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教材随文练笔初探

2021-08-09徐萍萍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22期
关键词:随文丁香梅花

徐萍萍

于永正老师说:“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文练笔安排得合理,落实得有效,不仅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变得更加灵动和亮丽,更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我结合初一教材特点和学生现有的作文水平,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一、素材积累式练笔

《丁香结》是统编六下教材的一篇抒情散文,作者用清新淡雅的语言描写了不同地方的丁香,从色彩、形貌、气味、姿态多个方面细致地刻画了丁香娇俏灵动、可爱芬芳的形象。课堂中我着重和学生品读了1~3段,引导他们体会丁香的特点,并由此得出一种技巧——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自己的心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在品读课文之后,我让学生选择喜欢的一种花或一棵树,抓住它的色彩、形貌、姿态、气味,表达对它的喜爱与赞美。我给学生一个作文开头“我最喜欢的当然是___啦!”学生可以用老师的开头进行续写,也可以独立创作。于佳鑫同学这样写:

我最喜欢的当然是梅花啦!

梅花美丽动人。冬天,无数的花都凋谢了,唯独梅花裹着艳丽的小黄被子,慢慢地打开一条缝,眯着小眼睛,张望世界。不久,梅花终于冒出头来,那动人的身姿,黄得那么可爱!那么耀眼!……

在本次练笔中,出现了多种植物,迎春花、樱花竞相开放,荷花、石榴花争奇斗艳,菊花、枫叶在秋风中媲美。教师精心设计的练笔让学生把思维延伸到生活,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二、迁移仿写式练笔

统编教材无论是谋篇布局还是段落描写都向学生传递着最精彩、最准确的语言和方法。教师要善于选择合适的角度,引导学生用仿写的形式练笔。

如《花之歌》这首散文诗,通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花的语言来叙述大自然的种种画面,排比的运用,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

我请学生展开想象,选择大自然中的某一种事物(如草、彩虹、雪、雨等),采用第一人称仿写。学生依据课文的句式“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写出了精彩的句子。有学生这样写:“我是一朵云,是一朵来自天空洁白无瑕的云。我是太阳伯伯呼出的气,那么纯洁干净,却又是那么令人捉摸不透。他把我呼出,又从我的孪生兄弟——水中获得氧气。”

当学生写作时脑海中联想了各种大自然的场景,把它们变成文字,再辅之以声情并茂地朗读,内心盈满幸福感和成就感。课堂小练笔让学生把丰富的联想变为有章法的文字。

三、技巧表达式练笔

《開国大典》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新闻特写,场面描写堪称精彩。课上我请同学们结合板书回顾一下这些场面描写的共同特点——集中写了毛主席的言行和群众的反应。并进一步分析毛主席就是这个场面的点,典型的言行突出了伟人形象;人民群众就是场面描写中的面,点面结合法既突出了场面的宏大,又烘托了毛主席的伟大形象。

我引导学生回归自己的生活,找出让自己难忘的场面。学生大多能答道:饭店亲人就餐,朋友生日聚会,运动会比赛,家人忙碌打扫卫生。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写一段文字。王浩然同学写了《热闹的海滩》:海滩上可真热闹啊!孩子们笑着、闹着,在沙滩上奔跑着,寻觅那美丽的贝壳,都希望能找到那闪亮亮的珍珠。一个穿海魂衫的小男孩在捉小螃蟹,可没等他捉住,螃蟹就已经打了个小洞,钻进去慌慌张张逃走了。

通过本次练笔,我们不难发现,点面结合手法的运用增加了文章的镜头感和画面感。精彩处,让人感觉眼前一亮。

随文练笔的方式有很多,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使教材成为学生练笔模仿的范本。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模仿中学习,从而实现从读到写,从课内到课外,从未知到已知的迁移内化。

期待课堂小练笔能成为语文课堂中一抹靓丽的风景。

猜你喜欢

随文丁香梅花
The Meaningful Flowers
提高小学生随文练笔水平的实践研究
梅花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
梅花
为什么梅花能在寒冬开放
快乐阅读
快乐阅读
白丁香紫丁香
极速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