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灿:以“清晖”之心做有温度的教育
2021-08-09
“清晖语文”,是杨灿与工作室成员一起总结出来的教育理念,也是团队未来的追求。何为“清”与“晖”?“清”是水的清净透明,是教师对教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纯粹心境,“晖”是阳光的温暖明媚,是教师活成一束光,去打造有温度、有灵魂的教育,唤醒引导激励学生,培养温暖之人。不忘教育初心,以爱为梦护航,这便是“清晖”的含义。
杨灿始终认为“语文是富有温度的学科”。她说:“语文对于我们有两重意义:第一是工具性,我们用语言交流、用文字书写、用文笔记录,语文作为一种工具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二是人文性,文章在陈述事实的同时,也一定在传达着某些思想,这些思想帮助阅读者追求更高的精神高度,寻找生活的高雅。有的老师教学上可能会在语文的工具性上下苦功夫,而我在注重工具性的同时,更愿意去渗透语文的人文性。”
在高中语文课堂,古诗文是教学的重点内容,若按照考点指向,古文教学便应集中于文言翻译、古语实词虚词等的讲解,杨灿却往往另辟蹊径,不仅落实各考点在文本的体现,更将这些古文中的思想发散延伸,丰盈学生的精神文化。讲到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她会引申到泰戈尔的“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教会学生正确地看待苦难与挫折;讲到《鱼我所欲也》时,她从古文中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联想到现实考试中的难易取舍,以及人生的有舍有得;讲到《赤壁赋》时,她讲苏轼如何圆融儒、释、道思想,在生命被套上枷锁后做到精神突围,让学生认知到在困境中怎样才能豁达和乐观……一篇篇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就这样变为一个个鲜活的人生哲理。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一直以来,杨灿都坚持推陈出新,打造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每节课的前几分钟,她会留给学生,听他们讲时事评论,或是对某一个精选话题的解读;文章教学时,她会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查阅资料、备课、做课件,给予他们机会将自己的理解在班级做课堂展示;而对于难度较大的诗歌学习,她又把诗歌与适配的现代歌曲旋律结合起来,让学生把诗歌唱出来,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核,她还组织合唱、对唱的小组比赛,让同学们在笑声中悟诗情,品诗理。
有温度的课堂,离不开有温度的灵魂,杨灿将教书作为事业,更以育人作为责任。高三的升学压力、高频率的考试训练,以及成绩的起伏不定,让小蔡同学出现焦虑、迷惘,甚至产生戾气,于是杨灿针对孩子的问题,写下一封题为《与时间赛跑,为高考造盾》的书信,六页的篇章,满满的爱、鼓励与关怀溢满字里行间。这是小蔡成长中收到来自老师的第一封信,这封信给予了他信心与动力,点燃他心中的火把,照亮奋进的方向。2020年高考,他以673的高分考取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在疫情期间,正值高三的小郑独自在家上网课,他的父亲作为公职人员在前线安排部署抗疫工作,母亲作为医生也坚守在抗疫一线。小郑的生活无人照顾,也影响了他的学习质量,杨灿便将他接到自己家,照顧他的生活起居。不仅辅导他的学习,还精心为他准备生日礼物、用相机记录他在这里的生活。终于,孩子不负期待,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财经大学。
“因为教育学本质上是一门‘人学,就必须从‘爱出发,以‘爱结尾。”这便是杨灿对教育的理解。她说,只有爱的播种者,才是真正的教育者,这也正是她毕生的追求。她始终秉持甘为人梯育桃李,身体力行做表率的教育热诚,上下求索!
杨灿
重庆市开州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