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对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CD14表达水平的影响
2021-08-09齐世伟
齐世伟
摘 要:目的 探究小儿急性阑尾炎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的围术期指标分析及对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CD14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临邑县人民医院于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88例小儿急性阑尾炎分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开腹切除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切除术,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CD14表达水平。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体温恢复时间短、住院时间短(P<0.05)。两组入院时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穿孔性阑尾炎相比于单纯性阑尾炎相比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CD14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两组入院时穿孔性阑尾炎分别相比于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CD14表达水平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d、术后6d与入院时相比,不同类型阑尾炎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CD14表达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相比,术后3d及术后6d的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CD14表达水平升高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围术期指标表现更好,能够调节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CD14表达水平,预后较好。
关键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小儿急性阑尾炎;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CD14
中图分类号:R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3-0178-03
急性阑尾炎作为临床上一类发病率较高的急腹症,合并症较多,危害较大[1]。目前临床工作中针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治疗包括开腹手术以及腹腔镜手术两种,各具优势,但纠正选择何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更好的获得疗效并保证安全性,仍值得进一步的探讨[2]。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为一种参与机体免疫反应的重要分子,当HLA-DR/CD14细胞水平较低时能够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甚至能够表现出免疫麻痹的状态[3]。因此,在对小儿急性阑尾炎进行手术治疗期间对HLA-DR/CD14的表达水平进行判断至关重要。现临邑县人民医院对此展开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临邑县人民医院于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88例小儿急性阑尾炎分组,各44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1至12岁,平均(7.34±0.45)岁,疾病类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9例,单纯性阑尾炎16例,穿孔性阑尾炎9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2至13岁,平均(8.02±0.55)岁,疾病类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2例,单纯性阑尾炎15例,穿孔性阑尾炎7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全部患者均签署关于本次试验的知情权同意书,本次试验符合我院医学伦理会批准。
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均存在着右下腹或全腹;麦氏点存在明显的反跳疼痛;均经过尿检及C反应蛋白检验后确诊。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脑肝肾等严重疾病者;因其他原因造成的右下腹疼痛或全部疼痛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开腹切除术:气管插管全麻处理,摆放仰卧位,经腹直肌处行一足够大小的切口,尽可能的吸除腹腔内积液,切除阑尾及系膜,处理残端,使用甲硝唑對腹腔进行冲洗,随后逐层缝合。
观察组给予腹腔镜切除术:给予气管插管全麻处理之后,帮助患儿摆放仰卧位,在脐上方的5mm处做一切口,建立起二氧化碳气腹,腹内压力按照患儿的年龄维持在10mmHg至12mmHg之间,随后放入腹腔镜以及Trocar。在腹腔镜的监视条件下,分别从右侧腹部以及左侧腹部置入操作钳,探查腹腔及盆腔内重要脏器及与周围组织各情况,同时探查阑尾当前所处位置、病变严重程度及与周围组织间的关系、是否出现胸腔积液以及脓肿等情况进行探查。使用吸引器将过多的积液排出,使用钳夹对阑尾末端处理,对周围已经发生黏连的组织予以分离,对阑尾根部行结扎,电凝、电灼等处理,随后彻底切除阑尾,使用电凝对阑尾的残端进行处理,后将阑尾取出。若出现阑尾坏疽或者穿孔的情况,则需要使用8字缝合以关闭阑尾残端并予以大网膜覆盖,后给予缝合加固,对腹腔以及盆腔进行反复冲洗,解除气腹之后,常规缝合敷贴,随后结束手术操作。结束手术之后根据情况决定判断是否放置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CD14表达水平(分别在入院时、术后3d、术后6d收集两组患儿的二胺四乙酸(EDTA)-K3静脉抗凝血3mL,立即送至实验室检测HLA-DR/CD14表达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分析,若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CD14表达水平对比
两组术后3d、术后6d与入院时相比,不同类型阑尾炎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CD14表达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相比,术后3d及术后6d的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CD14表达水平升高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1例肠粘连,经处理后痊愈,二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疗与微创技术结合的更加紧密,使得腹腔镜操作技术凭借其各种临床优势,在诸多疾病治疗诊断领域得以不断发展,尤其是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更加广泛,也凭借其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易于被患儿及家属接受及认可[4-5]。分析其原因是腹腔镜相比于开腹手术的治疗能够通过暴露在外面的3个小孔,于监视器下开展手术操作,使得手术操作更加的精细,术中出血量也较少,有利于早期下床活动,同时也减少伤口在空气中暴露的情况,安全性得到保障[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比对照组各围术期指标表现更好。
CD14为一种主要存在于单核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表面的白细胞分化抗原,同时CD14本身作为一种脂多糖受体,与机体的体液免疫、调控以及防御等机制具有密切的相关性。而CD14+单核细胞表面的HLA-DR在抗原提呈的过程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若该反应过程受到来自外界环境的诸多影响无法正常行使其生理功能,则容易导致机体本身无法对有害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及时清除而造成大量蓄积,且无法对炎症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造成组织进一步损伤,对机体的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认为,HLA-DR/CD14+足量表达在保证机体固有免疫是否得以正常发挥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本次结果显示,穿孔性阑尾炎相比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单纯性阑尾炎患儿的疾病程度较重,表现出HLA-DR/CD14+的表达水平降低的情况,且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相比于单纯性阑尾炎患儿的疾病程度较重,但在经过两种不同手术治疗后,不同类型的急性阑尾炎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CD14表达水平均升高,但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患儿中该指标的改善水平更高的显著,进一步证实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应用价值。
綜上所述,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效果显著,能够调节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CD14表达水平,预后较好。
参考文献
[1]杨双齐.急性阑尾炎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2018,44(5):386-387.
[2]张建国,徐永康,刘锵,等.IL-6和CRP在小儿复杂性阑尾炎行不同手术治疗的对比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7,49(04):123-124.
[3]刘昆强,张震,王琛,等.经脐单切口与传统腹腔镜诊治小儿急性阑尾炎效果比较[J].武警医学,2016,27(03):265-267.
[4]肖波,毛金娥,陈万新.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与EBV-DNA定量分析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6,31(03):114-115.
[5]黄耀.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7,10(09):130-131.
[6]曹贤.AIR评分和实验室检查在小儿急性阑尾炎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6,07(06):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