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探究

2021-08-09陆延文

学周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优化措施语文教学小学

陆延文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各学科的主要改革方向逐渐变为核心素养。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就是语文,为符合立德树人的教学要求,应将语文教学的重心从考试成绩中慢慢转移出来,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创新让语文教学更适应现代社会,给予学生更有效的发展机会。本文基于新形势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措施展开讨论,希望能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3-006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3.03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教学方式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学重点慢慢从成绩中转移出来,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小學语文教学工作上,素质教育理念与新课程改革标准均对其提出了新要求,即在向学生讲授课堂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知识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特点实施个性化教学,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

一、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是为了紧跟新课改的潮流,还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更加得心应手,只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才能使他们形成一套自己独有的思维方式,在接受新知识时能够自主思考,经过自身的探究,对新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除此之外,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极大程度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情感,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教学力量与教学能力。只有教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采取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感情变得更加丰富,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围绕语言的构建及应用展开教学活动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要与学生多沟通交流,通过将课程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的个性化教学方式,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多与教师或同学交流沟通自己的想法,大声说出自己的见解;而教师需要深入研究课堂知识,对文字背后的含义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再结合合理的教学大纲及计划,使用多元化的授课方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与思考,使课堂教学活动真正围绕语言的构建展开,增强学生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

三、优化教师课堂教学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一改传统的“成绩为重”的观念,同时尊重课堂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组织学生建立学习小组,展开对课堂知识的讨论学习。每个学生都是自己组内的小老师,小组学习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以及帮助他人学习的优秀品质。

应用小组教学方式对于加深学生对文章及课堂知识的理解有较为显著的效果,有效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除此之外,在学生与组内成员沟通的过程中还能够促进学生形成团队合作意识,打开自己的学习思维。在多媒体时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借助现代化科技手段与网络技术,帮助学生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

四、发挥学生自主能力,加强实践培养

实践经验是培养学生理性认识的重要来源,知识的发展必定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只有掌握了这条规律,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时候才会有方向。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教育时,需要将社会、生活与其自身合理结合,加强探索与实践。为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教师需在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上调整课程内容、落实课程实施,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知识。

五、通过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体会精神与文章的融合,关注人文情感

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核心素养培养中,教师应该在提升语文学科内涵的同时增强自身的使命感,逐步将语文对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关键作用凸显出来,最终在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爱国观念,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远大理想,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比如在小学语文教材《青山处处埋忠骨》的学习中,教师可将文章主线设为“真”与“活”,其中通过说、读、写让学生理解毛泽东的平凡与伟大;通过具体的文章,让学生感受毛泽东这一无产阶级革命家无私的情怀与豁达的胸怀,充分对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进行体验与感悟。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与面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补充毛泽东的其他资料,帮助学生拓展知识的同时,更好地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义。

(二)贯彻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从学科角度来讲,小学语文是为素养而教人。如果将教学仅仅局限于学科本身,反而不利于学生学习视野的拓展及社会意识的形成。不仅是语文教学,所有学科的教学都不应该只局限于传授知识与技能,而是应该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与素质,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切记不能局限于文本教学,而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贯彻核心素养。

比如在小学语文教材《大瀑布的葬礼》的学习中,文章主要是反映爱护环境,保护生态与地球这一世界性问题,通过讲述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现在却要面临消失,人们为其举行葬礼的故事,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现今人类所处的生态环境的忧虑。在学习文章时,教师可通过带领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体会作者在文字中表达出的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使学生树立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猜你喜欢

优化措施语文教学小学
医院工资薪酬分配及优化对策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