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1-08-09徐阿明

教育界·上旬 2021年7期
关键词:小学体育学习兴趣教学策略

徐阿明

【摘要】小学体育是一门深受学生喜爱的学科,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部分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会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抵触心理。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与审视,寻找自己教案中与学生学习规律不相符的内容,并基于实际情况予以修改。对此,教师可以以快乐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教学理念为基础,对课堂设计与教学过程进行优化,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体育;学习兴趣;教学策略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影响课堂授课质量的重要因素,即使是在体育这种学生有较强参与意愿的学科教学中,教师同样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参与到教师开展的教学与训练活动中[1]。在体育课堂上,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一般有两个:一是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二是教学内容的复杂性让学生产生了畏惧感。教师应意识到这两个重点因素,并设计解决策略,以此提升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一、改变教学形式,改变学生认知

在当前阶段,教师选择的教学项目并不能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如女生较为喜爱健美操、跳绳等运动,而男生则较为喜爱乒乓球、篮球等运动。因此,在教学既定的体育项目时,教师应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来加深学生对体育项目的认知,以此增强全体学生的体育学习体验,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够发展兴趣爱好[2]。

教师可以从兩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通过微课教学,向学生展示所教内容的新奇特性;二是以游戏、活动的形式开展教学。以跳绳为例,这一运动较为适合小学生,能够发展学生的弹跳能力、身体协调能力、耐力等身体素质。但是,许多男生认为,这是女生才会喜欢的运动。这种观念使许多男生在学习与训练时敷衍了事,以至于自身的身体素质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对此,教师首先可以在第一节课中开展理论教学。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酷炫的小学生花样跳绳视频,并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学生的神情。当学生明显流露出向往的神色时,教师再提问学生是否想学。在视频的激励下,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学习意愿。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花样跳绳的六级特征,并向学生介绍自己的教学计划。如此,教师可以让全体学生都对跳绳这一运动产生兴趣,并让学生对训练计划做好心理准备。

二、设计训练游戏,增强训练活动的趣味性

训练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体育运动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体育教学中容易使学生对体育学科产生厌恶与抵触感的教学环节[3]。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游戏教学法,增强训练活动的趣味性,使体育训练活动不再枯燥与乏味。教师在引入游戏资源时,不仅可以应用常见的现代体育游戏,还可以应用富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游戏,使训练活动更富有趣味性、新奇性。

以跳绳为例,通过教师设计的第一个步骤,学生对跳绳教学已有一定的心理期待。此时,教师实施第二个步骤,通过设计训练游戏,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教师在教学完基础的技巧后,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竞赛游戏。教师首先挑选出班级中动作展示较为规范的学生,然后以这些学生为组长,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即每组都有一名跳绳动作规范的学生;其次设计游戏规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互学习;最后根据各个小组中动作合格、速度较快的学生数量为小组计分,选出优胜小组。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贯穿整个跳绳项目的教学中,以此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设计丰富的游戏类型,以供各小组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训练。比如,跳绳是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在这种理念下,教师便可以基于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在课堂上适当引入一些适合小组参与或者小组竞赛的游戏项目,以此降低跳绳训练教学的枯燥性。教师引入的游戏项目应以学生的训练进度为基础。比如,在学生熟练掌握并脚跳的方法后,教师可以引入一人转的游戏,让学生以边跳边旋转的方式进行跳绳。总体而言,教师在教学与训练的各个过程中开展游戏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对跳绳的兴趣。

三、展示学生进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功利化”的情况,即他们在学习时会渴望发现自己的进步,而不是单纯地沉浸在快乐的学习中[4]。所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教师应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因此,教师应将快乐教学理念融入对学生的观察中,采取合理的方式展示学生的优点与进步,以此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跳绳教学中,教师要想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充分激发出学习的激情,需要让每位学生都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对此,教师可以为全体学生制作评分表,以个体的评分表记录学生的成长变化,并以此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首先,教师应通过初步的跳绳教学检验学生的弹跳能力、身体素质、对跳绳的态度等,并以1~5的数字指标表示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教师可以将观察与记录的环节安排在学生小组互助学习中,并结合激励评价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通过多个课时的观察与记录,教师已有足够的数据来分析、总结学生的体育能力与身体素质,然后便可以在巡视、观察的过程中展示学生的进步之处。比如,教师在观察某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时,发现每节课他跳绳的数量都在增加,总体从每分钟80个逐步提升到每分钟100个。此时,教师便应在小组中表扬他的进步,组织小组学生为他鼓掌,使其获得学习成就感。

四、实施激励评价,增强学生动力

评价是体育教学中常被教师忽视的师生互动内容。大部分体育教师只关注学生的训练过程,或者认为对学生的指导及肯定便是评价的全部内容。这样的想法无疑是错误的。素质教育理念中的评价是过程性、多元化的,小学体育中的评价同样应当如此[5]。教师应关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并在这些环节合理使用激励性评价,以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对正在参与的体育教学活动产生兴趣,并增强学生的参与动力。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表现良好,如较为肥胖的学生在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有太大的进步,成绩优秀的学生的进步空间也非常小。因此,教师应以激励评价充实评价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激励,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在激励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评价的有效性,如前文中的肯定进步。学生都清楚自己的进步被记录在了教师的本子中,这样的肯定激励能够使学生产生较强的动力。所以,教师应适当增加实物奖励及特征性奖励。所谓实物奖励,是指教师应契合体育课程的运动特性,准备红星贴纸或者小彩绳,将这些不影响运动的物品奖励给学生。所谓特征性奖励,是指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给予学生奖励,如在自由活动时,点名某些表现良好的学生先挑选一种器材的权利。此外,教师还应拓展“优秀”的标准,将态度认真、有进取心、有同情心等因素作为激励评价的重要因素[6],即教师应挖掘学生身上的能力、思想道德等方面的闪光点,从这些角度给予学生激励。总体而言,教师通过拓展激励范围与丰富激励方式,让学生在跳绳课堂中能够得到教师的充分激励,进而对跳绳这一运动产生更强的学习与训练兴趣。

总而言之,体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及心理健康的维持都有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并不能与全体学生的兴趣相吻合,因此,教师需要对教学的具体活动进行趣味化设计,以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弥补教学内容的欠缺。并且,教师还应重视评价,通过对学生的优秀表现及进步进行激励评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包欢良.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研究[J].田径,2020(06):52-54.

季俊.兴趣:体育课堂教学的本真回归[J].小学教学研究,2020(14):55-57.

马永炜.浅谈小学体育短跑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J].才智,2020(14):174.

王保平.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华夏教师,2020(11):19-20.

张玉军.谈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学生兴趣激发策略[J].才智,2020(10):67.

庄溪山.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1):103+108.

猜你喜欢

小学体育学习兴趣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