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词典释义中虚词的语义功能与语用条件辨析

2021-08-09董秀芳

辞书研究 2021年4期

摘 要 《现代汉语词典》在对一些虚词的释义中,有时讲的实际上是虚词的语用条件,而不是虚词真正的语义功能。这样的释义是不够妥当的。文章以一些语气副词的释义为例,指出当前词典释义中存在的问题,并认为更好的释义方式是首先讲清虚词的语义功能,如果有需要,再指明其语用条件。

關键词 词典释义 语义功能 语用条件 语气副词

一、 引言

本文讨论《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在虚词释义上存在的一个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必须承认,《现汉》经过反复修订,精益求精,在现代汉语词语的释义方面是最为权威的。《现汉》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本文的讨论只是希望能为《现汉》在虚词释义上的进一步改善提供一点意见。虚词的释义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虚词的语义比较空灵,如何准确地为虚词释义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在《现汉》中,我们发现在虚词的释义中有时讲的实际是虚词的语用条件而不是虚词真正的语义功能。这样的释义是不够妥当的。我们认为需要区分虚词的语义功能和语用条件,建议在释义中首先指明虚词的语义功能,如果需要,再指明其语用条件。为了使调查和论述便于展开,我们主要以《现汉》第7版对一些语气副词的释义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有时也会涉及一些与释义相关的其他问题。

二、 《现汉》第7版对一些语气副词的释义中存在的问题举例

(一) “原来”释义中存在的问题

“原来”在《现汉》第7版中有三个义项,第三个义项为副词,释义为:

表示发现真实情况: ~是你|我说夜里怎么这么冷,~是下雪了。

释义用语是一个动宾结构,会让人觉得“原来”是一个动词,这与其副词性质不符。如果把这个释义放到例句中去,也会觉得不能很好地解释例句中“原来”的语义功能。“原来”在句中表示的并不是“发现真实情况”这样一个动作行为,而是表达一种连接功能或语气。如果去掉“原来”,句子的基本意思不会发生变化。其实,这个释义只是说明了“原来”的语用条件,即表明了“原来”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的,而并不能说明“原来”的语义内涵。这个释义与吕叔湘(1980)《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原来”的释义相同。看来二者存在共同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比较普遍地存在。这样的释义不能准确说明“原来”的语义,是不够妥当的。

那么“原来”真正的语义功能是什么呢?仔细分析,“原来”做副词时的语义功能可以分为两类: ① 关联副词,用来解释原因;② 语气副词,表示意外和惊讶的语气,语义与“竟然”接近。(董秀芳2020)《现汉》第7版中举的两例正好对应这两种功能。“原来是你”中的“原来”是语气副词;“我说夜里怎么这么冷,原来是下雪了”中的“原来”是关联副词。

为了更好地看清“原来”的功能,我们再举两个“原来”用作关联副词的例子:

(1) 我好几年没见到他,原来他出国了。  (2) 他不吃鱼,原来是怕刺。

经过对比可以发现,“原来”用作关联副词解释原因时与其他解释原因的关联性的词语如“因为”“由于”等的不同在于,“原来”所引入的原因是说话人刚刚发现的真实情况,这是“原来”的使用条件,而且,在引入原因的同时,“原来”还带有一些惊讶和意料之外的意味,这与其作为语气副词的功能是相联系的。

下面再看两个“原来”做语气副词的用例:

(3) 女儿没有想到,选择专业原来是这么复杂的问题,有这么多的因素要考虑。

(4) 原来他不爱她呀!

“原来”做语气副词表达意外语气也是在说话人发现了与以前认识不同的真实情况的条件下使用的。比如,在例(3)中,“女儿”以前没有认识到选择专业的复杂,当后来发现了选择专业的复杂性时,就可以用“原来”表达出乎意料的语气。

可见,作为关联副词和语气副词时,“原来”都带有反预期(counter-expectation)的意味,(董秀芳2020)这种反预期意味正是在发现了与原先认识不同的真实情况时产生的。严格来讲,“原来”的语用条件其实不只是发现真实情况,而且必须是发现出乎说话人意料的真实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才会使用“原来”。“发现与原来认识不同的真实情况”是“原来”使用的外部语境条件,不能算作“原来”真正的语义,直接用来给“原来”释义不妥。

在对虚词释义时,如果有同义词或意义接近的短语,可以先用同义词或同义短语来释义,再具体解释其语义功能,如果没有同义词或同义短语,则可以通过具体的描述来说明被释词的语义功能,如果需要,再列出语用条件。“原来”作为语气副词时与“竟然”语义功能接近,可以用“竟然”来解释,再加以具体说明。综上所述,建议将副词“原来”分为两个义项: (1) 关联副词。解释原因,用在找到了与原来认识不同的事情的真实原因的时候。(2) 语气副词。竟然,表达惊讶的语气,用在发现真实情况不符合以前认识的情况下。

其实,一个词的使用条件除了外部语境条件,还有内部语境条件。外部语境条件跟话语情景和上下文语义有关,比如上文提到的“发现与原来认识不同的真实情况”就属于“原来”的外部语境条件。外部语境条件涉及语义和语用。而内部语境条件,是指一个词出现在什么样的语言位置,与什么样的语言成分相邻出现,内部语境条件涉及句法。比如,“原来”可以出现在主语前,也可以出现在主语之后、谓语之前;可以引入小句或动词短语。这就是“原来”使用的内部语境条件。这种内部语境条件也是词语具体用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词典中说明,特别是在用法详解类词典中注明。

(二) “终于”“总算”释义中存在的问题

《现汉》第7版中“终于”作为副词的释义是:

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多用于希望达到的结果): 实验~成功了|身体~强壮起来|她多次想说,但~没说出口。

这个释义也是用了一个动宾结构来解释副词的含义,释义语言容易让人与动词语义相混淆。这里出现的问题也是释义不能真正揭示被释词的语义功能,释义的中心内容是“最后出现某种情况”,而这并不是“终于”的语义内涵,实际上反映的是其语用条件。“终于”是一个时间副词,但同时也是一个语气副词,作为时间副词,“终于”表示“经过较长过程之后,最后”,作为语气副词,“终于”表示的是一种对好不容易得到的结果的激动、珍惜或慨叹的语气。其中,作为时间副词的意义是最基本的、最稳定的,而语气副词的意味则是随着语境而改变的,不是特别稳定。因此,也可以说,“终于”的语气副词义项还没有完全确立,也可以不在一般词典中解释出来,但可以在用法详解类词典中加以说明。

建议将“终于”的释义改为: 经过较长过程之后(发生某事),多用于希望达成的结果出现的情况。可以带有对好不容易得到的结果的激动、珍惜或慨叹的语气。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终于”的英语对应词finally的释义情况。《牛津英语词典》在线版(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nline,以下简称《牛津》)对finally的释义是: after a long time, especially when there has been some difficulty or delay。这个释义采用了介词短语而非动词短语,介词短语具有副词性,因为可以像副词一样做状语,因此这个释义用语与finally的副词性质是协调的。释义中逗号后的部分给出了语用条件: especially when there has been some difficulty or delay(特别是在存在困难或延误的情况下)。《牛津》中的这个释义既说明了语义内涵,又说明了语用条件,因此是比较合适的。

《现汉》第7版对与副词“终于”语义近似的副词“总算”的释义是:

① 表示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以后某种愿望终于实现: 一连下了六七天的雨,今天~晴了。② 表示大体上还过得去: 小孩子的字能写成这样,~不错了。

这两个义项也只是指出了语用条件,没能揭示出“总算”的语义功能。与“终于”类似,“总算”既可以看作时间副词,也可以看作语气副词,可以表达难得、庆幸、感慨、不满[1]等语气。可以将义项①改为:“经过较长的过程之后(出现某种情况),表示难得、庆幸、感慨、不满等语气,用在经过较长的时间或经过较大的困难以后某种愿望终于实现的情况下。”义项②可改为:“表示勉强认可的语气,用在情况勉强可以接受的情况下。”

(三) “幸亏”释义中存在的问题

《现汉》第7版把“幸亏”的副词义项释为:

表示由于偶然出现的有利条件而避免了某种不利的事情: ~他带了雨衣,不然全身都得湿透|他~抢救及时,才保住了性命。

这个释义语叙述的是事件,如果用来解释动词的语义会比较合适,但用来解释副词不妥当。这个释义也是指出了被释词的语用条件,而不是其语义内涵。“幸亏”是语气副词,其功能不在于帮助叙述事件,而在于表达说话人的情感态度,表示的是一种庆幸的语气。

建议将“幸亏”的语义解釋为:“表达庆幸的语气,后接动词短语或小句,引入一种避免了某个不利的事情发生的因素。”注意,《现汉》第7版释义中的“偶然出现的”这个限定语实际上是不需要的。“幸亏”后引入的避免了某种不利事情的有利条件不一定是偶然出现的。虽然“偶然出现”或者说属于小概率事件的情形是比较常见的,但“偶然出现的”不能算作“幸亏”的使用条件之一。比如,《现汉》第7版举例中,“他带了雨衣”就不一定是一个偶然出现的事情。再如:

(5) 幸亏他懂英语,要不然我们连问路都不会。

在例(5)中,“他懂英语”是已知的事实,不是偶然出现的,只是由于这个因素,包括说话人在内的大家才受益。因此,“幸亏”使用的核心条件是存在一个使人受益的因素。《现代汉语八百词》对“幸亏”的解释是“指由于某种有利条件而侥幸避免不良后果”,其中没有出现“偶然出现的”这样的限定。邵敬敏、王宜广(2011)也已经指出“幸亏”所引入的有利因素不一定是“偶然出现的”, 而可能是常规条件、普通条件,或者根本无法判断是不是“偶然出现的”条件。因此,“偶然出现的”这一限定成分完全没有必要加,应该删除。

对比英语中对应成分的释义。英语的thanks to很多时候可以翻译为“幸亏”,但是在句法属性上不是副词性的,而是介词性的成分。《韦氏大学英语词典》(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对thanks to的释义是: with the help of, because of。这里释义语言用了介词短语,正好与被解释成分的性质相同,释义比较恰当,而且,也没有强调偶然性。这个释义中如果能指明语用条件就更好了。

(四) “偏偏”释义中存在的问题

《现汉》第7版将“偏偏”看作副词,分为两个义项:

① 表示故意跟客观要求或现实情况相反: 经过大家讨论,问题都解决了,他~还要钻牛角尖。② 表示事实跟所希望或期待的恰恰相反: 星期天他来找我,~我不在家。

我们认为,词典设立的这两个义项涉及句子主语(sentence subject)与言者主语(speaker subject)的区分(Benveniste1971)。义项①中涉及的是句子主语,指的是句子主语所指称的人物做出了故意跟客观要求或现实情况相反的事情,义项②中涉及的是言者主语,指的是说话人认为事实与其所希望或期待的恰恰相反。两个义项只是立足点不同,但核心意义一致。

首先来看这两个义项的区分是否有必要。我们认为没有。义项①的举例所表达的并不是句子主语所指的人主观上故意与客观要求或现实情况相反,实际上“偏偏”还是表达了说话人即言者主语的立场,“他偏偏还要钻牛角尖”表达的是“他钻牛角尖”的事实在说话人看来是故意跟客观要求或现实情况相反的。因此“偏偏”的这两个义项可以合为一个义项。在这一点上,“偏偏”与“偏”是不同的。“偏”可以表达故意跟某种要求相反,比如“你让我去,我偏不去”,但“偏偏”不能用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说“我偏偏不去”。石定栩、周蜜、姚瑶(2017)已正确地指出“偏偏”是一个言者指向的主观评注副词(speaker-oriented adverb)。

下面再来看具体释义中存在的问题。释义语“事实跟所希望或期待的恰恰相反”是一个主谓结构,表达的是一种事件状态,与“偏偏”的副词义不和谐,表示的实际上是“偏偏”的语用条件,指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偏偏”,“偏偏”在这种条件下所表达的语义功能却没有给出说明。

“偏偏”是一个语气副词,主要表达的是反预期语气。与其他反预期标记相比,“偏偏”的特点是用在实际出现的情形是说话人所不希望的情况下。建议将“偏偏”的释义改为:“表达一种出乎预料的语气,用在事实跟所希望或期待的恰恰相反的情况下。”这样,“偏偏”的释义中就既阐明了其语义功能,又指明了其语用条件,可以更好地指导应用。

(五) “反正”释义中存在的问题

《现汉》第7版给副词“反正”列出了两个义项:

① 表示情况虽然不同而结果并无区别: ~去不去都是一样|不管你怎么说,~他不答应。

② 表示坚决肯定的语气: 你别着急,~不是什么要紧的大事。

义项②的释义从形式上看比较合适,“反正”是语气副词,释义语言“表示坚决肯定的语气”正与“反正”所属词类的表义特点相一致。仔细推敲“反正”的用例,可以发现“反正”表示的语气与其他表示肯定强调语气的词的差别在于带有让步的性质,有“说到底”“退一步讲”的意思。而且,如果在释义中能给出语用条件就更好了。“反正”在这个义项下的功能是为前面小句中所提出的观点提供证据。例句中“反正”前面的小句是“你别着急”,“反正”所在的小句实际给出的是不要着急的理由,“反正”强调的是这个理由的确定性和无可质疑性。建议将对这一义项的释义改为:“无论怎么说,表示无可质疑的语气,用在为说话人的观点提供理由或证据的情况下。”

义项①的问题更大。义项①的释义语言实际表示的是“反正”的语用条件,没有真正指明“反正”的语义内涵。而且,举的例句也欠斟酌,第一个例句“反正去不去都是一样”如果作为义项②的例子也是可以的,如果在前面补上一个小句:“你别后悔了,反正去不去都是一样”,就更能看出这个例子中的“反正”具有义项②的功能。第二个例句“不管你怎么说,反正他不答应”能更好地体现义项①的意义。在这个例句中,“反正”与“不管”配合出现,正是处于“情况虽然不同而结果并无区别”的语用条件下。在这样的环境中,“反正”的语义功能是表示强调的语气。建议将这一义项的“反正”释义为:“无论如何,表示强调的语气,用在不管情况如何变化,结果都没有区别的情况下。”“反正”在构造上是“反”与“正”的并列,举出两端,总括了全体,因此可以表示“在任何情况下都……”的意思。

可见,不管是义项①还是义项②,“反正”的核心语义都是表达语气,而这种语气都是肯定和强调(其实将这两个义项归并也未尝不可,这两个义项的差别主要在于语用条件)。这就表明“反正”是语气副词。李宏(1999)否认“反正”的语气副词用法,把“反正”的语义概括为“表示条件虽然不同而结果不变”,这在实质上也是把语用条件误当作语义内涵。董正存(2008)指出,不管在哪个时代,“表明坚决的主观态度”都是“反正”的强势用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表现日益明显,这是正确的。

三、 释义问题出现的原因及改进的方式

《现汉》第7版对语气副词的释义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可以概括为混淆了虚词的语义功能与语用条件。出现這样的问题与以下因素有关: (1) 词语的意义和词语的使用条件是密切相关的。这是造成二者混淆的一个客观因素。维特根斯坦(1953)曾提出“意义即用法”的主张,认为词语的具体用法就是其意义。词语的使用条件是用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显然与意义是联系紧密的,二者产生混淆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但是,语用条件和词语在这种条件下所表达的功能毕竟还不是一回事,是需要分清的。(2) 目前汉语词典对词性区分的意识还不强。汉语中词性的判定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现汉》在很长一段时间中都没有给词条标词性,直到第5版才开始对词条标注词性,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在释义的时候,对被释词的词性还是没有充分注意。正像上文讨论中所指出的,在给一些语气副词释义的时候,《现汉》像给动词释义一样使用了表达动作行为或事件的释义语,这就与副词的性质不符。出现这样的问题,究其深层原因,还是与对词性区分重视不够有一定关系。

针对该问题,我们认为应该相应地采取一些措施。首先是要从认识上明确,语用条件与语义功能需要分开。语用条件只是指明了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使用这个虚词,但语义功能则是这个虚词在这样的情况下所发挥的作用。语气副词主要用于命题之外,表示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张谊生2000;史金生2003等)这是其语义功能,在释义中一定要把所表示的说话人的主观态度解释出来,如果没有解释出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语气,释义就不妥当。

另一方面,在释义时,需要特别注意被释词的词性,尽量让释义语言的表述与被释词的词性相吻合。要能通过释义语大致看出被释词的词性。江蓝生(2015,2017)从释义的技术角度提出了必须遵循的“释义五原则”,其中一条就是“释义语言的结构尽可能与被释词语的结构一致,语法属性一致”(转引自刘琪,储泽祥2019)。这在实词释义中就是要做到用名词性成分来解释名词(开头概括性解释的词语需要是名词性的,但后面对名词所表达的事物具体进行描述的词语可以是动词性的。比如,《现汉》第7版对“桌子”的释义是:“家具,上有平面,下有支柱,在上面放东西或做事情。”),用动词性表达来解释动词,用形容词性表达来解释形容词,这相对比较容易做到。对于虚词的释义来讲,要做到释义语言与被释词语在词性上的匹配相对困难一些,但这正是词典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如果能注意这一点,也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对于不同类型的虚词,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释义语与之相匹配。首先出现的释义语要尽量选用与被释词词性相一致的词或短语,如果没有同义的词或短语,就要用一些语句来描述其语义功能,这些语句也要尽量体现不同词类虚词的语义特点。比如,对于语气副词,释义时可以用“表达……的语气”;对于介词,释义时可以用“介引……”或“引进……”;对于连词,释义时可以用“连接……”;对于其他类型的虚词,一般可以用“表示……”来开头。

需要说明的是,在词典中使用语用条件来解释虚词并非绝对不可以,因为有时虚词的语义过于空灵,只能通过其使用条件来说明其语义功能。英语词典中有时也会用语用条件来释义,但会明确地用“used when(使用在……的时候)”或“used to”(用来)来标明。如《牛津》在对副词anyway的解释中就是这样的,anyway的第三个义项是: used when changing the subject of a conversation, ending the conversation, or returning to a subject(用在转换话题、结束谈话或回到原话题时),举例如: Anyway, lets forget about that for the moment.(无论如何暂时不要再提这件事吧。)这里anyway的语义功能实在不好单独概括,只能说明其使用的条件。说明了它使用的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其语义功能。这里是用“used when”标明后面的释义语给出的是语用条件。Anyway的第四个义项是: used to correct or slightly change what you have said(用于纠正或略微改变说过的话),举例如: She works in a bank. She did when I last saw her, anyway.(她在银行工作。反正我上次见到她时是这样。)这里是用“used to”标明后面的释义语给出的是语用条件。建议在汉语词典中,如果必须要用语用条件来释义,就要在释义语言中明确标明这一点,可使用“用于”或“用来”等字样。

对于虚词,语言学研究者们进行了很多研究。词典对虚词的释义,需要多参考对虚词的学术研究成果,词典的编纂需要体现当前的语言学研究水平。(刘琪,储泽祥2019)如果对于某个虚词,已经有比较好的研究成果,词典编纂就需要好好吸纳。当然,针对虚词的研究意见也有很多分歧,这就需要择善而从,而且,需要将语言学研究结论进行一定的精简,改变为更适合词典释义的表述。这是改进词典中的虚词释义的一个可行的路径。

四、 结论

我们发现了《现汉》第7版在对一些语气副词的释义中,解释的并不是被释词的实际语义内涵,而是其语用条件。这样的释义方式的发生其实是有一定原因的,一个词的语用条件是指在什么样的语境下使用该词,是词语具体用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显然与其意义密切相关。但是语用条件本身还不是词语的语义内涵,这一点也必须明确。语用条件只是说明了词可以出现在什么样的场合,在这种场合下被释词具体承担什么样的功能或者说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是需要说明的,这正是词的语义内涵或说语义功能。在词典中,更为合理的释义方式是首先要说明被释词的语义内涵,然后再指出其使用的条件(包括外部的交际环境以及具体的语言环境)。说明的详略可以依词典的性质而定,这样既说明了词的功能,也能正确指导语言学习者的运用。

附 注

[1]比如,在“你總算来了”这样的句子中,“总算”带有说话人不满的语气。蒋丽(2019)认为当说话人用“总算”时,往往带有一定的抱怨和不满,虽然结果是符合预期的,但完成这个结果所用的时间超过了说话人的期待,而“终于”就不带有这种消极的感情色彩。

参考文献

1. 董秀芳.汉语语篇中的插叙标记及其演变.汉语学报,2020(1).

2. 董正存.情态副词“反正”的用法及相关问题研究.语文研究,2008(2).

3. 江蓝生.《现代汉语大词典》编纂手册(试用稿).内部交流资料,2015.

4. 江蓝生.在编本《现代汉语大词典》的原创性.学术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2017年6月26日.

5. 蒋丽.副词“总算”“终于”与“到底”的对比分析.现代语文,2019(3).

6. 李宏.副词“反正”的语义语用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4).

7. 刘琪,储泽祥.语文词典虚词释义商兑——以《现代汉语词典》为例.语言研究,2019(1).

8. 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0.

9. 石定栩,周蜜,姚瑶.评价副词与背景命题——“偏偏”的语义与句法特性.外语教学与研究,2017(6).

10. 邵敬敏,王宜广.“幸亏”类副词的句法语义、虚化轨迹及其历史层次.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4).

11. 史金生.语气副词的范围、类别和共现顺序.中国语文,2003(1).

12.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1953.陈嘉映译.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13. 张谊生.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研究.上海: 学林出版社,2000.

14. Benveniste E. Subjectivity in Language. ∥Meek M E.(ed.) Problems in General Linguistics. Coral Gables, FL: University of Miami Press,1971: 223-230.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计算语言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责任编辑 马 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