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河乡村红色文化遗产的VR展示、传播与应用价值

2021-08-09杨冬梅胡建华

文教资料 2021年13期
关键词:展示虚拟现实技术红色文化

杨冬梅 胡建华

摘   要: 近年来,习近平同志对保护运河文化和坚定文化自信都有明确的指示。分析运河乡村红色文化的相关理论和发展现状,探讨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对运河乡村红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宣传,为运河乡村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力,提高影响力。

关键词: 运河文化   红色文化   虚拟现实技术   展示   传播

一、运河与乡村红色文化

(一)关于运河

中国大运河呈南北走向,跨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二市,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全长三千多公里,主要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及浙东大运河三部分,是世界上里程最长、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人工河。

运河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大运河自开凿以来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运河流域社会历史的积淀物。运河文化源远流长、类型丰富、底蕴深厚,沿线城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如:沧州的武术文化,德州的美食文化,济宁的红色文化等,都是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大运河是宝贵的遗产,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运河文化。

(二)关于乡村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主要指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文化自信的直接来源和坚实基础,更是文化自信的精神滋养,是激励后人追求理想和信仰的动力与源泉。

千百年来,运河沿岸孕育了漕运文化、商贸文化、民俗文化、詩词文化、美食文化等丰富的文化形式,现如今成为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运河沿岸的乡村红色文化遗产,既包括物质遗产(如:煤油灯、手推车、老房子等)又包括非物质遗产(主要指红色革命精神),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强大的正能量和独特的内涵价值,对后人发挥着积极的教育意义。

作为新时代的中华儿女有责任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要坚定红色文化自信,汲取红色文化力量,弘扬红色文化精神。2019年习近平同志在《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明确指出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更值得一提的是开发乡村红色文化资源,能够刺激红色文化旅游、助力实施乡村振兴,在带动乡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点习近平同志在2018年对乡村振兴战略作出过详尽指示,其中一项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二、运河乡村红色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虽然国家和社会都强化了对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发展,运河乡村红色文化、红色革命精神已经开始在很多人的大脑里变得模糊,并且有很多乡村的红色革命历史遗迹,由于受到自然恶劣天气的影响及缺乏科学的保护和管理,已经开始出现不可修复的损毁。

当今社会,对于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宣传,只靠泥土修复、纸质记录、陈列展示等传统技术已经缺乏持久的吸引力,那么,如何发挥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优势,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什么是红色文化遗产,发挥红色文化的内涵价值,促进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保护及传播,是当务之急。

红色村庄是红色文化遗产的载体,红色文化是保护的核心,数字化技术是保护的关键,让更多的人知道红色文化的内涵,是保护的目的。

科技的进步和计算机技术的相对成熟,为运河乡村红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提供了多种途径。比如,利用摄像机和相机可以有效记录红色文化遗产的原貌特征,通过基本信息、数据的采集,利用电脑及相关软件可以实现红色文化遗产的二维动画或者三维模型等数字影像,这些都是更加高效、便捷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方式;基于VR技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方式相对前者更加有效,优势更加明显。

(一)关于VR

VR是VirtualReality的缩略词,VR技术指虚拟现实技术。虚拟和现实其实是一对反义词或者说是相互矛盾的,但是,科技的发展赋予它新的含义。学者J.Laniar是最早提出虚拟现实概念的人,他认为虚拟现实是用电子计算机合成的人工世界。关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定义,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综合多种说法,可以归纳为: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可以构建一个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并具有逼真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一体化的虚拟环境,用户借助专门的头盔、手套、眼镜等输入/输出设备,通过手的移动、头的转动及身体的走动等姿势可以与虚拟世界中的物体进行交互,相互影响,得到实时立体的反馈,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目前,研究人员在创造虚拟环境时,实现听觉最容易,实现视觉是最基本的要求,实现触觉和嗅觉还在不断完善中。人从外界获取信息,80%—90%来自视觉。因此,在虚拟环境中达到和真实环境中一样的视觉效果,获得沉浸感尤为重要。

(二)运河乡村红色文化遗产的VR展示与传播

能够实现视、听等效果的虚拟现实技术越来越成熟,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各样的仿真系统中。例如:城市的规划、建筑物内外场景的漫游、科技新产品的开发与推销、医疗手术的指导、军事演练、教育教学、休闲娱乐及文物保护、古建筑重现等。

可见,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运河乡村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中前景非常广阔。

1.把珍贵的历史文物或者具有纪念意义的场所、活动用虚拟现实技术展现出来供人参观,有利于保护真实的物质遗产,传播文化内涵。

红色文化遗产一般通过建设纪念馆保存、展览当时革命战争年代留下来的物品和活动场景。在运河红色村庄中选定某一村庄的红色文化纪念馆(如济宁鲍楼村)作为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对象,将与之相关的物品、老房子及革命活动过程用虚拟现实技术建构出来,设置红色文化虚拟体验区,在该纪念馆应用,既可以丰富观者红色文化体验的形式,增强红色旅游的获得感,又可以提升该红色文化纪念馆的文化内涵和科技感。

当然,红色文化不仅仅局限于纪念馆中,还可以依托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信息平台在车站候车区、商场休闲区、文化街及各高校等人员密集且人员流量较大的场所,营造运河乡村红色文化相关体验的空间环境,用户在闲暇时间可以了解红色文化,接受爱国主义熏陶。

另外,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三维图形图像、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建立某一运河乡村的红色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将现实存在的实体纪念馆全貌以三维立体的方式呈现在网络平台中,通过相关网站的点击,利用专门的虚拟设备便可以体验。

将运河沿岸所有的红色乡村都汇集在一起,搭建虚拟现实体验数据库,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连接虚拟设备,进入数据库选取心仪的红色村庄进行体验。

目前,各种类型的虚拟现实体验馆已比较常见,VR设备的价格也比较亲民,比较适合大众消费。因此,只要用户拥有个人的虚拟设备在家中利用网络就可以体验了,能够随时了解红色文化,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文化遗产带来的精神魅力。

2.在虚拟环境的搭建中,将损毁严重和已经不复存在的物品或建筑进行复原,展现原貌,有利于后人对历史文物的全面认知和对精神文化的深刻理解。

虚拟现实技术除了可以将已有的、客观存在的物品通过相关信息及数据采集后进行虚拟構建之外,还可以将口头描述、文字记载或普通照片的内容进行还原再现。运河乡村红色文化遗产在当时的战争年代受到了重创,再加上一部分年久失修和后人管理不善,导致很多不可修复的损毁。如今科技飞速发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解决看似不可能实现的难题。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不断深入和完善。虚拟现实技术能够为运河乡村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提供科学、便捷的方法保障,使运河乡村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更加与时俱进,更加合理有效,不用与真实物品和环境接触就能身临其境地观看老物件,感受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使运河乡村红色文化能够更广泛、更持久地传播,产生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以运河乡村济宁鲍楼村的红色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为例,归纳如下图:

三、应用价值

虚拟现实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是二十一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创造,在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1.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运河乡村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能够推动红色文物“亮出来”、红色资源“活起来”,将红色文化发扬光大。

2.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能够扩大运河乡村红色文化的辐射面和教育面,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激发更多的人拥有爱国、爱党、爱家乡的情怀,具有深远的教育价值。

3.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能够为当地红色文化旅游注入新的活力,促进文化交流的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当地经济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凝聚和积淀,蕴含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新时期开展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和资源。在红色文化遗产越来越被重视的当今社会,运用现代化的虚拟现实技术手段对运河乡村红色文化进行保护和宣传是十分必要的举措,能够坚定文化自信,展现运河乡村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有效发挥积极的教育意义和现实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波.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新路径研究[J].文化学刊,2018(11):6-10.

[2]陆福兴.振兴乡村文化,建设有灵魂的乡村[J].团结,2019(01):56-58.

[3]李建平.发掘运河文化,传承中华文明[J].新阅读,2020(02):1.

[4]卢丽刚,黄三生.红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12(3):10-16.

[5]曹兵武.生态博物馆探索与生态文明建设——兼谈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与传承问题[J].中国博物馆,2018(01):38-42.

[6]胡建华,李洪涛,周延飞.鲁西北传统村落文化生态数字化保护模式[J].文化学刊,2018(11):6-1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山东运河乡村文化数字平台构建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9-ZZ-WX-04)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展示虚拟现实技术红色文化
刍议商品展示与陈列的基本原则
硫粉与铁粉化合的实验改进
在积极展示中张扬学生的个性化数学思维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数码绘画在虚拟现实技术下的多元表现
“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