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机制创新探究

2021-08-09刘志菁

文教资料 2021年13期
关键词:教育创新思政教育高校学生

刘志菁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绝非朝夕之事,高校思政教育者要与学生共同努力,积极寻找传统思政教育工作的弊端,深入探究问题的产生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解决措施。基于新形势背景,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创新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措施建议,与各位教育界同仁展开深入交流。

关键词: 高校学生   思政教育   教育创新

一、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机制的日益完善,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成为重点改革目标,其中着重凸显当代大学生思政素养的培养,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新形势中的诸多挑战,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新媒体时代,面对变幻莫测的社会环境,对于生活经验相对匮乏的大学生而言,如何保持本心,在社会中坚定不移,除了完成基础的学习任务以外,还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汲取养分。为了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要不断创新与改革,选择更具时代性和主动性的教育方法,从学生角度出发,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其中。

二、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大学生,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首先要全面了解并把握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推出针对性更强、可行性更高的思政教育方法,在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同时,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中的矛盾。事实上,大学生的思想状态、情感内涵及人格特点已经基本形成,作为刚刚完成成人礼的“大孩子”,他们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及概括能力均已相对成熟。但相较于成年人而言,大学生的心理思想状态仍处于成长中阶段,他们对于周遭的新鲜事物有极大的好奇心,但由于自身知识储备相对匮乏,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矛盾,渴望成才,但仍不具备成才的能力。

整体而言,当代大学生具有很大的可塑空间。思政教育者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帮助调整思想与心理中的问题,树立积极向上的三观。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部分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他们在家人的呵护中成长,并没有经历过各种各样的磨砺与困难,容易导致大学生的思想状态与生活实践相脱离,在遇到事情时存在较强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为了避免与当代大学生产生思想“隔离”,需要尽快调整以往的思政教育理念,全面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机制,通过各种手段与学生展开沟通,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

三、创新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机制的必要性

在现阶段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主要强调的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着重凸显思政教育的全员性、层次性及系统性。此外,随着高校教育体系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思政教育还要坚守人本哲学思想,在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全面创新思政教育方法,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内容与生活实践相脱离的问题。

(一)促进伟大梦想的顺利实现

通过分析以往的思政教育工作机制,虽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但必须肯定的是,传统的思政教育方法培养出了无数的优秀人才。在历年历代的大学生群体中,诸如尊老爱幼、诚信友善、诚实谦虚、爱国敬业等优秀品质比比皆是,这些历经了时代发展与文化沉淀的优秀传统需要被继续传承下去。因此,在日后创新工作中,思政教育需要继续继承我国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发挥红色年代的革命精神,让当代大学生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践行和维护社会主义制度,从思想到行为都要坚决反对和制止扭曲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从自我做起,为维护人民利益和国家主权奉献一切。

(二)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表现出很大的不同,为了进一步发挥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务必立足于当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握教育目标和方法。一,在市场经济中,存在部分以利益为主的不良风气。一些大学生在这些不良思想的影响下,逐渐出现利己主义。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便捷了当代大学生,但高科技的便利化在一定程度上松懈了一些人的意志。为此,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摆正态度,通过打造符合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模式引导他们,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三)引导学生筑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在我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高校思政教育者更要全面发挥出思政教育工作的现实意义,进一步巩固红色文化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组织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思想,让他们从根本上认识到作为大国、强国公民应有的姿态。

(四)实现全程育人的思政教育目标

在多媒体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开展得更加顺利,通过微信、QQ、微博等平台,真正实现全程育人的思政教育目标。采用学生熟悉的教育方式,引导他们朝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向迈进,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思政觉悟。为此,在日后机制创新工作中,思政教育者应当将思政教育工作逐渐融入课堂、寝室及各类社交环境中,打造出符合当代大学生行为特点的教育载体。

四、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机制的创新着力点

(一)提高教育隊伍的科技含量

一,要在现有基础上全面提高思政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素养。在新媒体环境中,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与科学技术息息相关,需要从如下两个方面增强思政教育者的大数据能力:第一,强化大数据意识。在思政教育中合理应用大数据,善于利用当代大学生熟悉的信息技术手段获取其日常思想动态,并做好数据的处理和存储工作。第二,要增强数据处理能力。尽快适应崭新的思政教育工作机制,在创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更新技术流程,利用业余时间进修数据采集分析及处理技术,找到大数据与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点。

二,整合思政教育工作队伍,打造全员育人制度。校方需要尽快组建思政教育工作小组,同时保证小组成员的“多元化”,其中应包括宣传部、团委、教务处、学生会等。辅导员要首当其冲,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与桥梁作用,细心观察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动态化表现,完成班级管理工作的同时,与思政教育者展开密切沟通,互换工作职能与教育角色。全员育人制度的主要目标是充分发挥高校思政工作队伍的教育价值,在相同工作目标的指引下,进一步扩大思政工作的辐射范围,高校内各部门的领导及工作人员都要参与其中,包括科任教师、心理辅导员、公寓管理员及辅导员等,以此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探索思政教育的新途径

截至目前,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可喜的教育成就。为了更好地应对新时代带来的诸多挑战,需要全面整合以往的实践方法,在反复论证与摸索的过程中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开辟出符合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思政教育新途径。

要尽快更新教学理念。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渠道为思政理论课程,但就教学现状来看,一些高校的重视度不高。主要原因是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说教占比过高、个性化教育欠缺等。为此,在日后思政课程中,教育者需要加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合理引用互动式、情景式、启发式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建立让学生感兴趣的思政教育新体系。

全面加强就业指导。当前,一些大学生存在就业焦虑。为此,在思政教育中,教育者需要合理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通过正确的思想引导帮助大学生加深就业认知,在此基础上增强他们的生存能力,强化创新意识,让他们充分感受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真正达到生理与心理上的和谐统一。

(三)尽快落实“微思政”教育平台的建设任务

打造符合校园环境的新媒体传播平台。“微思政”理念十分符合当代大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政工作者需要从整体角度出发进行全媒体布局,利用大学生熟知的各类平台打造思政教育阵地。除了建立公众号、微博号等以外,还要转站至快手、抖音、B站等视频平台,通过各种新颖的表现形式吸引学生观看。另外,高校之间还要在网络环境中报团取暖,利用各大平台的社交功能实现资源共享,还可以与当地的官方媒体展开合作,打造出以思政教育为主题的现象级融媒体产品。

丰富思政教育资源,完成校内引流。打造“微思政”教育平台的主要目标不仅是发布原创内容,还要在这一平台中整合校内资源,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上传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动态。为此,思政教育者要深入挖掘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表现优秀的教师或学生,将他们的运营账号纳入平台之中,通过此种方式达到互相引流的目的,发挥滚雪球效应。此外,校方还要进一步加大对“微思政”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组织各种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备受欢迎的主题活动,例如汉服展示会、电竞大赛、手账文化交流会及青年亚文化辩论会等,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平台中,为后续思政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还可以在平台中加设“树洞”功能,師生均可以在其中匿名或实名发言,围绕思政教育工作表达个人的想法和意见,通过此种方式多方了解大学生的思想观点,以此作为优化平台内容的参考依据。

五、结语

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教育者需要顺应新时代的诸多变化,全面支持国家教育部门推出的各项政策。鼓励当代大学生积极提出个人想法和意见,从学生角度出发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和思想问题。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思政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将达到新高度,开辟出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陈洪诚.革命历史档案文化价值与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路径研究——以白色馆校合作为例[J].兰台内外,2019(18).

[2]朱宏胜.“微思政”在预防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7):136-139.

[3]李育华.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岗位的现状与加强措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20):20.

[4]王本奇,王辉.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当代教育研究,2016(2):62-65.

[5]郑双花,闵桂林.当前我国民办高校战略转型面临的五大困境[J].教育探索,2015(3):1-3.

猜你喜欢

教育创新思政教育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浅析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教育理念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