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英语课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021-08-09杜敏
杜敏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要求把探讨与创建学生核心素养体制作为课改的核心环节。小学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如图1所示)。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要求我们将学生培养目标从强调培养学科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转为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英语是一门外语语言学科,而一门语言的背后是一种文化和一种思维,学生学习英语,不只是要掌握这门语言,也要理解讲英语国家的文化,习惯他们的思维方式。英语新课标中鲜明地指出: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应坚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要有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有利于发展他们的语言技能和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英语综合素养得以有效的发展。小学阶段的儿童处于个体生长发育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儿童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语言学习潜能巨大,普遍具有活泼、好动、好奇等心理特征,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必须努力将英语课堂设置成生动活泼、色彩斑斓的快乐舞台,刺激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模拟真实情景、再现真实生活,将枯燥、抽象的内容寓于一个快乐的环境中,提供给学生更多地和英语文化中一个个精彩的元素碰撞、感知语言习得背后的文化魅力的机会,从而发展他们的思维品格。
我们通过多年的探索,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四个方面,即“导思生趣”“启思凸智”“拓思运用”“集思评价”,在教学中严格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阶段性心理发展特点,以直观教学为主,提供多种形象化、直观化的教学手段,发展学生的感官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获得知识。
一、导思生趣,训练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课堂导入虽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它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热身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富有启发性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是课堂教学成功实施的关键之一。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同的课堂教学,不同的教学重、难点,不同的教学目标,其导入方式都应有所侧重。我们采用了这些方式:游戏、故事表演、抢答、以旧带新、歌曲歌谣、情景设置等。
【案例1】李杰凌老师在执教外研版《英语》(新标准)(三年级起点)三年级上册Module10Unit1Thisishishead时,采用课文表演的形式复习旧知,结合台上学生的演和全班学生的说,达到回顾上节课知识点的目标,从而有效地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课文内容,使学生更好、更快地吸收本堂课的新知识。
【案例2】张英瑛老师在执教外研版《英语》(新标准)(三年级起点)三年级上册Module9Unit1Thisismymother时,充分分析课程内容,以歌曲为导入,设计如下:
T:Boysandgirls,doyoulikesingingsongs?
Ss:Yes.
T:NowletssingthesongFamilytogether.
Ss:....
歌曲歌谣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紧扣文本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很自然地从Warmingup导入到本课新授知识,减轻学生学习新知难度,使学生学得轻松自在。
二、启思凸智,训练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英语课堂提倡教师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语言素材,在课堂呈现、新授环节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方式与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例如,在语音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猜测活动,激发好奇心,发散思维,说出他们认为对的发音,然后通过观看视频,模仿发音,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正确的发音;在词汇課中,创设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不断提升他们的联想、理解与分析能力;在文本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巧设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重点训练他们的理解、分析与概括能力等。
例如,何以杉老师在执教外研版《英语》(新标准)(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上册Module6Unit1Youcanplayfootballwell文本呈现时,采用了如下设计:
T:Watchthevideoandthinkaboutthequestion:
WhatteamdoesLinglingwanttobein?
T:Listenandunderline:
WhatcanLinglingdo?WhatcantLinglingdo?
评析:通过提问,逐步推进,引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旧知,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探索文本具体故事情节的兴趣,引导、帮助学生了解Lingling的优点和不足,感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培养学生“取长补短”的品质。
又如,任玉老师在执教外研版《英语》(新标准)(三年级起点)四年级上册Module6Unit1CanIhavesomesweets?文本新授时,采用了如下设计:
T:(出示文本插图1)Whoarethey?Wherearethey?
Ss:...
T:(出示文本插图1的红色圆圈标注部分)Whatsthis?
S:Soup.
T:WhatdoesAmysay?
S:(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对应句型)CanIhavesomesoup?
T:(一一出示文本插图,引导学生自主说出句型)CanIhave some...
评析:教师逐一呈现文本插图,让学生静中观察,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教师用5w(what、who、where、when、why)的文本问题串引导学生发现图片中的内在逻辑,激发学生的英语思维。
三、拓思运用,训练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提倡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我们在英语语言拓展巩固环节中一般采用以下方式:借助游戏、创设情景、开展竞争、渗透表演等。
例如,周媚老师在执教外研版《英语》(新标准)(三年级起点)三年级上册Module4Unit1Itsred的拓展环节时,采用如下设计:
1.Lookandmatch
T:Lookatthesepicturesandthink:Whatcolorisit?Andthen matchthem.
Ss:(Discusswiththepartnerandfinishit.)
2.Bigeyes
T:Iwillshowyousomepicturesonebyone,andyoushould lookcarefullyandspeakitscolorquickly.
3.Drawapicture
T:Nowpleasedrawapictureaboutourearthandthenpaintit.
评析:第一个活动是基于学生刚掌握颜色单词的基础上的一个简单的输出练习。该活动难度低,绝大部分同学能正确完成,这样也就大大地增加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兴趣。第二个活动又是在第一个活动的基础上增加难度再次巩固颜色单词及句子的运用。这个活动的设计不仅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考查了学生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情况下的快速思维及思维的转变。第三个活动是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平移知识能力、平移情景的思维构建,而且在平移的过程中,同学们因其主观能动性与其视野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平移结果,使得拓展运用的个性化既有中心又有个性。以上三个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有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集思评价,训练和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新课程倡导小学英语课堂评价应坚持激励性原则,不仅要关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要关注学生的自主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最终帮助学生形成英语思维,发展综合能力。我们的英语课堂突破传统教育思维的局限,注重过程评价,集结学生思维过程,全面促进学生发展。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传统的教师单一评价的方式已经退出当下英语课堂的舞台,主演变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的过程实际上是自我反思的过程,让学生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看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学生互评是客观地站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上做出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教师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后,在自评或互评基础上积极给予多种评价,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奋发向上。
(二)评价形式多样化
多样化的评价形式能够增加课堂趣味性,刺激思考和竞争,激活课堂氛围。传统的评价语以“Good!”“Verygood!”最为普遍,且随后基本伴有机械的鼓掌。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运用丰富的评价语进行评价是我们所提倡的。例如:评价积极参与活动用“Youarereallyanactiveboy/girl!”评价正确回答问题用“Excellent!”“Goodanswer!”“Youareapositivethinker!”表现一般尚需努力则用“Goodboy/girl!Thanksforyourhardwork.”学生回答错误时不要急于否定,可用“Thanksforyouranswer.But maybetheressomeotheranswers.”“Dontworry.Ibelieveyoucan makeitrightnexttime.”等。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评价可以给予学生最直接的肯定和鼓励,如点头微笑、击掌、拥抱、竖起大拇指等。多样的评价形式是基于教师对课堂内容和背景的分析,将评价置于语言情景中,融于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思考并主动参与活动。
【案例1】课程内容:外研版《英语》(新标准)(三年级起点)三年级上册Module9Unit1Thisismymother.
评价设计:针对该课的特点,张英瑛老师设计了一棵家庭树,将学生分为两大组,每个大组的学生回答问题或帮助小组完成活动任务便可帮助大组获得半颗爱心,运用丰富评价语的同时,将所得半颗爱心分别贴于树的左右两部分,在结课之时完成复习,情感升华,将左右大组的半颗爱心一一组合,形成一颗颗完整的爱心,象征了家的温暖和爱,升华了本课情感主旨。
【案例2】课程内容:外研版《英语》(新标准)(三年级起点)三年级上册Module10Unit1Thisishishead.
評价设计:李杰凌老师在充分了解该课的特点后,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大组,每个大组对应一棵没有叶子的竹子和一只熊猫,学生们积极思考或正确回答问题后,对应大组的熊猫就会向竹子顶端靠近一步,爬上顶端的大组为对应的竹子赢得一片叶子,熊猫回到起点,再次循环。没有叶子的竹子,代表环境的岌岌可危,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积极参与,为竹子增添绿叶子,更是给熊猫———我们的国宝带来希望,这是生的希望,是高于课堂的精神希望。
通过链式评价机制,让学生的评价公开、明白,并富有极强的目标导向性,从质量中形成了个体自主学习内驱力,实现小组每节课可以有评价、有竞争。
近年来,我们始终以构建学生英语思维为核心,使学生乐而好学,思而不惑。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学生学会用手、用舌、用头脑去工作。”我们致力于舒其心,使学生愿思;激其趣,使学生会思;设好问,使学生深思;展其才,使学生好思。利用英语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值得我们继续好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