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西方跨文化传播问题浅析

2021-08-09陈逸锋孙云桥贾依贤肖瑶

文教资料 2021年13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陈逸锋 孙云桥 贾依贤 肖瑶

摘   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表达形式,在中西方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湖南省浏阳花炮为个例,结合浏阳花炮的对俄传播现状与传播途径,分析浏阳花炮在对俄传播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西方跨文化传播   传播困境   浏阳花炮

1.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经历史长河积淀、承载的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人们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形象寄托,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鲜活体现。中西方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有利于推动中国非遗文化走向世界,满足各国人们不同的文化需求,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如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及对外政策的不断开放,都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走出去”开辟了更广的道路。其中,浏阳花炮作为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以美观的形态、鲜艳的色彩、可靠的质量在国际上享誉盛名,素有“浏阳花炮震天下”的美誉。本文简要分析浏阳花炮在对俄传播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2.非物质文化遗产浏阳花炮传播现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对外传播新形式,丰富文化内涵。在全球化不断深入、各国联系日益紧密的背景下,浏阳花炮不断探索对外发展新形式,努力扩大国际影响力。

2.1湖南省浏阳花炮主题背景

浏阳花炮是一种古老的文化遗产,烟花爆竹是人们熟悉的,也是传统的祈福仪式,千余年来一直陪伴在人们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它跟春联、年画、灯笼一样,是人们记忆里生动的温暖元素。

“浏阳花炮响天下,天下花炮数浏阳”。《中国实业志》记载:“湘省爆竹之制造,始于唐,盛于宋,发源于浏阳也。”1400年前,浏阳大瑶人李畋发明了浏阳花炮,后经历代浏阳花炮人艰苦创业,将其发扬光大。目前,浏阳有烟花爆竹生产企业1024家,有从业人员约30万人。年生产能力达200亿元,占全国的70%。有花炮企业集团公司12家,有上市公司2家,有亿元企业10多家,形成了一个集生产、经营、科研、印刷、设计、包装、物流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对浏阳经济的整体贡献率达50%,是湖南省政府重点支持发展的50大产业之一。浏阳花炮品种丰富,现有14大类、5000多个品种,出口主要销往美洲、欧洲、东南亚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内销遍及全国各个省、市和自治区。

浏阳花炮一直以质量好、品牌响深受消费者喜爱,先后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球最具竞争力和最受欢迎的世界烟花知名品牌之一。

2.2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环境、媒介的变化中不断调适、互动,被持续更新与再创造并世代相传,为我们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开放性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新的认知视角。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为群体提供文化认同和历史感的同时,也为我们探索全球化进程中异质文化传统中的知识景观、文化景观提供了载体。

截至目前,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的项目共计40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一。这一方面体现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水平,另一方面意味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际文化传播及交流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开发空间。在网络直播、短视频、虚拟现实技术(VR)等新兴媒体及技术的迭代中,新媒介技术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符号呈现发生变化,使其社会价值、实用价值更多转变为美学价值,以媒介技术的视角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对外传播中化育人心的方式,成为当前值得探讨的问题。2019年抖音等平台推出“非遗合伙人”计划,覆盖一千余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内容介绍、非遗传承人访谈、非遗作品制作流程的展示,使喜爱短视频的年轻人和海外用户重新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随着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等電商平台陆续涉足国际网络直播领域,非遗产品交易与互动直播形式进一步融合,“互联网+非遗”将刺绣、剪纸、泥塑、皮影等文化现象转变为文化消费。当前,在政府多部门的支持下,直播带货成为文化扶贫的有效方式,兼具实用功能与匠心美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新的媒介技术拓宽非遗传播渠道、传承方式,形成新的文化理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转型与技术赋能中开始新的传承、传播,并影响其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的再传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明的产物结晶,不仅是历史发展的见证,还是宝贵且重要的文化财富。对于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完全可以通过学术交流和网络传播协助官方和私人机构庞大的力量及政府、媒体和人民的共同参与,在尊重中国文化的前提下,传播中华民族的文化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民族特色、艺术风格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文化传播可以扩大时间和文化空间,进一步促进多元文化全球化的产生和发展,保持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增强民族文化的活力,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家文化圈之外的繁荣,标志着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复兴,反映了中国的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2.3浏阳花炮对外传播现状(以俄为例)

浏阳花炮享誉国内外,文化品牌价值达1028.17亿元。其畅销国内外、以花炮为核心的外贸出口,已形成一个较成熟的现代化产业群,外销厂家数量已达到内销厂家数量的三分之一,并呈现不断增长趋势。浏阳花炮凭借精湛的烟花制作燃放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浏阳花炮”这一品牌享誉世界。每年举办的世界烟花大会都吸引来自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德国、法国、日本等36个国家的数百名烟花客商参加。过去,浏阳花炮的海外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近些年随着“浏阳花炮”品牌影响力的扩大,欧洲地区的各大节日盛宴上也常见浏阳花炮的身影。以俄罗斯为例,2018年俄罗斯莫斯科世界杯开幕式前夜燃放的烟花均为浏阳烟花。据浏阳当地的烟花生产企业统计,浏阳花炮正凭借其严谨的制作工艺和不断创新的技术吸引到越来越多的俄罗斯订单。

3.非遗浏阳花炮跨文化传播途径(以俄为例)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們要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一带一路”倡议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仍处于起始阶段,数量不多,且尚未形成体系。俄罗斯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我国有深厚的文化交流历史,但非遗文化对俄宣传的情况并不理想。浏阳花炮产自湖南省浏阳市,地处华中,距俄较远,通常只能通过专门的贸易活动实现传播。华中、华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对俄传播都较困难,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非遗跨文化传播途径。

3.1以人际间交流活动为载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内容在进行跨文化传播时通常以人际间的交流活动为载体。如相应地区的代表团在俄进行文化演出、文艺表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家在相应文化主题下进行交流访问、开展研讨会、进行非遗知识讲座等。除此之外,各地区的游客到俄游览,在交流中谈论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况也应当归入人际间交流活动为载体的传播方式。但该传播方式效率较低,只能进行点对点交流,且受交流活动的频率和时长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国家间减少非必要访问交流,以人际间交流活动为载体的传播途径劣势显现。但以人际间交流活动为载体的传播途径受众理解度较高,在交谈访问、研讨讲解中能够对非遗文化形成清晰的认识,留下深刻的印象。

3.2以文化研究机构、孔子学院等为载体

全球158个国家(地区)共设立了535所孔子学院和1134个孔子课堂,其中亚洲36国(地区)有孔子学院127所,孔子课堂113个;非洲46国有孔子学院61所,孔子课堂44个;欧洲43国(地区)有孔子学院184所,孔子课堂323个;美洲26国有孔子学院143所,孔子课堂558个;大洋洲7国有孔子学院20所,孔子课堂96个。孔子学院向汉语学习者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起到重要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文化传播可以通过孔子学院的常规授课达到传播目的。但根据目前孔子学院的授课情况来看,更关注语言能力和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的教授,如论语、四书五经等。开设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验学习课程,有助于孔子学院的学生理解中国文化,也有助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传播。同时,可以设置浏阳花炮制作流程参观或燃放观礼,有条件的甚至可以指导学生参与实践体验,体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此外,国内多所高校设置俄罗斯研究中心和东北亚研究中心,俄高校建立了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国内还有多所高校与俄高校联合建立了研究中心,如中国人民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等。在中俄文化研究的交流和碰撞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跨文化传播,促进东西方人文交流,加强国际间学术研究、文化教育教学的合作。浏阳花炮作为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将通过中俄学术交流得到跨文化传播。

3.3构建创新新媒体平台传播模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展现民族历史文化的变迁,蕴含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据公元1680年刊刻的《浏阳县志》载:“后人卷纸作筒,实以硝磺,名曰爆竹,馈遗者,早曰春雪,往岁小除后,声响不绝。且有彼此竞景以鸣豪举者。好事者又放花炮起火……”浏阳花炮蕴含着中华民族勤劳且充满智慧的民族精神,在对外传播中有积极作用,针对浏阳花炮有许多媒体拍摄了相关纪录片,其中BBC纪录片《〈中国新年〉第79期:浏阳爆竹》展示了浏阳花炮的历史文化,是浏阳花炮对外传播的重要记录。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见证着信息大爆炸时代各种短视频、小视频平台火爆,社交媒体多种多样,这极大地便利了信息的交流与传递。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可以利用好这些新型媒介,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达到文化传播、文化输出的目的。浏阳花炮的对俄传播可以通过拍摄短视频、编辑俄语版本公众号和微博等多种途径实现新媒体途径下的跨文化传播。

4.非遗浏阳花炮传播的问题(对俄为例)

尽管依托对外开放政策和众多新型传播媒介,近年来浏阳花炮的对外传播与发展呈现回暖之势,但仍面临诸多问题。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4.1浏阳花炮传承历史

传统浏阳花炮的制作工艺十分繁杂,分为卷纸筒、钻孔、打泥底、结鞭、组盆、做效果等12个流程、72道工序,这些繁杂的工序彰显着中国古代人民的劳动智慧。如今,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及环保的要求,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大多数企业选择了机械化生产,导致传统浏阳花炮制作工艺的流失,不利于浏阳花炮的传承。

机器代替手工生产的方式造成了浏阳花炮传统手艺传承的断层现象。截至目前,我国烟花行业从业人员已经成功研制了安全可靠无公害的无烟烟花、冷光烟花、日间烟花、室内和舞台烟花等高科技新产品,并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燃放的方式由传统的手工点火改为遥控点火,程序由电脑编排和操控。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推动了浏阳花炮制作工艺的转型升级,新型烟花的出现使浏阳的花炮文化在非遗文化发展中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在这一过程中,传统手艺人的技艺不应该被抛弃遗忘,它是中华民族历史中璀璨的明珠,值得传承下去。

传承人的缺失是浏阳花炮制作技艺传承发展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当前精通浏阳花炮制作技艺的手艺人已趋高龄,年轻一代对传统浏阳花炮制作工艺鲜少感兴趣,即使在2020年浏阳市政府发布的《浏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十条》中明确了该市将建立非遗保护传承保障机制,设立市级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并每年评定一批本级非遗传承人,对认定的本级代表性传承人每年给予1000元补贴,并积极促进浏阳花炮进校园这一举措,但传承人的培养依旧任重而道远,如何提高年轻一代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及如何保护非遗传承人的手艺成为政府与社会需要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

出于对环保的重视及对烟花爆竹燃放危险性的重视,政府颁布了更严格的法律法规,为了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管理,预防爆炸事故发生,保障公共安全和人身、财产的安全,2006年1月11日国务院第121次常务会议通过了《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法律法规的颁布减少了不正确燃放行为和相关安全隐患,也减少了烟花炮竹的燃放。同时,人民群众对于环保的重视引发了传统烟花燃放行为的转型升级,“电子鞭炮”成为人们在节日之际追捧的新庆祝方式。根据淘宝网数据显示,在春节来临之际,在淘宝搜索“电子鞭炮”的人数与2017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65%,成交指数同比增长131%。新型替代方式减少了市面上的烟花爆竹流通,也减少了烟花燃放,年轻一代难以体会到烟花燃放的魅力,也无法体会逢年过节烟花燃放背后的意蕴与中华民族对于喜庆二字的情结。新型替代方式值得提倡,但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承刻不容缓,应该平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不影响环保事业与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人们体会到传统烟花燃放的魅力,更乐于了解烟花花炮文化,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

4.2非遗传播内容与形式问题

非遗对外传播内容上所面臨的障碍除了直观的语言理解障碍之外,还包括中外历史审美差异及传统非遗文化与时代的脱轨。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文化的相互交融成为常态。首先,中外文化的差异成为非遗对外传播的障碍,非遗传统文化中凝聚着本民族世世代代人民的智慧,是民族观念、民族心态、民族文化的体现,并非一朝一夕能够穷尽其文化内涵的,需要更多的学者及非遗相关文化领域的民间手艺人与受众之间深入的交流交往才能进一步达成文化的交流与共识;传统非遗文化与时代的脱轨也是文化对外传播的障碍,应该抛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结合新时代的表达方式,以更文明、更接地气的传达方式传播传统非遗文化。

在现有文献中,笔者甚少能找到浏阳花炮的对外译本,对外译本的几近空白导致对外传播的困境。同时,从浏阳花炮的手工艺制作来看,卷纸筒、钻孔、打泥底、结鞭、组盆等工艺名称在理解上晦涩难懂,若非懂得浏阳花炮制作工艺的人或是专门的研究学者则是难以理解的。浏阳花炮的历史渊源离不开古代诗词的传诵,古诗词中有深厚的文化意蕴寄托了人们对于烟花爆竹的情感寄托,古诗词的译介难题也是阻碍浏阳花炮对外传播的一大障碍。在内容方面,数量少、翻译难、文化差异大等问题都给浏阳花炮的对外传播造成了困难。

在传播形式方面,浏阳花炮的传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媒体时代,传播方式更多样化,渠道更宽。浏阳花炮的传播并未充分利用新媒体渠道如微博、短视频平台、微信公众号等,而是受限于传统媒体的报道,且传统媒体的报道大多集中于浏阳花炮的进出口贸易,鲜少关注非遗文化输出,可见传播主体对于浏阳花炮传播的重视度不够。除了报道浏阳花炮的进出口贸易情况外,还应传播其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及文化意蕴,除了传统的文字报道形式外,还应该结合图片视频等方式。同时,还应注重反馈机制,而非单向传播,在考虑到受众的情况下做有效的传播,并且与受众积极互动,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

5.结语

虽然由于中西方文化方面的差异,诸如浏阳花炮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还面临诸多困难。但是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中西方国家联系的日益紧密、新媒体技术的日趋成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传播将会努力突破固有差异,积极探寻并发展跨文化传播新形式,满足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人们多样性的文化需求,为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持续蓄力。

参考文献:

[1]陈丽萍.浏阳花炮·放响天下[J].中华手工,2014(01):66-68.

[2]陈亮,余千,张涛,李进生.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的浏阳花炮产业化模式初探[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6,7(04):74-80.

[3]蔡永强.孔子学院的文化张力与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策略[J].常熟理工学院报,2020,34(06):80-86.

[4]陈仲伟.浏阳县志·花炮志[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88.

[5]董仁杰,金石柱,刘畅.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研究动向[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6(02):99-102.

[6]傅良华.浏阳花炮国际品牌建设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2.

[7]李丹.一带一路背景下龙江文化对外传播路径探索[J].智库时代,2020(01):158-159.

[8]李牧.阿兰·邓迪斯的“宏大理论”建构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之实践理性[J].民俗研究,2019(02):57-69+158-159.

[9]廖祺澍.新媒体时代浏阳花炮“走出去”传播策略浅探[J].科技传播,2016,8(14):139-142.

[10]蔺小强.浏阳花炮股份有限公司国际营销战略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4.

[11]刘畅,冯雨乔,侯雨亭.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特征及动因研究——以皮影戏为例[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6):37-45.

[12]王卓.“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以广西与东盟国家人文交流为载体[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0(09):232-234.

[13]吴鼎昌题.中国实业志[M].实业部国际贸易局,1937.

[14]【习主席主旨演讲·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http://news.cctv.com/2017/05/14/ARTIo YUkwb77fpcwtwqXh5Ss170514.shtml央视网,2017年05月14日15:18.

[15]杨志芳,赵斌,许国山.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J].广西社会科学,2017(01):196-198.

[16]喻旭燕,蔡亮.文化阐释与叙事呈现——“非遗”对外传播的有效路径研究[J].浙江学刊,2016(02):220-224.

[17]张雅莉.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跨文化传播的实施策略——以辽宁二人转为个案[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04):450-453.

[18]周芹.体验经济视角下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J].四川戏剧,2019(05):136-138.

[19]佚名.非花却比花甚之——记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浏阳花炮[J].标准生活,2016(01):92-96.

[20]佚名.浏阳花炮多措并举加速转型升级[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7(04):2.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一带一路倡议下非遗对外译介策论研究——以湖南省浏阳花炮为例”(项目批准号:S202010542017)项目成果。本文在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唐燕玲教授指导下完成。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现今社会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