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日本小说中的校园暴力描写

2021-08-09孙雯

文教资料 2021年13期
关键词:校园暴力

孙雯

摘   要: 校园暴力问题,是当下校园中的热点问题。该问题,在日本社会中尤为突出。许多日本作家,在文学作品中反映了这一问题,希望能引起社会的关注。东野圭吾在推理小说《恶意》中,用大量篇幅描述校园暴力。作品通过对杀人事件的推理分析,呈现了校园暴力对日本社会的负面影响,以及校园暴力在日本产生的多重原因。

关键词: 日本小说   校园暴力   《恶意》

当今世界,校园暴力逐渐成为一个全球化的问题,亟待人们关注并解决。日本的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并由此引发了中小学生自杀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提起日本小说,人们多是会想到关于死亡、永恒、时间、物哀等问题的终极意义探讨,以东野圭吾为代表的许多日本作家,创作了一系列含有校园暴力描写的小说作品或是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了描写校园暴力的元素,借此引起社会对该问题的广泛关注。

《恶意》是东野圭吾推理小说有关校园暴力的典型例子。小说的主人公儿童文学作家野野口修的杀人动机其实十分简单,就和许多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一样,只是一种自卑与自负交织、“总之我就是看他不爽”的心态。这种由嫉妒、不甘、愤怒等复杂情绪一点点积累成的恨意,促使野野口修杀死了同窗和恩人——作家日高邦彦,并在其死后故意栽赃、抹黑被害人,导致其身败名裂。

本文从校园暴力这一社会热点问题着手,以东野圭吾的《恶意》为例,通过研究日本当代小说中对此问题的描写,分析小说是如何呈现校园暴力这一问题的,并思考应当如何应对、杜绝此类事件的頻繁发生。

一、《恶意》与日本校园暴力问题

近年来,在日本学校中发生的校园暴力行为层出不穷,在2010年初,甚至连日本的公主爱子,也因在校遭受几个同学揪头发、踢肚子等暴力行为,导致一度“登校拒否”——不愿到学校上课。由此可见,日本的校园暴力并非偶发的暴力事件,而是一件在日本的中小学甚至大学中已经普遍存在、每个学生都可能经受的问题。据2015年世界经合组织(OECD)对全球校园暴力情况的调查,在日本有21.9%的学生声称自己在一个月内受到校园欺凌。

《恶意》的作者东野圭吾一直是一位关心社会热点问题的作家,在本书中,他将社会热点问题——校园暴力和杀人动机联系在一起,以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作为创作灵感。

在《恶意》中,野野口修小时候不愿意上学,同学日高邦彦不厌其烦地天天去其家中接其一起上学。经过日高的帮助,野野口修开始每天按时上学,最终顺利度过了小学和中学,一直到完成大学学业。尽管日高把野野口修当作好朋友,陪伴他学习,但在野野口修的眼中,“爱管闲事”“烦死人”才是他对曾帮助他的日高的评价。在初中的校园暴力中,日高被欺负,野野口修是最直接的导火索,野野口修加入施暴者的行列,成为校园暴力头目藤尾正哉的帮凶,协助藤尾欺凌女生,时常在藤尾面前讲述日高的坏话,以至于藤尾对日高深恶痛绝,更是变本加厉、毫不留情地欺负日高。有同学如是说:“如果不是野野口,藤尾对日高也不会那么深恶痛绝。”

日本文部省认为属于“校园暴力”的范畴有:(1)冷暴力:包括所有或者大部分学生孤立,冷淡被施暴者,任何活动都刻意排斥被施暴者在内的非语言/肢体暴力;(2)语言暴力:辱骂,威胁,散布被施暴者的谣言等;(3)肢体暴力:刻意用力地碰撞、拍打或者踢打甚至围殴等;(4)强迫暴力:强迫被施暴者做令其羞耻或危险的事情等;(5)其他:包括东西被拿走、被偷、被丢弃,被藏起来等在内的任何能引起被施暴者不快及不安等负面情绪的行为。

在这五大校园暴力类型中,冷暴力排名第一。因为日本人大多崇尚集体主义。日本人坚持“不能和大众不一样”,通常会认为“不能融入集体中很痛苦”。在日本的校园暴力中,无视和排斥是对受害者来说最强有力、最痛苦的欺凌手段。

以上各种类型的校园暴力在《恶意》中都有所呈现。其实,现实中的校园暴力,远比小说中展现的场景要残酷得多。

二、《恶意》中的校园暴力描写

《恶意》是一部手记体叙事性的推理小说,是日本天王作家东野圭吾的巅峰之作。《恶意》延续了东野圭吾一贯的推理小说路线,和以往的作品不一样的是,他在这本书中没有过多地着墨于寻找犯罪者,而是在三分之一处就已经交代了犯罪者,后面的内容则用大量篇幅描述了犯罪者的杀人动机——由校园暴力引发的悲剧。日高邦彦不知道的是对他恶意最深的,不是校园暴力团体的头目藤尾,而是自己一直帮助的邻居野野口修。

野野口修和日高邦彦同住一个街区,上同一所国小和国中,都有成为作家的梦想。野野口木讷少言,遭受同学的校园暴力不愿去学校,日高就陪伴他一起上学。根据他们共同的玩伴描述,“日高很照顾野野口修,像兄弟一样对他”。这样的关系,本来应该让两个人成为很好的朋友,互相帮助,可野野口修对日高的帮助觉得理所当然,他嫉妒乐于助人的日高,经常会对别人讲日高的坏话,对日高充满恶意。

面对校园暴力,日高具有正义感,野野口修在经历暴力后,为了摆脱被施暴的处境,屈服加入了施暴者的阵营,成了施暴者的帮凶。野野口修这种扭曲的性格有一部分是源于他的母亲,他的母亲认为是因为丈夫的工作需要,才会搬来乡镇这样的低级街区。她总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轻蔑的态度评判所在街区中的人和事。受到母亲的影响,高中同学说野野口修经常抱怨曾经的学校和街区,他说住在那个乡镇的人如何如何低级,那种地方的学校如何缺乏水准,对于自己生长的地方他除了厌恶就是生气。他说自己每天难过得要死,还有个爱管闲事的邻居,每天来找他,他没办法,只好去上学。“爱管闲事”“烦死人”是他对曾帮助他的日高的评价,可见他对日高的帮助从未领情。曾经共事的同事说野野口自尊心非常强,也很有自信。他根本不可能为了成为作家抄写谁的作品来练习。他抄写日高的作品,只是出于犯罪动机,试图让别人认为自己是日高的影子作家。

对于成年以后的野野口修来说,他鄙视曾经生活在同一街区的日高,日高却成了出色的畅销书作家,实际上在方方面面都胜过他。日高住在高档社区,拥有幸福的家庭……他却备受欺凌,甚至需要获得日高的保护和帮助才能生存,这种生活方式让自负的他自卑又无力,并将一切都归于日高的过错,导致了对日高的怨恨。即使对方给过他再大的恩德,招致来的只是他的怨恨。因为在日高面前,他无法自信,浓浓的自卑和不甘不断撕扯着他。

野野口杀害日高的导火索是日高的小说《禁猎地》。《禁猎地》是日高以自己为视角的纪实小说,描述了他小时候遭受过的校园暴力及对他施暴的人。

校园施暴者往往使用暴力使同学屈服于他,只要看谁不顺眼,就会毫不留情地对对方施暴,一直打到对方示弱为止。在各种形式的暴力下,有的人屈服了,成为施暴者中的一员,有的人即使被打也坚决不参与施暴。野野口是前者,怀着被再次施暴的恐惧和对日高的怨恨,成为施暴者;日高是后者,最终他成了被众人欺负的对象。日高不明白别人为什么针对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帮助过的野野口会转变阵营参与施暴,“就好像某天突然被贴上恶魔的符咒一样”,从此陷入恐惧和绝望。他在书中描述:“令他害怕的,并非暴力本身,而是那些讨厌自己的人散发的负面能量。他从来没有想象过,在这世上竟然会有这样的恶意存在。”当然,他更不可能想到,若干年后的野野口修会因为这样莫名其妙的“恶意”,处心积虑地杀死功成名就的自己。

野野口修对日高邦彦的恨是用整整一年的时间进行杀人剧情的设计和完善;偷偷毒死日高邻居的猫,让日高被大家看作冷漠无情的人;甘愿成为日高的影子作家……“即使赌上自己所剩无几的人生,也要贬低对方的人格”。他处心积虑谋害日高,不仅要的是日高的命,还要抹黑他的人格,窃取他的成就。可见野野口对日高的仇恨有多深,这无端的仇恨深得连他自己都無法解释,但绝不仅仅是一句“我就是看他不爽”。

东野圭吾笔下的野野口修并不是某一个人,而是象征着自负与自卑并存、心理极度阴暗的一类人,他们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对身边的人超越自己感到嫉妒恐惧,他们充满恶意的性格才是促使他们成为校园暴力施暴者的直接原因。

三、产生校园暴力的原因

从人物身份上来看,在校园暴力事件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一样的角色,人们在谈及校园暴力事件时,大多只会单一地关注谁是被害者和谁是施暴者,继而对被害者盲目同情,对施暴者盲目谴责。实际上,在一场校园暴力事件中,被害者与施暴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就像《恶意》中的野野口修一样,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在重压之下也可能变成施暴者的帮凶。与此同时,校园暴力中的参与者远不止被害者和施暴者,还有对这件事冷眼旁观的,有无奈之下参与施暴的,有心存侥幸的……他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也是校园暴力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胡亚敏在《叙事学》一书中将视角定义为:“叙述者或人物与叙事文中的事件相对应的位置或状态,或者说,叙述者或人物从什么角度观察故事。”如果说对于读者而言很多小说都是从局外人的视角看待小说中的人和事的话,那么在《恶意》中,东野圭吾采用分别以杀人者野野口修和警察加贺恭一郎的第一人称口吻轮番叙述的方式,双方视角相互交织,使读者置身于当事人的角度观察整个案件,让读者最大限度地接近作者笔下的人物,由此生动地展现了一场由校园暴力引起的杀人事件。对于读者而言,从多个角度叙述当年两人的关系和校园暴力事件,就是给读者自己判断、自己思考的空间,让读者不仅能看到暴力的施受双方,还能看到旁观者的态度,引导读者从不同的视角认识校园暴力问题。

通过作品,我们发现校园暴力问题的产生有家庭、学校、社会等诸方面的原因。从家庭来说,野野口修的母亲对野野口的生活和心理上没有给予足够的关心和帮助,非但如此,她充满优越感的心理和对现状生活的不甘是导致野野口畸形心态形成的主要动因。从学校角度来说,东野圭吾借助加贺对自己当教师时处理校园暴力事件的一段经历回顾,结合对野野口和日高的多位同学进行询访,发现大家对藤尾团伙校园暴力行为,或冷眼旁观或看热闹或参与其中,总之对这种行为鲜有人站出来抵制或揭发。学校除了在藤尾欺凌女同学遭到告发后让其退学之外,书中并没有明确表示校方对杜绝校园暴力事件采取了有效措施。从社会角度来说,冷漠的世人把这一场杀人事件当作一次社会丑闻,关注点一直放置于野野口是日高的影子作家这一点,并责骂日高的妻子理慧。世人对逝去的生命不关心,对杀人事件的原因不反省,而是当作一桩趣事围观。如加贺所说:“据我推测,这些存心攻击的人应该都是日高的书迷,真正的文学爱好者恐怕很少。不,说不定这其中大部分人从头到尾就只知道日高这个名字。这种人净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还一天到晚注意哪里有这样的机会,至于对象是谁,他们根本不在乎。”

校园暴力看起来发生在校园,却可能对经历者后来的人生产生很大影响。校园暴力的产生原因,与家庭、学校、社会的环境密切相关,要想解决校园暴力问题需要从多方面考虑。

四、结语

《恶意》,是东野圭吾的代表作品之一。它将校园暴力问题融入杀人案件当中,情节设置跌宕起伏,人物刻画形象生动,让读者切身体会到校园暴力对人的负面影响之大。日本会出现如此多像《恶意》一类具有校园暴力描写的小说,说明在日本,校园暴力已经不是一个新出现的问题。但是,即使是在这样的问题已经在小说中屡次提到,试图引起民众广泛关注的情况下,却仍然屡禁不止。解决校园暴力问题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张爽.日本校园欺凌现象治理及其启示[J].教育与管理,2019(32).

[2]张月娇,赵星.中国当代电影中的校园霸凌现象书写——以《少年的你》为个案[J].视听,2020(08).

[3]田紫钰.东野圭吾小说《恶意》魅力探析[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03).

[4]李淑媛.《恶意》:校园暴力受害者变成施暴者的帮凶[EB/OL].搜狐,2020.https://www.sohu.com/a/406459080_105398.

[5]《恶意》野野口修:高贵的心理,低贱的人性[EB/OL].快资讯,2019.https://www.360kuai.com/pc/9847ca4de20d2ce8a?cota=4&kuai_so=1&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6]胡亚敏.叙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指导老师:魏金美

猜你喜欢

校园暴力
由各国校园暴力案例浅谈未成年人犯罪处理
浅谈中小学校园暴力犯罪的预防
遏制校园暴力须重视法制教育
武术教育对消除校园暴力的作用探析
校园暴力的成因及法律防控
浅析校园暴力犯罪的成因、特点及预防
从中美校园暴力案件报道出发思考相关法律问题
青少年恶劣事件频发引发对刑事责任年龄的思考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