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勇:抱朴守拙,方能行稳致远
2021-08-09
书院初中地处开州区临江镇,校舍依山傍水,错落有致,校内古榕荫蔽,书香醉人。学校前身为临江市义学,创办于清嘉庆二十四年( 1819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2014年,书院初中与明月初中合并,一举成为开州区农村初中体量最大的学校,在校学生三千余人。
无一例外,凡是合并融合的学校都会经历一段磨合的阵痛期,这也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质量。2018年,并校发展的书院初中陷入发展的困境,教师队伍人心涣散,教学质量逐年下滑,百年书院在新阶段的发展显得力不从心。此时,在多所乡镇初中担任过校长的胡勇临危受命,肩负起这所百年书院的改革与发展重任。
“两校融合真正难,教师各自打算盘,评职晋级与评先,步调不一事难办。”当时有人总结并校后的书院初中是散、乱、差集于一身,学校的社会口碑更是一言难尽,胡勇就这样顶着压力来到了书院初中。学校发展举步维艰,究竟难在哪儿?胡勇到任之后调研发现,制约学校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于人,当时书院初中自上而下都处于人心涣散的局面,甚至学校开全员大会时,参会人数不及四分之一。
胡勇首抓学校领导班子的团结,通过领导班子的建设带领班主任队伍的团结,再由班主任团队吸纳各个学科的任课教师,如此一来,人心不齐的局面逐步得到扭转,学校的工作氛围得到大大改善。同时,广泛收集意见,制定了一套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职称评定制度,奖优评先一切按制度办事,一举破解当时教师之间的利益冲突。一年时间,学校的教学质量便得到了立竿见影的大幅度增长,家长对学校的认可重新树立起来,老师们也重拾了对工作的热情和信心。
“老师们开始干得有劲头了,重新收获了教书育人的幸福感和自豪感,最明显的改变就是大家开始争着当班主任了。”胡勇介绍,在乡镇学校班主任工作是苦活、累活,但老师都开始自发争取工作,甚至主动牺牲掉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学生解疑答惑,大家开始有了发展学校、发展自我的共同愿景,教师队伍形成了空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繁忙的学校改革与管理工作中,胡勇也一直牵挂着贫困学生、留守儿童和学困生,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将学生的资助款、生活和学习用品,亲自送到这些学生手中。新冠疫情期间,当他得知一些贫困学生因为没有手机无法进行线上学习,立即组织教师捐出多余手机,并督促班主任将手机送到学生的家里,确保线上教学全覆盖。
百年书院初中,今朝蓄势待发。基于书院初中深厚的文化底蕴,胡勇带领全校师生挖掘悠久的地方历史,开办非遗传承讲座,在全校掀起诗教文化学习的良好氛围。走进今天的书院初中,整个校园有诗的文化、诗的熏陶、诗的感染,就连学校的上下课铃声也包含古诗的元素。学校还于2018年秋荣获“重庆诗教名校”称号,2019年被中华诗教协会评为“中华诗教先进单位”。
胡勇接手书院初中三年时间,学校无论是教育质量,还是校纪、校风都发生了质的飞跃,升学成绩更是逐年翻番,不断改写和创造着辉煌成绩。现在,书院初中被开州区教委确定为书院教育集团牵头学校,带领片区7所初中共同发展进步。
三十三载草长莺飞,三十三个寒来暑往。胡勇辗转多个乡镇初中,无一例外的是,学校都在他的改革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如今,书院初中也将步入新的发展快车道。问及成功的秘诀,他说,教育这个行当没有一夜爆红的奇迹,这是一项慢的艺术,抱朴守拙才能行稳致远。
胡勇
重庆市开州区书院初級中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