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灵湖秀水入画来(外两篇)

2021-08-09李国

雨露风 2021年5期
关键词:红岩

滦河,奔腾流入渤海。河北迁安人化腐朽为神奇,变害河为利河,用汗水和智慧打造出一个幽美的休闲乐园。滦河水,你流出了一个著名的北方水城,你托起了迁安人的城市梦想。

“南有天堂苏杭,北有迁安水乡”。小桥流水,杏花春雨,烛影摇红,是江南水乡的婉约;斜拉锁桥、彩虹桥耸入云天,雄姿勃发,是北方水城的磅礴。在这里,你可以徜徉湖畔卸去满身的疲惫,静观湖上的云卷云舒,聆听林间的低吟浅唱;你也可以乘游艇划开碧绿的湖水,让欢笑在湖面上飞溅;漫步大理石铺砌的甬道,呢喃的细语在绿树掩映下弥漫。这里是陶冶情操的佳境胜景,这里是感悟人生的港湾,这里是颐养身心的天堂。

黄台湖的清晨,静谧而朦胧,晨雾将湖上的岛屿轻锁。朝阳初升,万道霞光如流苏般倾泻而下,整个湖面染成一片通红。白鹭、灰鹤、白天鹅在这里栖息,行人游客在这里驻足。风情万种的黄台湖,缭绕的雾霭似飘渺的轻纱和变幻的雾岚,使她像个睡态酣畅的玉人,又像一位羞怯灵动的仙女游戈于湖上。微风吹皱湖水,涟漪顺势而欢,似乎在述说美妙的故事,每一棵花草迎风挺立,宛如在演讲着动人的传说。

夕阳以不容置疑的宽大臂膀将湖水环抱,天然浑成。它以男子汉的粗犷和豪放,将蜿蜒迤逦的黄台湖吻成娇红的新娘。黄台山上的轩辕阁耸入云天,流光溢彩,如霞似锦。如钩的新月,温婉的水乡,清粼粼的水波,雾霭轻纱般笼罩,她像黄台湖生出的翅膀,展翅欲飞,使人犹如误入蓬莱瑶池仙境一般。半城滦水半城绿,一湖秋色一湖月。温文尔雅、曼妙多姿的黄台湖,一轮圆月从李白的金樽里走出来,从李清照伤感的诗词中走出来,从遥远的《诗经》中走出来;轩辕、夷齐、恒公、唐王、圣祖、大禹从古典文学中走出来,老马识途的典故从《迁安市志》中走出来……一切是那样的静谧,静得仿佛能听见月光泼洒在水面的声音。每一圈涟漪都凭风而动,携柳而欢,造湖的故事在这里回放;每一棵树都临风而语,沐雨而笑,一段传奇在这里演绎;每一株草都倚风而立,伴花而舞,开心的游戏在这里进行。月华的清辉淡雅迷人,水里的月影幻化成水面上的波光粼粼,月光如水般清凉。湿润如玉的圆月安详、娴雅地镶嵌在城市高耸的楼群上,处处温婉而恬淡。柳排岛岸千重翠,月映湖中一颗珠。一轮明月照耀着岁月的悠远,往事一幕幕回放,定格在今晚的月光里。月夜里的风儿在旷野中轻盈飘舞,吟唱着千年梦幻的旋律。

“桥头看月景如画,枕畔听湖流有声”。夜风轻展灵性的翅膀,在空中舞蹈,张灯结彩的黄台山公园,霓虹灯饰如巨大磁石吸引了城乡的游人。枕着涛声、月色,枕着绿色、虫鸣,黄台湖送给你一个绿意葱茏的梦。

走进花海如潮的春季,苍翠欲滴的盛夏,千姿百态的金秋,人们还没来得及惊诧,它便转身消失在一个童话里;冬季不紧不慢,以一身素裹银裝的姿势,带着无与伦比的优雅走进人们的视野。黄台湖的四季从一首首古典词牌中翩翩入席,走进唐诗宋词的韵律……古老厚重的文化让黄台湖蜚声远近,游客们在此留下了寻幽探古、造访新景的身影。荡舟湖上,喝一杯古井酿造的贯头山美酒,品一壶滦水清泉沏成的热茶,卸下城市的喧嚣,洗去心中的烦恼,与朋友一道享受这世外桃源般的惬意。

黄台湖,年轻帅气、文雅靓丽,那么舒展、那么从容、那么富有韵味;一个个美丽的传说,一次次缱绻的温柔,环抱着你,簇拥着你。十里公园十里画,万亩水面万亩景。黄台湖以她独特的魅力,引来无数的文人墨客和远近游人。魂牵梦绕的黄台湖,正以铿锵的脚步,伴随着这座年轻的城市走向成熟,走向全国。

奔流的湖水,你有江南水乡的温柔,你有北方城市的雄浑;你守候着家园的平安与宁静,守护着城市的安详与和谐,守护着市民的健康和富饶。一湖碧水,百般柔媚。那矗立的湖标、昂首的桥标和如玉展翅的索桥,站成了一道风景,生动了黄台湖水的容颜。妩媚动人的黄台湖,诗情画意的黄台湖,你的魅力让人流盼,你的气质芳华让人迷恋。

啊,黄台湖,张开你巨大的双臂,把幸福,把吉祥,把平安揽在你宽大的怀抱中;走出黄台湖景区,却走不出黄台湖的深邃与神秘,走不出黄台湖的宽阔和博大,走不出黄台湖的飘渺与神奇……

品读亚滦湾

当60吨巨石矗立在你面前,视野会是一种怎样的冲击和惊艳?就是这样一块巨石屹立在亚滦湾农业公园门口,吸引着路人和游客的目光。与此相对应的是左侧的“国家五星休闲园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镶嵌在绿木桩上的十六个鲜红大字醒目耀眼。

品读亚滦湾,沿着万米葡萄长廊去看百亩花海,眩晕的浅紫色接天一般,去放飞假日的心情;漫步到桃花潭乘船荡漾在碧波之上,享受挥舞双桨的惬意;坐着游览车到寿星观景台眺望远方,胸中便涌起万顷绿涛,荡起无限遐思,感受心旷神怡的清爽;携好友去桃园客栈旁,一起分享采摘鲜桃的乐趣,体悟回到田园的返璞归真。亚滦湾就像一杯醇香的美酒,无论是徜徉在浅紫色的花海里,看花叶上晶莹的露珠似这夜色酿造的美酒,心中不觉漾满了甘甜,还是在采摘大棚里,欣赏劳动的快乐,品尝香甜的瓜果;无论你是被漫天映红的桃花所感染,还是漫步在硕果累累的飘香的桃园里,我们无不对这令人陶醉的情景叹为观止。

进入夏季,亚滦湾农业公园3000亩热土上,到处生机盎然。俯瞰园区,万米葡萄长廊似腾飞的巨龙,随山势蜿蜒起伏;千亩桃园一片绿洲,桃香四溢;桃花潭碧波荡漾,绿柳、野花倒映湖中,垂钓者悠闲坐在岸边,享受周末的快乐;温室大棚一年四季果蔬不断,采摘者络绎不绝。亚滦湾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现工业向农业的转型升级,以建设生态农业、打造绿水青山的决心,利用七年的时间,将迁安市区滦河西岸过去“冬春沙尘飞,夏秋荒草摊”的沙丘,改变成“绿树覆盖,瓜果飘香,四季采摘,天天有花”的天蓝、地绿、水清的现代化农业园区。1500亩优质桃树和30多个大棚,造就了良好的生态农业效应。

在亚滦湾,盛夏吹拂着一股清新而凉爽的清风,而寒冬却总有一股暖流在涌动着。这里充满着吉祥与和谐。

“亚滦湾占了我家的地,每到年初就按时发给我们占地费,这合同一签就是15年。园区还给我安排了工作。亚滦湾给我们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正在采摘大棚劳动的张淑兰高兴地说。家住迁安市张官营村的张淑兰共有4.8亩沙坡地被园区流转,每亩补偿农户1000元,每年发到她手中的流转金就是4800元。自2014年5月起,她就在园区劳动,每年收入两万多元,这一干就是七年。

像张淑兰这样的情况很多。亚滦湾园区土地全由周边村庄流转而来,平地按每亩1300元,沙坡地按每亩1000元。园区是滦河古道丘陵地带的荒沙地,农民种植作物每年每亩收入不足500元。土地流转不需再为之付出劳动,每亩即可获得1000元租金,不仅大幅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解放了劳动力,可以去从事第三产业获得更大的收入。公司运营提供了300多个就业岗位,上岗的人中有三分之二为周边村民。公司自主种植谷子、花生等农作物,同时与周边农户签订供货协议,以零散农户为生产基地,采取订单形式收购农民的农产品。园区努力创造条件,带动了周边2000多户农民增收致富,在全面小康建设中,发挥了现代农业园区助推器的作用。

品读亚滦湾,我们也从中发现了一种精神,那就是他们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的担当精神,我们为亚滦湾人的壮举感到欣慰而自豪。

“我是喝着滦河水长大的,我要感谢供养我的土地,感谢父老乡亲们的一片亲情和厚爱。在企业发展上,我们会永不止步。我们一定会再接再厉,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有一个飞速的发展,更好地回报党和政府的关怀,回报家乡的父老乡亲们。”

“故乡是我的根。”陈国有说,“不管到啥时候,也不能忘记父老乡亲。”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陈国有的家乡是个几百口人的小村,每家每户遇有生老病死,他都到场送上他和公司的一片心意。村里的事情,就是他们的事情,乡亲们有事,他都第一时间到场,让人们感受到了亚滦湾的亲情和温暖;逢年过节,陈国有会带着公司的人到贫困户和敬老院去慰问,给他们送去米面和零花钱。董事长陈国有是一位有胆识、有担当、有作为的优秀青年企业家,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与他的团队一起在家乡的热土上辛勤耕耘,创建了亚滦湾国家农业开发创新有限公司。

“感谢亚滦湾给我找到了劳动就业的机会,使我们一家走出了生活的困境。”常李庄村的李润雨因患肾衰不仅无法参加农业劳动,还因长期透析造成生活困难,他还有80多岁长期患病的母亲和没有上学的孩子。对这样一个因病返贫的困难户,亚滦湾伸出扶危济困之手,让李润雨的妻子赵元英到园区劳动,解决了一家人的基本生活问题。

品读亚滦湾,一种浓浓的故乡情在弥漫着,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位民营企业家肩负着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种种善举无不诠释着他们奋斗的初心。

今年,亚滦湾建成了百亩中药材基地,建成原生态体验店——湘土人家。在追梦的路上,他们总是马不停蹄地探索和跋涉着。亚滦湾国家农业开发创新产业有限公司已完成二期规划设计。陈国有对公司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他说:“我们将投资8亿元,规划占地面积19890亩,建设亚滦湾三产融合示范区项目。项目以现有亚滦湾农业公园为核心,建设迁安地区的田园综合体,建设现代高效设施种植园项目、葵花乐园项目、百草养生项目、迁安宣纸文化园项目、农产品加工园项目等,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农民加入到园区行列,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将亚滦湾打造成桃文化产业聚集区、农业休闲旅游区、唐山地区最美的田园综合体,华北北部地区防风固沙研究基地。”

春天,在桃花节赶赴桃花的盛宴,品读春风摇曳的时光;夏日,伴着桃花潭水的清凉,品尝仙桃的甘甜美味;金秋,伴着月色和菊香,在桃园客栈入眠,静听鸟语虫鸣;寒冬,与白雪一起,到温室大棚看花卉争奇斗艳,到大棚采摘飘香的瓜果菜蔬,欢度一个别样的丰收季节。

欣赏亚滦湾,品读亚滦湾,像盛夏的一杯绿茶、一缕清风,让你心中流过一股清泉;她又像严冬的一股暖风、一股热流,温馨而又富有暖意,在心中久久荡漾……

再读《红岩》

大约50年前,在我刚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次在家里整理厢房时,在爸爸的盛工具的木箱里,我发现了一个用报纸精心包裹着的东西。好奇心驱使我一层层打开,原来里面包着的是一部厚厚的书,只见封面上以血红的晚霞为背景,一堵红色的岩石上挺拔着一棵苍劲的青松,遒劲的“红岩”两个大字大气、厚重、庄严。

我第一次看到这部由罗广斌、杨益言创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红岩》,便被它史诗般的励志情结所深深征服。尽管在当时我还不能看懂所有的章节,不能理解它的深刻含义,但我还是逐字逐段地把它啃完,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不懂的词汇就找词典,不知用了多长时间,零零碎碎地把它看完了。特别是看过由《红岩》改编的电影故事片《烈火中永生》后,形象生动的故事再次点燃起我的读书欲望,后来我又阅读过几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每阅读一次,心灵都会受到一次强烈的震撼;每阅读一次,就对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有了新的认识;每阅读一次,就会更加坚定跟党走的决心和意志,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信心。

《红岩》讲述的是在1948年,处在黎明前最黑暗时刻的共产党员在渣滓洞和白公馆里,与敌人进行斗争的故事。敌人为了得到口供,妄图用严刑拷打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但在共产党员的坚強意志面前,敌人一筹莫展,进而一败涂地。共产党员的意志坚如磐石,彰显了他们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表现了他们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成岗写的《我的“自白”书》:“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共产党人英勇坚强的大义凛然呼之欲出;“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是竹子做的,共产党的意志是钢铁。”面对凶残的敌人,英烈们毫不畏惧。他们让我感动,我为他们骄傲。每阅读一次,都感动得我泪水冲出眼眶,流成两条小溪,英烈的高大形象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记忆中。

书中的文字,化作一个个鲜活的英雄,化作一段悲壮的历史,也记下了一个个丰碑。许云峰、江姐、华子良、双枪老太婆向我们走来;成岗、孙明霞、余新江、彭松涛向我们走来……面对竹签视死如归的共产党人、老虎凳上的硬骨头、活泼可爱的小萝卜头、监狱中画红旗迎解放等一幕幕画面在眼前浮现;伴着《国际歌》,许云峰、江姐走向刑场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的悲壮,海枯石烂、天崩地裂面前也誓不改变的革命意志,永远定格在我的心中。

我出生在冀东的一个贫苦家庭里。解放前,爷爷被日本人抓到辽宁省新民县煤矿作劳工,受尽了迫害。在爷爷出去的那些年里,伯伯夭折,姑姑被卖去当了童养媳,奶奶领着爸爸以要饭为生。由于邮路不畅,在爷爷被抓出去的第8个年头,误传爷爷死在外边。后来,奶奶把爸爸寄养在一个叔叔家,自己改嫁他方。3年后,爷爷回到家里,看到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惨状,抱着10几岁的爸爸嚎啕大哭。是党和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才有了我们家的新生活。新中国成立后,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姑姑,爸爸也到首钢迁安矿山公司当了一名工人。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颂党恩。在爷爷、爸爸的教育影响下,我从小就对党有着深厚纯朴的阶级感情,感恩先烈们前仆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今天的遍地红旗。因此,看这部革命红色经典小说的时候,我与作者的感情和小说的主题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这些红色经典就像灯塔,照亮了我人生前行的道路,让我踏踏实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参加工作后,牢记革命先烈的不朽精神,努力为革命工作,积极靠近党组织,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用实际行动向英烈学习,继承和发扬他们为民族利益不怕牺牲的精神,努力完成他们的未竟事业。1986年7月1日,在建党65周年之际,我光荣加入了党组织,成为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队伍中的一员。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新闻作品、文学作品也多次获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没有共产党,也就没有我的成长和进步。

经典名著,百读不厌。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到来之际,我再次重温了红色经典之作《红岩》,觉得更具特殊的意义。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从南湖启航,在南昌城打响了武装斗争的第一枪,毛泽东、朱德率领革命军上井冈山,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万里长征播下革命火种,遵义会议拨正了前进航向,延安南泥湾大生产壮大了革命力量,四万万同团结起来驱逐日寇,西柏坡运筹三大战役,解放军饮马长江捣毁蒋家王朝,终于换来了天安门上红旗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主席、共产党领导建设社会主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奠定了强国复兴的坚强基石;改革开放,实现了富起来、强起来的的目标。成千上万的先烈铺下了前进的道路,英雄们的英灵护佑着我们,原子弹、氢弹、东风、航母、北斗实现着他们的梦想,小康路上是他们为之奋斗而不变的初心,民族复兴是他们一辈辈崇高的使命。阅读《红岩》,我们要不忘他们的牺牲与奉献;阅读《红岩》,我们要告慰他们的英灵;阅读《红岩》,我们要跟党走不动摇,把革命进行到底!

我有一个很久都没有弄明白的疑问,那就是,我的爷爷、爸爸、妈妈都是文盲,在当年家庭贫困的情况下,爸爸为什么要花钱购买一部这样的书,又为什么那么小心地珍藏着呢?遗憾的是,在爸爸生前我一直没问过他。老人去世10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后来,我慢慢地懂了,经历过旧社会的他们,是把希望寄托在我这个独生子身上,让我好好做人,成为有用的人,将革命的精神和共产党的恩情,一代代传递下去!我没有辜负老人的愿望,通读了《野火春风斗古城》《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把一切献给党》《苦菜花》《红旗谱》《青春之歌》《红日》《保卫延安》等红色经典书籍。儿子参加工作后,我努力在家庭创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购买了大量的红色书籍。2016年,我家获得了河北省全民阅读行动组委会办公室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分别授予的“书香家庭”和“书香之家”荣誉称号。

再讀《红岩》,心灵又受到了一次洗礼。在儿子搬到新家那天,我买了一部崭新的《红岩》送给他,让他们好好阅读,感受现代幸福生活的渊源。《红岩》是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最生动、最深刻的教材,阅读经典可以不忘过去,可以心明眼亮,可以增添无穷的力量。我也希望新一代阅读红色经典,把革命火炬一代代传下去,让我们的江山永不变色!

作者简介:李国(1959—),笔名李果。中国小说学会、中国散文学会、河北作家协会会员。迁安市作协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漂泊边缘女》、中篇小说集《北国神偷》、短篇小说集《半夜敲门声》、散文报告文学集《水韵山情》等八部。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入编《中国散文家大辞典》《中国小说家大辞典》。作品散见《农民日报》《河北日报》《唐山劳动日报》《中国作家》《中国报告文学》《散文选刊》《江河文学》《鸭绿江》《青年文学家》《参花》《散文百家》等。

猜你喜欢

红岩
传承好红岩精神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彪炳史册的红岩精神
改编自《红岩魂》实景演艺《歌乐忠魂》首演
用心用情讲好红岩故事
周恩来的红岩岁月(三)
周恩来的红岩岁月(二)
红岩精神的当下意义与时代新篇
《红岩》,文学青年起步的铺路石
《红岩》与我
《红岩》的赐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