展离不开互联网、交通、电力、物流和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汶川县需进一步实施生产基地改造提升,建立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实现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商管理与物流配送网络全覆盖,有针对性地提高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基础设施建设,为贫困户提供电子商务产品采集、分级包装、品牌营销、物流配送、售后支持等标准化服务。根据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品,加大绿色防控技术及设施设备投入力度,减少农药投入,保护环境,进一步夯实生产基础。提振农特产品的美誉度与影响力,组织生产者参加各级各类推介会、展销会等,积极举办直播带货等新型宣传活动,争取媒体报道,提高產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在生产端强化产品溯源,搭建产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将农特产品种植户信息录入数据库,整合产供销、冷链、物流、追溯、服务等过程,做到品质可控、渠道可控和供应链可控。在销售端以川青甘物流园区为中心,推进选品加工包装销售点网络建设,积极对接专销市场,以团购形式、产地仓直采、多平台销售等方式,拓宽农特产品销售通路,同时借助四川消费扶贫,义乌协作认购,直播带货助农销售等多种形式解决销售问题。鼓励农特产品生产经营者线下开设专卖店,线上在淘宝、京东等知名电商平台开设专营店,实现线上线下齐发力。推进电商扶贫产品的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将农特产品产地、生产者、品种、等级、规格、包装上市日期、检测报告等信息生成唯一识别码,实现每一份农特产品都有专门身份认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使电商扶贫产品满足市场质量要求。
3.落实扶志与扶智教育,助推汶川电商人才供应链提升
由基层扶贫团队牵头组织贫困人口参与电商扶贫,入户走访实行针对性帮扶,对贫困户耐心解说,使其充分了解和分享信息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让贫困户首先在思想上脱贫,在潜移默化间激发致富热情。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农特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加强农特产品品种的培育和改良,开展科技援助活动,通过引入外来专家,设立培训平台,利用师徒制手把手实操教学等方式为贫困群众送去实用技能,免费培训农特产品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等劳动技能。建立人才培养及回流机制,为其提供资金、平台、政策等全方位支持,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增强人才发展信心,加强人才回乡建设优惠政策宣传,把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需求与优秀人才资源联系起来。同时,要加强义务教育和普及教育,多渠道结合培育现代化职业化农民,从根本上提高人口素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通过产业扶贫让群众致富是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重要衔接点。在后扶贫时代,汶川县应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布局,抓好特色产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以高效优质的产业扶贫实现当地更好的就业和增收,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打破区域界限,发挥旅游业带动发展的关联效应,注重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与其他旅游产品的结合,为电商扶贫打下坚实基础,打通农村电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
参考文献:
[1]陈丹霞.电商扶贫“砀山模式”的现状、困境及优化路径[J].东北农业科学,2021,46(01):105-107+134.
[2]李志平,吴凡夫.农村电商对减贫与乡村振兴影响的实证研究[J/OL].统计与决策,2021(06):15-19.[2021-03-24].https://doi.org/10.13546/j.cnki.tjyjc.2021.06.003.
[3]涂文茂.阿坝州甜樱桃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D].四川农业大学,2018.
[4]张世贵.缓解相对贫困视角下的农村电商扶贫:机制与路径[J].电子政务,2021(03):94-102.
[5]郑双怡,阳维熙,冯琼.深度贫困地区经济作物产业扶贫的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2(03):142-148.
作者简介:杨思羽,四川旅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管理学及外国语言文学;孙晓,四川旅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