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议论文阅读教学,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2021-08-09陆跃

校园英语·上旬 2021年5期
关键词:问题设计思维品质议论文

【摘要】议论文往往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来阐述观点、表明立场,因此这类文本的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提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一节议论文阅读课的教学设计为例,探讨如何有效设置课堂提问,达到深层次阅读,从而提升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水平。

【关键词】议论文;思维品质;问题设计

【作者简介】陆跃,常州市第三中学。

一、 引言

随着网络社交软件的普及,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超越以往。我们不难发现,网络环境中充斥着大量虚假信息、非理性语言甚至是煽动性言论,因此培养学生依据事实、辩证分析、对事物作出正确评判、形成独特见解的能力尤为重要。在高中英语教材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有效的阅读策略,通过任务或提问来促进学生开展高层次思维活动,从而实现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并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程晓堂,2018)。《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因此,笔者尝试以一节议论文阅读课的教学设计为例,探索如何设置有效的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实现对文本的深度理解,最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 思维品质与英语议论文阅读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思维品质包括对问题的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细致性和再定义能力(林崇德,2005)。林崇德(2005)认为,思维品质是指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主要包括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课标》提出,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出的能力和水平。对于思维品质概念的阐述虽不完全相同,但对其主要内涵的界定大体相似,并且明确了个体之间在思维品质发展方面存在的异步性和差异性。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活动时,应考虑学生思维品质的个体差异,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不同类型的课堂活动和不同难度的课堂提问,促进全体学生思维品质进一步提升,尤其是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英语学科中的高阶思维能力是指基于英语情境产生较高层次的语言创生能力,主要由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组成(阳程,2018)。议论类文本是高中生学习英语语言和文化知识的重要文体,往往包括议论文和带有说理性质的新闻评论、科学论文、文学评论等。在这类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剖析论点是否合理、论据和论证方式是否有效,从而激发学生对于论题的思考,对于论点合理性、论据有效性、逻辑严密性的评判,最终形成对事物的正确判断与独特见解,进一步促进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思维品质水平。

三、 议论文阅读教学实例——“The Wonder of Literature”

1. 文本分析。译林版高中《英语》必修二中的“The Wonder of Literature”一文节选改编自英国作家威廉·J. 朗恩的著作《英国文学:历史及其对英语世界生活的意义》。这是一篇议论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阐述观点、表明立场,主要介绍了文学作品的定义和功能,阐述了优秀文学作品的三大特点:刻画真与美、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想象、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文章主题鲜明、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旨在呼吁读者阅读优秀文学作品,从中汲取养分,丰富自身内涵,激发多元思维,提升阅读兴趣。

2. 教学步骤。

(1) 理解标题含义,预测文本信息。

Q1:What kind of books do you like?

Q2:What significant qualities that these books have make them your favorite?

Q3:According to the title “The Wonder of Literature”, what might the author talk about in this article about literature?

[设计意图] 参考马志民(2020)的问题阶梯(levels of questioning),不同类别的问题分属于不同的层次,对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要求有所不同。Q1属于事实与信息类问题,Q2属于分析与推断类问题,Q3属于关联与创造类问题。这三个问题的难度和要求是逐步提升的。通过提出这三个问题,教师一方面创设了特定的教学情境,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聚焦了文本主题——文学作品的魅力、文学作品的品质,激活学生思维,形成阅读期待。

(2) 关注段落论点,梳理语篇大意。

Q1:What does the story in Para.1 mainly talk about?

Q2:What do we need to do in order to enter and enjoy the new world of literature in Para.2?

Q3:What are the three qualities of literature mentioned in this article?

[设计意图]这三个问题都属于事实与信息类问题,可以直接在文本中找到事实信息。在回答Q1时,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故事的基本要素,关注主要人物以及情节的转折点,引导学生快速概括故事大意。在回答Q2时,教师需要及时追問,帮助学生梳理第二段的主要信息。在回答Q3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段落的主题句,快速找到优秀文学作品的三个品质。通过回答这三个问题,学生可以快速梳理、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将梳理出来的关键信息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一方面使得信息之间的关系更加直观和清晰,有助于学生梳理语篇的结构;另一方面罗列了关键的词汇短语,有助于学生学习文章的语言。

(3) 审视论据信息,探究论证方式。

Q1:Why does the author mention “a poet” in Para. 3?

Q2:Why does the author mention “Christopher Marlowe” in Para. 4?

Q3:What does “universal interest” and “personal style” refer to respectively in Para. 5?

[设计意图]这三个问题主要是涉及作者在3-5段所使用的论证方式,如例证法、类比法等,属于分析与推断类问题。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表层信息的基础上,解读文本的内涵,分析段落内部的写作手法以及逻辑关系,从中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论证方式,让学生通过分析、推断、概括等思维活动,深入理解语篇的论点、论据以及论证方式,从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4) 深层解读语篇,深挖写作意图。

Q1:How is the story of the child and the man related to in Para. 1 the topic of literature?

Q2:In Para. 2, there is a sentence “Behind every book is a man, behind the man is the race, and behind the race are the natur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s.” To what degree do you agree with the author? Give your reasons.

Q3:Ezra Pound put it, “Great literature is simply language charged with meaning to the utmost possible degree.” What 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Ezra Pound's understanding of literature and the author's?

[設计意图] 这三个问题分别属于分析与推断类、整合与评价类、关联与创造类问题,没有确切的答案,属于开放性问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第一,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推断文本的隐含意义;第二,要求学生基于文本中的事实证据,对作者观点、写作意图等进行客观分析与评价;第三,要求学生对比本文作者和庞德关于优秀文学作品特征的观点,加深对文学作品本质的理解,并最终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

(5) 建立生活关联,评价中心论点。

Q1:Judge your favorite Chinese work of literature by the three qualities in the article. How does it measure up?

[设计意图] 这个问题属于关联与创造类问题,开放性比较大,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优秀文学作品的三大特点建立联系,审视自己喜爱或者所读的中国文学作品,最终实现走出文本、超越文本的目的。通过这一问题的设计,教师期待实现以下几个目标:第一,学生在小组合作模式下从多维度对文本进行解构和意义建构,再次加深对文本深层次的解读;第二,借用英国文学视角下的优秀作品特征评判中国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实现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品鉴中国的优秀文学作品;第三,学生相互交流,互相推荐中国文学作品,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实现对中国文化的渗透,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四、结语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课堂实践,都离不开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在高中英语议论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一切英语学习任务的设计都要围绕主题语境设置阶梯问题——关注主要论点、有效论据、合理论证,从基于语篇的学习理解到深入语篇的应用实践,最后到超越语篇的迁移创新,逐步实现深度学习,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

参考文献:

[1]程晓堂.在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3):1-7.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林崇德.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智能的突破口[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报,2005(9):21-26.

[4]马志民.设置问题阶梯指向素养养成[J].中学外语教与学,2020 (2):30-33.

[5]阳程.基于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8(Z1):40-45.

猜你喜欢

问题设计思维品质议论文
议论文阅读专练
精设计,巧提问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议论文阅读技巧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