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腔医疗器械的清洗与消毒

2021-08-07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 2021年7期
关键词:戊二醛消毒剂紫外线

孙 强

(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北京,100088)

口腔设备是指专供在口腔学中使用的各种小型器械手提式工具,在国际上称为口腔器械。使用后的口腔器械沾染较多的分泌物、血液,若清洗不干净不彻底,可能导致疾病交叉感染,造成医院获得性感染。其消毒效果如何一直是监测的重点。随着疫情被控制,口腔门诊也陆续开始上班,恢复正常接诊。但是特殊时期,大家开诊的同时也要做好相关的院感防控。可以说,没有优良的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技术,就不会有现代外科技术的发展,就不能保证各种浸润性诊疗技术得以实施,现代医学就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现代外科技术的发展,对口腔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技术的要求愈来愈高、依赖性愈来愈强,在消毒灭菌方面引进和使用新的技术和方法,科学合理使用消毒灭菌技术显得愈来愈重要。消毒供应人员依据新标准,学习新知识,改变了因器械处理人员专业知识参差不齐的现状,在实践过程中,在口腔医疗器械及植入物的接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方面建立统一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1]。

1 口腔医疗器械的分类与消毒步骤

1.1 口腔医疗器械的分类

口腔设备的分类,按照“性质”分两大类:即公用设备类和专科设备类。而常提及的口腔医疗器械主要属于牙科医疗器械,即齿科器械。其实完整的牙科器械,按照使用的用途来分类,可以分为口腔内科使用器械、口腔外科使用器械、口腔修复和口腔种植器械,这些部件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几类器械。口腔科最主要的是光固化设备、牙周手术器械、超声喷砂洁牙机、磨光器械等。

口腔外科使用的器械包括牙种植机手术器械、超声刀、唾液测量设备、拔牙器械、电动外科设备等,这些设备的功能就是当患者诊断出一些严重的牙体问题时,就像外科手术一样,进行手术,拔牙,种植牙齿,切割牙齿切片[2]。

常见的口腔医疗器械见图1~图3。

图1 拔牙钳

图3 剔挖器和牙刮匙

1.2 口腔医疗器械消毒步骤

根管器械、口腔器械、手机的消毒见图4~图6。

图2 正畸成型片夹

图4 根管器械消毒

图6 手机的消毒

2 口腔医疗器械消毒原则

消毒:利用一切理化因子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灭菌:利用一切理化因子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的全部微生物,包括芽孢[3]。

3 口腔医疗器械消毒方法与比较

3.1 物理方法

图5 口腔器械消毒步骤

利用光照或热力等物理作用,使微生物的酶失去活性、结构破坏、蛋白质凝固变性而死亡,达到其消毒灭菌的目的。

(1)机械除菌:即通过擦抹、扫刷、冲洗、通风及过滤来完成机械除菌。该方法多用于诊室表面清洁及室内减少微生物量。机械除菌只能达到消毒的目的而不能灭菌。

(2)干热灭菌:包括干热及焚烧。

(3)辐射灭菌:包括电离辐射、紫外线、超声波。电离辐射灭菌效果可靠,成本低,无残留毒性,穿透力强,可灭菌完整的物品。制造商常采用钴-60辐射γ线对大批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此法不适用于一般口腔器材。紫外线是我国空气及物体表面消毒的主要方法,现发展为高强度、多用途紫外线光源及化学消毒并用的方法。紫外线与乙型丙内酯并用可对血液制品灭菌,预防艾滋病。紫外线杀菌的最强波段为254 nm,强度在70 μW以上,时间1 h,适宜温度20~40 ℃。

(4)压力蒸汽灭菌法:用于所有耐高温不忌湿医疗器械和物品的灭菌,如:牙科机头、车针、根管扩孔钻、各种充填器、各种调刀调板、口腔治疗检查器、三用枪、各种输送枪等。

3.2 化学方法

利用化学药物杀灭病原微生物和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化学消毒灭菌法。根据其化学消毒剂的灭菌效果分为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防腐剂和保存剂。

(1)戊二醛:戊二醛属高效消毒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对金属腐蚀性小、受有机物影响小、稳定性好等特点(图7)。适用于医疗器械和耐湿忌热的精密仪器的消毒与灭菌。

图7 戊二醛

2%戊二醛(碱性、酸性、中性)可用于各种不怕湿的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在常温下把清洁干燥的器械完全浸入戊二醛水溶液中,30 min可达到消毒,10 h以上可达到灭菌。

无论哪种制剂,在使用时均需先加入0.5%亚硝酸钠作为防腐剂,但一经加入防腐剂只可保存1个月,碱性戊二醛只可连续使用1~2周。

灭菌处理:只有浸泡法一种。将清洗、晾干待灭菌处理的物品浸入2%的戊二醛溶液中,加盖,浸泡10 h,无菌操作取出,用灭菌水冲洗干净,擦干后备用,碱性戊二醛使用14 d。

消毒处理:①浸泡法。将被消毒处理的物品浸入2%戊二醛溶液中,加盖。一般细菌繁殖体污染,浸泡10 min;肝炎病毒污染,浸泡30 min。取出后用灭菌蒸馏水冲洗干净并擦干。②擦拭法:用2%的戊二醛溶液擦拭细菌繁殖体污染的表面,消毒作用10 min;肝炎病毒污染表面,消毒作用30 min。

(2)乙醇(酒精):乙醇属中效消毒剂,目前医院使用很普遍(图8)。乙醇能杀灭细菌繁殖体、结核杆菌及大多数真菌和病毒,但不能杀灭细菌芽孢,短时间不能灭活乙肝病毒。适用于皮肤、环境表面及医疗器械的消毒。

图8 乙醇

消毒处理:常用消毒方法有浸泡法和擦拭法。①浸泡法:将待消毒的物品放入装有乙醇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的口腔医疗器械等物品的消毒,用70%的乙醇溶液浸泡10 min以上;对外科洗手消毒,用75%的乙醇溶液浸泡5 min。

(3)臭氧消毒法:是利用及高浓度臭氧(O3)的强氧化性对细胞膜脂质一些蛋白质基团的过氧化,而引起菌体破坏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臭氧极不稳定,在短时间内即自行分解生成氧气和原子氧,故在臭氧发生器停止工作后,在消毒物体表面不滞留化学物质,无二次污染。其杀菌力强,被紫外线激活后的臭氧对芽孢的杀灭力有极大的提高,在常温下10~60 min内能有效地杀灭一切病毒病菌。现国内很多医院用臭氧进行空气消毒和床单元的表面消毒[4]。

4 小结

凡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应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的要求[4]。高度危险口腔器械应达到灭菌。中度危险口腔器械应达到高水平消毒或灭菌。低度危险器械应达到中等或低水平消毒。

猜你喜欢

戊二醛消毒剂紫外线
紫外线指数,提醒你保护皮肤
涨疯了!碘涨50%,三氯涨超30%,溶剂涨超250%……消毒剂要涨价了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与紫外线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猪心脏瓣膜假体中戊二醛残留量
含氯消毒剂,别仅凭名字辨别
让人又爱又恨的紫外线
正确使用消毒剂
跟踪导练(五)6
饲养场消毒剂的合理使用及注意事项
戊二醛对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