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2021-08-09董春山

学周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教学探究初中历史新课改

董春山

摘 要:在初中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储备愈发完善的形势下,初中历史教学逐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之余,对学生应用历史思维看待、思考问题的能力愈发重视。因此,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对构建新型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尤为关键。文章以此为背景,探究初中历史在新课改下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新课改;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3-001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3.009

初中历史作为学生初步接触系统化历史知识概念、思考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演变历程、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精神与民族情感的重要课程,在新课改驱动下被赋予了更多的教育功能,即在原有的历史知识传导功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课程知识思考分析或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需要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深度学习创造基础条件。

一、初中历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性

在新课改影响下,初中历史已经不局限于以往单一的历史知识点灌输形式,而是基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与生活接触内容,以历史知识为核心,构建多元化知识体系,以此促使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因此,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势必要精简传统历史教学结构,重新分配课堂时间资源,保证在不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推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代化发展,并为教师渗透各项教育内容创造有利条件,综合提升课堂教学收益。

二、初中历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新课改下,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已经有效渗透到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观念中,但在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部分教师并未将基于新课改衍生的课程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策略联系起来,导致课堂教学内容与新型教学目标落实工作有所冲突,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无法遵循科学的认知发展规律,吸收转化课程知识,削弱了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工作的实际成效。

(二)师生认知差异较大

受历史课程知识认知水平与课程学习经验差异影响,针对课程知识转化效率,教师与学生往往呈现较大的认知差异,部分教师在针对性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时,将部分必要的知识传导或延伸环节进行缩减,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无法巩固学习基础以及建立基本的知识体系框架,不利于学生构建课程知识与教师渗透的教育内容的联系,为学生增加了不必要的认知负荷,在影响学生课程知识吸收转化效果的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对新型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建立认同感,削弱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

(一)构建多元化课堂学习情境

处于初中学段的学生,受自身年龄特征影响,其在校内学习中呈现较强的个性心理,并具备明显的学习偏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态度与效率影响较大。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师提升新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内容。

与以往单一的知识导入情境不同,新型多元化课堂情境体系能够针对学生自身生活环境与性格特点,提供更贴近自身生活或兴趣爱好的历史情境,并引导其及时进行思维延伸,按照教师的设计思路延伸课程知识内容,更有利于教师渗透各项教育内容,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1]。同时,基于多元化课堂学习情境,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可以通过具体课堂情境内容,深入思考历史发展规律与自身生活的联系,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建立正确的历史情感态度、社会责任感、民族观念等,为其整体课堂学习提供完整的转化框架,提升其知识内化效率,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合理设置问题梯度与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认知障碍是驱动学生自主思考知识内容,构建新旧认知结构联系的重要元素,而课堂问题是教师引导学生逐步生成与课堂知识递进顺序的认知障碍的关键。因此,基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课堂问题设置,是教师全面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与传统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简单问答形式的问题设置不同,新型问题设置形式侧重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与认知发展动态出发,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思想,以降低学习差异性不良影响与无效思考内容比重为导向,为学生提供新的问题思考框架,以此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目的性与有效性,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2]。同时,该问题设置方式能够兼顾各学习层级学生的问题思考模式,以此激发全体学生思维活跃性,促使学生提高课堂反应速度与沟通频率,在知识信息传递效率提升的影响下,达到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除此之外,该问题设置机制与学生自身认知结构变化发展过程更贴近,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减少不必要的知识信息转化工作,有效降低实际认知负荷,便于学生有效发挥自身工作记忆(短时记忆)作用,高效处理由课堂问题引发的知识信息,为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创造有利条件。

(三)引入思维导图

在现代教育发展趋势下,引入新型学习工具同样也是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手段之一。而思维导图凭借自身在思维具象化与可视性方面的优势,成为当下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新型学习工具,并且针对知识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思维导图在课堂学习中能够发挥更多作用[3]。因此,思维导图是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各个环节,可通过直观观察思维导图框架与知识内容构成,明确课时学习重点,及时梳理总结出课时知识脉络,进而形成相应的学习侧重。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更具目的性与高效性。同时,借助思维导图,学生可有效把握自身课堂学习进度,便于及时调整自身课堂注意力,將课堂学习精力向课堂知识重难点倾斜,以此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效率,进而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效率。除此之外,思维导图也能为学生有效总结课堂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与传统历史教学模式中的课堂总结形式相比,思维导图的知识总结环节无疑更具效率,并有利于学生借助其深入思考课堂知识中蕴含的历史发展演变规律,改变其以往利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储存转化历史知识的形式,借助思维导图与图示记忆方法的关联性,在降低记忆负荷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实现课堂教学效率与效用综合提升。

猜你喜欢

教学探究初中历史新课改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