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临床效果

2021-08-09熊宇吴石奇李亮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2期
关键词:脊柱骨折内固定

熊宇 吴石奇 李亮

摘  要:目的  评估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手術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  纳入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为后路入路,对照组为前路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随访结果。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伤锥高度、Cobbs角、运动评分及触觉评分均优于观察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操作简单,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但术后脊髓神经功能相对前路手术较差,应根据病情合理选择入路途径。

关键词:脊柱骨折;脊髓神经损伤;内固定;后路手术;前路手术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2-0047-03

脊柱骨折是常见的脊柱损伤,主要为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引起,由于胸腰椎段(T11-L2区域)承担着脊柱瞬时运动以及三维自由运动产生的应力,因此胸腰椎是脊柱骨折的高发区[1]。胸腰椎骨折治疗的目的在于重建脊柱稳定性、恢复脊柱解剖序列、解除神经根受到的压迫、恢复神经功能。内固定治疗是脊柱骨折的常用治疗方法,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步,手术器械及工具的改进以及医师经验的不断累积下,脊柱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逐渐成熟。当患者的神经、脊髓没有受到损伤时可进行保守治疗,但是当出现上述任意情况时就必须进行手术治疗。本次研究主要探讨评估后路手术应用于脊柱骨折临床治疗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纳入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男女例数为26例、14例;年龄19~58岁,平均(36.26±10.35)岁。对照组男女例数为25例、15例,年龄19~60岁,平均(36.56±10.4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18~60岁;②性别不限;③伴有神经系统损害或脊髓损害的胸腰段骨折;④治疗合并伤后可耐受手术治疗;⑤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病理性骨折;②保守治疗。

1.3  方法

观察组为后路手术。患者取俯卧位,于病锥棘突中心作纵行切口,将皮肤切开并剥离肌肉,充分暴露病锥以及上下各一个锥体的椎板及棘突,病锥以及临近锥体的两侧均植入锥弓根钉。X光透视下发现椎弓根钉位置正常后,进行椎板切除减压,对椎管进行探查,将突入椎管内的骨块复位。预弯钛棒并安装两侧钛棒,撑开器适当撑开,拧紧螺帽,安装横联,X光透视下发现复位正常后,止血,冲洗伤口,留置引流管,逐层闭合伤口,消毒后无菌敷料包扎。

对照组为前路手术。患者取右侧卧位,经胸膜、腹膜入路,将皮肤及皮下筋膜切开。不同的锥体选择不同的切口。当腰1锥体骨折时为第12肋手术入路改良术式。沿着第12肋的走行向前下方弧形切开直至左侧髂前上棘,显露肋骨并将第12肋间神经切除,将12肋肋间血管结扎,将胸膜推向对方,将腹部肌肉切开,暴露腹膜,保护胸膜、腹膜以及膈肌牵向中线。继续分离直至病锥及邻近2个锥体显露,采用骨凿及咬骨钳将切除病锥,钛网锥体间植骨,暴露T12及L2两个锥体并分别置入锥体钉,安装前路连接杆,纠正畸形。X光透视发现锥体位置良好后,冲洗伤口,留置引流管并逐层闭合切口,无菌敷料包扎。

1.4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①观察两组手术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②观察两组恢复情况,拆除内固定时的Cobbs角、伤锥高度、运动评分以及触觉评分。依据ASIA评分标准进行运动评分及触觉评分的评估,前者最高分112分,后者最高分100分。通过CT检查Cobbs角、伤锥高度。③观察两组疗效。评价标准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劳动能力、生活质量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腰背部疼痛减轻,X线片显示有一定愈合,患者的生活受到轻微影响;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总有效率为有效率与显效率之和。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经SPSS23.0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恢复情况

对照组的伤锥高度、Cobbs角、运动评分及触觉评分均优于观察组(P<0.05)。见表2。

2.3  治疗效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3  讨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的致伤机制复杂,致伤暴力强大,脊柱受到的破坏比较严重,临床治疗时,积极治疗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的合并伤的同时,还要给予手术治疗恢复脊柱生理功能[2]。无论是前路手术还是后路手术,目的均在于重建脊柱稳定性,减少脊髓、神经受到的压迫。后路手术是脊柱骨折应用最早的术式,其优点包括:①固定节段数量少,能在达到手术目的的同时尽可能保留运动功能;②内固定以及撑开器撑开病锥可间接减压病锥;但是椎管减压过程中造成椎间组织、小关节、病椎棘突以及椎板等受到破坏,对脊柱的稳定性造成影响[3-4]。除此之外,暴力引起的椎间盘损伤,锥体爆裂骨折也会引起骨折块进入椎管而压迫脊髓神经。前路手术可解除突入椎管的软组织、骨块等对神经根以及脊髓造成的压迫,实现脊柱骨性融合,可重建脊柱高度[5]。这一术式的优点在于:可在直视下解除脊髓前方致压物的压迫,无需牵拉硬膜囊,可保证神经、椎管彻底减压。缺陷在于:①需要做胸腹联合切口,对患者造成创伤较大;②手术支撑条件以及对医生要求较高[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前路手术操作复杂,难度较大,医生缺乏经验也会造成手术时间被延长。但是拆除内固定时发现,对照组的伤锥高度、Cobbs角、运动评分及触觉评分均优于观察组(P<0.05),前路手术在伤锥恢复方面的更理想。其原因在于,前路手术可充分植骨,能直接重建受伤脊柱的前、中柱,避免后柱受到损害,两种术式均可有效减压脊髓神经,但是前路手术减压效果更加明显,因此患者的运动评分及触觉评分更高。

综上所述,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操作简单,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但术后脊髓神经功能相对前路手术较差,应根据病情合理选择入路途径。

参考文献

[1]熊智巍,唐媛,陈伟,等.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颈胸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9,16(1):81-85.

[2]陈宇,郑佳状,汪凡栋,等.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18,20(9):689-692.

[3]姜平,李念虎,魏传付,等.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9,29(4):303-309.

[4]张健,陈波,王钟,等.经椎弓根内侧入路减压复位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76例临床疗效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20,22(1):10-13.

[5]马建国,阴彦兵,白祝荣.不同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7,27(1):39-42.

[6]汪文录,李丹,秦建英.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病人不同入路减压手术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8):9-12.

猜你喜欢

脊柱骨折内固定
三踝骨折复位内固定顺序的选择比较
经皮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效果
内、外固定联合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疗效观察
跟骨骨折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分析
可膨胀髓内钉在肱骨干骨折中的疗效分析
颈后路非融合寰枢椎内固定技术治疗Anderson Ⅲ型齿突骨折的临床研究
不同方法治疗脊柱骨折伴硬脊膜损伤术后脑脊液漏的效果观察
脊柱骨折应用放射平片与CT的临床诊断价值对照
后路手术内固定对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价值及效果初步研究
解剖型髓内钉内固定术操作过程中导致医源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