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江黔桂古道历史溯源及现状调查

2021-08-09江定懋邓永恩邓汶汶罗莹李凤

雨露风 2021年5期
关键词:广西

江定懋 邓永恩 邓汶汶 罗莹 李凤

摘要:环江黔桂古道历史上是沟通黔、川、滇、桂、粤官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西南农、官、商通往华南的必经之路。本研究在考察广西环江黔桂古道的历史文献基础上,详细调研了古道的现状。

关键词:黔桂古道;环江;川滇通道;广西;木论

一、黔桂古道的历史溯源

黔桂古道是一条始于汉代修建的古官道。广义上的黔桂古道是指沟通贵州、四川、云南与广西、广东等地经济交往的重要通道,开辟于先秦,完善于秦汉,成熟于唐宋的古道;此时期内的黔桂古道以修建大道和主干路为主。后续黔桂古道的修筑和维护大多是在巴蜀至汉中地域;南部的贵州、广西、云南等地除了自秦汉修建的主干道外,少有涉及。狭义上的黔桂古道是指元明清时期在五尺道、南夷道等主干道上修建的交通支线。元统一后,由于其统治手段和军事力量的强大,对云南贵州等地的掌控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如汉设“黔中郡”“犍为郡”“巫郡”等管理机构统辖偌大的西南地区,且实权掌握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当中,掌控力度较小。元后,中央对西南地区控制大大加强,进一步统一行政建制,推行土司制度,分化了西南地区内部少数民族凝聚力。如贵州中部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今贵阳和黔南大部,节制播州和思州等土司部。贵州北部的播州宣慰司辖今黔南部分及黔江等地。贵州东部的思州、思南二宣慰司管辖今黔东铜仁、黔东南等地。也因对西南管理的细化,催生了更大的交通需求,以往的主干道已經不能满足西南地区的发展,因而元明清时期,云南、贵州、广西的内部交通得以进一步完善,形成了依靠主干道辐射四周的交通支线。在历史上黔桂古道无论是在沟通北方与西南边陲的经济,还是在军事战略上都是咽喉要道。目前学界关于黔桂古道研究成果暂少,本文拟对黔桂古道的形成发展历史,对巴蜀地区、黔桂地区和川滇地区的意义,对古道21世纪后如何保护发展作一定的探讨。

黔桂古道,位于封建时期国家西南边陲地区,该地区人民史称西南夷、南蛮、百越等。其文明发展相对于黄河上游民族而言较为缓慢,且当地地形多为丘陵山壑,山势崎岖,有着天然的屏障与黄河地区民族隔绝,在秦以前两地联系近乎于无。内部也只是以牂牁江为交通纽带将广西、广东、四川、贵州联系起来,各部族仍属于相对封闭的状态。直至先秦秦惠王时期,为西进伐蜀一边派兵开凿栈道;一边以“石牛产金”计策诱使蜀人北上开路,使“栈道千里,通于蜀汉”[1]1027开辟了进入巴蜀的第一条道路。而这条道便是日后褒斜道的前身,同时期开辟的还有嘉陵道。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开拓疆土,同时亦为将黔桂地区的翡翠、珠玑等物品收归于朝内,派尉屠睢率兵五十万,分五路进军,开辟了除早期褒斜、嘉陵之外的三条入岭南通道,分别为傥骆道、子午道、堂光道。除了以上道路外,嬴政命“秦时常頞略通五尺道”[1]1432此道是在李冰僰道的基础上开凿而成。它起始于今天的宜宾,经过贵州毕节、云南昭通最后到达昆明。全线长两千多公里,历经两千年仍存于世。五尺道沿途都是南方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既有气势磅礴的乌蒙山,也有深不见底的裂缝深沟;开凿之艰险,无语一二。“西北行,上高山,羊肠绳屈八十余里,或攀木而升,或绳牵相牵而上,缘涉者若将阶天。”[2]1118用这样的方式开凿,历两千余里,其艰难可想而知。但也正是此般狠下心血的苦功,让五尺道至今仍是当地民众通行的主要道路,也是除褒斜道外进出黔桂地区、贸易转运最为重要的通道。虽然秦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但其因暴政便早早消亡,所辟入滇黔桂的通道只是略成其形。汉朝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黔桂古道进行完善。公元前135年,唐蒙上书“长沙豫章郡,水道绝平难行,窃闻夜狼所有精兵,可得十万,浮船牂牁,出其不意,此制粤一奇。”[1]1432汉武帝刘彻听从其建议,任命他为中郎将率兵入蜀开路。唐蒙入蜀后“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牁”[1]1432此道后称为“夜郎道”,但工程艰巨,到公元前3年才完成。

公元130年,司马相如奉汉武帝之命出西南,通零关道。道起于犍为(宜宾),止于邛都(西昌)。零关道修通后西至沫水,南至金沙江,而由零关道、夜郎道经云南通缅甸、印度,史称“蜀身毒道”,是中国南方最古老的对外商道之一,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西线。身为秦时最重要的入蜀通道——褒斜道,项刘争霸时,在张良“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1]781的建议下遭到火烧之损毁。汉朝建立后,武帝询问张汤褒斜道漕运之事,张汤言:“抵蜀从故道,故道多贩,回远。今穿褒斜道,少贩,近四百里……拟于巴蜀。”[3]45武帝听后便依张汤计划,发卒数万人,作褒斜道五百里。此后,据石门谷碑刻记载还有四次修筑褒斜道,故而褒斜道对汉意义不言而喻。经过汉朝对入岭南通道的持续修筑,黔桂道路基本成形。此后各朝的修路、开辟皆是在秦汉道路基础上进行翻新、保护与开拓。

隋唐是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昌盛的时代,隋唐时期黔桂地区道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隋唐时期的路称为“贡路”,分为东西两组,西部以长安为枢纽,东部以洛阳为中心。从长安出发向东南方通往蓝田、高洛与武关,至湖南后向西折向今四川、达县、万县、忠县等地。此间,褒斜道、子午道、嘉陵道、骆谷道入川四道都一齐开放,秦岭交通此时最为发达。但其中仍是褒斜道处于重要地位,历经四次补修;并增驿十一站,“并每驿附近,置私客馆一所”。[4]11大中四年,封敖奏斜谷路已经修好“已散牒缘路管界州县及牒凤翔、剑南、东西两川观察使,并令取八月十五日以后,子斜谷路过使命”[4]11,从中可以看出当时褒斜道为唯一唐蜀官道,朝廷诏布于黔桂地区的使命皆由此过,保证了唐朝中央政府对西南地区的管辖。

五代至宋,国家多动荡,各地连年战争不休。恰黔桂远离争斗中心,得以安心发展。这个时期的黔桂交通得到快速发展,除原有大道外,随着行商的往来亦形成了密布的支道网。这些支道网盘环于山岭之间,加强了黔桂内部的区域联系,极大地丰富了黔桂古道内部支路。至宋,随着封建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长途贸易成为常态,西南地区的茶马贸易由褒斜道改成“自凤州,经河池、两当、兴州、青阳驿、金牛镇、三泉合剑阁道”。[5]

历史进入元明清后,黔桂古道的开拓与建设重心亦由巴蜀地区移至贵州、云南、广西等更为偏僻之地。此时黔桂地区除了利用原有的道路外,还兴建了许多山区道路、驿站;极大地丰富了滇黔桂道路体系。元朝在统一过程中,郭宝玉向忽必烈献“中原势大,不可忽也。西南诸勇悍可用,宜先取之”[6]3520的建议以问鼎中原。淳祐十二年,忽必烈出兵西南边陲,历时两年征服当地。在此基础上广置驿站,并于至元五年在云南正式设立“站赤”,到了至正十一年后,云南地区逐渐形成了以中庆路为核心,贯穿全省及周边邻省的驿站枢纽。元朝又在南宋买马道基础上重新打通了云南通广西的两条道路,一为由中庆为起点,向东南出发至上隆州后达邕州;另一条亦由中庆向东南出发,但相对于第一条更加偏南,经弥衡、维摩后两路合入至邕州。贵州作为西南重要省份,其战略位置“据普安、乌撒临滇粤之郊,则滇、粤不难也。”[7]4526因而元朝在贵州开辟了东、西二路,东路为中庆经普安达黄平至内地;西路为中庆经乌撒达泸州至内地的道路,又称“乌蒙道”。东、西二路修筑后,成为了元朝云南、贵州连接中原地区重要的通道,交通运输与客旅行人往来繁忙,当时许多军事行动亦由这两条路进行,而且在主干道两侧形成了许多支路沟通邻近省份。除此之外,元朝政府派左丞相汪惟率军出黔中、思州和播州,托察率军出沣州南道,并为行军需要造山开道,绵亘千里,极大地完善了黔桂地区交通路网,是西南边疆地域发展史上的转折点,亦为明朝和清朝对西南的全面开发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至正二十八年,元朝政府覆灭,朱元璋建立明朝,年号洪武。期间朱元璋为进一步加强巴蜀、贵州等地和东北边境的联系,对黔桂地区的少数民族采取了积极的安抚政策,配合这一政策的行政安排便是大力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的道路,并在旧朝道路的基础上修整各地道路,广设驿站,逐渐形成以昆明为中心向周边辐射的交通网络。明朝修整后的道路有三条:第一条史称普安入黔旧路,是由元朝中庆经普安达黄平旧道扩建而成,由昆明始,经曲靖普安至黄平入内地各省,为云南入内地东路。第二条为乌撒入蜀旧路,是在元中庆经乌撒达泸州道上修建而成;为云南入内地西路。第三条,粤西路,道由昆明发至南宁,走向大致和元代中庆达邕州道相同,为云南通向广西间的主干道。明朝对西南地区的管辖和开发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是滇黔桂交通的进一步完善对当地的经济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使黔桂地区的土产、矿产更加便捷地转运至内地。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对西南的开发远超历代。黔桂古道在此时亦得到快速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在驿站的大规模建立。

二、黔桂古道对历代各朝的影响

黔桂道路的开辟不仅加强了各朝对西南地区的统治,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管理、民族往来、文化交流提供了客观条件。初,西南地区多为蛮民,以部落的形式聚集,民风彪悍,未属于王朝管理。因而出于扩大统治区域的需要,必将出兵征伐。而黔桂古道最初的开凿既是满足了开拓版图的需求,又能为军队批量进入西南地区提供了条件。秦始皇二十八年,秦将尉屠睢率兵由此进蜀开展征服活动,发动了秦戍五岭,“汉及至南越反,上使驰义侯因犍为发南夷兵”[1]1433“公自陈仓以出散关,至河池”“长兴元年代蜀,取散关,三泉,利泉路”[5]“乾德二年宋灭蜀,取凤州青泥关路,下兴州,三泉,遂入蜀”[5]总之黔桂古道开通,一定程度上源于征服西南的需要。特别是三国南北朝时期,关中、汉中、四川间的战争频繁,此时黔桂古道用兵最多,光诸葛亮由此北出巴蜀南擒孟获便不下十次。黔桂古道的修筑通行便解决了进出西南地区的难题,极大程度上便捷了中央出兵平叛镇压,使朝廷对当地的统治得以维持。

黔桂古道开通前,西南地域大部分農业生产仍是刀耕火种的形式;至秦全面打通道路后,铁制农具大量传入,牛耕等精耕细作的农业理念亦开始传播。同时由于大批汉人的南迁,和先进的手工业技术传入,使得西南地区的冶造业,制陶业以及纺织业得到迅速发展,加之当地矿产丰富,天气适宜,使得有些门类达到了当时国内顶尖水平。隋唐两朝对西南几乎都是采取怀柔绥靖政策,如令狐升桂州总管十七州诸事,对当地“许以便宜从事,刺史以下官得承制补援”。[8]45在这样的措施下西南地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为宋元明清大幅度开发西南边陲奠定了坚硬的基础。隋唐以后,西南地区开发日渐成熟,生产力得到了几何增长。此时,中原与西南经济的联系更多的表现在贸易往来上。茶马古道的生意在宋达到顶峰。宋朝政府通过一系列的律令规范贸易市场,“蛮马入境化货亦至。蛮久所赍,胡羊、麝香,长响鸡、云南刀和诸药物。吾商贾所赍,锦缯、豹皮、文书及诸奇巧之物。於是译者平价交市。招马官乃私置场于家,尽揽蛮市而轻其征。其入官场者,什才一二耳……至开场之日,摹商请货于官,以官所定价,與蛮为市不许减价先售,悉驱译者导蛮恣买。遇夜则次日再市。其有不售,许执覆监官,减价博易。诸商之事既毕,官乃抽解,并收税钱。赏信必罚,官吏不敢乞取,商亦無他縻费,且無冒禁之险。时邕州宽裕,而人皆便之”[9]193他们之间“平价交市”,换取各需总品,进一劳加强了黔桂地区与中原经济联系,亦反映了货易繁荣。除此之外,文化典籍、日常生活用品也是贸易热品。特别是文化典籍,包括经、史、子、集以及医药方面的著作是西南地区炙于可热的货物,“一文书,字画略有法,大略所须《文选五臣注》《五经广注》《春秋後语》《三史加注》《都大本草广注》《五藏论》《大般若十六会序》及《初学记》《张孟押韵》《切

韵》《玉篇》《集圣历》《百家书》之类;及须浮量钢器并碗,琉璃碗壶及紫檀、沈香水、甘草、石决明、并泉石、蜜陀僧、香蛤、海蛤等药。”[10]2586在这份购买清单中,可以看到文化典籍就占了绝大部分。滇黔桂三省作为西南边疆三大省,其商业也相当活跃。当时“薄征税以广行旅”“轻抽收以广商贾”通过律令鼓励商业发展;使得市集在各地普及;“市井谓之街子,午前紧集,抵暮而罢”[11]“交易五日一集,旦则妇人为市,日中男子为市以毡布茶盐互相贸易。”[11]交通的进一步完善,旧路的维护与新路的开筑使黔桂三省贸易经济联系更加频繁,交易量的不断扩大,亦极大地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另外,黔桂古道内联中原,外接东南亚各国,也加快了中国与东南亚的贸易往来。

三、环江段黔桂古道现状调查

环江段黔桂古道大约开辟于明朝,其修筑目的是为了满足中央加强对滇黔桂一些重要的地区掌控。该段古道经龙里、新添、平越、都匀、独山州南抵南丹六寨,或由独山州向西经荔波到达环江。这条道路向西与云南普安入黔旧路相连,沟通了贵州、云南、广西与内地之间的联系。在《徐霞客游记》中对此也有描述:“按云南抵广西间道有三。一在平越府之南,由独山州丰宁上下司,入广西南丹河池。”这些支线连同主干线共同加强了中央对滇黔桂三省的控制。

而现今留存于广西木论国家级保护区内的黔桂古道便是这一段支线。古道起于环江县川山镇壮村旧屯,终至贵州省荔波县润塘乡板寨屯,全长25公里,路面宽约1.2米。用不规则块石砌筑而成,沿途经过石拱桥一座、洞萍关遗址一处和关隘九座(史载)。人工垒硕的关隘均在险要处由巨石砌筑而成,九隘中下润萍关隘与黎明关盘最为气派。据史籍记载共设有九道关隘,但实地考察仅见八个关隘,可能因时间长久,雨水冲刷某个关隘标识消失。现存八个关隘,分别为洞萍关、伟火关、甘哥关、上峒平关、洞滚关、木花关、洞巧关、黎明关。位于黎明关处《荔泉乡儒东首姚永华起癸图功流芳谨序》碑刻对该段古道有记载,为“来往上走邑下”由当时以姚氏为主的乡绅集资修整道路“改曲为直”,便利了两县百姓的来往和经济交流。同时,环江黔桂古道在军事上对于黔桂地区亦有重要作用,特别是黎明关,关扼驿道,两侧为陡山悬崖,仅有一山间小道通行,地势险要。关卡用石块砌成:主关墙长20米,高3.5米,宽3米,关卡通道2.04米;另依山势修筑长50米石关墙,依托地理之利和关隘优势防御外敌,是古道中由贵州往广西方向的第一道关口,也是实行军事管控的重要据点,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宋仁宗庆历四年,邑人家赶起事,率众由此下环江与桂区希范揭竿反宋”“咸丰八年,桂军攻关入黔”“同治年间,县境反清首领潘新简率兵入环江南丹征战往返此关”“1922年,云南张开儒率滇军经此赶粤”,这些史实表明了黔桂古道在军事上的重要性,控制住黔桂古道便是掌握了一条重要的南北进出战略要道。

综上所述,黔桂古道的发展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军事征服是交通开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黔桂古道最初的大规模开辟源于秦王朝对西南地区的征服,此次开辟奠定了古道以后的发展基础。其次,黔桂古道的开发,推动了南北的经济交流,大量的商贩通过此道进入西南地区进行商业贸易活动。可以说,道路的发展推动了经贸的发展,而经贸的高速发展又加快了政府对交通道路状况的改善。最后,黔桂經济交往的频繁,促进了汉族文化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通过这些交往,巩固了西南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促进民族发展与融合,为国家发展创造了积极的条件。此外,在历史上,黔桂地区与东南亚各国就有广泛的经济贸易联系,如今更是东南亚各国进入中国内地的重要通道。所以,研究黔桂古道发展演变的历程不仅可为西南地区自身经济发展提供借鉴,也可为现今的外贸发展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

基金项目:广西区级大学生创新项目黔桂古道历史溯源及现状调查(202010605035)。作者为河池学院历史学系大三在读学生。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周文,等译.北京:团结出版社,2020.

〔2〕王国维.水经注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3〕王利器.史记注译:第二册[M].三秦出版社,1988.

〔4〕王溥.唐会要[M].北京:中华书局,1960.

〔5〕以上历史事件参考《资治通鉴》第273-277卷.

〔6〕宋濂.元史:第十二册[M].北京:中华出版社,1976.

〔7〕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贵州方舆纪要序[M].中华书局,2005.

〔8〕周文,等译.陈寿.三国志·魏书[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6.

〔9〕周去非.岭外代答校注[M].杨武泉,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

〔10〕马端临.文献通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1〕李京.云南志略辑校[M].王叔武,校注.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

猜你喜欢

广西
百年圆梦·壮美广西——全国美术名家画广西
和我一起去广西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二)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2017广西艺术作品展作品选登(四)
2017广西艺术作品展作品选登(三)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