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纪元:教师要做有思想的“笔耕者”
2021-08-09
廖纪元是开州区小学语文的名师,从名师到名师型校长,他对教师的成长格外关注。“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如果说要在廖纪元的成长经历中选一个对他影响最大的人,那必然是周一贯先生。
199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辽宁教育》上读到了周一贯先生有关“研读”的系列文章,彼时青年教师廖纪元的教学正处于“问读”的迷茫之中,这篇文章使得他眼前一亮,于迷茫之中寻得了专业发展的路径。后来,只要从杂志上看到周先生的文章,他都会抽时间到几公里外的场镇上将文章复印下来,反复研读,仔细领会,然后在课堂中进行尝试,在这种不断的自我摸索中,课堂形态改变了不少,专业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后来,他通过书信和周先生取得了联系,并通过邮局,将周先生的《语文教学优课论》《阅读课堂教学设计论》《研究性阅读教学探索》等专著一一买回来研读。
“周先生对我的影响除了专业上的引领,还有笔耕不辍的写作习惯。”从老师到校长,汉丰第五小学是廖纪元身份发生转变的一个全新的平台。在这里,他将自己多年来的成长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并结合学校“阳光教育”的办学理念,构建了阳光教师培育体系。
首先,立足基层实际,引导教师根据自己需求、学生需求、学校需求,以及名师发展历程审视,形成了善上、善评、善导、善写、善研的教师共同发展的“五善”蓝图。如何来具体描绘这一蓝图呢?学校给教师铺设了七条具体的路径:交几位名师、读几本专著、发几篇文章、析几个课例、做几堂优课、带几名徒弟、研几项课题。并且,学校还建设了“辉雄工作室”“王芳工作室”“刘兴敏工作室”“青年教师工作室”等多个工作室为教师专业发展助力。
“当前的教育不缺名师,缺的是有教育思想的名师。”廖纪元总结说,当教师通过长时间地在七条路径上探索、创造、积淀之后,需要尝试对自己在教学上的理解进行提炼,然后不断实践、修正、丰富、精炼,最终提炼出真正属于自己个人的教学主张。一个有自己教学主张的教师,才算得上是一位专业化水平较高的教师。三十余年的从教经历,廖纪元关于理想的语文课堂有着自己的主张——让有意义的学习真正发生。
“有意义”,其中包括学习内容的有意义和学习方式的有意义。在廖纪元看来,能促进学生当下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就是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就小学语文来说,其核心素养当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价值观、品格等都融在其中。同时,最有意义的语文学习方式应该为听、说、读、写。正是这些常态化的学习方式才能走得远,有用又有意义。
什么叫“真正”发生?“真正”对应的是“虚假”。传统的教育中更多的是教师不厌其烦地“教”,学生“被动地学”。但比“被学习”更高一个层次的是“在学习”,需要教师给予学生较多的学习时空,让学生有较多主动与自由。“真學习”要求教师不仅需要研究课程、教材、教法,更要重视学情、情景、环境的研究,找准语文知识逻辑与学生心理逻辑的交涉部,并在此着力,促进学生学得语文学科知识、养成语文学科思维品质、形成语文学科思想。
“我们的语文教学,如果每堂课都能让有意义的学习真正发生,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当不是一句空话。”在廖纪元看来,让有意义的学习真正发生是一种理想状态,作为语文人,不能只心向往之,还应不断追求之。
廖纪元
重庆市开州区汉丰第五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